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诏主照源宗宜》第484章 还是有些手段

    前后左右,有十来个彪形大汉,骑在马上,手握着腰上的刀柄,警惕地观察着周围。
    老郑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伙押镖的。
    照源之所以在这里开稍,是有原因的。
    一则是,已经到了晌午,更重要的是,他捕捉到了前面黑松林里埋伏着二十多个山贼。
    照源一路都巧妙地避开了险情,从来不透露险情真相,为的是,不让他人惊吓。
    照源当然看出那伙人是押镖的,而且,还看出,一模一样的担子里,装的东西却不一样。
    一共十二担,有四担是珠宝玉器,有四担是蜂蜜,有四担是八角、花椒、桂皮等调料。
    四担珠宝玉器夹在中间。显然,这趟镖,重点是那四担珠宝玉器。
    照源出于好心,冲路下的他们喊:“各位辛苦了,歇歇喘口气,吃一口再走不迟。”
    一个骑在马上的汉子,边走边喊:“多谢这位大哥的盛情,我们刚吃过,还是赶路要紧。”
    照源还想再喊,被老郑止住了:
    “诏主,他们押镖的,处处小心,怎么会跟我们混在一起呢?
    看那担子还挺沉的,不知装了些什么东西。”
    照源:“是啊,不知押的是什么镖。”
    看着消失在拐弯处的那伙押镖的,照源催促:
    “现在开拔,带上粑粑,边走边吃,跟上那伙押镖的。”
    老郑:“诏主,这又何必呢?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照源:“你就别多话了,赶紧收拾吧。”
    大伙以最快的速度,七脚八手收拾完东西,抬驮子上路了。
    可是,瓦是男的锅里,还有几个荞粑粑没有熟。
    瓦是男:“你们先走,等荞粑粑熟了,我去追你们。”
    客师傅:“绵泡蛮,瘦蕊,我们三人跟夫人做伴吧。”
    绵泡蛮:“诏主今天怎么了,这么猴急。”
    客师傅:“总是遇到事了,诏主才会这样。”
    瘦蕊:“诏主叫走就走,叫停就停,别瞎操心了。”
    瓦是男:“就是,快嚼荞粑粑吧,填饱了肚子要紧。”
    好不容易等荞粑粑都熟了,他们灭了火,勒好伙食驮子。
    客师傅和绵泡蛮把驮子抬上马背。
    他们各自上了马,一行四人五匹马,让驮驮子的马走在前面,追赶大伙。
    照源走在前面,不停地捕捉镖队和黑松林的影像。
    在离黑松林半里外,有一个路口,岔向一条耗子路。
    很少有人走的路,叫做耗子路。
    镖队从岔道走了,避开了黑松林中的山贼。
    照源松了一口气,问身边的老郑:“前面的路怎么走?”
    老郑:“前面经过黑松林,时常有山贼埋伏,打劫路人。”
    照源:“那山贼厉害吗?”
    老郑:“我倒没有碰到过,只听人说起,山贼人多,还是有些手段。”
    照源:“能绕道吗?”
    老郑:“就凭我们的实力,什么样的山贼,也不在话下,何必绕道。”
    照源:“能绕道就绕道,打斗起来,难免要伤人。”
    老郑:“这也是。有一条耗子路,可以避开黑松林,可是,十分难走。”
    照源:“难走总比打斗强,你说呢?”
    老郑:“诏主英明,那就走耗子路吧。”
    照源把注意力集中在那条耗子路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