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纨绔王爷林冲紫薇》第638章 金口玉言

    直到天快亮了,他才咬了咬牙,决定按林冲说的办,检举秦桧。
    他马上叫人拿来笔黑纸研,连夜写了一份奏折。
    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带着奏折来到皇宫,要求面见赵构。
    来到宫门前,见赵璩的车驾停在门口,他心里暗惊,原来自己的这个竞争对手早自己半步来了。
    赵构昨天晚上也没睡好,这些天,他觉得自己的身子越来越沉重了,他也知道是应该是到了把大位传给后人的时候了,可是传给谁,是赵璩,还是赵眘,他还是一时拿不定主意。
    一大早,赵璩就来了,给他上了个折子。
    折子上先说了秦桧这二十多年以后对宋室的功绩,接着又提出赵构对那些检举秦桧的大臣处置得太轻。
    对这些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的人一定要重办几个,这样以后就没有大臣敢这么胡来了。
    赵构看了折子,把折子放在书案上,抬头看了赵璩一眼,笑着说:“儿呀,你这些意思是你的意思,还是秦桧的意思?”
    赵璩一听赵构这么问,心里一惊。
    这个折子的草稿其实是秦桧写的,秦桧想借赵璩之手把那些与自己为敌的政敌全部干掉,这样以后就没有人再敢与自己为敌了。
    而且他在给赵璩这个折子的草稿时也说,赵构前几天之所以这么反常,就是为了试他的胆气,有没有一国之君的雷霆手段。
    赵璩是个比较糊涂的人,他听了秦桧的话,就相信了,所以,连夜亲手誊抄了秦桧的折子,一大早就来到宫里面见赵构。
    现在,见赵构这么问,他先是有些担心,可是他见赵构和颜悦色,并没有生气地意思,这才大着胆子说道:“父皇,这是皇儿的意思,与秦相无关。”
    赵构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一个小太监走进来,“官家,建王现在宫门外要觐见官家。”
    赵构眼睛一亮,“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那个小太监把赵眘带了进来。
    赵眘行了大礼之后,赵构让他坐在自己旁边的一个绣墩上,问他有什么事。
    赵眘把昨天刚刚写好的奏折递给了赵构,“这是皇儿昨天晚上想了一夜才写好的折子,请父皇御览。”
    小太监按过赵眘手中的奏折递给了赵构。
    赵构看了赵眘的奏折心头暗喜,觉得这个儿子是个顾全大局,不人云亦云,眼光远大的人。
    不过,他的脸色一下沉了下来把那份奏折往地上一扔,怒喝道:“大胆赵眘。你的意思是朕错了,你对了吗?”
    一旁的赵璩见赵构怒怒斥了赵眘,心中暗暗得意。
    赵眘也豁出去了,大声说道:“不是父皇错了,是大宋的江山社稷危险了!”
    赵璩一听话,吓了一跳,指着赵眘喝道:“二弟,你的胆子也太大了,竟然说出这种不知深浅、大逆不道的话来,你这样说置父皇于何地呀?”
    还没等赵眘说话,赵构瞥了赵璩一眼,冷冷地说:“眘儿的话虽说说得不怎么中听,不过毕竟是他自己的心里话,而不是别人的传声筒传给朕的话!
    儿呀,咱们都是姓赵的,咱们不能让别人摆布了咱们,架空咱们,让咱们成了别人的傀儡,那样的话,就像眘儿说的,咱们的大宋江山社稷就危险,你明白吗?我的璩儿?”
    赵璩听了赵构这话,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他听得出来,赵构这是在责备他,而且赵构也猜出了他刚才上的那道折子不是他的意思,是秦桧的意思。
    赵构站起来对赵眘说道:“早朝的时辰到了,眘儿,你跟父皇一起上早朝去。”
    赵眘跟着赵构往外走,赵璩也跟在后面,赵构听到两个人跟着自己的脚步声,回过头来对赵璩说道:“璩儿,你起得早了,就不要跟我们上朝了,你还是回家回家歇息歇息吧。”
    赵璩只得讪讪地拜辞而去,他知道这一局自己输给赵眘了。
    赵构带着赵眘上了朝堂,百官早等在那里,见赵构来了,行了君臣大礼。
    赵构让一个太监给赵眘也拿把椅子让他坐。
    赵构的这个举动让包括赵眘在内的所有朝堂上的人都愣住了。
    以前赵构也多次带两个儿子上朝听政的,可是他从来没让他们两个和自己一起坐下过,都是让他们侍立在自己的两旁听政,也从来不让他们说话。
    现在,赵构竟然要太监搬椅子和自己同坐,这是要跟皇帝平起平坐,意思不言而明。
    这对于一直不知道赵构心中的太子是谁的这些大臣们来说也是非常震惊的,他们现在都希望自己支持的一方当上太子,将来继承大位,到时候自己就有了拥立之功,一旦新帝登基必然要被重重封赏的,到那个时候就可以飞黄腾达了。
    现在赵构让赵眘和自己一起坐,虽说并没说就让他当太子,可是这个倾向性已经非常明显了,什么人可以跟皇帝并肩而坐的,那只有将来的皇帝了。
    赵眘的脸上马上浮出一丝惶恐的样子,拱手道:“父皇,儿臣何德何能,怎么敢和父皇平起平坐,请父皇收回成命。”
    赵构一脸慈祥地看着赵眘,笑着说:“眘儿,你没听说过皇帝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是不能更改的,你不愿意跟父皇一起坐,还让父皇收回成命,这不是让父皇为难吗?”
