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83》19-24

    第十九章 多彩的年代
    ()    看见元宪洲和章明俊两个瘦弱的男孩走进来,黄毛和头皮互相挤眉弄眼,然后一起挥拳打着沙袋,那意思:看你们俩弱鸡样,还跑这里来。【阅读..】
    刚站一会儿,小六儿就过来打招呼:“大洲!”
    小六儿是老窦头的侄孙,老窦头的徒弟越来越多以后,他就过来帮忙,老窦头理发的时候帮着打打下,老窦头教拳脚的时候,他就也帮着带带师兄弟。
    小六儿十八岁,跟元宪洲的哥哥元宪江仿佛,而且他跟元宪江是同一批学拳的,算是大师兄二师兄的关系。
    小六儿看着元宪洲的腿:“怎么样了?现在?”
    元宪洲活动下:“没事了。”
    小六儿点点头:“腿好了就应该活动活动,你这塑料体格儿,跟你哥比差远了。”
    元宪洲点头:“是啊,没事我也来练练拳!”
    “欢迎!欢迎!”
    元宪洲指指章明俊:“还有他。”<script>s3();</script>
    小六儿有点不认识章明俊:“这是……”
    “章明俊!”
    “哦,想起来了。”
    其实,章明俊在大工街也是名人。
    他老妈是“亚细亚”,他养父是“根火柴”。
    但类似的事情,大家都心照不宣,不随便点破。
    因为像章明俊这种,哪怕不熟悉,也一眼能看出是个脆弱敏感的人。
    元宪洲径直走向沙袋。
    黄毛和头皮马上支棱起眼睛,随时准备提防元宪洲挑衅。
    元宪洲替父挡枪之后,立刻在大工街名声大噪了。
    先前好多人都觉得他是个书呆子,是个弱鸡,尤其男孩子们根本就瞧不起他。
    替父挡枪之后,所有人都对元宪洲刮目相看了,哪怕以前看他不忿的人,因为连道上的人都对元宪洲竖起大拇指,你有什么不忿的。
    黄毛和头皮对元宪洲肯定是不忿的,甚至私下里说这小子只是瞎猫撞上死耗子了,我们碰到这种事也敢挺身而出。
    看到元宪洲走过来,黄毛和头皮故意把沙袋抽得“啪啪”响。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事,元宪洲眼睛看都没看他们,仿佛那是两个透明人一样,直接指着酸枣树:“哇!这树真不错啊!”
    元宪洲主要目的是尬黄毛和头皮两个小子。
    另一方面,他确实对酸枣树感兴趣。
    因为这是酸枣树!
    绝大多数酸枣都是灌木,北方的野地里经常能看到它们,长得一丛一丛的,浑身都是刺,摘点酸枣就能被它扎的遍体鳞伤。
    但这一棵酸枣却长成了乔木,不敢说是参天大树,也足有0多公分的直径。
    十几年后,将会有专家过来考证这棵树,结果他们发现这棵酸枣树有800多岁了。在800年里,它经历了无数的灾变、严寒酷暑,在周边的小伙伴都纷纷阵亡之后,它却顽强地存活下来,并且由小小的灌木渐渐进化成高大的乔木。
    可惜的是,上一世老窦头的这个院子遭到章明俊率领的人强拆,连这棵老酸枣树也被干掉了。
    看着酸枣树,元宪洲不由得苦笑,因为这一世他不仅要保护家人、保护亲朋,更要保护这棵酸枣树!
    他也暗暗唾骂自己:谁让你丫重生了?谁让你丫未卜先知?谁让你丫逆天改命?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酸枣树不光枝丫长得大,酸枣也大,跟小灰枣个头差不多,骨小肉厚,酸甜口的,比枣还好吃。
    不过,元宪洲来的这个时候树上的酸枣早就没了。
    只能等来年再说了。
    转眼之间,年底快到了。
    离1984年还有天的时候,元宪洲从边薇薇那里回到他们家楼下,结果看到楼道里熙熙攘攘,不知道街坊们在干什么。
    元宪洲刚凑到近前,立刻有街坊大声嚷嚷起来:“回来了!”“回来了!”“大洲回来了!”
    元宪洲费了好大的劲儿,才从楼梯口走到自己家的门口,听到屋里电视的声音,元宪洲一下就明白了——钟洋如约送来了彩色电视!
    金星牌彩色电视,当时的产量极低,绝大多数老百姓连见都没见到过。
    其实,那天元宪洲让钟洋帮自己搞彩电,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的,他主钟洋的活动能力,执行能力。
    凭元宪洲50年的生活经验,第一眼看到钟洋时,他便有了初步判断。
    首先,这个小伙子是个激灵的人。其次,这个小伙子家里有背景。因为那个年代能干供销员的都得有点背景。和钟洋跑了一趟魔都之后,元宪洲又对他多了一层了解,确定他是个很忠诚的人。
    现在看来,他的执行力也相当不错。
    不过,把这么多街坊招来,这完全出乎元宪洲的意料。
    但仔细想想,这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元宪洲故意没提前告诉父母,一来他没把握,二来他想给父母一个惊喜。
    那个年代,街坊之间的关系极其亲密。买房子这种大事可以隐瞒,反倒是买彩电或其他电器之类的事情,还真不能隐瞒,不然会被街坊指脊梁骨。
    如今,元家有彩电了,元义刚、刘彩霞这种讲究的人怎么可能瞒着邻居街坊们,恨不能拿出大喇嘛喊一圈。
    再说,元义刚、刘彩霞这种平民百姓,虚荣心还是不可避免的,能被邻居街坊围观称颂,他们自然是无上光荣。
    看见元宪洲回来,元义刚和刘彩霞脸上都乐开了花,他们心里在说:你小子还真有本事啊!能结交到这么好的朋友!
