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紫薇》第433章 十万火急的大事

    林冲捏着那双手绵软白皙的小手久久不肯放松,还轻柔地捏弄着。
    李香云心一热,脸一红,掐了林冲的手心一下。
    林冲一疼,她趁机一下收回了双手。
    林冲看了自己手心一下,“你个死丫头,干嘛掐我?”
    李香云向辛弃疾那边看了一下,嗔了林冲一眼,“让人看到!”
    林冲把刚才捉着李香云的手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放浪地说:“谁是竹林云外客,吹-箫箫鹤月中来,香云,你这双手吹得一手好箫呀。”
    以前两人在林府时,林站曾以“吹-箫”二字调笑过李香云,李香云也知这两字的别一层意思,听了这话,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眼中却悄悄闪过一丝幸福荡漾的烟波,脸更红了。
    她咬着嘴唇,低着头,羞涩忸怩的样子让林冲得意地哈哈大笑。
    林冲笑着给李香云倒了杯酒,自己也倒了一杯,端起来,深情地说道:“香云呀,你这些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呀?”
    听了林冲这话,李香云刚才双眸中荡漾的烟波倏地不见了,低了低头,长叹了一声,“我一个弱女子,无依无靠,能去哪里,无非是浪迹天涯,我和你又没什么事,写什么信呀,不信!”最后几个字,她是咬着牙说的。
    林冲讪讪地笑了笑。
    李香云又说:“王爷,听说这几年您不但官儿升了,还又娶了几房小妾,是吗?”
    林冲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下头,“是啊。现在有两妻三妾。”
    李香云微微怔了一下,“两妻,你怎么有两个妻子呀?”
    “对呀,一个正妻,一个平妻,我娶了一个公主做平妻。”
    “公主。原来如此。”李香云酸酸地说。
    林冲意识到这个话题越说下去可能会出岔子,可能要出事儿,所以,他马上转移了话题,“对了香云,你为什么要刺杀秦桧呀?”
    李香云说:“我现在投身于一个叫‘道然坛’的组织里,这个组织专杀那些卖国求荣、祸害百姓的奸贼,我们组织的首领听说秦桧暗通金国出卖国家,所以派了我们三个人来刺杀她。对了,我现在不叫李香云了,我现在的名字叫‘依然’。”
    “依然?为什么改这个名字呀?”
    “我们的坛主是个道姑,笃信自然之法,我们是她的弟子,她给我们这些女弟子取的名字里都有一个‘然’字,而我就叫‘依然’。”
    林冲长出了口气,点了点头,“哦原来是这样呀。”
    李香云眼光,看到林冲仿佛是如释重负的样子,“哼”了一声,声音也变冷了,“怎么着,王爷,听说我当了尼姑,你好像如释重负呀,你有什么重的呀?”
    林冲眨眨眼,“我?如释重负?我有吗,我哪有。”
    李香云突然激动得像小孩子一样,瞪圆了眼睛说:“你有,你有,你就有!”
    因为声音很大,站在远处的辛弃疾闻声扭脸向这边看了一眼,李香云这才收了声,不过还是恨恨地瞪了林冲一眼。
    林冲避开她的目光,又把话题扯到刺杀秦桧的话头上,小声地说:“香云呀,这个秦桧可是当朝宰相,身边和府里的护卫全是高手中的高手,你们三个女子想刺杀他,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呀,我劝你们还是不要以卵击石,白白丢了性命。”
    李香云双眉一挑,淡淡一笑,大义凛然地说道:“你不知道,我们这些人都是视死如归的,能够为了铲除卖国贼而死,那是我们的光荣,我们死而无憾。”
    两人正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天。
    在隐名居的大门口花荣带着几十个铁甲军不顾几个小丫头的阻拦冲了进来。
    小丫头咕来了段天德和几个刑部的人上来阻拦,花荣气得一下拔出长剑怒声喝道:“京畿衙门办差,但有敢阻拦者,格杀勿论!”
    花荣手下的那些铁甲军一下把段天德等人给围了起来,举着刀剑,目露凶光地看着他们。
    段天德知道花荣是谁,而且也知道他的确有格杀勿论之权,所以他向自己的几个手下挥了挥手,“都退下,不得阻拦花大人办差。”
    然后拱手恭敬地问道:“花大人,你来我们这里办的什么差呀,下官可以帮您什么忙吗?”
    花荣这才把剑插回鞘中,问道:“吴王可以这里?”
    “在在在,在里面吃酒呢。”
    花荣向前一指,“你头前带路找吴王去。”
    段天德带着花荣来到林冲所在的那个凉亭。
    林冲见花荣急匆匆的,好像是有急事,马上问:“什么事?”
