《大唐诏主照源宗宜》第487章 竟然不顾身怀六甲

    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不一会功夫,小溪边就烧起了一长溜篝火。
    瓦是男和荞面做粑粑,只有一口锅,这难不倒瓦是男。
    她把荞粑粑放到篝火的炭上烘烤后,埋进火灰里,不一会就熟了。
    这样简单的烘烤,灾民们一看就会。
    女人们和面,男人们烘烤,有说有笑,气氛十分热烈。
    灾民们捧着热呼呼、香喷喷的荞粑粑,边吃边流着热泪。
    照源看着这温馨的场面,多少有些安慰。
    老郑:“诏主,你真的要把他们带回样备诏去?”
    照源:“你看,我象是在开玩笑吗?”
    老郑:“那去见大唐皇帝的事?”
    照源爽朗地笑起来:“不就去见个大唐皇帝吗?
    他的民众逃荒成了灾民,我接收了灾民,这样做,算不算为他分忧?”
    老郑:“算算算,太算了。那接下来,我们如何行动?”
    照源:“原路返回。”
    老郑:“诏主,你太英明了。这十二驮贡品,就都贡献给这两百多灾民了。”
    照源:“贡给皇帝只是一个人,如今贡给灾民是两百多人,这账难道你算不过来?
    再说,这不是特殊情况吗?下回一定把贡品送到长安,送到大唐皇帝面前。”
    老郑除了点头,还是点头,无话可说了。
    照源让兵士们都下马,让给灾民中的老弱病残骑,他跟兵士们一道步行。
    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着灾民们。
    其中有一位快临产的年青女人,也骑在马上,她的丈夫用心招呼着。
    照源带着老郑,边走边与灾民们攀谈。
    灾民们也十分乐意和这位年青的诏主交心。
    虚弱的年青妇人,牵着十分羸弱的男娃,母子二人走得十分艰难,不时地坐在路边直喘。
    那快临产的年青女人,骑着马走到她母子身边。
    她让跟在身旁的丈夫,把她扶下马来:“让这母女二人骑吧。”
    她丈夫也是通情达理的人,就把妻子扶下马来,扶那母子二人上了马背。
    那虚弱的年青妇人,谢了又谢。
    照源看到这一场景,深感欣慰:“人啊,就应该这样。”
    他把瓦是男找来,搀扶那临产女人,时刻准备接生。
    临产女人的丈夫,眼含泪水,给照源下跪:“诏主,你的恩德,在下铭记心中。”
    照源把他扶起:“不必如此,起来说话。”
    老郑赶紧翻译。
    照源边走边与他聊开了。
    那人名叫王阿狗,妻子名叫王张氏。因连年遭灾,欠下了东家许多的债。
    前不久,爹娘先后病故,又欠了东家一笔丧葬费。
    东家时时逼债,王阿狗实在无力偿还。
    东家生生把地收回,竟然不顾王张氏身怀六甲,把他夫妻赶出了家门。
    王阿狗只得带着妻子四处飘泊,眼看妻子就要临盆了,却还没有找到棲身之所。
    不同遭遇的人们,渐渐汇集到了一起,形成灾民大军,走到哪算哪。
    他们也曾围抢过马帮。虽然也造成死伤,可是,为了活命,怕死又有什么用呢?
    这一次,他们把活命的希望,寄托在照源的马帮上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