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诏主照源宗宜》第422章 以胜利者的姿态

    左相照澈:“我们见到了统领唐九征,他看了诏主的求和书,很是高兴。
    他说,‘大唐历来都主张和各民族和平相处,只是对少数的敌对势力进行征讨。
    实不相瞒。
    此次,我受大唐天子派遣,征讨屡屡与我大唐为敌的吐蕃,以及与吐蕃亲近的部落。
    眼下,吐蕃败军沿博南道西逃。
    途经你诏,因你诏曾与我大唐有过节,我正想借此机会,把你诏一举剿灭。
    幸亏你们来得及时,我看过诏主的求和书,言词恳切,我深受感动。
    当年,蒙嶲诏蒙俭反唐,也是受了吐蕃的蛊惑。
    如今,你样备诏不再与我大唐为敌,既然你诏有如此的诚意,那我们就是朋友了。
    你们回去转达我的意思。
    我大军追剿吐蕃败军,经过你诏时,给我军筹备些粮食及所需物资。
    请诏主放宽心,我大军定然对你诏秋毫无犯。’
    这是唐九征给诏主的亲笔信。”
    诏主照源接过唐九征的亲笔书信,仔仔细细,看了又看,脸上露出了笑意。
    内算官沟路也赶回来了。
    内算官沟路:“诏主,我找到了蒙舍诏卫队长麻格。
    通过他多方探问,打探到了可靠消息。
    此次大唐征讨吐蕃,蒙舍诏没有打算对我诏采取什么行动。”
    诏主照源的心又宽松了许多。
    诏主照源一面立即筹备军粮及相应的军用物资,满足唐九征的要求。
    一面加强沿样备江的防务。
    照源安排好这一切后,驻扎在石门关一带的吐蕃军队的头领求见。
    头领开门见山:“唐军压境,请诏主出手相助。”
    照源婉言相拒:“唐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我区区样备诏,如与唐军对垒,如卵击石。”
    头领:“请诏主别忘记我们的友谊。”
    照源:“此一时,彼一时。正因为我们友谊在先,请听我一句劝。
    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贵军不如避其锋芒,保存实力。
    等唐军撤退后,这天下不还是我们的吗?”
    头领得不到照源的支持,只得告辞回石门关去了。
    唐九征挥军进攻石门关吐蕃军队时,会见了诏主照源。
    诏主照源再一次向唐九征表述了对大唐的友好愿望。
    唐九征十分赞赏照源的目光远大。
    唐九征乘胜追击吐蕃败军,一直打到永昌一带。
    凯旋时,唐九征令部下焚毁吐蕃建筑的城垒,拆除样备江、顺濞河上的铁链子桥。
    诏主照源率文武两班为唐九征洗尘。
    唐九征举起酒碗:“这次征讨吐蕃大获全胜,与你诏及友人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为此,我向诏主和各位表示感谢,来,我们干了这碗酒,永世修好。”
    气氛热烈友好。
    唐九征:“为了切断吐蕃的交通要道,我已经把顺濞、样备的两座铁链子桥给拆了。
    我要用这些铁链子,铸炼成铁柱,以记这次征讨之胜利。”
    唐九征以胜利者的姿态,与样备诏文武两班坦言:
    “我军将士与吐蕃军队在样备的战斗,是最艰苦惨烈的一次战斗。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我军将士伤亡惨重。
    我要在样备诏竖立铁柱。
    建铁柱后,进行祭拜,也算是对阵亡将士的一个交待。
    在取得大胜之地竖立铁柱记功祭礼,合情合理。
    我查看了一下地形,这铁柱,竖立在江对岸那竹林寺旁比较合适。
    你们看,是不是这样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