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雪李朝云》第67章 当场质疑

    一时台下的喧嚣都静了下来,纷纷看向台上的人,他们这些世家子女,一不缺钱,二不缺财,在乎的无非是那点名头。这花朝会上的诗词大比,每年就那么几个人能出头,若是能得了上面人的青眼,说不定就是一步登天。
    白子容从容的看了下场上的人,笑道:“让各位久等了,今次诗词大比入围者分别是穆子弘,荣舟,张岩,穆柔,,千秋雪,千秋月,这几位将进入下一轮比试。”
    这几个名字一出来,全场一片哗然,穆子弘,穆柔,千秋月这几个人在京城都或多或少有些名气,荣舟却是出名的纨绔子弟,张岩,千秋雪的名字也几乎有人没人听过,场上一时质疑声一片。
    荣舟得意洋洋得看着千秋雪,他乃北平郡王庶子,哪怕知道他是作弊得来的名次,其他人也不敢动他,但是这个千秋雪就不一样了,不过是个四品官的女儿,在这里本就没什么地位,这次看她怎么辩解。
    不用他说,自有人质疑,其中数王嫣叫的最凶,千秋月刚刚过来问的时候就表示过,千秋雪对诗文一窍不通,她自负也有些才学,穆柔,千秋月在她前面也就认了,这千秋雪是怎么回事。
    “这结果不公,众所周知这千家二小姐从未入过学堂,也未请过西席,对诗文一窍不通,怎能入的了第二轮大比,分明是作弊所为。而张岩这人从未见过,怎可参加这样的大比”尖锐的女声划破场上的寂静,引得众人都看向她。
    白子容脸上一肃,闻声道:“张岩是我的学生,乃是已故张大学士的遗腹子,这点我可以担保,至于千二小姐的事,这位小姐可敢担保自己所说属实?
    张岩本来就是顺带,既然白院长说了,王嫣也懒得追问,她的目标是千秋雪:“我自然敢,不信你问千家大小姐千秋月,她们是一家人,她知道的比我清楚。”
    千秋月本来还在看戏,突然被点到名脸上一怔,她也没想到千秋雪能够入第二轮,直觉就是其中有猫腻,既然有人出头了,她绝不能放弃这个机会,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千秋月低头轻声道:“妹妹确实没有上过课,也许妹妹天赋异禀,自学成才也未可知。”
    这话像是在为千秋雪辩解,实际上是在向众人点名,千秋雪确实是不通诗文,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天才,自学而成。
    刚刚千秋雪入场时,已有不少人认得她,白子容就时其中一个,此刻他将目光投向千秋雪,问道:“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千秋雪站起身来,朗声回道:“因着姨娘当家的关系,确实没有给我请过师傅,这是事实,不过小女子有幸,自幼得外祖教导,如今外祖虽不能在身边教导,但学业不敢废,也免得有一天他老人家回来就听人家说,自家外孙女是个草包!“
    听她说的直白,有些人直接笑出声来,赵姨娘和千秋月脸上确实铁青,她们不给千秋雪请师傅,就是想把她养废,如今这死丫头不但在诗会上占了一席之地,还将这件事当面说出来,引得其他太太小姐频频侧目。
    白子容听她说的有条有理,好奇的问了一句:”敢问姑娘外祖是?“
    “柳白石。”千秋雪参加花朝会,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想让外祖的名字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为他以后回来铺路,既然有人问了,自然答的响亮。
    果然这名字一出,场上质疑的声音都小了,李朝云更是直接把目光投到她身上,原因她是柳白石的外孙女,许是年纪大了,前阵子岭南治水的事情传到父皇耳朵的时候,父皇就有意将柳白石召回京城,如果柳白石能回来,那纳这小女子为侧妃,就更有利了。
    听到这个名字,白子容脸上也是一震,他们这些人都是那场动乱里活下来的,当然知道,在十几年前,柳白石的名字代表了什么,说是大陈的大儒代表也不为过。
    那桃李满门的盛世场景,就是现在的儒学代表人物天子宠臣穆尚书也比不过。若是那个人的外孙女,便是怎样的惊才绝艳都不为过。
    千秋雪将场上众人的表情都收入眼底,再次扬声道:”有人质疑于我,看见是我学识不精的缘故,不如下一场,另出题,上台比,不知小女子这提议诸位可接受?“
    南安郡王早就瞧见了这个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小丫头,今日愈发觉得这丫头很对他脾气,他自己有个老好人的名声,见到什么都想和稀泥,但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多喜欢这种不服就战的脾气,因此第一个站出来同意。
    白子容也没有意见,其他几个入围的人也没什么意见,只有荣舟脸上十分难看,他本就是请人帮忙,想在千秋月面前露一手,让千秋月对他倾心,现在要上台换题,想不露馅都难。
    千秋月脸上也是苍白一片,旁人小声议论的声音在耳边不停的回响,她现在是上台也难,下台也难,竟是陷入了两难之境。
    众人看她一脸苍白之色,都有些幸灾乐祸,本来嘛,这千秋月只是个四品官的女儿,却常年在京城盛传才女之名,引得不少少年郎对她钦慕,这得让多少少女不满。
    现在看她这样多少有些快意,有直接些的,恨不得上去趴了她的脸皮,好看看下面藏的是什么心,至于王嫣,在她说完那话以后就被王夫人让人带走了,以后能不能出来,就要看王尚书是要王夫人家的扶持,还是要前妻的一双儿女了。
    第二轮的比试规矩,就这样订了下来。
    奴仆们很快在台上放置了六个矮几并蒲团,等到六位在台上坐定,便由南安郡王出题。
    南安郡王扫了一眼场下,又将眼神放在了台上的六个年轻人身上,温声道:”今日这比赛方式倒是头一次,老夫想着诗酒诗酒,既然是写诗,当然少不了酒,不如就以酒为题,不限体,各位尽情发挥吧。“
    众人没想到这位郡王竟然跟传说中一样任性,竟然取了这样一个题目,特别是女子组,都是涉世不深的少女,写酒着实有些吃亏,不过既在台上,就不能露怯,各自提笔思索起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