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1988》158、鸡生蛋 蛋生鸡

    陈凡上午开完会,中午刚休息一会儿,老何便风尘仆仆地过来了,一脸的兴奋。
    这一次,他还领来了一个戴着塑料框眼镜的伙计。
    其实,陈凡早知道老何背后有人。
    老何虽然在农机厂干的是车工,但他这种人就是混饭吃的,手艺不会太像样子。
    但这家伙脑筋活、脸皮厚,拉几个工友帮忙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是我工友谢军,这就是咱们的陈总。”
    “你好!”
    “你好,陈总真年轻啊。”
    “还好,还好。”
    老何说:“陈总,塑料瓶盖儿我们已经整明白了,随时可以量产了。”
    “好,咱们立刻投产。”
    “嗯,谢军还有些想法想跟您谈谈。”
    “好啊,来,坐下聊。”
    陈凡邀请谢军在桌子前坐下了。
    老何说:“那我现在就去跟耿主任交接了啊?”
    “去吧。”
    老何到包装印刷车间去了。
    谢军从包里拿出个塑料瓶盖儿,脸上有几分兴奋。
    “我也是受陈总的启发……”
    “别客气,我提供一个方案而已,还是你手巧。”
    “嗯,您看这个瓶盖儿。”
    陈凡接过来看了看。
    这塑料瓶盖儿有里外两层,里面一层就像易拉罐儿一样可以拉开。
    在后世,这种结构的塑料瓶盖儿很常见。
    它几乎运用到塑料桶、玻璃瓶、陶瓷瓶、铁罐子的各种产品上。
    “嗯,这个好,密封好,又很方便。”
    “主要是跟易拉罐儿学的,陈总给我们厂子上了喷塑机、成型机以后,我才有机会尝试,眼下还比较粗糙。”
    陈凡给老何投了8万块钱,让他上了几套生产塑料瓶盖儿的机器,也让谢军大大开阔了思路。
    “这个拉环略细了点,拉不好容易拉断。”
    “好,我再好好设计一下。”
    谢军说着,打开笔记本,记录陈凡的建议。
    “还有外面这层瓶盖儿,既然里面是拉环设计了,外面就不用拧断了,里面这层应该就可以密封严实了。”
    “嗯,这样能节省不少成本。”
    没一会儿,老何回来了,看见陈凡和谢军热聊着,他也挺兴奋。
    “挺好吧,陈总?”
    “嗯,不错。对了,咱们这种瓶盖儿,不论是拧断的,还是谢师傅设计的拉断的,技术含量都不高……谢师傅您别误会啊。”
    “没,没事儿。”
    “我的意思,这种技术很容易模仿,咱们刚一面世,他们立刻就能学会。”
    “是啊,咱们顶多能赚一年的快钱。”
    谢军一听顿时有些沮丧:“那怎么办?”
    陈凡安慰他:“谢师傅别着急,咱们先狠狠赚它一年,定价高一点,别太离谱就行。”
    老何连连点头:“嗯,没错,眼下市场上咱们家是头一份儿,最起码照五倍定价。”
    “三四倍就可以了。”
    谢军不由得皱起眉头:“那不逼他们自己上机器吗?”
    “对啊,要的就是这个!等钱赚足了,咱们回头再卖机器给他们!”
    老何大喜:“哎呀!陈总你太聪明了,这叫先卖蛋,后卖鸡。”
    谢军却皱起眉头想了想:“最好能同时进行,不然他们也会很快跟上。”
    “没错,就是要一边制作瓶盖儿,一边制作生产瓶盖儿的机器。”
    “可我这边人手不太够啊。”
    老何犯了难。
    “你现在有多少人?”
    “也就四五十吧。”
    “继续招人,怎么得五六百才行。”
    “招倒是能招到人。”
    这会儿招工确实很容易。
    不要说农民子弟,城里的待业青年都一把一把的,一个月给他们两三百都乐得屁颠儿屁颠儿。
    “问题是我没那么大的场地啊。”
    老何的场地还是租的,五六十名工人都显得有些逼仄。
    “场地不算问题,我在南山有一大片地,随便你用。别说五百,五万都不算个事儿”
    “真的啊。”
    “那还有假,赶紧着手吧。”
    “哇,陈总你太厉害了,早就做好准备了。”
    三天后,新一批延生护宝液推向市场了,经销商拿到货惊叹不已。
    因为,眼下能在瓶盖儿上印字的保健品还不多,瓶盖儿一拧就断的这种更难得一见了。
    工厂大门前再次出现新年期间,那种车水马龙的景象,拿货的经销商又得开始叫号提货了。
    老何那边也一样,拧断瓶盖儿刚一面世,好多人都直拍大腿:“我怎么没想到这主意!这太牛逼了!”
    每天过来订货的厂家也是络绎不绝。
    老何在南山扩建的工厂也迅速开工了。
    500多名合同工,200多名临时工,加班加点,昼夜生产。
    “一定要注意安全啊!不能蛮干!”每次碰到老何,陈凡都叮嘱他几句。
    “嗯,知道了。”
    “饭要一口口地吃,钱要一笔笔地赚,咱们以后还有的是大把赚钱的机会。”
    “嗯,跟着陈总有肉吃,哈哈。”
    蓝都药业这边负责销售的安德罗波夫也是,每天都美的合不拢嘴。
    陈凡看见他,也一再提醒他:“你个假洋鬼子,注意点形象!”
    “哈哈!”
    “咱们接下来还会继续推出新包装,让竞争对手想学都学不过来。”
    “嗯。对了,那个三瓶装的啥时出来啊?”
    “这个,还得设计设计。”
    提到三瓶装的包装设计,陈凡不由得犯了难。
    招聘专业人才的任务已经下达一个多星期了,李青那边还是没什么动静,哪怕中专生都没找到。
    每次看到李青,陈凡都有些尴尬,怕她有心理压力。
    因为这事儿不怪她,眼下劳动力很丰富,技术人才却极其短缺,尤其在蓝城这种三四线城市。
    眼看过去快十天了,陈凡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都打算亲自到燕京去,从圆明园画家村抓几个流浪汉回来。
    李青突然兴致勃勃地走进办公室。
    “陈总,设计人才我给你找到了。”
    “好啊!中专生吗?”
    “本科呢。”
    “哇,好厉害,哪个学校毕业的。”
    “鲁迅美术学院。”
    “不错,不错。”
    鲁美在东三省都算是最好的美术学院了,在全国也排名靠前。这个学校出来的本科生怎么可能找不到工作?都是国家包分配才对啊。
    “那他是不是有什么情况啊?”
    李青叹口气:“是啊,这个人有严重的道德问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