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功科陈圆圆》(7)不做大毒草

    送走孟功科,宋雪梅和杨大宝躺在床上又商量起来。杨大宝问:
    “媳妇,你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可能性?”
    “从目前情况来说,还没有多大把握,他的思想纯洁很干净,还是个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
    “老婆,他怎么会不懂呢?虽然他年龄不大,可也是个男人呀!”杨大宝不理解。
    宋雪梅嗔了丈夫一眼道:
    “是男人没有错,可人家是知书达理,温柔含蓄的那一种,还是童子鸡,那像你,老是急吼吼的,像上山砍柴一样,那里知道什么柔情蜜意,风花雪月呢?”
    “是,是,媳妇,你也知道,我是个粗人,那里懂得这些,以后我一定努力学习,积极改正,让你满意还不行吗?”
    “知道就好”宋雪梅想想,也不能全怪杨大宝,山村的大部分男人由于没多少文化,谈不上什么休养,也许都这样。
    “媳妇,那你说我们下来应该怎么办?”
    “老公呀,慢慢来,这种事是急不得的。”
    “老婆,你说的是,不过我发现今天孟功科没少看你。”
    “那是当然的了,你老婆我长得这么漂亮迷人,美若天仙,哪个男人不眼馋,那个男人不喜欢看?”宋雪梅有些得意。
    “是,老婆,你确实漂亮迷人,今天一打扮就更漂亮迷人了,我都差点热血沸腾了,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宋雪梅很得意,笑了笑道:“不过他看和你看可大不一样。”
    “有什么大不一样?”
    “孟功科看我的眼光是蓝色的,属于好奇和欣赏类型的,节能环保,让人心里舒坦。而你的眼光带有绿色,像狼一样,让人毛骨悚然。”
    “老婆,这又是怎么说?”
    “孟功科的眼光是蓝色的,证明他心无杂念,只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而你却恰恰相反,你满脑子都是私心杂念,有想吃了我的想法。”
    杨大宝不由得笑了,媳妇的眼光真厉害,什么都看得清楚,我的那点心思她都明白。忙道:
    “老婆,照你这么说,我们的计划是不是有点麻烦了?”
    “是有点麻烦,不过也不是没有希望。”
    “老婆,这又怎么说?”
    “欣赏是个良好的开端呀,如果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连欣赏都谈不上,其他就可想而知了,你说呢?“
    “是呀,老婆,还是你高瞻远瞩,目光如炬,看得明白,说的也很有道理。那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宋雪梅想了想说:“老公,人家孟功科是革命小青年,纯洁善良,脸皮薄,容易害羞,所以我们要一步一步来。以后没事的时候,你可以常常找他到咱家里来聊聊天,说说话,套套近乎,时间长了,大家都熟悉了,也就有机会了呢。”
    “好,媳妇,我听你的。”
    商量好以后,杨大宝由于白天干活太累,早早的就睡着了。
    宋雪梅却心神不安起来,孟功科那俊秀的面容,腼腆的模样,让宋雪梅产生了无限的奇思妙想,想入非非,心里变得乱糟糟的。
    回到家里的孟功科也感觉很不自在,宋雪梅那俏丽模样,时不时在眼前闪现,挥之不去。尽管是纯洁的革命青年,怀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抱负,可由于没有革命经历,缺乏社会经验,一时也不知道为什么,该怎么办。
    在学校上学的时候,自己也曾朦朦胧胧地喜欢过一两个女生,也有那么几个女生对他产生过好感,可想想自己和母亲孤苦无依的境况,他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感,打消一些杂七杂八的念头,一心学习,不敢胡思乱想。
    可今天不一样,宋雪梅那样子,真是太美了,尤其是宋雪梅身上的那种味道,真是太好闻。这样想着,在床上翻来覆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杨大宝有事没事就来找孟功科到他家里坐坐,喝茶,吃饭,说话,聊天,一来二去,大家相互熟悉了,也更亲热了。
    儿子晚上常常出门,这引起了孟功科母亲的注意。
    按理说儿子晚上出去玩,是再正常不过了,年轻人精力旺盛,老呆在家里也不合适。可细心的母亲却不这么想,来到山村这么多年,使她对山村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由于远离大城市,交通闭塞,贫穷落后,许多恶俗陋俗大行其道,使得许多原本不该发生的事,常常在这里发生。
    最让她忧心的是儿子毕业回家后,一些原来不怎么到她家里来的大姑娘小媳妇,现在有事没事常到她家里来,作为过来人,孟功科的母亲知道其中的含义,担心万一儿子要是受到别人的诱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让她们娘儿俩个以后可怎么立足呀。
    为了使儿子走正道,不犯错误,这一天,母亲把儿子叫到跟前,打算和儿子好好谈谈。
    母亲问:“儿子,你知道你今年多大了吗?”
