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第 22 部分阅读

    ,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
    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战全面爆发。
    1914年11月,土耳其加入同盟国。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1916年3月,葡萄牙加入协约国。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1917年4月,美国参战。
    由于德国的各盟国长期征战,导致国内经济崩溃,起义频发,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1918年9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1月,德国签约停火,第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第次世界中,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
    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给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同时也推动了科技的不断进步。
    第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是哪次?
    1916年5月31日到6月1日,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战中的交战国英德之间爆发了场第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即日德兰海战。这也是战中交战双方唯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
    英国在第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德国经济陷入困境。德国海军为打破封锁,决心同英国海军决战。英国海军从截获的无线电报中得知德海军即将出海,于是先于对方派出舰队前往迎击。
    在这场战役中,英国有151艘军舰战列舰28战列巡洋舰9巡洋舰33水上飞机母舰1驱逐舰79布雷舰1,德国有110艘军舰战列舰22战列巡洋舰5巡洋舰11驱逐舰72参战。
    1916年5月30日晚,英前卫舰队自罗赛斯出航东驶,德前卫舰队于5月31日2时由亚德出航北驶。5月31日下午,在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英德前卫舰队遭遇,英舰转舵自西北向东南驶去,试图阻断德军退路。15时20分,德舰先行发炮攻击。
    战至小时后,英舰“不倦”号和“玛丽王后”号先后被击沉,德舰“狮”号“虎(fuguodu.pro)”
    号亦中弹受伤。此时,英海军4艘战列舰赶来支援,德国大洋舰队司令r·舍尔也率主力舰队赶到。英前卫舰队处于劣势向北撤退,德舰队乘胜追击。
    德英主力舰队在下午5时许相遇。6时半以后,英主力舰队强大炮火袭来,德舰队前锋舰只几乎全部被击中而失去攻击力。
    英舰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在交战中逐渐占据优势,德军见阵势已败,遂在夜幕掩护下,释放烟雾撤退。6月1日凌晨,英舰队在追击过程中效果不佳,德舰队突破英舰队拦截,驶返威廉港。日德兰海战至此结束。
    尽管在海战中英国损失的军舰和官兵人数都多于德国,但就战略意义而言,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保持了对德国的海上优势。英德海军的这次较量,也是历史上交战双方使用战列舰编队进行的最后次海战。
    哪场战役是第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次战役?
    在第次世界大战中,英法军队为了突破德军防御,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与德军进行了场阵地进攻战役。这次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到11月中旬结束,双方在这次战役中伤亡约134万人,是第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次战役。
    索姆河战役是1916年协约国制定的总战略进攻计划的部分,其目的是突破德军防御,以便转入运动战,同时减轻凡尔登方向德军对法军的压力。大致计划是:法约勒将军的法国第6集团军和罗林森将军的英国第4集团军在福煦将军的统指挥下,突破囤驻在富科库尔埃比泰讷地区的德国冯·贝洛将军第2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将骑兵兵团调向法军负责的佩罗纳莫伯日和英军负责的巴波姆康布雷打开突破口。
    英法联军在这场战役中共投入了3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约300架飞机;德国第2集团军则有8个步兵师,672门火炮,300门迫击炮和114架飞机。当时战线由南向北,在亚眠以东50多公里的地方穿过索姆河。
    德军在该地区构筑了号称“最坚强的”防线,包括3道阵地和些中间阵地,全纵深为7至8公里。
    经过5个多月的准备,英法联军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进行了为期7天的炮轰,却失去了战术上的主动性。7月1日,英国在进攻过程中遭到包围,在突击过程中损失近6万人。
    7月2~3日,德军第二道阵地被英军右翼和法军攻占。7月19日,德军指挥部调遣了新的部队,加强了纵深防御。7月中旬,联军向前推进但未达成预期目标。7月底至8月中旬,双方加强军备转入消耗战。9月15日,英军使用坦克配合步兵进攻,这是战争史上第次使用坦克。进入秋季后,恶劣的气候使得战事不得不平息下来,11月,战事完全停止。
    索姆河会战虽然削弱了德军实力,钳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但英法军未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目的,以失败告终。
    ..。
    第52章 现代史(1)
    世界现代史是指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第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主要包括:第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1914~1918年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了第次世界规模的战争。第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时期,各国金融寡头为获取更大利润掠夺别国财富而进行的实力较量。它是由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为谋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决战。
    这次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协约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军事实力占压倒优势。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开幕。6月28日,英法美日意等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签订《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由于战的性质和战后的“分赃会议”,为战后各国的发展不平衡埋下了伏笔,也为二战的发生埋下了“定时炸弹”。
    世界上第个无产阶级政权是通过哪次战争实现的?
