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雪李朝云》第68章 才情外显

    台上的人沉浸在思绪中,台下的人都在观察台上的人。穆家兄妹一派稳重,兄长穆弘端正的立于蒲团上,妹妹穆柔也是一身风骨,不难看出穆家良好的教养,多位夫人都暗暗称赞,这穆家的家风真是没的说。
    张岩身为白鹿学院的书生,通身修养没得说,只是相貌普通了些,在六个人当中颇有些不起眼。
    千秋月脸上仍旧是苍白一片,脑子里没什么头绪,落在荣舟眼里,多了几分楚楚可怜。而荣舟自己,倒是不着急,眼神是不是瞟一眼千秋月,心思根本没在作诗这件事上。
    在场的都是人精,心里嗤笑,也没人说什么,只陈其志看着台上的千秋雪沉迷其中,完全没发现自己头上的帽子带了点绿色。
    一身素裙铺在蒲团上,小小的身躯背脊挺直,端正的坐在矮几前,坐姿丝毫不比穆家兄妹差。她小脸肃穆,眼神远远放空,眼中似有千言万语,又似空无一物。
    那些跟柳白石打过交道的人看了,不惊有些感慨,这柳白石的风骨,在这个小姑娘身上居然能看见几分。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几个人纷纷从台上下来。为表公平,第二轮比试将直接在台上阅卷。
    白子容并着几位先生将试卷一一看过,又聚在一起商量,似乎在争论排名。
    台上争的热闹,台下的人也开始议论。
    今日杀出一条黑马,还听了一嘴儿家长里短,令往日有些乏味的大比多了些趣味,平日里没有机会也要找机会打探别人家宅情况的太太们,更是开心。纷纷说着这千家二小姐身为嫡女待遇却不如庶女,着实可怜。
    又有人想起当年惊才绝艳的柳清清,当年柳家败落,没多久柳清清就病逝,说不得就是这赵家姨娘动了手脚。
    太太们又说起赵家的家风,亏的赵家二太太今日没来,若是来了,怕是会气得仰倒,真真是天降无妄之灾。
    听起众人窃窃私语的谈论起柳白石,李朝云忍不住拿眼睛去瞟他那四弟,却见他依旧一脸淡然,就像跟那个人毫无关系一样。
    他素日里与这个四弟没有什么往来,他这个四弟被封庸王,以后跟那个位置再无关系,这次的事也许是个突破口,若是能将人啦到他这边,对他来说也不算是件坏事?至少庸王富裕,这是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的事。
    想到这,李朝云朝着李朝暮那边倾了些,低声问道:“四弟觉得谁会赢?”
    “谁赢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倒是三哥觉得,哪个人会赢呢?”李朝暮随口敷衍,手里在认真剥着一只橘子。
    李朝云不喜他这种语气,面上却不显露出来,依旧笑着道:“我倒是觉得那千二姑娘很有希望,毕竟是柳太傅的后人,说起来,上次去岭南还见到了他老人家,他还托我向你问好来着。”
    见到了是没错,后半句话确实胡扯了,柳白石见了他恭敬有余,亲近不足,怎么同他说起李朝暮,而且他不知道的是,李朝暮自己当时就在岭南。
    他想着与李朝暮亲近,谁知李朝暮并不领情,听了这话只是冷冷道:“三哥还是慎言,柳白石早已不是什么太傅,你这话要让有心人听到,还以为三哥对父皇的决议不瞒呢。”
    李朝云一时语塞,这天终于聊不下去,好在台上的讨论结果终于出来了,李朝云不至于太尴尬,他调整了下坐姿,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将目光转向台上。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获得头名的是张岩,他虽说是白鹿书院的弟子,但与穆弘的名声相比相去甚远,入的围去还好说,这一举夺魁,倒是让许多人刮目相看。
    千秋雪并不意外,上辈子这个人也是在花朝会上被李朝云看中,最后被招揽至麾下,以前她以为李朝云只是喜欢这个人身上的才气,现在想来,大概是欣赏他这种心机。
    有什么能比初时平平,最后一举夺魁更惊人。有了在花朝会的名声,就算之后他不去参加科举,也不愁前程了。
    紧随其后的是千秋雪,其次是穆弘,剩下三人就没有排名次了,也是为了各位的脸面。
    林雅等人赶紧安慰穆柔,穆柔嘴上说着无妨,心里还是有些介意,她知道自己制香可能不如千秋雪,没想到这诗词上也会输……着实不甘。
    不过还有人比她更着急,荣舟自己是随手涂鸦了几句,没有名次是正常,但是千秋月是他心目中的京城第一才女,怎会连前三都进不了。
    他刚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此刻又站了起来,叫道:“这前三都出来了,不如将作品拿出来给大伙瞧瞧啊,也让我们这些个落榜的人学习学习。”
    白子容看了他的作品,就知道这个人没有真才实学,能进第二轮肯定用了下作手段,因此没好气的说道:“荣公子放心,这一轮本就是要公示,至于公子的作品,我们也可以公示,只要荣公子自己觉得不丢人!”
    荣舟立刻闭了嘴,他是可以不要脸,但是若被他父王知道了,怕是要打断他的狗腿。
    白子容将前三的卷宗递到南安郡王手上,让他来读这上面的作品。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北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敬尔英雄一丈夫!”一首《北上》由南安郡王略带沧桑的嗓音念来,为国效力的豪气壮志扑面而来,也激起了在座少年人的意气,难怪能拿第一。
    近年来,大陈并不安定,上面的人虽然极力粉饰,终有人心中不满,白子容几人就是这样的人,张岩这一首,正好合了他们的口味,千秋雪自愧不如。
    接下来便是千秋雪的《酒家翁》了。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南安郡王念完,一声轻笑从嘴角溢出,他没想到一个这么小的黄毛丫头,尽然能将老翁的醉态写的这么惟妙惟肖,多少还掺杂着对外祖生活的担忧吧,这样的诗句拿第二不虚,若不是张岩的立意高了些,就他的眼光看,这首能拿第一。
    场下的质疑声也小了下来,还有些小姐红了眼眶,他们都是没有吃过苦的孩子,这千家小姐能想到用榆荚换酒,怕是一直都过的不好,心里还要担心被贬的外祖,实数不易。
    人这同情心一旦起来,并停不下来,许多对千秋雪怀了敌意的姑娘也收敛了些,纷纷觉得她在这样的环境里能长成这样十分不易,同时对千秋月母女更加不满起来,盯得千秋月如坐针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