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第 17 部分阅读

    出,已有二十杆矣。放出高下不准,润湿不燃者,又有四十余杆。得中者,不过二十余杆。内有中其腿及马腿,非致命所在,又不能打他死。其中他致命处而死者,不过十数人。夫以敌数千人冲来,岂打死十余人,可使之走乎?是如今我与诸君还未出门,还未见敌,先已算输了。”
    这段记载就真实的反应了明朝火药武器的质量问题:
    有的枪管的尺寸常与弹丸不合,导致士兵在临战之时无法将弹丸装进枪管;有的发动装置有问题,往往怎么点火都点不着;还有的发射不稳定的,忽高忽低,稍微沾点水就失灵。
    真正点问题都没有的,百杆中不过二十杆,而这二十杆中能保证威力的不过十数杆,也就是说大明每火药武器的合格率大概只有15左右!而且这15还不能保证精准度,大部分都打在马腿或者人腿上,根本就打不死人!
    在战场中的实际情况就是,敌方数千人冲过来,大明的军队轮排枪下去,打死的不过十余人,然后,敌人就冲到面前了!这仗还怎么打?这样的火药武器有什么用?
    连戚继光都说:是如今我与诸君还未出门,还未见敌,先已算输了!
    所以,火药武器的质量问题才是大明打不过清军的关键,这也导致了后面清朝建立以后直不重视火药武器的发展。在他们看来火药武器就是个笑话,实战效果那么差,还不如弓箭来得实在呢!
    朱慈炅自然不会让火药武器变成战场上的笑话,所以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质量也是他考虑的重点。
    有人要问了,既然你重视武器质量怎么不成立个质检部门呢?其实,质检是有的,每把枪组装好以后都要经过测试,这个测试过程就是个质检的过程。但好的产品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质检最多也就能保证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到使用者的手中,真正要提高质量,还是要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下功夫。
    又有人要问了,你这又要提高产量又要提高质量,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不然,有时候产量和质量是相辅相成的,有很多方法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质量的。
    比如这个现代工厂管理制度,设立了管理的层级之后,每个领导最多只要管五个人,这样他们就能有效的监督手下干活了,不但能吧手下每个人的工作都安排好,还能督促他们把零件质量做好。有个人在后面盯着,工人总不会偷懒吧;如果这个人再时不时来看看他们做的东西怎么样,那即便是做不好的东西,他们也要想办法做好了。
    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质量的方法还有很多,朱慈炅这次准备推广些改进难度不大,见效比较快的。
    比如设计阶段,有很多设计人员都喜欢照搬手册或者现成的东西,稍微改下尺寸就用上了,也不考虑加工的问题。这样其实是不对的,以往设计的东西问题肯定是没有的,但那也是根据以往的加工设备设计的,加工设备都更新换代了,还照抄原来的设计,不但会影响生产效率,还有可能造成质量问题。
    朱慈炅仔细的研究了下新型燧发枪的零件图,就发现很多零件是生搬硬套过来的,虽然不影响功能,却无形中影响了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有可能神迹公司的设计人员压根就不怎么懂古代的火药武器,只能东拼西凑,照葫芦画瓢,把所有图形资料整理下,凑到起了事。
    有很多零件明明是可以上冲床次冲压成型的,偏偏要设计的奇形怪状,只能用手工锻打出来。用冲床冲压和用手工锻打这速度是可以想象的,可能这边都冲压出来十个了,那边还没打造出来个。而且冲床冲的零件都是个模子里冲出来的,只要模具没问题,就不会存在质量问题;手工锻打就不样了,十个人能给你打造出十个花样来,合格率能有多高可以想象。
    朱慈炅准备找几个典型的零件出来,启发下毕懋康他们,让他们尝试着慢慢改进零件的图纸,尽量把所有零件的加工都往现有的设备上靠,能不手工加工就不要手工加工,费时费力不说,质量还得不到保证。
    再比如生产阶段,如果机床很多,就要注意零件的细分,尽量让每个开机床的工人都只加工某个零件,而不要想着让每个工人都会做燧发枪的所有零件。这是个熟能生巧的问题,把燧发枪几十个零件,个零件做个把月可能就熟练了,要熟练每个零件没个几年是不可能的。
    还有工装,这里所说的工装不是工人的制服,而是加工零件的辅助装备,比如个零件有三个关键尺寸,如果每加工个下就拿尺子去仔细量下,这样质量是保证了,效率就低下了。看尺寸是要费时间的,看次十秒,看十次就是百秒,天做百这样的零件就要浪费三万秒,那就是八个多小时!好吧,天最多也就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这样算起来,什么都不用干了,光看尺寸得了。
    如果做三个工装出来,正好就是卡这三个尺寸的,加工下,卡下,不用仔细看,卡进去正好尺寸就对了,卡不进去或者卡进去松松垮垮的尺寸就不对,这样量次尺寸最多三秒,天下来就能节省将近六个小时的时间!
