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诏主照源宗宜》第431章 屁股直往后坐

    照源和弟弟们商量,把二虎、客师傅、宗宜、结朵、坪素、瘦蕊弟弟,留在他身边。
    照澈:“兄长,你怎么只留这六人啊?”
    照澄:“是啊,兄长,我看,凡是兄长命名的人,全部留在兄长身边吧。”
    照源:“两位弟弟果然是这么想的吗?”
    照澈:“真是这么想的啊。
    兄长,你想,你云游到扶授邦,哈密撒,结识了这么多的朋友。
    如今,好不容易聚到一起,怎么又要分开呢?”
    照源:“弟弟说得是,那我就把他们都留在身边了。”
    于是,照源身边,原有的人员不变,新增加了三男九女十二个人。
    照源、照澈、照澄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个短时期的分工。
    诏主照源抓全民武装,左相照澈坐镇诏主府,右相照澄负责防务。
    这个决定向两班文武宣布后,得到一致赞同。
    跟随照源的,不再是内算官沟路和大军将辣藤。
    他二人身负重任,各履其职去了。
    如今,十二个弟子跟随在照源左右。
    还有几个身手不凡的武士,以及旗牌官泥皮,侍卫巴实。
    照源从样备江中救洱尾寨巴实婆娘窦蓬时,伤了一只眼睛。
    当时,巴实就表示跟随在照源身边,尽犬马之劳。
    照源就让他做了一名侍卫。
    在全民习武的规划中,照源把洱尾寨放在首要位置。
    洱尾寨地处样备江和洱河的交汇处,两河汇合后,直奔澜沧江。
    洱尾寨是样备诏通向外界的咽喉要道,照源十分看重这个战略要地。
    照源组成了一个马队,出行的人平民穿戴。
    他们离开诏主府,来到样备江渡口。
    自从唐九征拆了样备江上的铁链子桥,给两岸的来往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博南道上的客商、马帮、路人,只能从样备江渡口坐竹筏往来过江。
    照源的马队来到渡口,十只大竹筏,正在运送两岸的马帮,往返都不得空。
    照源让身边的人帮着招呼上下竹筏的马匹。
    这时,一个彪形大汉招呼着一匹马上竹筏。
    竹筏与码头之间,用木板搭着。马匹经过木板,上下竹筏。
    无论那彪形大汉怎么驱赶,那驮着货物的马,就是不踏上那木板。
    照源见状,就过去帮忙。
    彪形大汉在前面拉马头,照源在后面推马屁股。
    那马前手死死抵着,屁股直往后坐,那马身上的驮子,就要压到照源的身上了。
    巴实跑过来,急忙伸手把沉重的驮子抓了下来。
    照源使劲推着,那彪形大汉趁势死命一扯,那马生生被弄上了竹筏。
    巴实这才把一直抓在手中的驮子,放到马背上的鞍子上。
    巴实的这一举动,把人们都看傻眼了。
    人们啧啧称奇:“竟有如此强健的臂力,真是神人啊。”
    彪形大汉把那匹马拴好,转身过来感激照源、巴实的帮忙。
    交谈中,照源得知那彪形大汉名叫金汤,是个马锅头。
    长年在这条博南道上往返奔波。
    马锅头金汤:“看你这身装束,是本地乌蛮兄弟吧?”
    诏主照源:“兄弟好眼力,我家就住在这江边上,靠打渔为生。”
    马锅头金汤:“瞧得出,兄弟是个好心人。不知怎么称呼兄弟?”
    诏主照源:“我叫清修。哦,金锅头,你赶着多少骡马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