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纨绔王爷林冲紫薇》第630章 从中作梗

    蒙哥举起三股叉本想架开林冲这一戟,可是,他没想到之前林冲和他打,为了拖延时间,只是用了七成的功力。
    可是,这一戟,用了十成的功力,蒙哥还是用刚才的力道相迎,只听“当”的一声响。
    蒙哥只觉得自己的三股叉好像是着着实实地砸在一块大石头上一样,震得他虎口流血,两膀发麻。
    紧接着,林冲的第二戟已经来了,直刺他的面门,蒙古奋力一挡,又是“当”的一声响,蒙哥手中的三股叉一下被林冲的龙吟戟给震飞了。
    蒙哥惨叫一声,他的那些侍卫见主人要出事,一拥而上把林冲围在当中。
    因为林冲的赤骥马太快,他的那些侍卫还没跟上,所以,一时之间只是林冲一个人独战蒙哥的三十几个侍卫。
    即使是以一对三十几个,林冲还是面无惧色,摆开龙吟大戟上下翻飞,只一会儿的工夫就连挑二十几个蒙哥的侍卫,剩余的几个保着两手全是血的蒙哥杀出重围。
    这一战,宋军以二十几万人大战蒙古四十多万人,因为林冲指挥得当,出奇制胜,用地雷炸死了五万多人,后来又派林公瑾等人的从后面包抄,前后夹击,趁着夜色,蒙古兵马一时也弄不清宋军到底有多少人。
    因此,只这前后两战蒙军损失了十七八万人,剩余的二十几万人跟着蒙古连夜逃到他们之前占领的扬州城里了。
    林冲率领大兵直逼扬州城下把扬州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天天让人去城门前骂阵。
    蒙哥终于知道了林冲的厉害,不管宋军在城门前怎么骂阵,他们就是高挂免战牌,宁死也不出城。
    蒙哥知道自己手下这二十几万人是蒙古最精锐的人马,前几天就损失了十七八万,就像斩去了他一条胳膊一样。
    他不想再让自己的另一条胳膊也被斩去了,这样的话,他在蒙古国内就会名誉扫地,更不要说继承大汗之位了。
    他就打定主意守城。
    他知道,以现在宋军的气势真要与他们面对面地对,他不是林冲的对手,可是如果守城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扬州城因为是江南的重要州城,历经辽、宋、金几个的多年修缮已经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易守难攻。
    现在扬州四面的州县都是蒙古的地盘,宋军远来想征调粮草也非常麻烦,宋军属于长途远征而来,而蒙军可以守土就地筹粮,要比宋军容易得多。
    现在宋军有二十多万人马,一天的粮草消耗就非常之多,时间久了攻不下城池,必定会退回去。
    这就是蒙哥的如意算盘。
    蒙哥的算盘打得不错,他这步棋算是下对了。
    宋军在扬州城下围了半个多月粮草就接济不上了,只剩下可以吃七天的粮草了。
    之所以接济不上的原因是杭州城内户部尚书秦熺从中作梗,秦桧暗中使坏,两父子就不想让赵眘和林冲成就大功。
    虽说秦熺是户部尚书,但是林自强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在冯南山、陈俊卿、周必大等三人的帮助下事情做得井井有条,每个月都是按足数向前方的大军运送粮饷,因此前方的战事一直也非常顺利。
    赵眘几次向赵构写折子报捷,赵构也非常高兴,多次在朝堂之上向大臣们夸奖赵眘,说这个儿子虽说年纪轻轻,但是非常能干,有这个儿子在,他以后就不怕蒙古人来骚扰宋国了。
    以赵鼎和朱胜非为首的一些大臣纷纷夸赞赵眘年少英才,是大宋的福气,以后大宋就不怕列强了。
    赵构和大世们的这些话让一个非常得不安,他就是大皇子赵璩。
    现在的赵璩是恩平郡王,赵构还让他兼管着礼、工、户三部。
    赵构之所以让他兼管礼、工、户三部是想让这个儿子提前历练一下政事,并没有让他实际参与管理的意思。
    之前赵璩也知道赵构的这层意思,所以也不怎么管事,而且他是个喜欢声色犬马的人,最喜欢吃喝玩乐四件事,从来就没去这三部办过公。
    可是,现在弟弟赵眘在林冲的帮助下在前面连连取胜,打得以前非常嚣张的蒙古人闭关不出。
    朝廷上下君臣兴奋,自然让赵璩非常得不爽。因为他知道一旦赵眘成就此大功,必须会受到赵构的格外宠爱。
    因为从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之后,宋朝的各代皇帝少有军事干才,宋国也因此多少年以来一直受列强的欺负,甚至遭受了“靖康之变”的奇耻大辱。
    现在出了这么个赵眘,当然是非常难得的。
    这就为将来赵眘继位增加了一个非常重的砝码,赵璩不是杀子,他不会不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
    散了朝之后,赵璩闷闷不乐地往回走,秦桧跟在他后面,等到了一个僻静之处,他小声地叫了一声,“殿下请留步。”
    赵璩停住了脚,转脸看着秦桧问道:“秦相有什么事呀?”
    秦桧把赵璩拉到一旁,小声地说:“殿下,看今天官家的言语,好像又高看了二皇子一眼,您说是不是呀?”