    “十七。”
    “儿子,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让你继续上学,继续读书,为自己争取一个美好的前程,可我们家的情况就是这样,是妈妈拖累了你,是妈妈对不起你,希望你不要怪妈妈。”
    “妈,您千万不要这样说,你没有对不起我,你一个人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心里最清楚,我报答你都来不及,怎么会怪您呢。再说了,人生之路千百条,也并非读书这一条。您说呢?”孟功科宽慰母亲。
    母亲点头:
    “儿子呀,妈妈这样说自有这样说的道理。我们本是河南人,虽说不上是书香门第,可鼓励孩子多上学多读书却是我们家的优良传统。到了你祖父和你父亲这一辈尽管家道艰难,可喜欢读书和鼓励孩子多读书的传统依然没变。后来遭遇水灾,家园被毁,逃难来到这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能让你继续读书,妈妈还是感到很内疚。”
    “妈,您不要这么说,我虽然没有继续读书,可怎么说也初中毕业了,在咱们这里也算得上是半个知识分子了,所以你不必内疚。”
    “你能这样想就好,那可你知道你们祖上鼓励孩子们多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呀?”
    “增长才干,为人民服务。”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是这么教他们的
    “增长才干没有错,为人民服务也没有错,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明辨是非,辨别丑恶的能力,明白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存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
    “妈,我明白了,我一定好好做人,不让您生气。”
    母亲点点头:
    “孩子,这么多年,我们母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多亏了村里乡亲们的帮助和照顾我们才能走到今天,乡亲们对我们有恩呀。”
    “妈,我知道,将来我一定报答乡亲们的恩德。”
    “说得对,以后乡亲们要是有什么困难,都要力所能及地尽力去帮忙。”
    “妈,你放心吧,我知道了。”
    母亲话锋一转,“那如果有人想让你帮他去偷东西,你会帮忙吗?”
    “当然不会,我一个革命青年,胸怀远大革命理想和革命抱负,怎么能去帮别人偷东西呢?”
    “这就对了,帮忙不是什么都可以帮,有些忙能帮,有些忙不能帮,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违法乱纪,有违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事坚决不能做,不知道你听明白了没有?”
    “妈,我听明白了,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螺丝钉,而不是一颗毒害人民的大毒草。”
    母亲很满意,点头道:
    “好,那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一段时间晚上都到哪里去了?”
    “就在杨大宝家里,那里也没去。”
    “没有去别的地方?”
    “没有。”
    细心的母亲听了这话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杨大宝夫妻二人在乡亲们的印象中很不错,可夫妻二人结婚后一直没有孩子也是尽人皆知的事。据说是杨大宝有什么问题,他们会不会对儿子有什么其他想法?于是就问:
    “杨大宝夫妻二人对你怎么样?”
    “很好,很热情。”
    “那你们在一起都干什么?”
    “没干什么呀,就是吃饭,喝茶、聊天、拉家常。”
    “喝酒了没有?”
    “喝了。”
    母亲感觉有些不对,儿子以前是从来不喝酒的,现在怎么喝起酒来了。就说:
    “以后晚上出门不要在外面呆的太晚,尽量不要喝酒,早点回来,妈在家里等你。”
    “妈,我知道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