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纨绔王爷林冲紫薇》第423章 伪齐之帝

    林冲双手抱拳深深一躬,“多谢官家开恩,微臣谢主隆恩。”
    赵构听了林冲的话,神秘地一笑,看了朱胜非一眼,又看了看冯南山,笑着说道:“林冲,带兵打仗,朕不如你,可是要论识人,朕比你还略胜一筹,你说是不是呀?”
    赵构这话分明就是在骂朱胜非和冯南山两人,两人都是面红耳赤,一脸的羞愧。
    朱胜非出班奏道:“官家,微臣身为左相,识事不清,办事不明,不宜再为左相之职,请官家罢免微臣的左相之职,交大理寺治罪。”
    赵构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嗯,朱胜非,你知错能改,朕心甚慰,那朕要问你,你这个左相之职谁来接任为好呀?”
    朱胜非一指旁边的赵鼎,“微臣以为赵大人识事分明,远瞩高见,胜微臣十倍,最为适合接任左相。”
    赵构点了点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让赵鼎接任你的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同时兼枢密副使,而朱胜非你呢,暂且去湖州当个知州去吧。”
    朱胜非一拱手,“谢主隆恩。”
    赵构点了点头,“行啦,今天的事就议到这里吧,你们也累了,下朝各自回府歇息去吧。”
    百官都行了大礼,正在走,突然听到秦桧说道:“官家,臣有要事要奏。”
    赵构本来想回去休息一下,见秦桧又来添麻烦,有些不悦地问:“什么事,说吧?”
    秦桧上前奏道:“官家,伪齐帝刘豫联手金军二十万犯我大宋边境,已经侵占我大宋襄阳六郡现在北疆危急,请官家选派良将率兵击敌。”
    秦桧所说的“伪齐”,国号大齐,是张邦昌之后三年,金国在宋金之间再次扶植建立了第二个由宋国叛臣、原济南知府刘豫在金国扶植下所建立的傀儡政权。
    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侵扰,大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迅速攻破汴京,俘虏钦徽二宗,占领宋朝北方大片国土。
    但是由于当时的金国尚处于奴隶社会晚期,属于游牧民族,他们还无法统治已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北宋国土,同时也为避免受到北方宋国义军和部分军队的双层打击,金国就扶持了伪齐政权作为金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他们先是建都大名,后来又迁都开封。代替金国对中原人民进行残暴统治和灭亡南宋的帮凶。
    伪齐皇帝刘豫曾是济南知府,但当时山东一片混乱,刘豫本想让朝廷安排一个南方安全之地,结果带着忿忿情绪而去。金军兵临城下,刘豫在敌人的劝诱之下,杀掉守将关胜投敌。
    刘豫被册封为“大齐”皇帝后,全力为金国卖命,将攻宋作为要务,想着能扫平赵构的小朝廷,从而当上真正的宋国皇帝,所以他才联合金军组成联军屡屡南下侵略南宋。
    赵构听了秦桧的话,想了想,问道:“秦桧你以为派谁去比较好呀?难道要派林冲去?”
    秦桧摇头:“官家,吴王千岁执掌枢密院之事,不可缺少,事关重大,不宜出京,臣推荐江淮宣抚使张浚挂帅出征,举兵讨伐刘豫,必定能取得大胜。”
    这个张浚原本是个文官,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
    苗刘之变时,约吕颐浩、韩世忠等勤王复辟有功,任川陕宣抚处置使,非常善于练兵,有儒将之称,后改任江淮两镇宣抚使,在军中颇有威名。
    他不是秦桧的人,也不是林冲的人,属于中间派,秦桧的党羽中一直没有大将,所以一直拉拢他,为己所用,所以这次秦桧才推荐他挂帅出征。
    赵构想了想,觉得秦桧说得非常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举荐,让张浚以同平章事衔兼江淮大都督挂帅出征讨伐金齐联军。
    张浚在建康设置了都督行府,作为前线指挥中心,他的摩下统辖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诸军诸将各路约二十余万人马,一时之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好不得意。
    不久,岳飞率军从伪齐金兵手中收复了襄阳六郡,因此被封为八镇节度使,一时威风八面,时年32岁。
    岳飞受封之际,得意非凡,对向他宣旨的太监说道:“我大宋自立朝以后能在三十二岁立此大功,受此高官的除太祖(赵匡胤)之外,没有第二个人了。”