    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是在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发动的武装起义,为1918~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的前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世界上第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就是通过十月革命实现的。
    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被迫退位,彼得格勒成立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继续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并千方百计地扑灭革命火焰。发生七月流血事变后,7月26日,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联合政府,对工人和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全面的镇压,白色恐怖笼罩全国。
    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起义工人和革命士兵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邮政总局火车站等各个战略要地。
    6时左右,赤卫队员士兵和水兵已经占领了皇宫大桥。此时,除了宫廷广场和伊萨基耶夫斯卡广场地区,其他地区几乎都掌握在起义者的手里。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10时,革命军事委员会散发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转归苏维埃。临时政府负隅顽抗,2000多名军官和士官生继续盘踞着冬宫。
    11月7日下午5~6时,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员包围了冬宫。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遭到拒绝。晚上9:45,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开炮,发出了总攻的信号。革命士兵和工人赤卫队员同士官生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到11月8日1时5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被推翻。
    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向全世界宣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是人类历史上第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苏维埃俄国第个对外政策法令是什么?
    《和平法令》是1917年11月8日儒略历10月26日由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的法令。它由列宁亲自起草,是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布的第个重要对外政策法令。
    法令揭露和谴责第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掠夺性与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罪责。向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实现“不割地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立即缔结停战协定”“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和平法令》反对兼并或侵占别国领土,指出“如果违反这个民族的愿望”,强制其留在别国版图之内,就是侵占和暴力行为。苏维埃政府废除秘密外交,并立刻公布并无条件废除俄国地主资本家政府从1917年2月至10月25日所缔结的秘密条约。
    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第个宣言是哪个?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思柴尔德,表示英国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个“犹太民族之家”。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宣言中的“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实际上就是犹太国。
    贝尔福宣言是支持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第个宣言。
    1897年8月,以·赫茨尔为首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第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建立个“犹太人之家”的复国纲领。英国希望利用犹太复国主义攫取巴勒斯坦,以便控制中东地区。于是在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部长贝尔福1848~1930年代表英王陛下政府以通知的形式致函犹太复国主义联盟副主席莱昂内尔·沃尔特,信中说:“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愿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但应明确理解,不得做任何事情去损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者损害其他国家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这宣言得到所有协约国政府的承认,成为1920年圣雷莫会议上国际联盟委任英国统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据。《宣言》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的依据,但也为犹太复国主义者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埋下了祸根。
    出生在匈牙利的英国作家rrr将此概括为“国正式对第二国许愿第三国的土地”。《宣言》之后,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急剧增加,并且开始无视宣言中“不得伤害其他本地民族利益”的条款,排挤本地的阿拉伯人。有观点认为,不可能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而不损害本地居民的利益,所以贝尔福宣言中对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双方的允诺,本质上就是互相矛盾的。耐人寻味的点是,宣言中用“民族家园”
    代替“国家”,这个模糊的定义对后来的以巴冲突历史负有定的责任。
    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和中东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贝尔福宣言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协约国主要国家的赞成,是英国政府支持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的最早的政策性文件,英国政府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的公开保证。
    墨西哥宪法是哪年通过的?
