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紫薇》第299章 南下临安

    林冲当然不会中他的计,又用布把眼睛给蒙上了,而且天天躺在家里说自己旧伤复发,眼睛看不见,身子不能动,而且以自己没人照顾为由,给金兀术写信要求他命令张邦昌把赵幼悟放出来照顾自己。
    金兀术倒是同意了,给张邦昌写信要他放了赵幼悟,可是张邦昌以让林冲当枢密院枢密使为条件,只有林冲愿意当这个枢密使,他才会把赵幼悟给放了。
    双方僵持了七八天,一直没有结果。
    这一天,林冲正在家里想主意怎么才能把赵幼悟救出来然后逃走,去找自己的家人。
    突然听到茗烟在外面大声地咳了一声,这是两人约好的暗号,这表明有外人来了。
    林冲马上又用布把眼睛蒙上了,快速躺在床上嘴里哼哼着,好像非常难受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林冲听到茗烟引着一个人进来的声音,林冲装作生气地骂道:“茗烟你这个猴崽子,爷让你去给爷找郎中,你找了没有,你是不是想让爷死呀?”
    茗烟还没说话,这个人倒是先说话了,用低低的声音说:“林少保,李某人正是给来少保看病的郎中。”
    林冲一听声音,竟然是他向童贯举荐过的那个李纲。
    他慢慢地坐了起来,他慢慢地坐了起来,“你是李纲?”
    “正是李某,林少保,李某只一个人来了,没有外人。”
    林冲这才摘下蒙在眼睛上的布,看到真的是李纲一个人,穿着一身平民打扮,他惊问:“你不是在商丘当宣抚使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快坐。”
    李纲坐下来拱手道:“林少保,此次我来这里是奉旨来请林少保匡扶宋室江山的。”
    “奉旨?你奉谁的旨,不会是奉张邦昌的旨吧?”
    李纲淡然一笑,“当然不是。林少保可能还不知道,康王赵构刚刚在临安称帝,改元建炎,以以李某为相,现在正积极筹划匡扶宋室的大计,因此特命李某来这里请林少保下江南襄助新君。”
    林冲点了点头,原来赵构已经登基称帝了。
    林冲想了想,摇了摇头,“不行,现在我还不能走,我还有件大事没办呢。”
    李纲幽然一笑,“林少保说的可是救邓国公主赵幼悟一事呀。”
    “对呀,你知道?”
    李纲点了点头,“我在这里留了些眼线,这里发生的一切事,我都知道。我也听说了张邦昌要林少保当枢密院枢密使,林少保坚辞不就的事,新君也知道了,所以呢,让我来帮林少保想个法子脱身。”
    “这个法子就是林少保同意就任枢密院枢密使。”
    林冲连忙摇头,“不行,我可不干这种被万人唾骂,遗臭万年的事。”
    李纲从袖子里掏出一张黄纸,“林少保,这是皇上的手谕,你先看看再说。”
    林冲一看,真的是赵构的笔迹。
    大概的意思是:让林冲假意同意当枢密院枢密使,迷惑住张邦昌,然后让张邦昌把赵幼悟给放出来,两人再借机离开南下。
    这个手谕也算是给林冲写的一个证明,证明他当这个伪职新君是知道的,是另有目的的。
    林冲不得不佩服这个赵构,真是心细如发,能够设身处地地替自己着想,怪不得后来有南宋后来的历经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的国运。
    看来这个真正的宋高宗并不是后世小说、评书上说得那些酒囊饭袋,百无一用,还是颇有心机和韬略的。
    林冲问李纲,“你们想好了怎么帮我脱身的办法了吗?”
    李纲略显尴尬地摇了摇头,“暂时还没有,林少保一向精明,有没有什么好主意呀?”
    林冲在屋子里踱了几步,回过头问李纲,“你带了多少随从来?”
