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雎姜成》第56章 杨素

    “那么——”
    姜成话刚说到一半,只听见外面突然闯进来一个莫约十五六岁的少女。这个少女一手搭着门框,看向里面,宛如一潭秋水的眼睛在不停地找寻着什么,秀气小巧的鼻子抽了抽气,微翘嘴唇微微嘟着,一脸地困惑和期待的样子。
    “诶……到蕴哥哥呢……”
    少女看着姜成和顾雎,疑惑地自言自语着。
    ——杨素!
    顾雎眼神一滞,看着这个一脸天真的少女,想道。
    就在这个时候,姜成挠着头一脸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道:“呃……素素……我就是……姜到蕴……”说到这里,姜成脸都红了。
    ——哼!你见到你表妹很高兴是不是!脸都红了!是不是很高兴!
    顾雎心里有些不舒服,暗地里狠狠地瞪了一下姜成。
    “你是……到蕴哥哥吗?”杨素有些讶异地看着姜成问道,上前走了几步,走到姜成面前细细端详了一番,说道,“到蕴哥哥不是胖乎乎的吗……”
    “唔……”
    姜成脸更红了,窘迫地低下头去。
    ——哦,原来你是因为这个脸红的啊!话说你以前到底是有多胖啊!为什么三年不见连你表妹都不认识你了!
    顾雎只觉得又好奇又好笑,姜成三年前绝对不是宁妃说的胖墩,肯定是头猪!
    杨素看了一会儿后,问姜成道:“那你说说……我叫什么啊?我和到蕴哥哥之间的秘密说一个来听听啦?”
    姜成微微侧目,看了看顾雎,只见顾雎貌似面色不善,坐在那里喝茶,便说道:“素素,你十二岁的时候在宫里偷吃了一个梨子,然后说是我吃的,害我被陛下说了一顿,还记得吗?”
    杨素听了以后眼底突然放出光来,兴奋地喊道:“真的!你真是到蕴哥哥!你——”
    杨素微红着脸,凑近了姜成说道:“到蕴哥哥变了好多啊,瘦了好多啊!”
    “怎么所有人都这么说……”姜成挠挠头,嘟囔道。
    “那这位是?”杨素看向顾雎,好奇地问道,“是到蕴哥哥的朋友吗?怎么到蕴哥哥的朋友都这么帅啊。”
    “这位是许先生,”姜成摊着手给杨素介绍道,“许先生,这位是在下的表妹,宁国公的女儿,杨素。”
    顾雎干笑一下,站起来行礼道:“小姐过赞了,在下姓许名负,字尽欢,北海人士,见过郡主大人。”
    “你好,我是杨素,很高兴认识你!”杨素笑着说道,继而又很好奇地问道,“许先生……你是那个许先生吗?”
    “哪个?”
    “就是那个很厉害的许先生啊!”杨素睁圆了眼睛,说道。
    “就是他,”姜成微笑着说道,“就是那位在徐州的许先生。”
    只见杨素抬起头来看着一脸笑意的姜成,愣了神,忽地反应过来,两手捧着自己的脸,嗫嚅道:“到蕴哥哥好过分啊……变得这么好看……”
    一副少女怀春的样子。
    ——话说你以前肥得跟头猪一样她到底是怎么看上你的啊!
    顾雎抽抽鼻子,有些鄙夷地看着姜成。
    姜成也是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道:“素素过奖了……”
    ——还一口一个素素……素素……很开心是吧?
    顾雎微嘟着嘴,悄悄地瞪了姜成一眼。
    “哎呀,这不是素素吗?”
    宁妃突然出现在门口,进到杨素,非常惊讶地说道。
    “姑姑!”杨素上前亲热地打着招呼。
    宁妃是宁国公的妹妹,杨素自然就是姜望的侄女了,而姜望也很喜欢这位侄女,也正因如此,杨素才能自由地出入后宫,不受任何限制。
    “素素啊,饭吃了没有?”宁妃托着杨素地手笑着问道。
    “还没呢!”杨素摇摇头,说道。
    “还好姑姑早有准备,就知道你会来,已经叫后厨多准备一些饭菜了。”宁妃揶揄似地看向姜成,问杨素道:“素素,见过你表哥了吧?”
    “见过了……”杨素小脸红扑扑地低下去。
    ——喂喂喂!什么情况!搞得好像带儿媳妇见父母一样!我倒成了电灯泡似的!
    顾雎坐如针跕。
    很快,饭菜便端了上来,顾雎等人吃过饭后,便要走了。
    “到蕴哥哥赶着去哪里啊?”杨素有些不情愿地问道。
    “啊,我要去参加今天的午朝啊,等午朝散了就回来了。”姜成说道。
    “一会儿要再过来啊,到蕴。”宁妃说道。
    “嗯。”
    ……
    登龙殿。
    早朝的时候因为汇报的缘故,所以使得姜成没有位子坐,而到了午朝,姜望便装门给姜望和顾雎设了位子,坐在姜成这个职务应有的品级的位子上。而顾雎因为是姜成带来的随从,也坐到了姜成的身边。
    姜望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诸位公卿,问道:“朕早朝的时候说了,要重新调查恭妃案,诸位爱卿,觉得怎样呢?”
