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竹叶青叶青青原随风》第178章 埋伏

    百岁山外。
    太阳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西下了,这里的夜很静,一路上,除了快速起落的马蹄声之外,再难听闻到别的声响。
    马车一路出了大周国的皇宫,按照着之前胡将军那里得来的地图,夜以继日的向北行。连着不知道已经是走了多少天了,依稀,似乎已经是靠近了百岁山这边的地形。因为已经慢慢靠近了此行的目的地,再加上这里的山高陡峭,原本疾行的马车,车速渐渐缓了下来。
    马车外面看不出什么,朴素的不带半点花纹,但是却也不难从马车的用料中,推断车中的人,非富即贵。马车里缠绵着几缕胭脂软香,被烧得正旺的暖炉烘着,带着些富贵人家的意味,和马车外的山野之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苏明月的身边坐着胡月,两人一左一右的分别倚靠在窗下软榻上,而位于马车中央的,则是之前,一直都未曾出过宫的太子,宽敞的马车中,同时坐着三人,怪异的氛围萦绕之后的同时,还出奇的静默。
    马不停蹄地连着赶了好几天的路,此刻太子沛仲也有些乏了,闭目缓了缓神,半晌才淡淡开口:“窗边漏风,过来依着我吧。”胡月的耳朵抖了抖,视线转了过去,但是身子,却还是那么依靠自窗边,半点没有动弹的。
    因为她知道,太子的这一句话,不是对她说的。
    果然,只见刚刚还快要眯眼睡去的苏明月,身子微微僵了僵,紧接着,就闻言只朝暖炉挪了挪,轻轻依靠上太子的腿侧之后,这才半垂着眼轻问:“殿下是带我们去百岁山吗?”沛仲略点了点头,算是应答,又算是解释,道:“百岁山有着太多的密辛,我们到了之后,还要花上不短的时间,仔细的探寻一番,才行。”
    苏明月就看着炉火出了会神,忽地一笑:“出宫前,殿下您也是这样讲,说您在百岁山有了一个大发现。”
    沛仲抬眼去看她,却在炭火明暗中瞧见那个熟到骨子里的笑容,看着那熟悉的眉眼和神情,依稀间,似乎恍惚了一瞬。
    仿佛一刹那就回到了从前,那一年十六岁的沛仲刚踏着晚冬的积雪回到练功房,就听得自己的母妃,一脸和蔼的对自己唤道,“仲儿,这是你母妃娘家的侄女,算是你的表妹。”他应了一声,边掸着肩上的残雪边抬头,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张清冷疏离的笑脸。
    此后三年,自从母妃去了之后,自己就再也未曾见过那样的她了。只是慢慢的,不知从何时起,当初那个比自己还要小上不少的女孩,竟是长成了今日的模样。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像极了当初母妃的模样,自己也就渐渐的,越加倚重起了对方。
    但是不论怎么样,此次百岁山的事情,还是太过于事关重大了,不然父皇,也不会将自己和吴王一同派遣出来,甚至为了压迫胡将军,不惜把刚刚才昏迷苏醒的胡月,招进宫中。
    父皇的想法,太子也不是不明白。
    但是这么重视的将其,交付给自己和吴王一起,倒是着实让太子心中不由得侧目了一番。
    思及此,太子沛仲也不禁微笑了起来,道:“这样讲倒是提醒了我,不过这个发现,不适合你知道,现在的你只要知道,此行必会有所收获,就行了。”
    苏明月听得出话里的揶揄,怔了怔,思忖良久方开口:“殿下放心,明月还不是那样不懂规矩的人。只是,此次,吴王殿下……”言语中满是防备与谨慎。
    沛仲皱眉侧目,但见苏明月就挺直端坐,原本只是半靠不靠的倚在自己的腿上,现在却是立时隔了开来,竭力做出一副严谨恭敬的样子,眉宇间却露了惶恐。按说苏明月在自己身边服侍的日子已经不久了,又和自己母妃娘家沾亲带故的,平日里,自己对她的宠爱自是不在话下,再加上他们现在身在宫外,没有旁人,可为何丝毫不见乖张?
    沛仲将今夜苏明月的话前后过了一遍,眼神不禁凌厉起来,“明月,莫不是吴王,曾经欺负过你?”