    岳飞这话本来是随口无心之说,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宣旨的太监把岳飞这话回报给了赵构,赵构听了非常得不高兴。
    但是,岳飞现在毕竟是朝中第一大将,镇守八镇之多,手下兵马近十万,不容小觑,所以,赵构也只能把这种恨埋在心里,隐而不发。
    双方接下来又经历了几次大战,因为当时金国自处在内乱时间,几方势力明争暗斗,无暇顾及江南这边的事情,大宋在对金人和刘豫伪齐的一系列战事中继续保持着取胜的态势,金、齐势力节节败退。
    大宋军威大振,内外兴奋,君臣同喜,颇有中兴景象。
    赵构想借机有一番更大作为。
    这一天,他叫人把林冲、秦桧、赵鼎等大臣召到宫里向他们提出了把岳飞、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五支精锐部队进行整编,向金人和伪齐主动进攻,争取一举打败他们,收回由伪齐占据的土地,而且提出自己要到前线御驾亲征。
    林冲、秦桧、赵鼎等大臣听了赵构的话,面面相觑,都被这个年轻的小皇帝的大胆想法给吓住了。
    林冲捏着下巴想了想说:“官家,战场是非常得苦的,而且非常得危险,官家没有必要……”
    秦桧等几个人也劝赵构不要去。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赵构要御驾亲征是非常麻烦的,因为一个皇帝出征和一个普通的将领出征完全是两回事,需要做许多准备和保护工作。
    而且,一旦赵构出了什么意外,整个朝政就会陷入一片的混乱,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都劝。
    可是,赵构被接连几天的捷报冲昏了头脑,眼一瞪,对着几个大臣怒气冲冲地吼道:“朕可是马上皇帝,也曾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率领千军万马,什么苦日子朕没过过?
    你们也知道,现在在外边的那些将领,个个飞扬跋扈,人人拥护自重,以为朕少了他们就不行了,朕这回去就是让他们看看,没有了他们,朕也是可以带兵,也可以上马击敌的!”
    秦桧问:“如果官家要去前线,京中大事由谁来署理呢?”
    这件事,赵构心里早有数,他的想法是:让林冲和秦桧两个人共同代自己署理政务,因为他对这两个人谁也不相信,他要让这两个人一起署理,相互制衡。
    不过,他并没把自己的这个想法显露出来,斜眼看了秦桧一眼,“你觉得由谁来署理合适呀?”
    秦桧当然想由自己来署理大权,可是他很聪明,没敢这么说,因为一旦向赵构提出由自己来署理大权,必定会引起赵构的戒心,所以,他指了指林冲说道:“王爷乃皇亲国戚,又是王爵,现在又主管枢密院,微臣以为应该由王爷来代掌大权。”
    赵构是似而非地点了点头,转脸问林冲,“吴王,你认为应该由谁来替朕代掌大权呢?”
    林冲知道秦桧推荐自己并没有安什么好心,而是把一个烫手的山芋送给了自己,他忙指着秦桧说道:“秦相主政多年,朝中百官多是门生旧吏,微臣以为还是让秦相来代掌大权的好,不过,官家可以选一位皇子代为监国,以正皇权。”
    林冲说这话就是想试探一下赵构心目中将来的大位是不是会传给自己的儿子林眘。
    赵构虽说不知道林冲的用意,但是他提出由一个皇子监国自中他的下怀,也是他早就想好的方案。
    他点了点头,“两位爱卿说得都很有道理,朕看这样吧,就以皇子赵眘为监国,你们两个一文一武共同辅助皇子执政。”
    林冲一听赵构让自己的儿子监国,心中大喜,忙拱手道:“微臣遵旨。”
    秦桧也拱手道:“微臣遵旨。”
    赵构满意地点了点头,指了指了林冲,“林冲你留下,你们几个先退下。”
    几个大臣退下后,林冲让一个太监给林冲搬了一个绣墩。
    赵构亲切地对林冲说:“林冲,如果从族谱上算咱们算是亲戚,你算是我的姑爷爷,现在朕离开了杭州去前战片征战,杭州的事就由你替朕看着了,有件事你要特别注意,你知道是什么吗?”
    林冲当然明白赵构的意思,点了点头,“微臣知道,官家的意思是让微臣小心秦党的那些人。”
    赵构颇有深意地点了点头,“没错,朕就是这个意思,朕离开这些日子,你睡觉也得睁开一只眼睛,明白吗?”
    林冲看破了赵构的心思,他知道赵构会对自己这说,也会对秦桧说类似的话,这才是赵构让他们两个人一齐留下来的目的。
    但是他还是装作不知道,点了点头,“官家,臣想让臣的义子花荣担任京城京畿守卫之职,不知可否?”
    赵构想了想,“可以。”挥手叫来禀笔太监拿来笔墨纸研写了圣旨任命花荣为枢密都承旨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全权负责京城守卫之责。
    写完了,盖上玉玺,很郑重地交给了林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