    “陛下,臣要奏。”
    开口的是当今大魏太尉,荀康。原本太尉按理来说只是个虚职,可不知道为什么,偏偏轮到了这荀康,权力反倒是大了不少。
    “是荀太尉啊,你有什么意见吗?”姜望问荀康道。
    “陛下,”荀康捋着一把花白的胡子,说道,“恭妃案证据凿凿,岂能因为他人一番胡乱言语,便花费力气,重新调查呢?”
    顾雎笑了一下,说道:“太尉大人,小民可不是胡乱言语啊,试问太尉何曾听到小民说过奥妙不在理的话?劝谏陛下广开耳目,择良言而行难道不在理吗?”
    “再说了,恭妃案中的确有很多疑点,本来就应该重新调查,而太尉大人却要阻止调查,难道是想掩饰什么吗?”顾雎笑了,说道。
    荀康只是笑着摇摇头,有着多年的从政经验的他并没有气急败坏,而是说道:“在下可不是想掩饰什么啊,倒是年轻人你一直咄咄逼人呐。”
    “恭妃案的确有很多疑点,”姜望阻止了顾雎和荀康继续争辩下去,说道,“当初的确是朕太冲动了,这案子应该要重新调查。”
    事情既有定论,顾雎也就不再担心,早朝时候把姜望吹捧了一番,午朝的时候不至于再改了主意,想必姜望自己本身也是对姜平的叛乱有些愧疚的,否则前世也不会在罪己诏里责备自己妄下定论,逼得姜平起兵叛乱,致使徐州百姓遭受战乱之苦。
    更重要的是,恭妃案发生后,姜望并没有写文书责备姜平,反倒是增加了他的食邑,权以安慰之意。
    但是没用,该叛的还是叛了。
    “那么,恭妃案重新调查,接下来就要给镇北左将军讨论封赏事宜了,”姜望咳嗽几声,说道,“诸位爱卿觉得,要给镇北左将军什么封赏比较好呢?”
    姜成微微紧张起来。
    ——这次……能封王了吧……
    公卿们私下讨论过后,便有一位大臣站起来说道:“陛下,镇北左将军功勋卓著,隐隐有柱国之实,按理,应当进封为王。”
    封王是一定要封的,只不过是食邑多少的问题罢了。
    “这个朕准许。”姜望点点头,说道。
    姜成听了以后忍不住兴奋地抖抖身子。
    如果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是不能理解姜成的心情的。
    本来皇子早在生下来的时候就该进封为王了,可是偏偏姜成偏要拖了这么多年,还要用军功来换一个爵位。姜望不重视姜成这个儿子,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那么诸位爱卿觉得,应该要封多少食邑呢?”姜望又问道。
    立马有个大臣站起来说道:“陛下,应该奉祖制,封食邑一万五千户,而且以镇北左将军的功勋来看,应该要再增加五千户。”
    “两万户的食邑?”姜望皱起了眉头。
    姜成一看,心里暗自一紧。
    果然,姜望表示不同意了。
    “虽然奉祖制来看,我大魏开国以来历来分封亲王都是封一万五千户的食邑,可是大魏开国以来,分封了多少亲王郡王,大肆增加王爵的食邑只会导致国库空虚,怕是朕宾天(归西)之后,朕的继任者只会增加百姓的税收啊。”
    ——唉……果然还是不重视我这个儿子么……
    姜成心里暗自叹了口气,可面上还是得装作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陛下所言极是,”荀康赞许地说道,“可是这样一来无疑是对镇北左将军的不公平,不如再把镇北左将军的职务再提升一下,陛下觉得如何?”
    “太尉说到朕心里去了,”姜望笑了一下,说道,“那么六郎,你觉得这样怎样呢?”
    姜成只得强颜欢笑道:“陛下隆恩,在下受宠若惊。”
    “那么就这么定了吧,”姜望说道,“诸位爱卿再说说应该封什么封号呢?”
    这时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说道:“镇北左将军军功卓著,且发迹于辽东,应进封为燕王。”
    “燕王,朕准奏。”
    ……
    午朝退了之后,总算是确定了几件事。
    首先就是恭妃案确定要重新调查了,由廷尉全权负责这起案子。而姜成也确定被进封为燕王,食邑一万两千户,同时,姜望还下诏,在洛阳,破土开工建造燕王府。
    而下了午朝之后,姜成和顾雎便又去了长清宫看望宁妃去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