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雪李朝云》第66章 诗词大比

    像往年一样,花朝会诗词大比的主题仍旧离不开花,南安郡王看了眼白鹿院里绽放的金黄色菊花,开口道:“今日这满园花菊郁郁金黄,正是一片好气象,今年不如就以菊为题,还是同往常一年,分两轮进行比拼,每一轮的时间为一柱香,各位少年人,开始吧!。”
    以菊为题,看着容易,其实很难吟出新意,前有朱大家写出过“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这样吟诵菊花高洁品性的句子,后有李大诗人写过“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这样细致描写菊美的诗句。
    少年人们挠头搔耳,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样才能写出出众的句子。
    千秋雪一点也不着急,她本来就不擅长诗词,怎么想也比不过这些满腹诗书的少年们,甚至比不过千秋月,不过这可不代表她要认输,她好歹重新活过一回,不会写,还能不会背?
    刚怀上孩子的时候,她也曾拿起诗书,想要给肚子里的孩子沾沾墨水,没想到最后还是便宜了自己……
    一柱香的时间还没到,千秋月便将写好的诗笺交给一旁的侍女,径自走到千秋雪的案旁,一幅长辈的口吻:“妹妹可别玩了,虽说你不太精通诗词,只是花朝会这样的盛会,还是认真对待些好,就算写不出,态度端正,人家也挑不出咱们什么岔子。”
    不远处邓彩儿几人也写完了,只是还没交上去,她与千家不太熟悉,不过见千秋月这样关怀妹妹,颇有些羡慕道:“这千家大小姐倒是个好姐姐,这么关心妹妹,要是我也有个这样的姐姐,大概诗书也能多读几句。”
    林雅经常听父亲说起这京城里的弯弯绕绕,千秋月当着众人的面说妹妹不善诗词,这可算不得什么好,不过父亲的教育在那,有些事情没有证据,就不好下定论。
    穆柔却没那些顾忌,她轻声回道:“那可不见得,以前瞧着这千大姑娘也是个聪明的,现在却不知怎的,做事越来越没有水准了。”
    “怎么说?”邓彩儿睁着一双懵懂的眼,不解的问道
    穆柔却不答了,只说:“你且看吧,先还是把诗词写好,咱们虽然不如人家有个才女之名,也别太拿不出手才好。”
    听她这么说,邓彩儿并几个旁观的少女,赶紧又看了看自己的卷纸,看能不能写出更好的字句。
    那边王嫣见千秋月过来,还毫无芥蒂的对着她笑,心里颇为过意不去,刚被千秋雪骂回来的理智又消失,帮着千秋月说教道:“秋月我看你就是太好心,可惜有得人未必领情。”
    被这两人烦的不行的千秋雪终于放下手里的东西,挑眉道:“哦?那王小姐说说,这情我怎么领,是按照姐姐说得,瞎写几句交上去,还是干脆成全了姐姐得心意,不写?”
    “你!”王嫣没想到她敢这样大大咧咧的将千秋月隐晦的心思说出来,一时语结。
    千秋月最近算是见识了千秋雪的牙尖嘴利,此刻也不着急,只一脸委屈道:“妹妹误会我了,我只是想过来看看,有什么能帮你的,若是妹妹没有思绪,我也可以出个主意,现在看妹妹是不需要帮忙,那我就先过去了。”
    说完就要走,这死丫头对诗词一窍不通,上次在穆家诗会是让她讨了巧,今天没有那样的机会了,等会就看她怎么丢脸好了。
    她想当完好姐姐就走,千秋雪却偏不如她的愿,只听那张小嘴脆生说道:“姐姐走是对的,这可是诗词大比,不说能力如何,这公平二字还是要讲究的,姐姐特特跑过来说要帮我,不论等会我写出多好的诗词,别人都会以为是姐姐帮我作弊呢。”
    她年龄小,这一番话说出来,也不会让人觉得自大,只觉可爱,旁边有人轻笑出声,没见过人直接夸自己诗词做的好的,不过大家也觉得这话,虽然粗糙些,倒也是大实话。
    被她这么一说,千秋月这个当姐姐的不像是来帮忙的,反而像是故意来添堵的。都是深宅中养大的小姐,哪有不懂的,看向千秋月的眼神都变了。
    千秋月哪里还待的下去,她本来也只是想来看个笑话,没想到被千秋雪逮住一顿说,她回过头看向千秋雪的眼睛,就见她正笑意盈盈的看着她,眼里满是挑衅。
    虽然她很想此刻就给这个贱丫头一点颜色瞧瞧,但还是强忍住了怨毒,勉强笑道:“妹妹多想了,姐姐不过是一片好意,你若不接着,也便罢了。”
    看着千秋月匆忙离去的身影,千秋雪眼里闪过一抹杀意,还当她是那个任人拿捏的小丫头呢,真是不长记性。
    王嫣见众人都不再理她,只得愤恨的坐会自己的位置上,对千秋雪的讨厌又上了一个层次。
    转过身,脸上已经换成另一种神情,端端正正的跪坐在蒲团上,用笔洗镇着宣纸,开始认真的书写。
    那句诗词早已映在脑海里,她曾反复吟诵,此刻下笔,完全没有停顿,一促而就。看了眼时间还有多,她开始在纸张的空白处细细描摹,时不时还要停下来想一下。
    那个人离开时她还是垂髫年纪,而今已快及笄,不知他头上的青丝是不是早已沾染了白雪,那一把任她把玩的胡须,是不是还修的一丝不苟?
    沉思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随着千秋雪最后一笔落下,比试的时间也到了。
    诗词大比的审核官正是白鹿院的院长白子容,作为本朝最高书院的院长,白子容有些过分年轻。四十多岁的年纪,瞧着却像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一头青丝梳的一丝不苟,儒袍在身,平添几分让人信服的气质。
    说是大陈四品以上的官员子女都可以参加,但真正在京城的也没多少,不过一盏茶的功夫,白子容和书院里的几个夫子就将诗卷都批阅完毕。
    由穆子容拿着最后的名单来到会场中心,当场阅读入围第二轮人的名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