    赵眘说道:“儿臣知道这是让父皇为难,不过这个礼是不能越的,儿臣也是万不敢坐的,请父皇收回成命。”
    赵构像是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瞟了下面的大臣们一眼,别有深意地说道:“你们看看,这儿子大了,成人了,就不愿意听爹的话,竟然让朕收回成命。好吧,既然眘儿说得有理,那我也不得收回成命了。”
    赵构和大臣们说话,经常会有两层意思,表面上说的是一层意思,实际上话里话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这些大臣都在下面揣摩赵构这话是什么意思。
    接着,赵构就和大臣们议了一些政务,最后又谈到最近大臣们检举秦桧的事情上来了。
    赵构看了赵眘一眼,“眘儿,你把早上跟朕说的事跟大家也说说吧,看看大家是什么意见。”
    赵眘上前一步,昂着头,气宇轩昂地说了自己对有关“弹劾秦桧”的看法,他主要讲了两点:一、有关对御史和许多大臣所检举的有关秦桧的罪行,不宜过早地下结论,要派一批精明能干之臣仔细地详查。
    二、对于那些检举秦桧的大臣不宜处罚,如果这样下去,以后就没有人敢说话了,这样会堵塞圣听,对大宋的江山社稷很不利。
    赵眘这番话说得铿锵有力,慷慨陈词,入情入理。
    众大臣都听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么个十几岁的孩子经历了几次战事之后,竟然变成这样,完全像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秦桧拱手上前,“官家,老臣有话说。”
    赵构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秦桧,你急什么呀,再怎么着你也得让我的眘儿把话说完了,不行吗?”
    赵构这话说得冷森森的,分明是带着责怪之意,而且还特别提到了“我的眘儿”。
    等赵眘把话说完了。
    秦桧刚要说话,赵构向他摆了摆手,“秦桧你先等一下,朕要先听听别人怎么说。”接着扫了下面的大臣们一眼,问道:“各位爱卿,我的眘儿的话你们都听见了,你们也发表一下意见吧。”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都明显地感觉到了这是大宋朝似乎要“变天”了,可是他们还一时不吃底,也没有人敢贸然说话,担心一旦说错了话,又被贬职罢官。
    赵构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苦笑了一下,“诸位爱卿你们不要怕,朕先定个调子,现在无论你们哪一个,有什么话尽管说,就是说出让朕退位的话,朕也不会加罪你们的,好啦,说吧。”
    众大臣一听赵构竟然这么说,心思都活动了。
    一些原来就想扳倒秦桧的大臣又站出来重新要重办“秦桧受弹劾”一案,而且有人提出让赵眘负责此案的审理。
    那些秦桧的党羽都吓坏了,他们马上站起来替秦桧说话,又提出秦桧劳苦功高的旧话。
    秦熺看到形势急转直下,他急切地上前拱手道:“官家,微臣有话要说。”
    赵构点了点头,“你说吧。”
    秦熺说道:“官家,微臣并不想替家父辩白什么,微臣只是要说,之前官家已经对此案有了定论,该赏的赏了,该罚的也罚了,官家是天子,一国之君,不能和普通百姓一样。
    如果官家的话朝令夕改,这样的话会影响官家在臣子和百姓心中的威信的,请陛下三思。”
    马上有几个大臣随声附和。
    赵构听了众人的话,脸上并没有明确的表情,过了一会儿,他向赵眘招了招手,把赵眘叫到自己跟前,笑着说道:“我的儿呀,你这是让父皇我再一次收回成命呀,朕是一国之君,如果朕朝令夕改,恐怕群臣和天下的百姓们都要笑话朕,”
    说到这里,他故意傍了一下,凝视着赵眘问道:“我的儿呀,如果你是大宋的皇帝,这件事会如何处理呀?”
    赵构这话一时把赵眘和所有的大臣全部给惊到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