    墨西哥宪法是部在墨西哥制宪会议上讨论制定的宪法,它于1917年2月5日正式通过,至此,墨西哥新宪法诞生了。
    1916年12月,宪政主义元首·卡兰萨在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推动下,在克雷塔罗城召开制宪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地主资产阶级保守势力代表外,还有··穆希卡和·莫利纳·思利克斯等激进分子。制宪会议把萨帕塔派和比利亚派排斥在外,但在起草宪法时不能不考虑到当时农民斗争的巨大压力。最后在1917年2月5日通过了新宪法。
    宪法对共和国政府体制作了规定,设置总统人,任期4年,不得连任,由民主选举产生。国会由两院组成,每州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参议院,参议员任期4年。众议员按人口比例直接选出,任期两年。凡年满21岁有合法职业的男子,均享有选举权。
    将教堂修道院等建筑物收归国有,禁止教会占有产业,教会不得享有法律上的特权,州议会有权限定辖区内神甫的最高额,禁止教会干涉世俗事务等。第27条关于土地所有权问题和第123条关于劳工问题的规定是墨西哥宪法中很重要的部分。它申明国家是土地河流矿藏的所有者,有权限制外国人利用墨西哥的土地河流矿藏资源,有权在必要时分割大地产,收回·迪亚斯统治时期出卖给外国人的土地,剥夺教会和股份公司的土地,把大地产分配给村镇,转让给中小农户使用和经营。确定最低工资,实行八小时劳动制,每周六天工作日,实行女工和童工保护制,劳工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等权利。
    1917年宪法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是部激进的资产阶级宪法。它是墨西哥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具有深远的影响。
    最完整集中论述国家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着作是什么?
    1917年8~9月,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撰写了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着作——《国家与革命》,它是最完整最集中论述国家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
    《国家与革命》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反动国家观,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从19世纪末以来,这个问题被机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搅得最混乱。特别是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领袖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他们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阉割它的革命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在社会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为了揭露和批判他们恢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本来面目,列宁从1916年秋天起就阅读了大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问题的着作,以及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的有关着述,并作了《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详细笔记,打算写成篇阐述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态度问题的文章。
    七月事变后,反革命势力开始对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力量进行镇压,政权完全落入资产阶级手中。俄国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迫在眉睫。列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拉兹里夫湖畔开始撰写《国家与革命》这部伟大的着作。
    在这本书中,列宁针对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极力掩盖国家阶级性的谬论,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鲜明地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致性;充分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还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发展规律,无产阶级专政职能的多样性;集中说明了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国家与革命》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效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与理论建设。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是1918年1月8日,在战即将结束的前夕,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对国会所发表的着名演说中提出来的。威尔逊十四点计划被认为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可行”的计划,被采用为和平谈判的基础。
    “十四点”表面上标榜“民族自决”反对“秘密外交”倡导建立“公正而持久的和平”,实际上是美国企图利用战争中增长的实力,削弱竞争对手英法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也反映其敌视俄国反对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立场。威尔逊为了反对英法俄撇开美国秘密分割世界,提出反对秘密外交;为了取代英国的海上霸权,主张海上自由;为了确立美国的商业霸权,要求废除经济壁垒;在欢迎俄国进入“自由”国家社会的招牌下,反对苏维埃政权,在“十四点原则”的注解中明确表示要承认并援助若干临时政府,与苏俄政府对抗;以同等重视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要求来否认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以“自治”为名反对前奥斯曼帝国内的阿拉伯民族的独立;为了使美国成为世界盟主,建议创立国际联合机构。
    1918年8月,德国在战败前夕向美国提出愿在“十四点”基础上和谈。10月,英法同意以“十四点”为和谈基础。但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强烈反对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和会所议定的和约条款大多不符合“十四点”的初衷,而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最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标志着“十四点”的失败。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具有对抗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也为美国战后称霸创造了条件。
    1918年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叫“秋玫瑰革命”?