    赵璩白了他一眼,“秦相这话说的,我又不是傻子,当然看得出来,可这能怎么办呢,人家有林冲这样的重臣大将辅佐,我呢,身边除了些骗吃骗喝骗玩的,就没有几个有真本事的。”
    赵璩这话是讽刺秦桧的。
    秦桧一直在暗中支持赵璩,想帮他继位,因为赵璩是个酒色之徒,好酒,好女人,好玩乐,不是个当皇帝的材料。
    秦桧打算着先把他扶上帝位,然后自己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经常帮着赵璩暗中拉拢一些大臣和武将。
    拉拢人是要钱的,而且还不是小钱,所以,他经常让赵璩给这些大臣钱。
    赵璩也给了不少,可是效果并不好。
    这些大臣收钱时说得比唱得都好听,可是一到了关键时刻都装聋作哑,这让赵璩损失了不少钱财,所以,他一直非常怨恨秦桧。
    秦桧当然听得出来赵璩这是在讽刺他,他尴尬地笑了笑,小声说道:“殿下不可因小失大呀,等殿下继成大位,当上的皇帝,天下都是您的,这几个小钱算得了什么呀?”
    赵璩生气地说:“没错,钱是不算什么,可是我就算把钱扔到水里也得听个响儿,对吧?现在怎么样,我几百万两银子都花出去了,结果怎么样,连个响儿都没听到。
    你再看看人家我二弟的那些身边人,别人就不说了,就说林冲,你看看,现在把蒙古四十万大军打得屁滚尿流,缩在城里不敢出来。
    我身边要是有这样的人,不要说几百万两,几千万两我也可以给,问题是,我身边有这样的人吗?秦相?”
    秦桧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无比的尴尬。
    赵璩看他的样子,更加来气了,继续说道:“秦相,你天天说这个大臣有本事,那个大臣能干。
    可是现在你看,别的部就不说了,就说户部,你儿子是户部尚书,可是整个户部上上下下都交口称赞林冲的儿子林自强多么多么能干,还有他那几个手下冯南山、陈俊卿、周必大哪个不是精明能干的干才。
    你儿子呢,除了整天在我耳朵边儿絮絮叨叨得像个妇人似的说人家坏话,他还能干点什么呀?
    我看呀,这些大臣还不如几个小毛孩子能干呢,我看我是押错了宝,我这个宝早就应该押在林冲的身上,而不是秦相您,如果我把宝押在林冲的身上,现在在前方威风八面统帅大军,力克强敌的人是我而不是我二弟了,你说是不是呀秦相?”
    赵璩的一番连数落带挖苦的话把秦桧说得恨不能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等赵璩说完了,他才小声地说道:“殿下,胜负乃兵家常事,现在表面上看是二皇子先胜一局,可是现在还没到最后定胜负的时候呀,殿下咱们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是不是?”
    “那秦相有什么妙计能让我稳定阵脚呀?”赵璩还是一副讽刺的语气。
    秦桧也顾不得太多了,他说道:“我刚刚接到东南三州遭遇水灾的折子……”
    赵璩忙问:“严重吗?”
    秦桧说:“还好了,并不严重,不过这场水灾可是殿下的一次难得的扳回一局的机会。”
    “你这是什么意思,说明白点?”赵璩的语气变得急切起来。
    “殿下,我以前让您出钱扶持的一个叫朗其昌的人现在是东南三路总管,我已经向他写了六百里加急的密信,让他把这场水灾说得严重些,
    需要朝廷拔三百万两的钱粮赈灾,我儿子跟我说了,现在户部的账上只有七百余万两,有五百万两是支持前方战事的,
    如果我们把这五百万两的三百万两挪出来给东南三州赈灾,那么二皇子和林冲那里的钱粮就不够了。没有了粮饷,他们拿什么打仗呀?”
    赵璩听了秦桧这话吓得一跳,“秦桧,你好大的胆子,你竟然敢拿国家的安危捣鬼,你这不害了国家吗?”
    秦桧说:“殿下,做大事的人不能这样瞻前顾后的,有得必然要有失,虽说这一块是有些不妥,但是您想呀,如果二皇子兵败而回,
    他在官家的心目中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他的地位降了,殿下您的地位不就升起来了吗,到时候,大宋的江山就是您的了,你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赵璩毕竟还年轻,尤其是他急于在赵构的心目中树立独一无二的地位,可是他还是不想因为这件事让国家受到损伤。
    他犹豫着。
    秦桧有些急了,拉了赵璩的袖子一下,’殿下,现在都这个时候了,你不能再有妇人之仁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要是二皇子继成大位,他第一个要铲除的就是你,这是历代皇家的惯例,您最好三思呀。“
    秦桧这几句话像一柄大锤一样打在赵璩脆弱的心上。
    他咬了咬牙,点了点头,“好,那就按你说的办。”
    几天后,朗其昌报灾的折子就到了,这几天赵璩也有意去户部办公,看到了折子后,一方面让人马上急送赵构审阅。
    一方面马上安排秦熺急调户部三百万两银子准备送东南赈灾。
    林自强正准备调银子去前线,听说秦熺要所钱调拔到东南,立即火了,来找秦熺理论。
    秦熺正在和赵璩喝茶,听了林自强的话,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不阴不阳地说道:“林侍郎到底是年轻,做事真没轻重,前线要钱,难道东南三州的几百万百百姓的安危就不重要吗?
    要是百姓没了饭吃闹起民变,怎么办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