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雎姜成》第61章 燕王破阵乐

    “许先生真是多才多艺呢……”姜成赞叹道。
    但他心里还是略感奇怪。
    ——琵琶这种乐器……不都是姑娘家学的么……我还以为许先生是学编钟的呢……
    “燕王殿下,郡主大人,也请二位不要再叫在下先生了,”顾雎颇为不好意思地说道,“在下的年纪明明都比你们要小许多……直呼在下的字即可了。”
    “许先生……尽欢几岁啊?”杨素有些好奇地问道,“看尽欢的面貌不怎么大的样子……”
    “今年过了年就十六了。”顾雎抱着琵琶说道。
    “这么年轻?”杨素讶异地叫了起来,说道,“和我同岁呢!尽欢年纪这么小,都能带兵打仗了,真厉害!”
    顾雎笑道:“郡主过赞了。”
    “那么尽欢快开始弹吧,”姜成期待似地笑道,“我还想听听尽欢谱的曲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呢。”
    “那在下就献丑了。”顾雎如此说着,闭上了眼睛,深吸了口气,手指轻轻地按在了琴弦上。
    “铮……”
    指尖飞舞之间,琵琶弦急躁地跳跃起来。
    琵琶音的节奏轻重缓急,空灵的乐调如泣如诉,听了却又有种从心底涌起的沸腾之感。
    姜成细细地听着,思绪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辽东边疆。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种感觉……这种让人满腔热血的感觉……
    ——就像气势如虹的秦国军队,东出函谷关,山东六国为之震骇,历时十余载,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威,剑指东方,一统中原!
    一曲奏毕,姜成和杨素都出了神地看着顾雎,顾雎皱皱眉头,放下了琵琶,问道:“怎么了……是在下弹得不好听吗?”
    “不是……”姜成悠悠地抬起手,问道,“尽欢先生,这是什么曲子?”
    “我自己谱的曲子啊,燕王殿下。”顾雎说道。
    “不是……我的意思是……这首曲子可有名字?”姜成有些激动地问道,“这首曲子太激昂澎湃了,在下虽然不懂音律,可是也觉得这曲子真是难得一见的好曲子。”
    杨素也拍着手,连连点头说道:“是的,我也觉得这曲子真是妙极了!”
    “二位能喜欢在下的拙作真是再欣喜不过了,”顾雎放下琵琶,正襟危坐,说道,“这曲子在下打算命名它为……”
    “《燕王破阵乐》。”
    顾雎说道。
    “《燕王破阵乐》?”姜成和眼熟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疑惑。
    “燕王殿下,”顾雎一脸认真地说道,“这首曲子,在下打算在殿下封王大典的那天进行表演,到时候肯定不止琵琶一种乐器的,这首曲子,将会成为燕王殿下的一件利器。”
    “这……”姜成愣了愣,瞥向杨素。
    “这可以说么?”顾雎知道姜成的意思,问道。
    “可以,”姜成点点头,说道,“素素也不是外人,可以说。”
    “你们在说什么啊?”杨素一脸的迷糊,问道,“我怎么听不太懂啊。”
    顾雎也不多做解释,说道:“燕王殿下,为政者要善于操纵民意,放眼当今天下。”
    “当今天下,唯有道家与佛家最能代表民意,但是道家人士大多苦修,清修,没法在政治上为燕王殿下发言,而楚王殿下在荆州,江东等地广建寺庙,已经有了相当的民意。”顾雎分析道。
    “许——”
    姜成正要说话的时候,却被激动的杨素给打断了。
    “我明白了!”杨素挥舞着小手叫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们大都爱好烧香拜佛,各地的寺庙大都香火兴盛,如今佛家已经被楚王殿下控制,那表哥就要从别的地方去占据民意!”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顾雎点点头,笑道,“郡主还真是冰雪聪明呢。”
    “那可不是!也不看看我是谁!”杨素的小鼻子都快翘到天上去了。
    “那么这样子就能操控……获得百姓的支持了吗?”姜成有些不相信地问道,“如果这曲子真的在封王大典上进行表演的话,以后也只能用作为宫廷乐曲演奏了吧,不能深入民间的话也拍不上大用场了吧。”
    杨素听了也是赞同地点点头。
    顾雎却是神秘地一笑,说道:“楚王殿下之所以能在目前的夺嫡局势中占据优势,就是因为他有一个专门的谋士班子,全是来自于颍川君的门下,谁能拉拢颍川君,就能拥有最多的人才,只可惜燕王殿下你没能好好利用你和颍川君发小的关系……”