    花荣并没有马上开口,而是挥手让段天德离开,又拿眼看着林冲对面的李香云,李香云知道花荣可能要说的是什么机密事,马上站了起来,远远地站开了。
    花荣这才拿出一封信递给林冲,“这是刚才兵部转来的六百里加急,是官家写给义父您的密信,说是十万火急的大事,要您亲手拆开。”
    林冲接过了信,果然看见上面粘着三只鸡毛,而且用火油封着信封口。
    林冲连忙拆开信。
    信是赵构亲笔写给林冲的,要他马上去前线助他处理岳张之争。
    原来,赵构来到建康消息让刘豫知道了,马上发兵攻打建康,并且虚张声势,诡称有金人助战。
    张浚对形势的判断出现错误,令摩下诸军退保长江,而岳飞识破刘豫的诡计,力主合张俊、刘光世诸军予敌以迎头痛击伪齐之军。
    张浚和岳飞间因此竟然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因为张浚的官比岳飞大,而且是岳飞的顶头上司,岳飞一气之下要辞职回家,他的那些部下听说他要辞官,也纷纷要求辞官,跟着岳飞回家种田,岳家军有瓦解之势。
    岳飞所率的岳家军是宋军中的主力,一旦岳家军散了,宋军就会不战自败,在建康督战的赵构就危险了。
    赵构把张假如不深入探究事情本末,人们不免会有这样的困惑:张浚准备大举克复中原的计划,为什么一贯坚决主张抗战的岳飞竟然坚决不予支持呢?又为什么不肯明确说出其中原因,而令张浚恼怒呢?
    岳飞与张浚和岳飞叫到身边苦苦相劝,尤其是岳飞,他甚至低三下四得求他不要冲动,可是岳飞就是不听,又向赵构提出了自己的详细的战略设想,就是要把现在的二十万宋军分成几路,以局部的数量优势切断刘豫与金人间的联系,分分割包围,个个歼灭。
    并且同时强调,说如果不按自己的办法办,他一定要辞官。
    而张浚以宋军兵少,不宜用这种战略坚决不同意,他认为现在的宋军队全部精锐不过二十余万,分兵之后,剩下的军队在绵延千里的江淮防线上能否分割包围刘豫还是个未知数,甚至会被他们反包围。
    他提出的是重中全部精锐直接进取中原,痛击伪齐的后方,让他不得不回兵自救的战略设想,而岳飞对这个战略思想坚决不同意。
    两人各不相让,甚至张浚也以辞官相要挟,前线马上要出现内乱了。
    赵构觉得两人的意见都是有道理的,一时也难以做决定,而且他知道一旦这两个人闹起来,那后果可就不堪设计了,尤其是岳飞的岳家军,如果他们散了军之后被刘豫收纳。
    岳家军是出了名的骁勇善战,那大宋的江山社稷就危险了。
    赵构知道岳飞是林冲的部将,而且是他的师弟,两人亲如手足,所以,他才派人六百里加急让林冲马上上前线解决这件事情。
    林冲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马上回了府,简单打点了行装,带着陈五等亲信日夜兼程赶往前线。
    可是,在他还没到前线之前,前线已经出了大乱子了。
    原来,张浚为了警告岳飞,让岳飞服从自己的命令,在和赵构商量后罢免了和岳飞相为友军的刘光世所部,并且派了自己的心腹吕祉代表自己以监军官的身份去统带刘光世所部。
    吕祉自恃自己是张浚的心腹根本就不把刘光世以前的部将放在眼里,多有责骂,甚至以免官问罪相威胁。
    刘光世所部的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发动叛乱,杀死监军官吕祉等人,带领全军四万余人,并裹胁百姓十余万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这就是著名的“淮西兵变”。
    兵变的后果是十分严重,不仅在当时使宋军对金人和伪齐的军事前沿的江淮重地,突然处于防卫空虚的状态,而且成为后来宋军对金人战略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等林冲到了前线,“淮西兵变”已经发生两天了,建康和宋军都陷入了十万危急,赵构已经准备好行装逃回杭州了。
    林冲到了之前,不顾一路辛劳直接去赵构的大营向赵构要掌军之权,赵构见林冲来了,像落水者一下抓住了救命稻草,马上任命林冲为三军大都督,统掌江南所有全军,亲赐尚方宝剑,授便宜行事之权,事临危急不必上奏可斩军中上将。
    林冲得了权、剑把上把张浚和岳飞等诸将招来开军事会议。
    岳飞此时已经于一天前向赵构提出了辞呈,带着儿子岳云和几个亲信离开军队去了庐山,岳家军暂由岳飞的部将张宪掌控,来开会的是张宪,而不是岳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