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初雪平宗》第88章 晓来掇得乾坤动(一)

    出了落霞关就正式进入了北朝的领域,龙霄一行在前来迎接的典客郎王越的引导下缓缓而行。三十人的使团出行,自己带了一百名护卫;北朝按照礼节,派五百人护送,加上王越带来的二三十名随员,七百人的队伍又带着大批礼物补给,谁都没有指望能走多快。
    王越出身琅琊王氏,家风使然,学养深厚。琅琊王氏历代尊崇儒学,族中子弟也都各个谨遵圣人教诲,谦逊温厚,仪态超拔。南朝诸人惯来有种北方被蛮族统治必然文明败坏茹毛饮血的先入之见,见到王越这样的人物无不惊讶赞叹,大感意外。龙霄倒还罢了,使团中随他同来的人里颇有几个经学功底深厚之人,一路与王越切磋交流,如逢知己。一行人很快消除了隔阂,相谈甚欢。
    龙霄从小就有到江北一游的愿望,此来又身负重大使命,自然不肯坐在车里虚度旅程,全程都骑在马上,饱览江北与南方水乡迥异的山川风光。北朝前来迎接的士兵见他马术精湛,矫捷健美,也是一改以往南朝男子皆作妇人状的印象。加之龙霄久在军营中厮混,性格随和不端架子,很快便与一众北朝士兵打成了一片。两相作用下,南北双方人员很快便不大分你我,亲兄热弟地彼此称呼起来。龙霄也就不再拘束,往往一马当先跑在队伍最前面,迎着风雪一路饱览北国风光,很是意气风发。
    过了淮河后更是沃野千里,龙霄不耐烦大队人马走得太慢,也不顾王越等人劝阻,带着自己的护卫一味在前面奔驰,然后再折返,如此几个往复这才算是尽兴。这日将近黄昏的时候,龙霄又在前面跑了十来里才带队折返,却发现车队不知何故停了下来。他找到王越问了,才知道有人要见他。
    王越身为典客郎,责任重大,尤其要保障南朝使者的安全,自然不能任人来说要见便让见的。只是对方亮出了太宰府的令牌,王越知道太宰府归晋王平宗辖制,自然不敢怠慢,又兼来人着实异于寻常,他不敢怠慢,索性命车队停下等龙霄回来处置。
    龙霄听了王越的说法十分惊讶:“异于寻常?怎么个异于寻常法?”
    王越神色古怪,只是说:“尊使去看看便知道了。”
    因为已经到了黄昏,王越索性与使团的副使谢阁商议在水源地安了营。龙霄随着王越来到主营帐外,道了声谢,命自己的亲随在帐外守着,他掀帘进去。
    帐中是个是个男装的年轻女子,正坐在胡床上托腮看着面前矮几的阴刻云纹也不知在想什么,听见动静便笑吟吟地起身冲龙霄抱拳行礼:“龙驸马,好久不见了。”
    龙霄一怔,仔细打量这女子,确实依稀似曾相识,却着实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我认识你?”
    “龙驸马真是贵人多忘事,当初你迎娶我们永嘉公主,我还喝过你的喜酒呢。”
    龙霄一怔。他与永嘉的婚礼在五年前,眼前女子最多不过二十一二岁,当时也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喝喜酒这种事情似乎也轮不到她。只是眉眼实在熟悉,看她神情也不像是胡拉乱扯。
    对方见龙霄蹙眉沉思,忍不住笑起来,决定放他一马:“我叫晗辛,当日是跟着永德公主去赴宴的。”
    龙霄恍然大悟:“你……你不是死了吗?”
    晗辛打趣地瞧着他:“死而复生这种事儿龙驸马见得还少么?”
    龙霄拍拍额头:“是我蠢了,实在没想到她在北方的帮手原来是你。我说怎么到了北方反倒如鱼得水呢。”
    晗辛笑容敛去,叹了口气:“只怕现下鱼就快要淹死在水里了。”
    龙霄听她说得有趣,忍不住莞尔,却发现她神情肃然,竟然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这才吃了一惊,问道:“出了什么事儿?需要我做什么?”
