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第49章 生活在自己决定的世界里

    怎么能够让自己接受自己呢?可以做点让自己满意的事,或者做点让自己骄傲的事。一个人只有内心真正强大了之后,才能进入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才能够比较平和。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主要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楚门(Truman,意为真实的人)从小到大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切都很顺利。突然有一天,他感觉到好像被别人监听和跟踪了,于是就开始调查这件事,调查来调查去,却得到了一个让他感到特别恐怖的结果。他发现,从出生一直到现在,他时时刻刻都处在被别人监控的状态下,他的整个人生都是被设计的,他虽然叫作Truman,但是他的人生不是真实的。他生活在一场巨大的真人秀里边。他的生活都在被全世界无数的观众观看。
    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其实是一件恐怖又可怜的事,就像楚门刚刚发现真相的时候,完全崩溃了。因为他的生活是别人期望的,别人要求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甚至自己想要什么,可能都不知道。假设一个人活100岁,能够活36500天,除去童年、少年和老年,中间剩这么一段,能做的事其实有限。有多少事情是真正来自于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有人说,人生有三种状态,最高的状态叫先知先觉,中间的状态叫后知后觉,最低的状态叫不知不觉。电影里的楚门,就是不知不觉地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职业驱动的模型。该理论认为,大部分人的职业驱动力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叫作权力,所谓的权力,是指一个人希望影响和控制别人,同时不被别人影响和控制的能力;第二种叫作成就;第三种叫作认可。现实中有不少人主要的职业驱动力来自于别人的认可。别人的态度和意见,对他要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很多时候,过于重视别人的认可,会导致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很多无用功,也让自己变得很痛苦。
    我发现,有的人在工作的时候,会觉得别人对他有期望,所以,他就会花很多额外的工夫把这件事做得特别好。因为他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表扬,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而完美主义者在工作场合下,基本上绩效都不太好,原因就是效率太低了。除了完美主义者,职场里还有一类人也是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判断、感受的,那就是让我们又爱又恨的“老好人”。
    我们曾经讨论过“人为什么要成长”这个话题。我认为,成长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自由。很多人都在追逐各种各样的自由,比如说有人追逐财务自由,就是不想受金钱的约束,还有人追求权力的自由。我认为,人生最大的自由之一,是不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能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生活。
    在我的朋友中,有一类相对来说是比较纠结的,叫作“凤凰男”,或者“凤凰女”。为什么?因为他们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这些所谓的“别人”,其中的一些人是他的朋友、同事,大城市长大的老公或老婆,而另外一些是来自于老家的亲戚朋友。不同类型的“别人”对于怎样生活,怎样花钱,有着几乎截然不同的看法,其结果就是凤凰男或凤凰女夹在他们中,左右为难。这是一种巨大的折磨。有一句话很经典,他人即地狱,讲的就是这种状态。
    说到这里,我估计大家可能开始琢磨一个问题了:既然不想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我只要从他的世界走出来不就好了吗?我走到我自己的世界里。我不用听别人的意见,我把自己的意见变得强硬一点,心肠稍微硬一点,我自然而然会让自己爽起来。所以,貌似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到底是让别人爽,还是让自己爽。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逻辑继续推演下去,就会进入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很有可能就变得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他对于外部刺激反应很迟钝,甚至忽视。当他对于外界的各种刺激没有任何兴趣的时候,这就变成一种疾病了——自闭症。
    所以,凡事进行到极端一定不是最好的选择。什么时候让别人舒服,什么时候让自己舒服,我们需要一个标准来做选择题。如果没标准的话,就无所适从,这种标准就叫作你的价值判断,有了价值判断,才能游刃有余。当让别人爽的时候,自己能够做到不痛苦;让自己爽的时候,自己做到心里不纠结,没负担;这才是自由。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不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也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生活在自己决定的世界里。怎么实现自由,生活在自己决定的世界里?向大家推荐一个工具——NLP(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翻译过来就是神经语言程序学。它包括了12条NLP定律。我是这12条定律的坚决拥护者。
    比如说,“每一个人都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前面说过,获得认可是人的一个基本需求,就像一株小苗要长大,需要阳光和水一样。以前阳光是从窗户外照进来的,来自于别人,现在我们把这扇窗户关上,不需要来自别人的阳光雨露了,我们自产自足,从自己这里获得认同和认可。
    其实,自己对自己满意,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有什么毛病,而且总是不由自主地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自己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会被自己放大。有一次,我的牙上出现了一个小洞,当我用舌头去碰这个洞的时候,觉得这个洞挺大的。但是,用镜子去照,发现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洞。有的人会纠结于自己的小腿粗了一点,有的人会纠结于自己的脸长了一点、眉毛浓了一点,其实在别人的眼里看起来这都不是事。
    但是,过自己这一关真不太容易,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接受自己,能够和自己相处,这是需要花一点工夫的。怎么能够让自己接受自己呢?可以做点让自己满意的事,或者做点让自己骄傲的事。其实,满意和骄傲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难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有的人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背单词,能坚持28天,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不叫事儿,人家可能5点钟就起床跑步去了。但是,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肯定。通过这样的事不断地给自己肯定、认可、认同,慢慢地,就会觉得我也是不错的。举一个极端情况,如果你周围的人对你的判断都不好,以至于影响到你对自己的判断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我觉得你可能是待错朋友圈了,换一个朋友圈待着就好了。
    就像把姚明放到其他运动队,我估计他身边的朋友、同事都会说:“姚明你太不适合做这一行了,你就不该做,你就没能力做好。”但是,反过来,如果把他放在篮球队里边,他立刻就成了明星。所以,如果所有人对你的看法都有问题,都影响到你的判断了,那么换一个朋友圈待一待。有的时候,我们说,当一个人看世界到处都是问题的时候,他有可能是把自己放错了位置。反过来也一样,当别人看你怎么都不对的时候,可能是你选错了环境。
    我自己就属于那种需要别人认可来驱动的类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我有变成“老好人”的倾向,还好及时悬崖勒马了。终于有一天,我突然间意识到,其他人对我怎么看,我其实不太在乎,我觉得我自己挺好的。那时,我真的觉得浑身轻松,有种强烈的自由感觉,而且有一种成长的感觉。这个体会我跟好几个朋友都讲过,他们说在他们的成长经历里边,也有类似的经历。
    一个人只有内心真正强大了之后,才能够进入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才能够比较平和。否则的话,情绪会起起伏伏,你的情绪不是你自己能决定的,而是别人决定的,这就是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