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第50章 避免成为无药可救的“成功学患者”

    “成功学患者”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内心非常渴望成功,有很强烈的欲望;第二,相信世界上存在捷径。成功学基于的那些理论、道理都是正确的,但却是正确的废话。
    我有一位美国同事,个子很高,光头,一讲话就脸红。他的老家在美国的中南部,那里的人口音特别怪。我开始的时候一直听不懂,但是这不影响我和他的关系。我们俩很谈得来,他向我学中文,我向他学英文。我那个时候挺爱听歌的,就给他拷了不少中国流行歌曲。他也拿了个大U盘,有一天早上跑到我这儿来说我给你拷点歌吧,我说好。他还跟我很神秘地说:“我这儿还有一点好东西,你要不要?”我以为是一些自己没见识过的美国玩意儿,非常激动。后来,他把东西拿过来了。我一看,一大堆各种各样的讲座录音,比如如何成为顶级销售,怎样成功地影响别人,怎样管理自己的人生,等等。再后来,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个东西就是原装的美国成功学。
    几年之后,我开始了频繁出差的生活。穿梭于各大机场,我经常可以在机场书店看见一拨又一拨的成功学大师的脸在图书上闪耀。到了今天,我觉得大部分人对此都有免疫力了,但还是有人对它深信不疑。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成功学始终能够在人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它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说到成功,谁不想成功?再进一步问,我们要的成功是一样的吗?大部分人渴望的成功基本都差不多,就是求名求利而已。这是世俗的成功。所谓世俗的成功,就是当你有钱或出名之后,周围的人,比如亲戚、朋友、老乡都会特别羡慕你。如果再进一步,到底有钱到什么程度,出名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呢?那就因人而异了。
    我曾经问过几个朋友:“你觉得成为你老板那样子算成功吗?”他们笑而不语,摇摇头。我又问:“如果成为你老板的老板那样的人,你觉得成功吗?”他们还是笑而不语。对于大部分人,当我们提到成功的时候,脑子里边浮现出来那个人是谁?马云出现的概率估计很大。确实,如果从世俗的成功的标准来衡量,两条标准马云都符合。他就是世俗成功的样板。(当然,可能他本人并不在意这些。)
    和一个迷信成功学的人聊天,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感觉上就像和外星人在讲话一样。有一次,我和一个迷信成功学的朋友聊天,发现不管怎么讲都讲不通。我的脸色很不好看,而且一直在心里默默地吐槽:“这人是不是疯了?”估计他见到这种场面的次数比较多,早就了解了我们这些人的心理,慢条斯理地说:“当大部分人都以为我发疯的时候,我离成功已经很近了。”我心里真的忍不住想:“你离成功地发疯已经很近了。”
    像这样的人,我把他叫作“成功学患者”。虽然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对于成功都是非常向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部分人都会成为“成功学患者”。成为“成功学患者”,要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内心非常渴望成功,有很强烈的欲望;第二,相信世界上存在捷径。
    当一个人对于某件事有非常强烈的欲望,想要把这件事情做成的时候,我们不太容易判断他能成功的概率有多高。但是,我们能比较容易地看出来,他受骗的概率会很高。比如说,就在我们身边,经常去听各种各样的健康讲座、买保健品的大爷大妈们,就是因为对于健康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所以才让骗子有机可乘。当具备了第一个条件,同时又相信世界上存在着捷径时,这个人就很容易变成一个“成功学患者”。
    实话实说,相信确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但是,过度的相信就容易变成迷信。相信和迷信中间只隔了一条马路而已。如果你不看红灯闯过去了,那就容易走进迷信的误区。“成功学患者”迷信世界上存在着这么一样东西——“它可以让人用最短的时间,用最小的代价,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取最大的成功”。
    我的微信朋友圈里边有不少卖各种面膜、减肥酒、减肥茶的微商朋友们,每天真的很辛苦,不分节假日,不分白天晚上,一直刷朋友圈。对于他们,我深表敬意,因为人家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别做过线。如果天天过来劝你“做这个很好,为什么不跟我一起做呢”,开始跟你讲月入百万,买大宅豪车,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成功的巅峰……像这种人,我点完赞之后就默默地把他拉黑了,敬而远之。
    那么,那些所谓的成功学大师是怎么让人们相信成功学的呢?他们特别善于利用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常识,并将其简化、精炼,反复强化。他们的课程设计里会配上行动,比如说去拥抱一下陌生人,去人多的地方讲话。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你感受到你在改变自己。
    成功学基于的那些理论、那些道理都是正确的道理和人所共知的常识。这点是不容否认的。但实际上,这些道理和常识就是一些正确的废话。在成功学定义的这套逻辑里边,把一个复杂过程所导致的结果简化再简化,变成了一两点原因,而这两点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正确的废话。
    比如说,成功学里会提到,人要努力,如果你不努力的话,就连机会都没有了。他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如果不成功,说明你努力还不够。这是一个自洽的系统,它能够自圆其说,所以,让你听起来感觉好有道理。但是,实际上不见得是对的。很多时候,道理和真理是不太一样的。
    真理是准确打开门锁的那把钥匙,道理是一大串钥匙,每一把都像,但是实际上不一定能够打得开门,只要说得通,逻辑上说得顺,这就可以成为一个道理。但是,道理不见得能在实践里边被证明。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再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人要成功,一定要节俭。我举巴菲特的例子,巴菲特这么有钱,却住在一个很偏僻的小镇上,自己住的是几万美元的房子,开的是几千美元的车,从来不浪费,所以他很成功,这是一个逻辑。我们还可以讲另外一个逻辑:还有一个人,他平时经常请客、吃饭,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从中看到了商业机会,到最后发了大财,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不管哪种逻辑听上去感觉上都是有一点道理的,但是不一定正确。
    至此,我们就完全清楚了为什么成功学会影响那么多人。
    第一,成功学把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产生的结果,简化为一两点我们都认同的常识,变成了一种正确的废话。
    第二,成功学的逻辑形成了一个自洽的系统。就像刚才提到的,人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如果你没有成功,说明你还不够努力,这就是我讨厌成功学的原因之一。我接到过很多次电话销售员的骚扰电话,为什么他们坚持不懈地给我打电话呢?我猜原因可能就是他们在企业里边受到了成功学的洗脑。成功学告诉他们说,如果你给客人打一遍电话,客人不愿意买你的产品,就打第二遍;如果第二遍不行你就打一百遍,一百遍不行打一千遍……这不是坑人吗?
    第三,成功学给信徒以希望,让大家觉得,只要沿着它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成功。当一个成功学的理论或者逻辑符合这几个特点的时候,再配上这些成功学“大师”坚定的眼神、肯定的语气和激昂的声音,再加上他们自己冠名的显赫的背景,比如说亚洲第一人、世界第一人,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会给听众传递一个很强烈的信息,会让人不由自主地相信。如果恰好又碰到了那些想走捷径的人,他们就会成为这些成功学的信徒,会成为无可救药的“成功学患者”。
    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成为“成功学患者”呢?
    第一,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同的,把你的成功大大方方地和别人讲,没什么不能说的。比如说,我想要的成功就是体面地赚钱,养家糊口,能够实现自由。
    第二,通向成功的道路可能有捷径,但是请你忘了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