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纨绔王爷林冲紫薇》第592章 做大事不拘小节

    秦昌江彬虽然不学无术,却不缺心眼儿,对于这件事的善后,他早就有了应对查问的说法。
    他吞了下口水,装作面带愧色地说道:“殿下容禀,因为朝廷要的数目太大,而且限期很短,所以,下官不得不按常例,请了一个叫彭三山的粮商协办。
    出了这事之后,下官怀疑可能是他从中做了手脚,于是马上派人四处暗中查访,查到这个彭三山竟然暗通盗匪,与盗匪暗中串通,抢掠了四万担军粮,再以被抢掠上报敷衍,才弄出此事。”
    秦昌一边说,一边偷窥赵眘的神色,见他先是愕然,接着是愤怒,气得面色铁青,心中暗叫不好。
    听完了秦昌的话后,赵眘嘴角露出一丝冷诮的笑意,冷冷地问道:“秦大人,四万担军粮呀,就这么草草了事了,你作为利州的提举常平司,难道就没有罪吗?”
    秦昌怔了半晌,才笑容惨淡地拱手道:“下官有罪,下官之罪是失察之罪,发生这件事之后,下官已经派人各处查找那个通匪的彭三山,
    可是,这个家伙非常的狡猾,可能是听到什么风声,给他溜走了,现在下官的部属还在加紧追查。”
    赵眘瞟了他一眼,“接着说。”
    秦昌咽了个口水,接着说道:“本来,下官已经写好了请罪状,准备上报朝廷,可是后来因为下官公事繁忙就给耽搁了,请殿下治下官失察之罪。”
    赵眘听了秦昌的话,陡然变色,厉声喝道:“失察之罪,说得真轻巧,你仅仅是失察之罪吗?”
    秦昌定了定神,双手深拱,语气颤抖地说道:“下官有罪,下官有万死之罪,请皇子责罚。”
    秦昌这话深有含义。
    按大宋律法:四品以上官员,要惩处的需上报吏部,等吏部和刑部联合审理定罪批复同意之后才可以实施。
    现在,赵眘虽然是皇子、钦差大臣,但是没有皇帝的授命,是不能立即惩罚秦昌的。
    所以,秦昌说完这话之后,赵眘怔了一下,竟然不知该怎么说才好,他不得不转脸看了林冲一眼。
    林冲想给儿子一次历练的机会,所以,他并没有做出什么表示,只是向赵眘微微地笑了一下,飞快地蘸着酒在桌子上悄悄地写了“曹操试子”四个字。
    曹操试子是个典故。
    三国时,曹操对于让二儿子曹丕还是三儿子曹植继自己的大位一直犹豫不绝。
    有一天,他故意给守门的将领下达命令,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又分别让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马上出城办差。
    曹丕来到城门要出城,守城的将领以有王命不让他出城,曹丕只得回去了;而曹植因为有幕僚的点拔,知道这是曹操要试自己的办事魄力,他来到城门要出城,守城的将领也不让他出城,他拔剑把守城的将领杀了,出了城。
    自那以后,曹操就对曹植高看一眼,认为他办事有魄力。
    林冲写这四个字的意思很明显,他是在告诉赵眘:做大事一定要有魄力,不能太顾忌太多,否则就没办法做大事。
    因为赵眘和林冲并肩坐在一起,所以,林冲写得这四个字,他看得清清楚楚,也马上明白了林冲的意思。
    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好你的秦昌,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想告诉我你是从三品的官,我一时奈何不了你,是吗?你身为利州提举常平司办差不利,致使朝廷损失了四万担粮食,就凭这一点,判你个渎职失查之罪,也不冤枉你,对吗?”
    秦昌没想到这个小皇子小小年纪竟然置国法于不顾,一定要马上定自己的罪,又因为自己身后有秦桧庇护。
    所以,他慢慢地直起了腰,提高了声音,“殿下,下官是从三品官,是否有罪,还需刑部和吏部联手审理才能定罪,这是国法,殿下不能置国法于不顾吧?要是殿下非要罔顾国法治下官的罪,下官无话可说,可是京里的百官,包括官家恐怕也不会同意的吧?”
    赵眘一听秦昌提到“官家”也就是赵构,一时有些气短,他毕竟年轻,不知道如果自己真的不顾法制,现在就定了秦昌的罪,自己的父皇对自己会有什么看法,会不会认为自己做事操切,不够谨慎。
    因为有所了这层顾忌,赵眘一时竟然没话可说。
    场面一下僵在那里了。
    秦昌见赵眘这样,越发得意起来,环视下众人,说道:“各位大人,如果殿下定了秦昌的罪,各位大人在利州做的一些事恐怕也不比秦某人罪责小吧,到时候,秦某人受刑不过,恐怕也会说出一两件不得不说的事情,大家以为呢?”
