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十三夜玲珑》第342章 势力制衡

    最后事情的结果,自然是大家都没事了。裴永盛没有死,只是和禁卫十一队,十七队的首领和队员一起领了一顿板子。也算是从轻发落了。此事,便作过了。
    这事儿发生在皇宫内院里,说到底也算是皇帝的家务事,照理说本该与前堂的关系不大。然而,朝堂上的关系何等地错综复杂?!就是后宫里头,和朝前都是息息相关的,更何况是这在体制内的太医院和禁卫军呢?!
    前头说过。龙云国自龙十三登基之后,其实也发生过王爷叛乱的事情,朝中的很多大员也是清洗过的。但是,这些朝臣大多还是来自京城里的世家,比如新一任的丞相王咏良就是先皇的第一任皇后的娘家。王家本已没落,但因为王咏良再次当上丞相,王家便重回贵族行列。
    又比如兵部尚书李金年,李家本就是武将世家,此时在潼关守城的李云帆便是李金年的庶子。李家是权力更替后,依然保留下来的贵族。这不得不说是难得。因为,先皇和新皇之间,本就有芥蒂,新帝上台之后,自然是将能换的人都换掉了。
    不过,朝堂里官员大换血,好处有,弊端也在。好处么,就是换做了皇帝看的顺眼,用的放心的人,皇帝自然舒坦,皇帝舒坦,万事皆顺。但,新的官员一上来,到底一些事情合作得不如老的那一波好。不过,这个么,适应了就好。龙十三登基已过一年多,这等磨合也差不多了。这朝堂的运行也算是上了轨道。
    不仅上了轨道,而且十分和谐。这一点,龙十三在南巡之前就发现了。那就是,一旦有什么需要商议的事情,基本下面都是只要有一个意见提出来,后面就是一片的附和之声,几乎找不到什么不同的声音。
    一开始的时候,偶尔有那么一两个站在末位的官员有点不同的意见,也很快会被大部分人“说服”……到后来,这种声音就索性没有了。
    而朝中的官员也大多是被各大家族推荐来的人。有真才实学的,也有混吃等死的。良莠不齐。龙十三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不可能直接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干。且不说自己根基还不算稳,若是真要动手,这其中若是涉及到各大家族的利益,到底还是难办。
    朝堂上,若是有政见相左的两拨势力相斗,弄得乌烟瘴气,会毁了江山社稷。然,平静如一潭死水,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对皇帝而言。
    龙十三登基之后,推行的第一项政策就是科举试点。让寒门子弟,也有入朝为官的机会。(龙云国之前的科举考试,只有权贵家庭的孩子才能参加。)但是,并没有大举推行,而只是在一小部分地方试验,这也是大环境限制所致。
    这次试点科举的收获不小,但是,龙十三并没有直接将人留在京城。而是直接将那批人放到了各个县上,最大的也不过是个知县。没有留在京城,就不会影响朝中这些大家族的利益,反对声音自然也不多。是以,这事儿,便算是完美落幕了。
    但是,但凡有点儿眼力界的,都看得明白皇帝此举的用意。这些虽然是新提拔上来的,却都是浸淫官场多年的老狐狸,什么事情看不出来?!不阻挠的原因,也无非就是还没有触及自身相关的利益。但心中却也是卯足了劲儿,不会让下一次发生。
    龙十三迎回夜玲珑之后,表面上是一头扑在了夜玲珑的身上,但别的功夫也是一点没有放下。但即便如此,科举的事却再不如前一次那般顺利了,朝议上,更是齐刷刷一片反对之声。龙十三冷冷扫一眼,也不发火。只说一句“既然诸爱卿都反对,那就再议。”
    近月余早朝,反复几次,俱是如此。
    直到南巡那月,龙十三便不再提。朝中大臣都是松了口气,皇帝总算是退让了。后,皇帝携贵妃南巡,令六王辅政,这第二次科举之事,彻底烟消云散。但是,除六王之外,又让皇后监国。更是将皇后身边那发须皆白的老头,破格直接提为左丞相,与王咏良平起平坐。
    撇开皇后和六王之间的争斗不说,皇后势力虽然杀了一些不打紧的官员,但到底没有直接触及四大家族的核心利益。是以,朝中还算稳妥。后西面狼烟起,便更是同仇敌忾了。
    龙十三回来的时候,身为左丞相的越长老越子荣手下已经有一波的势力,但是大部分还是月妖教中拉上来的适合官场之人。这波人忠于皇后。
    而帝后失和传闻已久,自然,这股新势力也不是皇帝的。
    裴永盛的妻子,礼部侍郎张石的夫人的表妹。张夫人和裴夫人幼时便感情甚笃,嫁人之后,也还是时时相约见面。而礼部侍郎虽然姓张,却非张家世族之人,而是先皇在时的一个没落的权贵家族的嫡子。
    太医院首领失踪一事了结后的第二日早朝。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尖细的嗓音响彻金銮殿。
    随后,左丞相和兵部尚书李金年站了出来,齐声道:“臣有本要奏!”
    龙十三微微一愣,继而道:“那……你们谁先说?”
