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纨绔王爷林冲紫薇》第287章 弄臣张邦昌

    这些宋兵一下就把耶律淳所带领的这些人马给围住了。
    原来,那赵构见林冲走了,一直非常担心,所以,他和谭缜商量再派些兵将去帮林冲。
    谭缜本不想去,但是因为赵构说了,他只得同意率领十万人马向析津府方向而来,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去救援,而是在半路埋伏着。
    等他看见林冲所率的兵马杀回来了,又看见后面跟着几万辽军,心中大喜,知道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马上命令十万人马出去。
    那些辽军已经杀了一夜,个个杀得精疲力尽,现在突然出现了比自己人数多的生力军,顿时军心大乱,纷纷后退。
    耶律淳也知道自己不宜在此恋战,只得率领那些兵马向后撤退,宋军获得大胜,杀死杀伤几万辽军,还缴获了两万多军马和器械,敲着得胜鼓返回雄州城。
    身上的袍子十分褴褛,满脸征尘的童贯下了马,握着林冲的手不由得老泪纵横,“林冲呀,这次多亏你来救我,要不然老夫这把老骨头可以就埋在这里了。”
    林冲安慰他,“童相何出此言呀,我以前是童相部下,我们也是忘年之交,于公于私,林冲必定要舍命去救童相的。”
    两人正说着话,从里面走出来一个人,这个人长条身材,背部略驼,一脸谄媚的笑,大老远就向童贯拱手打招呼,“哎呀,童相,你老辛苦了。”
    童贯脸色微变,拱了拱手,“张大人,岂敢。”
    林冲并不认识这人是谁,不过知道他是赵构的这次使团中的一员,而且从官服上看是从二品的官阶。
    林冲小声地问:“老倌儿,这人是谁呀?”
    “中书侍郎张邦昌。”
    林冲愣了一下,难道这个人就是评书和小说当中的除了秦桧之外的第二大奸臣张邦昌?
    中书侍郎是相当于副宰相的官职,看来应该是的,可是看他的样子不像个奸臣,倒像个可怜巴巴的弄臣。
    张邦昌走到童贯面前,略略一揖,“童相,我是代表九王爷来迎接你老的。”说着伸手向里一摆,作了个请进的手势,根本就没有旁边的林冲放在眼里。
    三个人向里走,童贯和张邦昌在前,林冲跟在两人的后面。
    童贯问张邦昌,“张大人怎么到这里来了?”
    张邦昌双手一摊,苦笑道:“这是不让皇上指派跟着九王爷辅佐九王爷出使金国吗?”
    两人边说边聊进了赵构的寓所。
    坐在椅子上的赵构一见童贯进来了,没等童贯下拜,马上站起来迎上去搀住童贯,“童相,你劳苦功高就不必行礼了,快请坐,我已经替你备好了茶。”说着扶着童贯坐下,亲手给他沏了杯茶,端给童贯。
    童贯兵败,见赵构如此礼贤下士,不由得有些羞愧,低着头道:“九王爷,老虑此次兵败……”
    赵构摆手道:“行了,童相,这件事林冲跟我说了,你不必再说了,此次兵败的责任也不全在你,我只想问你,现在手中还有多少遍马呀?”
    “约两万余众,多是骑兵,那些步兵都没能跑出来。”
    赵构点了点头,“那童相接下来还有什么想法呀?”
    童贯站了起来,“九王爷,老臣想重新整兵,再战析津府,请九王爷助老臣整兵。”
    赵构对此次联金攻辽本来就是不认可的,他也认为这是一招臭棋,可是自己的父皇非要打,他也不好说什么,也跟着大家一起称颂父皇的高瞻远瞩,英明神武。
    这次童贯出兵果然遭到大败,损兵折将,浪费国家的银粮,他非常不赞同童贯整军再战的想法。
    但是这是赵佶的战略,他也不好否定,所以,他沉默着,未置可否。
    站在赵构身边的张邦昌见赵构一副不大同意的样子,心领神会,马上笑着对童贯说:“童相,据下官看呢,您的年纪也不小了,这次又……这次又这么辛劳,就不必再战了,回东京府里休息几个月养养身子再说。”
    童贯摇了摇头,“张大人有所不知,此次老夫虽说兵败,但是也杀死杀伤辽军几万人,现在他们也是强弩之末,另外,老夫刚刚接到流星探马的报告说,金兵大败辽军,那辽国的天祚帝已弃都逃入蒙古阴山一带,下落不明。现在正是他们群龙无首之际,我们整军再战一定能一战成功。”
    林冲非常明白童贯此时的心情。
    此时的童贯已经意识到了赵佶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信任他了,而此次派他统兵攻辽又遭此大败,他要是这样回去的话,轻则罢官,重则丢命,如果能重整旗鼓取得一场胜利的话,回去也好有个交待。
    赵构看了林冲一眼,问道:“林冲,你认为这一仗还有必要打吗?”