    1918年10月底,匈牙利发生了以布达佩斯工兵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为起义者以佩戴秋天的白玫瑰为标志,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匈牙利“秋玫瑰革命”。
    1919年,匈牙利无产阶级在匈牙利共产党的领导下勇敢地拿起枪杆子,用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在建立和保卫苏维埃共和国的斗争中,匈牙利无产阶级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共和国虽然只存在了133天,但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页。这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在世界上建立的又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提供了大量的革命经验和鲜血凝成的教训,“任何个共产主义者都不应该忘记”。
    1918年1月,匈牙利有几十万人参加全国政治总罢工。2月1日,6万名卡托罗水兵举行起义,各地开始出现工人苏维埃。随着保加利亚的投降和奥匈帝国军事上的溃败,维克尔勒政府被迫辞职。10月25日,在卡罗伊·米哈伊伯爵主持下成立国民委员会,次日发布《告匈牙利人民书》,要求结束战争,进行民主改革。10月28日,布达佩斯群众要求奥皇查理四世任命卡罗伊·米哈伊为总理,并在“独立和平和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10月30日,布达佩斯各大工厂工人苏维埃发动了大罢工,最终演变为武装起义。奥皇慑于革命的压力,任命卡罗伊·米哈伊为总理,11月16日宣布正式成立匈牙利共和国。这次革命结束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400年之久的统治,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赢得了独立。卡罗伊·米哈伊联合政府对外依靠协约国帝国主义,竭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对内压制工农,阻止革命的继续发展。
    后来,匈牙利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发动了对卡罗伊·米哈伊政权的全面斗争。
    1919年3月20日,协约国向匈牙利提交份要求割让领土的照会史称威克斯通牒,卡罗伊·米哈伊及联合政府在内外交困形势下于3月21日被迫宣布辞职,之后由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取代。
    匈牙利“秋玫瑰革命”对欧(shubao.info)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改变了欧(shubao.info)洲格局,奥匈帝国在这次革命之后解体,匈牙利王国也终止了。
    德国十月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
    德国十月革命指的是1918~1919年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拒绝执行反动当局的命令,举行起义,革命爆发。
    。 :小说”.
    第53章 现代史(2)
    11月9日,柏林起义,德皇威廉二世逃亡,德意志帝国被推翻。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临时政府,他们镇压柏林工人运动,杀害德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于2月成立了魏玛共和国政府。5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政府军镇压,革命失败。
    第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陷入空前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全面危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群众反战革命运动高涨。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拒绝出海作战,举行起义,得到当地工人积极响应,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控制了全城,揭开了十月革命的序幕。这次起义迅速席卷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苏维埃。11月9日,在斯巴达克团等组织号召下,首都柏林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调集军队镇压未遂,被迫退位出逃,霍亨索伦王朝统治被推翻。首相巴登亲王将政权交予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艾伯特,艾伯特拒绝斯巴达克团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议,组成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人民全权委员会,并得到柏林工兵苏维埃批准。该政府进行部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宣布保证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大赦政治犯普选制和8小时工作制等。但是其继续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保留旧(fqxs)的国家机器;阴谋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打击苏维埃,因而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为了把革命推向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斯巴达克联盟于12月30日建立德国共产党,宣布革命的任务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艾伯特政府十分恐慌,挑起事端,解除同情革命的柏林警察总监的职务。1919年1月5日,柏林工人举行抗议游行示威并转变为推翻艾伯特政府的武装起义,旋即遭到镇压。15日德共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捕遇害。2月,国民会议在魏玛召开,宣布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革命斗争仍在继续:4月13日,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建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5月初,政府军队攻入慕尼黑,苏维埃政权被颠覆,至此结束了革命。
    德国十月革命基本上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第次世界大战,德国共产党在此期间诞生了,并在南部巴伐利亚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基拉法特运动是由哪个国家发动的?
    基拉法特运动1919~1924年主要是指印度穆斯林发动的政治运动,为了影响英国政府保护第次世界大战重建期间的奥斯曼帝国,基拉法特运动是主要的宗教运动,也是影响广泛的印度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为了骗取印度穆斯林的支持,假意允诺战后确保土耳其的主权完整和土耳其苏丹哈里发的地位。但是,战争刚结束,英国便迅速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制定了瓜分土耳其的计划。
    基拉法特委员会于1918年成立。印度各阶层穆斯林由此掀起反对瓜分土耳其保卫哈里发的抗议浪潮。1919年11月24日,甘地当选为全印基拉法特委员会主席。
    国大党也给予这个运动全力支持。1920年《色佛尔条约》的签署,大大刺激了运动的发展。1920年8月1日,甘地和基拉法特运动领导人共同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9月,基拉法特运动的要求被国大党定为不合作运动的部分。不合作思想的不断蔓延,使得大批印度穆斯林于1920年夏季迁徙到阿富汗,以消极抵抗的形式,抗议英国的压迫以及对阿富汗的战争。1921年8月20日,1万名莫普拉人发动反英起义,在马拉巴尔海岸建立了哈里发王国。但起义遭到残酷镇压,3000名起义者被打死。1923年基拉法特年会作出决议,通过募捐来支援莫普拉受难家属。基拉法特运动伴随着不合作运动的低落也失去势头。
    基拉法特运动最终失败了,甘地的领袖地位也让其他穆斯林产生了怀疑态度。基拉法特运动的群众基础让像穆罕默(zhaishuyuan.cc)德·真纳等西方背景的政治家们受到了疏远。
    南斯拉夫第个统的多民族国家是哪个王国?