    左丞相越子荣和李金年面面相觑,李金年便退了下去:“丞相大人先请。”他要奏的,也算不得什么急事。倒是可以缓一缓。但是却不想要当面就开罪了这皇帝的新宠。
    左丞相上奏折说:“去年出来的寒门子弟,俱表现良好,地方上口碑和政绩俱是不错,特别是柳文瀚、陈玉进等人。另附上两人在地方上的政绩考察。”推荐招致翰林院当差。
    此言一出,马上有左丞相党的人附和,纷纷也递上了推荐折。
    龙十三坐在上面,岿然不动,神色莫测,只是淡淡问一句:“这柳文瀚和陈玉进是什么时候的?”
    “回圣上,是去年科举考试出来的进士。”越子荣恭恭敬敬地道。
    “恩……算起来也不过是半年光景啊……这阅历方面……”龙十三敲了敲扶手,沉吟的模样,看起来似乎有些意味深长。
    而就在这个时候,王咏良也站了出来:“圣上所言极是!刘文瀚与陈玉进二人俱是平民出身,只半年大抵是还未适应官场的,还应该多历练历练才是。”
    “丞相大人此言差矣!”越子荣高声道,“若此二人不通官场之道,不懂为官之事,又怎么会做出这般政绩?!”继而,越子荣对着龙十三一弓腰,“圣上,臣以为,此等政绩,便是柳、陈二人成熟的标致和证明。这等大才,当给予更大的空间和平台。臣力荐!”
    “张侍郎,你觉得呢?!”龙十三眸光一转,视线就落在了礼部侍郎张石的身上,“去年的试题,好像还是你出的。”
    “臣复议!”张石站在那儿,恭恭敬敬说出三个字,却招来一片人的侧目,微微一沉吟,又补充道,“这二人原是那次考试的魁首。有此等才干,也算是在意料之中。本就该是留京听用的!”
    龙十三略微沉吟,继而转向六王,问道:“此事亲王怎么看?!”
    “臣以为,若真是大才,召来京中听用也是美事一件。但是现在翰林院不缺人。”龙沐锦恭敬道。看起来,他的意见倒是与王永良相同的了。
    龙沐锦一表态,右丞相那一派,就出现了一大堆的附和者。
    龙十三的眸色沉下来,但还是面无表情的模样,淡淡道:“那亲王以为,这京中哪里还有适合他们位置?右丞相说的有理,但左丞相说的也是不错的。人才么,是需要更大的空间和平台来历练的。”
    “刑部倒是缺个左副都御使,我看那陈玉进断案能力不凡,也不知有没有这个能力胜任。”龙沐锦语气淡淡的,却让右丞相那一派倒抽了一口冷气,虽然右丞相那派人多势众,但是龙沐锦的意见却是非同小可的。果真,那些摇摆不定的,就随着龙沐锦站队到了对方阵营。
    龙十三的嘴角,不易察觉的微微上扬:“好主意!那就让他去那里吧!沐亲王,这既然是你的主意,此事便全权交由你负责了!”
    “臣领旨!”龙沐锦弓腰垂首,站回到了队伍中去。
    “圣上,这陈玉进着实是断案有力,但是,这柳文瀚却只是文章方面出色而已。”王咏良不甘心,拦不住两个,能拖住一个也是好的,“文章出色之人,朝中不胜枚举……”
    “王大人,出色的不是文章,是思想!”越子荣反驳道,“文章好的,可以是辞藻华丽,文采斐然,但却不如柳文瀚这般……”
    “罢啦,这思想出色的,的确是难得,但是外在还是需要历练一下。”龙十三坐在龙椅上,以手支头,淡淡道,“朕听闻此人与当地乡绅富户处的不是很好,可见此人的为人还是需要好好历练的。”
    底下一片寂静后,文武百官齐声呼:“皇上圣明!”
    而王永良背上却是一片冷汗,皇帝这一手办的太高明了!他本来的目的就是只有陈玉进一人,却偏偏要拉上一个柳文翰。看来,皇帝是觉得,这权力有些受到制约了。
    “兵部尚书,你有何本要奏?呈上来!”龙十三解决完了越子荣的折子,神清气爽。显然语气都轻快了很多。
    “喏!”李金年低着头,快走两步,将折子递给了前来收折子的太监后,道,“近来沿海不太平,出了个趁乱打劫的海寇,在沿海劫掠客商,江浙总兵李如生剿过几次,散又复聚,民众不堪其扰!总兵告急。”
    龙十三将那奏折细细浏览了一遍神色便凝重了起来:“督抚何在?”
    “在殿下听传。”李金年道。
    “宣上来!”龙十三“啪”得合上了折子放在了一边的托盘上,又问李金年,“我来问你,与西岳战事如何了?!”
    “还是老样子。西岳国围城不散,李云……李将军闭城不出。不过,以现在城中的粮草估计。最多还能顶一个半月。”
    “李云帆可有什么急报回来?”龙十三皱眉。
    “李……李将军只说勿援勿催。”李金年的额头挂下了汗水,此等逆子竟然在打了败仗后,还这般嘴硬,真是要害死人!但是在皇帝面前,他也不敢说假话。皇帝倒是对那逆子信任,但李金年心中还是忐忑,遂道:“皇上,臣恳请皇上裁夺……此……此等……”
    龙十三不耐地挥挥手,制止他的话:“常言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朕既然用他,自然是信他。西岳的事情,便暂时听他的吧!”
    说话间,那江浙的督抚也到了殿上。龙十三便止住了话头,转而问起了海寇的事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