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纨绔王爷林冲紫薇》第167章 “大逆不道”之语

    宋江推开众人,冲了进去,指着早已经是狼狈不堪的李逵大喝道:“李逵,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以下犯上跟大都督动手,你长了几颗脑袋,还不下跪谢罪,等待何时!”
    李逵已经彻底让林冲给打懵了,他也知道自己完全就不是林冲的对手,再打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更丢人,所以,听了宋江的话,他顺水推舟,扔下手中的两把板斧,垂头丧气地跪在地上。
    宋江走过去左右开弓连抽了他十几个嘴巴,边打边骂,“你这黑厮,我警告你多少次了,要服从军令,要谨慎做人,小心做事,你就是不听,现在犯下这不赦免之罪,不劳大都督杀你,我就打死你得了!”
    宋江这么做是故意给林冲看的,是让林冲出气,另外一方面是希望林冲看在他的面子上饶了李逵这一回。
    林冲当然明白宋江的用意,但是他什么话也没说,把手中的那半杆残抢扔在地上,扭过脸对花荣说道:“先把这个敢违抗军令的家伙抓起来,交军法处议罪,对了,跟军法处的人说一声,他以下犯上的罪不必追究了,是我让他和我打的!”
    说罢,他理也没理宋江,调头带着几个随从走了。
    花荣一招手,他的几个部下冲过来把全身是血,脸肿得跟猪一样的李逵捆上,推走了。
    宋江呆呆地站在那里,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知道一定得马上想办法营救李逵,要不然,李逵的这条命算是没了。
    在现在这些将领当中,有能能拼的,还死心塌地地忠于自己的也只有李逵了,一旦这个李逵因罪被杀,他无异于丢了一条胳膊,这是他绝对不想看到的事。
    现在,唯一的办法是找一个能和林冲说上话的人,说服林冲饶过李逵这一次,可是现在这些人能在林冲面前有些面子,能说得上话的人并不多。
    想来想去,宋江想起了卢俊义。
    卢俊义虽说从官职上是林冲的下级,但是他是林冲的师兄,林冲平时对他还是比较敬重的。
    最关键的是:卢俊义这个是个非常要面子的人。
    想到这里,宋江急急忙忙地骑上一匹马故意没带一个随从去找卢俊义。
    卢俊义正指挥着一些部下在收缴一些李家庄庄丁们扔下的刀枪和军事辎重,非常得多,卢俊义让人收拾好了送到军需处去。
    卢俊义正在忙碌着,看见宋江骑着一匹马,连个随从也不带匆匆向他这边跑来,跑到近前,扔镫离鞍下了马,脚步踉跄地走过来,深深一躬,“卢员外救命呀。”
    卢俊义吓了跳,连忙问怎么回事。
    宋江就把李逵的事简明扼要地跟卢俊义说了一遍。
    卢俊义一听原来是要他帮忙救李逵的命,无奈地摇了摇头,“公明哥哥,不是卢某不帮哥哥,可这李逵胆子也太大了,上次违抗军令,要不是咱们几张老脸,大都督早把他给砍了,这才几天,他又敢违搞军令,还敢跟大都督动手,这不是自寻死路吗?这是在军中,犯了中军大忌,就是杀他一千次也不为过呀?”
    宋江陪着笑脸,连连拱手,“是是是,卢老弟,你说得对,这个黑厮真的是自寻死路,可是你也知道他那个人啦,天生的没脑子,一向行事鲁莽,
    可是他跟了我这么多年了,出生入死的,也算是为了咱们梁山立下了汗马功荣,我做为他的义兄,也不能眼瞅着他给砍了脑袋,而坐视不管呀,咱们这些人以前毕竟是在一个锅里吃饭的好兄弟,你说是不是?”
    卢俊义低头想了想:现在官军刚获大胜,在此次中李逵也算是尽心尽力,军队刚刚大胜,就斩杀大将,这于军心不利。
    关键是宋江求自己,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事,如果自己不帮这个忙,也太不给宋江面子了。
    想到这里,卢俊义点了点头说:“那好吧,公明哥哥,那我就替你,呃,不对,应该是替李逵说说这个人情……”
    宋江立即打断他,“俊义兄弟,你说得不对,你这是在替我,完全是替我,宋江在此谢过了。”说着又对卢俊义深施一礼。
    卢俊义叫过来一个亲信将领,让他在这里代自己,说自己要去找大都督说事情,然后向宋江拱拱手,骑上马去找林冲。
    林冲正在和几个军需官商量事情,他要在街上摆酒席,大宴众将士。
    林冲正兴高采烈地说着话,看见卢俊义骑着马来了,就向几个军需官点了下头,“听明月了吗,要搞得热热闹闹的,多上酒肉,不限量,行了,你们去准备吧。”
    几个军需官拱手而去,林冲这才转回身笑着问卢俊义,“师兄,你找我有事?”