    南斯拉夫历史上第个统的多民族国家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它成立于1918年12月1日,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包括独立的塞尔维亚王国黑山王国和隶属于奥匈帝国的南部斯拉夫人的领土以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
    第次世界大战后,奥匈统治集团的政策引发了南斯拉夫境内的各族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要求建立起统的军队和统的国家。1915年,为了统国家目标,流亡伦敦的南斯拉夫政治家成立了南斯拉夫委员会。1917年7月20日,塞尔维亚首相帕希奇和南斯拉夫委员会主席特卢姆·比奇联合发表宣言,宣言中称:把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其他地区联合成个统的国家。这个统的国家将以塞尔维亚卡拉·乔治王朝为首,实行君主立宪制。
    1918年10月,在萨格勒布成立了国民议会。该议会为奥匈帝国境内所有南部斯拉夫人的临时中央政府,它由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组成;国民议会废除了1868年同匈牙利签订的联合协议,脱离奥匈帝国,禁止与哈布斯堡王朝发生任何联系。接着,黑山和伏伊伏丁那同塞尔维亚联合。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国王亚历山大世在贝尔格莱德宣告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在王国中,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塞尔维亚资产阶级。
    由于政党繁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政局不稳。1929年1月,亚历山大国王实行独裁统治,废除宪法,解散议会,禁止所有政党活动,并宣布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正式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以此加强中央集权制。
    南斯拉夫于1945年5月解放,同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立宪会议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了南斯拉夫第个统的多民族国家,即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的首任总统是谁?
    1850年3月7日,马萨里克出生在摩拉维亚的霍多宁,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马萨里克曾经多次当选奥地利帝国议会的议员,后来,他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任总统。
    马萨里克曾于1882年担任查理斯大学哲学教授,创办《雅典文艺》《时代》等刊物,以此来抨击奥匈帝国的专制和民族压迫。1900年,为了谋求在奥匈帝国范围内实现捷克自治,马萨里克创建了捷克人民党1905年改名“捷克进步党”。第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流亡国外。在国外流亡期间,马萨里克依然致力于争取民族权力的运动,领导侨居国外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进行反对奥匈帝国的斗争,期望在协约国支持下取得捷克斯洛伐克自制的权利;在俄法意等国组织捷克斯洛伐克兵团,以支持协约国;1916年在巴黎建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出任主席职。
    1918年,马萨里克赶赴美国以说服美国政府提供物质和军事援助。1918年10月马萨里克在华盛顿发表《独立宣言》,宣布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临时政府。11月14日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首任总统。由于在争取民族独立中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萨里克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开国三元勋,其他两位分别是·贝奈斯和·r·什斯特凡尼克。马萨里克分别于192019271934年3次连任总统。
    马萨里克在国内主张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安全问题上,他对亲西方的对外政策特别赞同,认为只有依靠地区和欧(shubao.info)洲的稳定才能保障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与独立。
    第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瓦解,布尔诺捷克第二大城建立了其第所大学——马萨里克大学,它是捷克最古老的大学之,也是摩拉维亚捷克东边区域最重要的大学。马萨里克大学就是以首位总统马萨里克的名字来命名的。
    1935年12月马萨里克因病重辞去总统职务,1937年9月14日死于拉尼。
    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是指哪三国?
    虽然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共有1000多名代表,实际上此次会议是“三人会议”。
    它们是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即美国英国和法国,也是主宰者。
    巴黎和会简称是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排除未被邀请的苏俄共有27国参加。会议以建立世界永久和平为标榜,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美国为了拥有战后的世界霸主地位,其总统威尔逊在战争期间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组成专门机构研究战后和会问题。英国外交部对大战结束后如何应对和会的对策也早有准备。
    1919年1~4月,英法美日意就曾经讨论战后对德合约的问题,大国间勾心斗角,争论激烈。和会中的难题包括战后德国的西部边界萨尔区归属德国赔偿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理等问题。
    三巨头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按照机会均沾的原则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英法美意对德国关于草案的异议置之不理。作为战胜国之的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美法却将德国在华利益转送给日本。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国联盟约》以及会后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以条约法律形式,形成了种体系,即所谓凡尔赛体系。其目的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并组织对第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和颠覆破坏活动。
    战后德国成立的国家叫什么名字?