    苏明月闻言,眼神躲闪几下,含糊道:“宫里人多,明月官微职小的,又怎么会和吴王殿下有过瓜葛……只是此次,毕竟是殿下您初次出宫,陛下近日又国事日益繁忙,虽说此次是让吴王帮着照拂着……但是……”
    沛仲瞧着苏明月低头的谦恭模样,心里似有钝刀缓缓划过。七年间,数不清的密报汇集了皇城乃至整个大周国的大事小情,唯独自己宫中之事,因是他当年亲口下的命令,绝无提及。是以母妃去世之后,自己宫中的一切大小事务,尽数推脱给了明月来处理。平日里,因为看着苏明月处理的颇为游刃有余的模样,所以他也就一直都没有过问。
    现在细细想来,这些,他竟然都统统不得而知。
    沛仲侧过身,扶住苏明月的左臂,让她看向自己,“明月,以后像是这样的事情,你无需像是这般吞吞吐吐的,出宫在外,大可随心所欲。”见苏明月的眼里,似乎闪着不可置信,太子便更加上一句,道:“便是稍微乖张一些,也无妨。”
    话音刚落,还没有等到苏明月的回应,马车外,忽然就传来了一些奇怪的声音,未等沛仲因此而有所反应的时候,就听见窗外一声惨烈的马嘶声过后,原本平稳行驶着的车厢猛地一震接着腾空而起,再重重侧翻摔在了地上。
    变故来得如此快,纵使太子从小接受过武艺的教导,也没有即使的反应过来,一阵混乱中,倒是苏明月反应极快的一手扯过大氅裹住了自己身侧的太子殿下,几人一阵翻滚,从车厢中,倾泻而出。
    不过,所幸落地之处甚平坦,除受了些惊吓,几人,倒也是没有真正的受伤。
    车厢外晃过几簇火光,伴着箭矢破空而出的闷响,太子听到吴王的长鞭扯出凄厉风声,转瞬打灭了火苗,脚步纷沓间,打斗声渐近,兵器相交似是一场恶战。太子倒没急着出去,他知道自己的武艺与吴王相较而言,还不够看,于是,想就着未灭的炉火查看下自己等人现在所处的位置,揭开大氅,环顾了一圈四周的环境。
    嶙峋的山壁,枯瘦的山林,似乎是一段,靠近百岁山脚下的中间地带。
    苏明月起身坐好,反应极快的帮着提着炉火,以便于太子的观察,看着一旁,似乎还没有来得及回过神来的胡月之后,还有空,轻拍了几下她的后背,哄着:“有太子殿下和吴王殿下在,一会儿就没事了。”
    胡月迷茫的看了看苏明月,吸着鼻子瘪了瘪嘴,止住了自己刚刚因为翻滚的疼痛,而不自觉溢出来的泪花。这一边,太子似乎已经是根据这周围的地势,推测出了这里的大致位置,当即接着对苏明月正色道,“带着她一起躲好,万不可出来。”
    胡月看着太子带着佩剑闪身出了车厢,半晌才把目光收回来,茫茫然瞅着苏明月。而苏明月则是一脸冷静的从刚刚马车翻到之后,掉出来的一堆杂物里仔细的搜寻了一圈,找到一把匕首,一个水囊,还有一盒点心和膏药。掂量了一下之后,随即,又抽出了一条马鞭,这才拎着还没有回过神来的胡月一起,躲了起来。
    外面的战况更紧了,刀剑声中夹着更多的痛呼与哀鸣,又有几只箭落在近旁,火光将车厢照得亮堂了些,两人躲得位置不算很远,苏明月在火光里,还能够神色如常地摸摸胡月,关心道:“可有哪里疼?”
    胡月听到问话之后,似乎这才想到先前想哭的缘由,瘪着嘴拉开衣袖,将破了皮的手肘抬高给苏明月看。苏明月俯身看了看那伤口,只是一些淤青罢了,许是因为穿的厚,竟是连皮都没有划破。想来,是刚刚掉地上的时候,不小心磕在了什么石头上面了吧,苏明月刚想收回自己的视线,就看见胡月的一双眼里盈盈满是泪光,当下便就有点无措了起来。
    她不会哄人,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劝慰这个娇滴滴的姑娘,抬眼看了看满是裂痕的车厢,便点了点她的额头,感觉不远处的打斗似乎渐渐消散了不少之后,这才转移注意力的一边往外爬,一边浅笑道:“我们去看殿下他们打架。”
    用长鞭击倒最后一个试图靠近马车的黑衣人后,吴王抖一抖自己的手腕,鞭子便如灵蛇般缠上手臂,他整一整衣袖,抬头望向远处,伏击的共有八十人,已全数放倒,只剩远处放箭之人迟迟未露面。
    从这帮人的身手来看,实不足惧,他担忧的是方才马儿受惊时将马车摔坏了,里面坐着的可是大周国的太子和两个姑娘。稍后,难不成,是让太子一人骑马带着两个姑娘走?此地虽还没有到山上,但已经是这一片的山林深处了,山路狭窄,乱石阻道,也不知道,前方可还有埋伏?
    他立在皎皎月光之下,深蹙峨眉。
    四下仍有几处火光,因是个空旷坡地,没什么杂草,那火倒起不了势,只将四围照得通亮。太子站在吴王的侧后方,思量的却是他出宫之事极为隐秘,连后宫众人也不知悉,但却在刚踏进百岁山范围,不到一个时辰就遭遇了埋伏,到底是谁会对他们这样的皇家队伍,如此防备?
    转念间就听见十来只箭扑面而来,塔子微一挑眉,旋身躲开,刚落定,又一轮箭阵夹着凄风而至,这连弩,能连发十矢,威力无穷,似曾相识。
    难道是什么时候走漏了消息,引来了什么人的觊觎?
    一时猜测的范围太过于宽泛,得到的线索又太少,两人也只好彼此间,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一个人去安抚刚刚遇袭的将士们,一个,则是返过身去搜寻那两个人。
    苏明月出来的时机刚好,是打斗刚刚停止的时候,她带着胡月一起爬出车厢,满头满身的冷汗,被山风一撩,立时打了个激灵。打斗的地方离他们尚远,苏明月远远的看着似乎是太子这边占着上风的样子,于是也不好奇,四下打量后,见不远处乃是山崖,便小心地挑了个离火堆近点的青石坐下,将胡月安置在青石前,拿着自己的大氅将她裹好,再随地捡了几个小石头给她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