    卢俊义并没有先提给李逵说情的事,而是故意问:“大都督,你这是要干什么呀?”
    林冲看了他一眼说道:“师兄,咱们师兄弟私底下还是以师兄弟相称,不必称什么大都督。”
    卢俊义马上说:“这怎么可以呢?你我虽是师兄弟,但是你毕竟是一军主帅,这点规矩还是要讲的。”
    林冲笑了笑,“师兄你刚才问我什么?”
    “我问你这是要干什么呀,兴高采烈的。”
    林冲兴奋地说:“我在攻城之前不是跟众将说了吗,一旦攻下中城我要好好地跟他们喝一场大酒,鼓舞一下士气,让大家乐一乐。”
    卢俊义向林冲伸了伸大拇指,“大都督做得好,攻中城攻得很辛苦,大家都出生入死的,接下来要攻内城了,这内城是李家庄最难攻的城,咱们是得好好地鼓舞一下士气。”
    林冲听卢俊义的话怪里怪气,似乎有什么话要讲,于是笑道:“师兄,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跟我说呀,咱们师兄弟的,用不着拐弯抹角,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卢俊义笑着说:“我是想说,可是我不敢说呀,怕扫了大都督的好兴致。”
    “到底什么事呀?”
    于是,卢俊义就把宋江去求自己让自己来替李逵讲情的事简单地说了一遍。
    林冲脸上果然有些不高兴,不过他马上敛回了不爽的表情,笑着对卢俊义说:“师兄,我没想到你还会给李逵那只黑鸟说情呀,那只黑鸟,屡犯军规,我早就斩了他,正肃军法!”
    卢俊义点了点头,“大都督,你这么做是对的,可是,大都督想过没有,咱们才刚刚取得一场大胜,你就要斩杀一名军中大将,这样是不是会影响士气呀?”
    林冲皱了皱眉头。
    卢俊义又说:“师弟呀,那李逵怎么说也算是一员猛将,接下来打内城一定用得着他,咱们正是用人之际,你斩了他,不是自损手足吗,据愚兄看,不如给他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也学学那绝缨大会上的楚庄王。”
    卢俊义说的这个“绝缨大会”说的是春秋时的一个故事。
    春秋时,楚庄王一次大宴群臣,众人正喝得高兴,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灯烛全部吹灭。这时,一个喝得半醉的将军忽然拉住了一位妃子的衣服。
    妃子大惊,顺手揪断了这将军头盔上的帽缨,大喊:“大王,有人想趁黑侮辱我,我已经揪断了他的帽缨,请大王治他的罪!”
    楚庄王并没有让人点灯,而是说:“各位,今天咱们痛饮,不拔掉盔缨不算尽欢,大家都把盔缨拔掉!”
    于是,参加宴会的有一百多人有盔缨,全部拔掉了,然后才重新点灯。君臣直喝得尽欢而散。
    三年以后,楚晋大战。有一位将军总是奋不顾身冲在前面。他首先冲进敌阵,击溃晋军。
    庄王把那位最勇的将军召到跟前,要重赏他。
    这个将军拒绝了,并说:“三年前宴会上被揪掉盔缨之人就是我。蒙大王不杀不辱,我决心肝脑涂地,以报大王之恩。”
    正因为楚庄王的宽宏大量,楚国从此得以强盛起来。
    林冲知道这个典故,他看了看卢俊义,笑道:“师兄,怎么让我做楚庄王呀?”
    卢俊义四下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说道:“师弟,愚兄冒死说句实话,现在朝廷昏暗,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群雄揭杆而起,纷纷称霸,
    边境辽、金、夏各国又虎视眈眈,愚兄看大宋王朝没有多少日子了,而师兄你雄长大略,英明神武,有帝王之才,如果打下这五镇,师弟你可以以此五镇为成就千秋霸业之基地,完全可以成为又一个楚庄王呀。
    从古至今,成就霸业之明主必定要宽宏大量,有容人之心,现在我们非常需要一些能打善拼的将才,这李逵虽说愚钝,但打起仗来却是勇猛无畏,师弟你杀了他,是自折手臂呀,不如趁这次机会饶了李逵,以示宽仁,让他戴罪立功,以助你成就霸业!”
    林冲万万没想到,卢俊义会跟他说出这种可能被杀头的“大逆不道”之语,他也知道这是卢俊义的确是把自己当成兄弟看,否则他是绝对不会说出这种话的。
    林冲低头想了想,“师兄这么说,那我就给师兄这个面子,不过,这个李逵一再触犯军规,不给他些教训,以后怕他还闹出事来。”
    卢俊义笑着说:“这件事嘛,我看就由宋江来办,宋江是个聪明的人,我跟他一说,他就会明白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