    “四个。”
    林冲想了想,“四个少了点,不过也够用,这样,你们五个人到外边各处人多的地方散布高宗皇帝听说张邦昌就任伪帝,派了三十名高手来京行刺于他的消息,后面的事就由我来办。”
    李纲问:“林少保使的是什么计,可否跟我说一下。”
    林冲坏笑了一下,“张邦昌胆小如鼠,而且一直对自己就任伪帝惶惶不可终日,我就要利用他这个心理办成了我这件事。”
    李纲带人按林冲所说的出去各种散播谣言,林冲在家里给张邦昌写了封信,说自己眼疾和背伤已经好了,愿意以担任枢密院枢密使为条件要求张邦昌把赵幼悟放出来。
    写好了信,林冲让茗烟把信送到张邦昌的府里。
    张邦昌虽说就任了皇帝,可是他不敢住在过去的宋国皇宫里,还是住在自己的府里,以示对宋室的忠诚。
    他接到林冲的信后非常得高兴。
    因为他虽说当上的楚国的皇帝,可是手中的大臣多是他以前的旧友门客,多是文人,少有的几员武将都是他用各种办法强逼就任的,根本不肯帮他办事,现在京畿的安全都没有人负责,只能让他的哥哥张邦运担任京畿巡察使,可是他的哥哥也是个文人,根本管束不了那些凶悍成性的武夫,连调个兵人家都不怎么听他的。
    现在整个京城乱兵、匪盗横行,经常会闹出些乱子来,让他寝食难安。
    最近几天,他正为这事烦呢。
    林冲的本事他是见识过的,而且现在京中的这些武将都对林冲非常佩服。
    现在,林冲愿意出来就职,对他而言就像久旱逢甘雨,算是帮了他的大忙。
    所以,他马上让人把林冲从府里请来,下文书任命林冲为枢密院枢密使。
    过了几天,张邦运听到刚刚登基的赵构听说张邦昌就任伪帝,派了三十名高手来京行刺于的消息,非常得害怕,马上向张邦昌报告。
    张邦昌吓坏了,连忙把林冲叫去商量如何处置的办法。
    林冲这才要求张邦昌让自己接任张邦运的任京畿巡察使一职,让他带兵维持京畿的治安,缉拿乱兵、盗匪。
    张邦昌一听林冲这个要求,有些不放心,他现在还不完全相信林冲是真心替自己办差,认为他是为了赵幼悟才不得己而为之,京畿巡察使负责整个京城的关防守卫,权力极大,一旦林冲搞什么事情,可是非同小可。
    可是他的哥哥张邦运早就不想当这个京畿巡察使,竭力劝说张邦昌同意林冲的要求。
    张邦昌这才不得不同意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冲率领两千兵马各种缉查那三十个根本不存在的杀手,并没有闹出让张邦昌害怕的事情来,张邦昌慢慢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这天晚上,林冲让赵幼悟和茗烟,以及李纲和他的四个随从扮成自己的亲兵带着五百亲信人马全城夜查。
    一行人来到城门口,让人找到守城军官说要出城缉拿乱党,守城的军官也是京畿巡察使治下,所以马上开了城门放他们出城了。
    林冲等一行人一出了城就快马加鞭,星夜兼程往南走,沿途的关卡因为林冲是枢密院枢密使,而且林冲跟他们说皇上口谕要他下江南与宋高宗谈判,所以关卡守将也并没有为难他们,一行人非常顺利地通过了各道关隘,来到的临安府。
    赵构一听说林冲来了,非常高兴马上下降任命林冲为太子太保、太尉、辅国大将军等职,让林冲征集兵马良将,可是不知为什么赵构只是让林冲征集兵马良将,并没有提到北伐的事。
    林冲马上着手进行征兵,准备北伐复国的事。
    他本来的打算征集二十万人马,可是兵部尚书汪伯彦只给了他征五万人马的钱。
    林冲去兵部找汪伯彦说理。
    汪伯彦先是说新朝刚立,各地各处需要银子的地方非常多,就连皇上也是轻用简从,不敢多用国库里的一文钱。
    林冲有些恼了,“汪大人,皇上让我征兵练兵北伐匡扶宋室江山,这五万人马怎么够呢?”
    汪伯彦诡异地一笑,“林太尉,皇上什么时候让你北伐匡扶宋室江山?”
    这话一下把林冲堵得哑口无言,赵构的确从来没跟他说过要北伐匡扶宋室江山的话。
    汪伯彦又说:“林太尉,现在国势危难,又是新朝初立,国库空虚,我们还没有北伐的实力和钱粮,所以呢,咱们还是暂时经营江南半壁江山,等以后国势强盛了再北伐也不迟。”
    林冲一听他这话,恍然大悟。
    汪伯彦的话应该就是赵构的意思,赵构现在并不想北伐,只想快点建立一支从属于他的军队而己。
    林冲愤然从兵部衙门回了家,马上写奏折给赵构,称自己眼疾复发,不能办差,请辞所有职务。
    林冲的奏折先是被新朝宰相李纲接到了,李纲见林冲要辞职,非常担心,因为现在这些大臣当中只有林冲一个人有能力征兵练兵,如果他辞职不干,这件差事就得由他来干,他现在日理万机根本就没有这个空闲。
    当天晚上,李纲身着便服,乘着一顶小轿来到林冲的府里。
    进了门之后,李纲就问林冲为什么要辞职,林冲就把兵部只给他征集五万人马的钱,还有今天和汪伯彦的对话跟李纲说了一遍。
    李纲听后长长地叹了口气,“林太尉呀,我就这件事不知和皇上吵了多少回,可是咱们现在这个皇上就是这样,根本无心北伐收复失地,只要苟安在这江南几州几府。
    现在你不能辞职,你要辞职你这个差事就得由我来兼管,我也干不下去了,也得辞职,这朝中政事就会被汪伯彦之流把控,大宋江山危矣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