    “龙驸马过江已经有个三五天了吧?没有听说吗?”
    龙霄茫然:“听说什么?”
    晗辛于是明白,冷笑道:“看来他们确实是要防着你呐。三天前废帝梁国公与晋王世子逃离龙城去了贺兰部的金都草原,兹事体大,你知道该怎么应付么?”
    龙霄一听便知道:“是她的手笔?那她现在处境如何?”
    晗辛含愁摇了摇头:“一直没有消息,不过想来还不至有性命之忧。当务之急,是不能让晋王出兵攻打贺兰部。”
    龙霄点头:“我明白,需要我怎么做?”
    晗辛见他如此醒事,如果不是心头沉甸甸地压着许多担忧就简直要笑起来,说:“尽快赶到龙城,能多快就多快。”
    龙霄想了想,转身走向帐外。晗辛不明所以,站起来追上两步,只听他在帐外向人吩咐:“备马,告诉王典客我要在……”他说到这里回头看了晗辛一眼,晗辛不出声地做口型,龙霄看懂了,“在明日中午前赶到龙城。”
    副使谢阁闻讯赶来,听得目瞪口呆,连忙说:“尊使不可鲁莽行事,夜里行进太危险,这是在敌国境内啊。”
    龙霄停下来想了想,见王越也过来了,大步过去不由分说将王越的肩膀一揽,笑道:“不怕,有王典客同行。”
    谢阁急得跌足:“那车队怎么办?”
    “全权交予副使,三日内赶到龙城便可。王典客,这回可就要辛苦你了,走,咱们备马去。”
    王越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就被龙霄半拉半拽地带走。晗辛看得忍俊不禁,暗暗点头。
    梁国公与晋王世子出逃这件事在龙城掀起了轩然大波。其实若只是两个少年逃走,本不至于在民间引起什么关注,但晋王派去五百贺布铁卫追击却被守在雪狼隘口的贺兰部部曲拦截伏击遭受重创,却令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五百贺布铁卫折损了大半,焉赉也多处受伤,回来后也不等军医为他疗伤,先去见晋王平宗请罪。贺布私兵是北朝军队中的精锐,焉赉精挑细选了一千人作为铁卫,这一千人堪称是所有军队精锐中的精锐,如今不过一夜,便损失了三分之一,焉赉自责之外更为心痛,见到平宗便跪在地上不肯起来,请求晋王治罪。
    “起来吧!”平宗面色铁青,这几日为了平宸逃离的事儿他也没能休息好,声音略有些沙哑,“崇执把他那一万人尽数用上,你能带回两百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此事责任在我,不在你。”
    “属下有负于将军的重托,非但没能完成任务将世子和梁国公带回来,属下也对不起阵亡的兄弟们……请将军责罚,属下愿以性命相偿。”他身上有刀伤有箭伤,昼夜奔驰已是精疲力竭,趴在地上,双臂无力支撑身体,额头叩在地上,连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平宗叹了口气,给楚勒使了个眼色,楚勒会意,过去将焉赉搀扶起来,低声安慰:“你也别太内疚了,这件事情并非你想象那样,咱们都上了那女人的当了。”
    平宗手边的浆酪递给阿陁,让他给焉赉送过去。然后才缓缓地说:“你并没有错,也尽了最大的力,能为人所不能为。这次已经失了这些精锐,如果还要处罚你,岂不是损失更大?你好好疗伤,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焉赉也是久随平宗驰骋疆场的铁血男儿,只是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亏,心头咽不下去这口气去。听平宗话外的意思,不禁精神一震,问道:“将军是要准备征伐贺兰部了吗?”