    童贯和张邦昌都跟着赵构把目光落在林冲的脸上。
    林冲想了想说道:“九王爷,我们已经费了近十万兵马和辽国打了几仗,已经把他们打得半死,如果现在我们能重整旗鼓,再聚雄兵攻打他们一定可以打败辽军的。
    如果就此半途而废,不再攻打辽国,这场费了我大宋国几百万银两的就成了一顿半生半熟的夹生饭了,此次我们是和金国联手攻辽,现在我们也知道人家金国打胜了,而我军打败了,
    如果就这样不打了,金人一定会瞧不起我们大宋,而且原先他们答应的把幽云十六州也不一定会给我们,我们就白费这些钱粮兵马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这次联手攻辽是皇上的主意,如果以此次兵败为结果,我想皇帝陛下恐怕不会太高兴的。”
    林冲这番话最后的一句话说到了赵构的内心深处。
    他刚要说话,张邦昌说了一大堆反对重新进攻辽国的话。
    他说到一半,赵构挥手打断他,“好啦,好啦,张邦昌你是个文官,人家林冲是武官,你是从二品,人家才是个正四品,你的见识应该比他要高些才对,怎么你这些话听起来这么糊涂呢,你呀,以后要多向林冲多多学习呀。”
    赵构之所以说这话,是在他的本意里想让童贯重新整军进攻辽国,至于夸林冲贬张邦昌只不过是因为林冲新跟自己,想客气客气,拉拢一下人心而己。
    张邦昌听了赵构这么说了,这才停了口,不过他心里还是对林冲的话不以为然。
    宋代,因为宋太祖开始的多年的扬文抑武造成了文官都看不起武官的官场习气,但是因为赵构说了,张邦昌是个最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所以,他也不再争了。
    赵构叫人把谭缜叫来,把童贯的意思和自己的意思跟谭缜说了一遍。
    其实,赵佶原来就是给童贯准备了三十万兵马的,谭缜虽不愿意,但是听赵构这么说,也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了。
    童贯本以为自己兵败,想重新整军非常困难,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办成了,他十分兴奋,站起来向赵构拱手道:“九王爷,老臣多谢你支持,不过,老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请九王爷答应老臣。”
    赵构笑着说:“什么事呀,你说。”
    童贯看了林冲一眼,赵构拱手道:“林冲这员将跟了老臣多年了,用起来颇为得手,老臣恳请让他跟着老臣整军攻辽。”
    赵构没想到童贯会提这个要求,他站了起来看着童贯,半晌才说道:“童相,你看重林冲,本王也看中林冲,你攻辽事重要,本王出使金国也不是不重要呀,童相认为是不是这样呀?”
    童贯听赵构这么说,心中连连暗叹,他知道赵构这么说自己就没有把林冲调到自己身边的可能了。
    没办法,他只得自己重新整兵。
    而赵构则带着张邦昌、汪伯彦、林冲等人向金国进发。
    他们跋山涉水走了近两个月才到了金国都城上京。
    天已经慢慢暖和了,眼看着要开春了。
    赵构派汪伯彦先行去通知金国他的使团到了,自己则有意带着其它人慢慢地走。
    此次赵构虽说到金国虽说是当人质,但毕竟是以王爷的身份来的,他希望金国能把他当成一个他国王爷来看待,所以,他才让汪伯彦先行去通知金国。
    可是他们眼看着已经到了上京城内了,还是没看见有任何金国人来迎接他们,赵构的心里微微有些不悦。
    他转脸看了和自己并辔而行的张邦昌一眼,意味深长地问道:“张大人,你觉得金国人会不会派人来接迎本王呀?”
    张邦昌连忙说:“王爷,你是大宋的九王爷,来到这里,据下官想他们金国再怎么样也会给九王爷的几分薄面的,下官觉得他们会来迎接九王爷的。”
    赵构皱皱眉头,向前指了指,“那怎么本王现在一个迎接的人影也看不见呀?”
    张邦昌连忙说:“据本官想可能是他们在隆重迎接九王爷,所以要多准备准备,九王爷不必着急。”
    他的话音刚落,突然看见远处旌旗招展地走来了一队仪仗人马。
    这些人个个都是身着礼服,抬着一顶黄顶红木十二台大轿,轿子的四周还有一队乐队吹奏着迎宾曲。
    张邦昌兴奋地向前一指,“九王爷您看,来了,迎接您大驾的人来了。”
    赵构见了也非常得高兴,他觉得这金国还是非常看重他这个宋国王爷的。
    等那队仪仗队走到近前,两个礼仪官走上前,单膝跪地刚要说话。
    赵构笑着扬了扬手,“罢了,罢了,起来吧。”
    一个礼仪官抬起头,双手一拱高声问道:“请问哪位是林冲林将军呀?”
    这人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呆住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