    魏玛共和国是形容第次世界大战后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之历史名词。之所以叫魏玛共和国,是因为《魏玛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会议上通过的。共和国于第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成立。后历史学家直把此共和国称为魏玛共和国,它从来不是共和国的官方名字。
    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危机四伏:左派反对社民党,认为它阻止共产革命从而出卖了劳工的利益;右派则坚持德国继续实行帝制,对新建的民主制度直持反对态度。而且,尤其掌握军方势力的右派为了重返帝制,更声称它出卖了德国,造成了德国在战中的惨败。1923年,共和政府无力赔偿凡尔赛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并因此拖欠赔款。于是,在1月11日,法国与比利时出兵占领了鲁尔区,控制了这个全德国最富饶的工业重镇,并控制当地的矿井与制造业公司。德国政府并没有主动应对问题而是鼓励工人以罢工还击。持续八个月的罢工使德国经济更加衰退,入口货物更昂贵。
    但共和国也创造了黄金时代。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在1923年担任德国总理,在他当政期间,国内动乱减少经济走上条平稳发展之路,所以共和国能够休养生息。虽然德国在多方面都有所进步,施特雷泽曼仍然被他的政敌批评,被指为采取“屈从政策”,逐步实现凡尔赛条约的条款所需。好景不长,随着施特雷泽曼病逝,魏玛共和国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共和国是德国在历史上进行共和的第次尝试,因十月革命而生,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后就宣告结束。虽然1919年的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的有效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但民主制度早已在1933年被纳粹党专制统治破坏,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朝鲜历史上爆发的“三运动”是为了反抗哪个国家?
    “三运动”是朝鲜反对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伟大独立运动,显示了朝鲜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三运动”的爆发为以后朝鲜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919年,朝鲜已经进入被日本强行吞并的第九个年头,然而朝鲜人民从不屈服,整个朝鲜半岛都弥漫着抗日复国的情绪。被日本人废黜的朝鲜国王李熙是朝鲜复国的精神支柱,日本人把他看做块“心病”,必欲除之而后快。1919年1月22日凌晨3时,李熙在痛苦中死去,日本驻朝鲜总督长谷川好道迅速发出讣告,称李熙是患脑溢血病逝。李熙之死引起了朝鲜人民的巨大反响。朝鲜民众都坚信国王之死是由日本人策划投毒所致,全国百姓怀着激愤之心,准备进行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抗日起义的风潮迅速蔓延整个朝鲜半岛。
    1919年3月1日上午10时,在汉城塔洞公园聚集了数万名朝鲜民众,学生代表首先宣读了《独立宣言书》。顿时,数万群众情绪激昂,以排山倒海之势,拥向停放李熙灵枢的德寿宫前祭奠。人们心中的旧(fqxs)怨仇在人群中燃烧,人群中迸发出民族的最强音——“朝鲜独立万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朝鲜去”。同天,在平壤南浦安州宣川义州元山仁川等地也发生了群众示威和暴动。在开城,3月3日上午,有200多名学校女生高唱赞美诗和独立歌,迅速就扩展到了三千多人。到了下午,许多十五六岁的少年高呼“独立万岁”同加入颂歌队伍。各地的朝鲜民众和日本军警展开了搏斗,官厅和公署也被袭击,铁路和通信设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日本部分官吏亲日派民族败类和恶霸地主被处决。
    “三运动”使日本在国际上陷入了被动的境地,“三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精神永存。朝鲜人民永不放弃抵抗,在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在二战中击败了日本侵略者,迎来了真正的独立。
    希腊与土耳其共发生了几次战争?
    希腊与土耳其之间共发生了两次战争,第次是发生在1897年,又称三十天战争。
    第二次战争于第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由于当时土耳其接受了协约国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条约遭到土耳其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发起战争。
    希腊?br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