    平宗却有些为难,朝平衍望去。
    平衍缓缓摇头:“师出无名。”
    楚勒急了,“都已经打成这样了,还师出无名?他们这分明是要反啊。”
    “私兵对私兵,充其量是贺布部与贺兰部的龃龉,道理上说不过去。”
    “这天下都是贺布部的,皇室出自贺布部,当年诸部在阴山脚下会盟推举贺布部为诸部共主,他们与贺布部作对,便是与朝廷作对,为什么不能讨伐?”楚勒愤愤不平地说,焉赉喝了一碗浆酪,略换过来点儿,虽不能像他那样慷慨陈词,却也频频点头,颇为赞同。
    平衍知道这道理跟他们说不通,只拿眼去看平宗。
    平宗迟迟不表态,只是让楚勒送焉赉去见大夫,命他亲自去请太医来为焉赉疗伤。
    待两人离开后,平衍盯着平宗问:“阿兄不同意我的说法?”
    “不是不同意,只是……”他话没有说完,阿陁来报,说是禁卫军武卫将军独孤闵,骁骑将军平畅,游击将军素黎拓求见。
    平宗与平衍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失笑。平宗摇头:“你看,还有更多要催战的来了。”
    北朝制度,军队分为内外军,外军驻防各地,内军宿卫京畿,这几位便是内军将领中的领袖,也都是跟着平宗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平宗摄政后,调整京畿防卫,自然将内军的关键位置都换成了自己人。延庆殿之变后,平宗整编禁军,将原本由贺兰崇执统领的北苑禁军拆散并入另外三支禁军中,分别由这三人统领。三人麾下共有兵力十万。
    三位将军来,自然又是一番慷慨陈词,发誓要领禁军踏平贺兰部,将崇执绑到龙城来交由晋王和乐川王处置。几个人都是军营出身,不在乎礼仪,大吼大叫,拍着胸脯跺着脚地表态,大有一副逼着平宗立即下令让他们出征的气概。平宗和平衍始终默默听着,一言不发。还是独孤闵心细,见两人神色有异,连忙喝住同伴,问道:“将军难道不打算征讨贺兰部?”他们这批平宗昔日麾下将领,无论何时何地都将平宗呼做将军。
    对待他们几个,平宗无法像对楚勒焉赉那样不置可否,只得说:“再等等。”
    素黎拓性情最暴烈,一拳拍在面前矮几上:“还有什么可等的?再等他贺兰崇执也不可能自己把自己绑到龙城来认罪!”他与崇执素来不睦,此时崇执作乱,他第一个沉不住气跳出来喊打喊杀。独孤闵和平畅连忙一起将他拉住,纷纷道:“素黎将军,稍安勿躁,听听将军怎么说?”
    只是虽然口中如此说着,独孤闵和平畅也都对平宗的态度十分不解,一起看着他等待解释。
    正在这时阿陁又进来通报,中侍中普石南求见。平宗站起来松了口气:“来了。”
    几位将军面面相觑,不知道内官到这里来为了什么。中侍中品秩为二品上,这几位的品秩为二品中,严格论起来还在普石南之下。他们这些人素来瞧不起阉宦,各自面色都有些尴尬,一时间也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平宗看见他们这幅模样又好笑又好气,只得让他们先暂时先回去,再让阿陁请普石南进来。
    普石南本是羌人,沙林汗时平西羌,他被俘虏净了身入宫,当时年仅七岁。他在内宫浸淫四十余年,自己又肯读书下苦功夫,历经三代帝王,几乎一手建立了内官制度。当初太后与城阳王乱政,幼帝失踪,龙城一片风雨飘摇,是普石南挺身而出,带领一班内官诛杀太后和伪帝,联络平宗迎回平宸。
    平乱一事普石南居功至伟,但当时他已经是中侍中,这是内官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平宸继位后,又额外封他为开国魏国公,赐食邑三千户,许他出宫在封地居住,实是将他恩奉养老了。普石南一年里多半时间都在封地,只是每年元日前后会入龙城赴皇帝主持的每年答谢功臣元勋的恩养宴。这一年偏偏龙城风云突变,波诡云谲,旧帝已废,新帝尚未登基,恩养宴也就自然无从提起,就连平衍没有料到他此时居然在龙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