    秦昌这话一则是吓唬在座的这些官员,暗示他们身上也不干净,自己要是被治罪了,就把他们也给供出去。
    另一层意思是希望他们替自己向赵眘和林冲求情,让二人放自己一马。
    第三层意思:是告诉赵眘和林冲在利州犯法的人不止他一个,要是治他罪的话,弄不好就会揪出一串案子来,到时候可能没办法收场,造成法不责众的局面。
    那些官员当然明白秦昌话里藏着的意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几个人站起来替秦昌求情,说他为官清廉,办差能力强,这次出这样的事他虽有责任,但是并不是主要责任者。
    最大的责任者应该是那个奸商彭三山,建议赵眘派人缉查彭三山法办。
    有二三个站起来说了,接下来又有四五个也站起来替秦昌求情,最后竟然有一大半替秦昌求情的,有一个白胡子老头还跪在地上,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嘴里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
    话里话外是暗示赵眘秦昌是秦桧的儿子,如果赵眘因为这一点点的小事就重责秦昌的话,恐怕秦桧知道了不妥。
    这些大臣絮絮叨叨、哭哭啼啼、乱成了一锅粥,这下彻底把从来没经历过这样事情的赵眘给搅得没了主意,不得不回过头看用求援的目光看着林冲。
    林冲见儿子实在是撑不住场面,知道自己再不出马,恐怕局面就难以收拾了。
    他站起身,露出一个凶悍武将的可怕面目,抬腿一脚把面前的桌子踢翻了,桌上的盘碗杯子摔了一地。
    林冲黑着脸用“林魔头”才有的声音,大喝了一声,“你们这些王八蛋都说够了没有?说够了,该轮到本王说两句了吧?”
    那些正要说话的大臣们有的领教过林冲的凶悍,没有的也被他的这个举动和声音吓了一跳。
    而且不知道领教过和没领教过的都知道林冲“林魔头”的称号有多可怕。
    这些人都闭了嘴,战战兢兢地看着林冲。
    林冲背着手在众人面前走了一圈子,逐一看着那些当官的脸,黑着脸粗声粗气地说:“怎么着,人家一说,你们就怕了,是吗?你们怕谁呀?是怕他秦昌还是怕国法呀?
    我看你们是不怕国法怕秦昌,怎么着,你们替他求了情,你们所犯下的那些狗屁罪行就没人查了,是这么想的吗?”
    众官都低着头不说话。
    林冲指了指赵眘,又接着说道:“本王不妨老实跟你们说,殿下和我来你们利州之前光看你们这些人的卷宗就看了七天,早把你们的那些丑事查得一清二楚,你们是不是以为你们做下的那些事情没人知道是吗?
    别做梦了!你们应该知道有一句老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做下的那些事是一个人做的吗?我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的人非常聪明,知道自守可以免一半罪的道理,早早地把他和你们所犯下的罪行向本王禀告了。”
    众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林冲扫了众人一眼,“怎么,你们不相信本王说的话,是吗?”
    众人都不说话,不过还是看得出有的人是怀疑林冲在诈他们。
    林冲突然大喝了一声,“利州通判曲光裕何在?”
    那曲光裕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以前也贪过几笔小钱,不过,他觉得这钱贪得心慌,就几次给林冲写信主动承认了罪行。
    林冲写信让他再举报些别的官员的罪行,他也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官员的罪行跟林冲说了一遍。
    他听林冲叫他,马上离席站起,走到林冲面前跪下,双手伏在地上不说话。
    林冲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一字一句地说道:“曲大人,刚才本王的话是不是在诈你们呀?”
    曲光裕磕头如捣蒜,“王爷的话句句是实,并无虚妄。”
    林冲冷哼了一声,“那你所犯下罪行你也认了,对吗?”
    曲光裕摘下自己的官帽,伏在地上,“罪员知罪,罪员知罪。”
    林冲点了点头,“曲大人,本王奉旨总管川、陕四路军政,有便宜行事,先斩后奏之权,既然你已经知罪了,而且大量检举同僚的罪行,本王就免了你的罪。”说着从地上拿起那顶官帽非常郑重地给曲光裕端端正正地戴上,又把他搀扶了起来。
    众官员一见这阵势都有些慌了,一则曲光裕是利州的二把手,知道他们许多的贪腐之事,他们不知道曲光裕有没有向林冲检举自己。
    二则,他们也看出林冲之所以免了曲光裕之罪的用意,这是在告诉他们,他们只有自首和检举别人一条路可选,而且要抢在别人的前面自首和检举。
    一旦晚了一步,让别人检举了自己,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一下有一大半的官员全部站起来跪在地上向林冲请罪,“下官有罪,下官要检举。”
    赵眘完全被林冲这一手给震住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