    “我也想过啊……”姜成叹了口气,说道,“明眼人都知道,陛下生来就不喜欢我,单从难易程度上来看,都不会选择我站队的吧。”
    “是啊是啊,”杨素也附和道,“表哥身为皇子,他的身份就足以被封王了,可是足足拖到现在……甚至还要表哥亲自去边疆投军,去战场上亲自上阵搏杀,用军功去换一个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这怎么可以。”
    顾雎却是神秘地一笑,说道:“那是燕王殿下你没有利用好你和颍川君之间的发小关系罢了,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感情深厚到一定程度的话,我相信颍川君宁可吃亏也要帮助燕王殿下的,只是燕王殿下没有利用好这层关系罢了,使得那么多的颍川君门下的人才,都成为了楚王殿下的手下。”
    姜成一听也略感不妙,说道:“夺嫡之争,说到底就是人才之争,没有足够的人才……”
    “殿下连自己的谋士班子都没有。”顾雎斩钉截铁地指了出来,说道。
    “那尽欢可有办法?”姜成皱了皱眉头,问道。
    “有我就足够了。”
    顾雎自信地一笑,说道。
    姜成听了不由得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
    “但是殿下也要得到文人们的支持,”顾雎说道,“在这个时代,文人的声音,就是时代的声音,谁能把握这个声音,谁,就代表了这个时代。”
    “那尽欢打算怎么做?”姜成眼神一凛,问道。
    顾雎轻轻一笑,说道:“在燕王殿下封王大典的当天,邀请天下文人前来写诗作文,祭皇天后土,感陛下恩萌,赞殿下功勋,再者,成立乐府,让这些文人雅士可以在乐府里面自由地吟诗作对,殿下自己也要多多参与,权以麻痹之用,让天下人都认为殿下无心参与夺嫡,文人们自然也会多多创作和殿下在边疆的经历有关的戏剧,去深入民间,获得百姓的支持,至于出谋划策之事,如果殿下信得我的话,就全权交给我负责。”
    “我信得过你,”姜成托着顾雎的手,说道,“尽欢,全靠你了。”
    “我也相信尽欢!”杨素说道,“因为我觉得尽欢很聪明,很厉害。”
    “二位能相信在下最好,”顾雎笑着,继而说道,“论阴谋诡计,在下自信天下无人出尽欢之右。”
    “那尽欢第一步打算怎么做?”姜成问道。
    “在封王大典的当天,我将率先为燕王殿下你作赋一篇,殿下再进谏陛下,让这些文人学士们也参与其中,相信陛下雅兴所致,定当不会拒绝。”
    “尽欢还会作赋吗?”姜成问道。
    “这个难不倒在下,”顾雎拍拍胸脯,自信地说道,“在下拜过不少名师,作赋还是有一手的。”
    说着,顾雎便去房中取来纸笔,当即作赋一篇。
    《燕王破阵赋》:
    北国漫战兮,血肉填君之贪壑,唯闻鸣金兮,从来兵戈何休。一雄纵横兮,怒马踏他之疆土,仅见成将兮,自古功毕堪忧。
    长蛇八卦兮几阵开,金甲向日兮盼筑台;功勋利禄兮入囊来,良骏高嘶兮得意斋。
    军前戟与刎,朝后谗误贞,淡看马革乱,只说旌旗骋。帐下歌共舞,坟头草怜土,深悯怨鬼哭,但聊枯骨秫。
    由来笑得将士轻,未知宝剑不平侪。烟生九天兮云澹澹,雾罩青山兮风翦翦;埋卒若秧兮杀人如麻,焚尸不颦兮吮血如饴;一鼓作气兮连横灰飞,再二三兮一统可酹。
    虽叹景之煞兮,更念弑之伟业。枉论沦境之痛兮,宴前有与;卮酒芳兮敲竹高歌,半敛明珠兮荧荧;浅议景臻之法兮,廷后服膺;巍鼎擎兮奉金低颂,一掬娇娥兮卿卿。成王败寇兮俨骖绯之并行,峨冠朱衣兮似蝼蚁之逡巡。
    呜呼!王政汤汤寇惶惶,千古成败盖棺谁诤。
    哀哉!天道苍苍民惘惘,一夕死生孤冢任论。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登基后,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婉转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同时有大型的宫廷乐队伴奏,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这个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
    现在在表演这个舞蹈的时候,连外国的宾客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象征,果然气势不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