    钟洋也被他们紧紧拉在身边,那感觉就像老姑娘的父母,好容易弄到了一个乘龙快婿一样,死死抓住不放。
    看见元宪洲,钟洋连忙站起来,元宪洲向他点点头,走过去搂住他的肩膀。邻居街坊们纷纷打招呼:“大洲!”“大洲回来了!”“大洲真有本事啊!”“以前还没看出来!”“大洲啊!能不能给俺也弄一台啊?”“想得美吧!”“这带色的电视就是棒啊!”
    元宪洲点点头:“你们慢慢看啊!”
    和钟洋一起进屋了。
    刚进屋,元宪洲连忙说:“弄到这玩意不容易吧?”
    “是啊!费老劲了!”
    “没少打关系吧。”
    钟洋笑笑,摸摸脑袋:“还行,主要是费点嘴皮子。”
    “那个钱……”
    元宪洲本来想说,等磁带开始卖了,我再给你钱。
    因为这两个月来,元宪洲倒卖香烟也就挣了千来块钱,可那是奶粉钱,要是买了彩电就亏待了边薇薇了。
    但钟洋立刻从口袋里掏出钱:“刚来你老爸就给我了,我本来不想要,要不还给你吧。”
    元宪洲连忙按住他的:“留着吧,我老爸很有钱的!”
    钟洋点点头:“看出来了,你们家日子过得不错啊。”
    那一两年,彩电绝对是奢侈品,一台彩电的价格跟一个小杂院差不多。
    而且有钱买不到。
    元宪洲的父母当然屁颠屁颠把钱递过来了,还怕递晚了彩电被别人抱走了。
    元家的热闹盛况一直持续了四五天,光茶水、瓜子水果钱都花了两百,简直跟婚丧嫁娶差不多。
    下载免费阅读器!!
    第二十章 孩儿他妈
    ()    元家的黑白电视换下来后,元义刚、刘彩霞夫妇正商议着该送给谁,可这个目标群体太庞大了,他们一时半会儿是商量不出结果来的。【全文字阅读..】
    因为那时能买得起黑白电视的家庭连分之一都不到,送给一家就会得罪更多的人家。
    元宪洲连忙挺身而出,谎称买彩电欠下人情债需要打点一下,元义刚和刘彩霞此时已经对儿子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当然坚信不疑。
    元宪洲用自行车驮着黑白电视就往边薇薇家赶。
    半路上碰到章明俊,章明俊直勾勾盯着他的黑白电视看了会儿,元宪洲心说:“兄弟啊!先别着急!咱哥们儿有会也给你弄台带色儿的。”
    可边薇薇急啊,一个人挺着个大肚子,天天待在家里,生怕被熟人发现。,那不得闷死啊。
    看着元宪洲驮着个电视来了,边薇薇一激动又哭了起来。
    元宪洲又是一阵哄劝,仿佛哄小孩儿一般。
    想一想,边薇薇不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吗?
    甚至还比自己留在上一世的女儿小一岁。
    想到上一世的老婆孩子们,元宪洲自己也想哭了。
    上一世虽然过得清贫,甚至有些狼狈,但简单快乐。
    而这一世,刚刚过去了几个月就感到难以承受的疲累。
    除了铲事儿,还是铲事儿。
    上一世的亲人们你们啊,都过得怎么样了?
    在上一世里,元宪洲的父母都已经过世了。
    哥哥和妹妹都过得不好。
    元宪洲自己算是不错的。
    1986年是人生的第一个**,年后跌入谷底。
    1990年,元宪洲经人介绍认识了徐艳秋,徐艳秋不嫌弃元宪洲瘸了一条腿,义无反顾地跟了元宪洲。
    半年后他们就结婚了,一年后他们的龙凤胎若明和若晴来到世上。
    养儿育女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快乐更多。
    元宪洲大学提前一年毕业后,分配到物资局工作,当时算事业单位。没想到199年以后开始转制了,变成企业性质。
    元宪洲本来有会调转到别的单位,比如到学当老师。
    但当时企业单位跟事业单位工资差距没那么大,而且企业单位有奖金可以拿。
    作为一双儿女的父亲,元宪洲缺乏高瞻远瞩的目光,就这么错过了别的会,等他想走时已经走不了了。
    1998年以后,单位效益急转直下,陆续有人开始下岗了。
    开始是自愿下岗,接着是领导找谈话,最后是逼迫下岗。
    只有元宪洲这样没人敢找他谈话。
    并不是元宪洲有多么牛,而是因为他是残疾人,哪怕只是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厘米,哪怕他连驾照都可以考。
    按照国家政策,元宪洲这样是不能强迫下岗的,要么赔偿一大笔钱,要么养到退休。
    就这样,元宪洲又靠到了2011年。
    在此之前,元宪洲的工资极其微薄,简直微薄到令人发指。
    四口之家基本靠徐艳秋来支撑。
    徐艳秋在百货公司上班,加班加点会有些补助,为了多赚补助,徐艳秋起早贪黑、披星戴月。那段时间她整个人瘦的就剩皮包骨头了,走在街上就像一根竹竿在移动。
    终于熬到2011年,元宪洲获得内退的资格。
    他每个月可以领取500元工资,五险一金单位继续缴纳,每周需要到单位点卯一次。
    <b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