    所以这工装必须有,而且越多越好,不要怕费事,跟节省的时间比起来,做工装那点时间根本就不算什么。
    朱慈炅将这些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提高质量的方法都列了出来,准备抽个时间把毕懋康和宋应星他们好好培训下。
    看到这些熟悉的方法,他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是:编制工艺流程单。也就是个零件由谁设计,由哪个车间负责生产,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机床,尺寸要求,外观要求等等。
    这个单子出,工作分配就更简单了,朱慈炅时技痒,挑了个比较熟悉的零件,就在宣纸上画了个简单的表格,将内容填进去,全世界第张工艺流程单就这样诞生了。
    朱慈炅颇为骄傲的弹了弹手上的单子,这东西他可学了几年,做出来自然是规范无比,不知道宋应星他们能不能按这个格式把所有零件的工艺流程单都编出来。至于这个表格,明朝虽然没有电脑和打印机,但有活字印刷啊,只要把单子编好,拿去排版,印出来的单子跟电脑打的几乎没什么区别。
    第四卷 第五章 总督上任
    山西宣承布政使司位于大明中部偏北,东临京师,西接陕西,南边与河南接壤,北边就是蒙古鞑靼部。自明初以来,山西直是边防重镇,境内就有大明九边中的大同镇和太原镇,晋商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依靠供应边军物资而起家,最后富甲天下。
    山西下设五府两州,布政使衙门设在中部的太原府,卢象升接到任命以后立马就带着皇上亲自安排的千京营亲卫赶往太原,由于山西紧邻京师,所以他是这批任命的总督里面除了史可法外第个上任的。
    卢象升可以说是文官中的个异类,他虽然是江南文人,却自幼就喜欢骑射,在学文的同时还不忘习武,就这他都能考上进士,证明他不是般的厉害,而是个全能型的人才。
    其实,早在大名府任知府的时候他就想征兵去剿灭当地的流寇了,但还没付诸行动就被皇上招到了京师,任命为京营副将。
    对其他文人来说,这种任命可能有点难以接受,但对卢象升来说却是正中下怀,因为他自小就有领军打仗的梦想,现在荣升京营副将,可以说梦想就快实现了。京营可是皇上的亲军,以现在大明的形势,迟早会有仗打,要知道明朝的皇帝就没几个不好斗的!
    没想到这京营还没参战,他就被派往山西,总督省兵马,负责剿灭反贼。这怎么能不让他喜出望外,只要招齐大军,他的理想立马就能实现了。所以,他接到命令就急匆匆的赶到太原府,连气都没歇口,便跑到山西都指挥使司将帮头头脑脑全部召集起来,商讨征兵事宜。
    他为什么跑到都指挥使司而不去布政使衙门呢?这里就要介绍下明朝的地方官制了。
    明朝那会儿地方行政单位不叫省而叫宣承布政使司,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叫省长也不叫书记,而叫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都是二品封疆大吏,主管省的民政工作。
    地方上除了宣承布政使司还有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这三个衙门合称三司,都是省的最高机关,在级别上是平级的,只是分管的事物不样。宣承布政使司负责民政,提刑按察司负责刑狱,都指挥使司负责军事。
    而总督和巡抚并不是地方的常设官员,而是在省级之上设置的临时官员,全称分别是:“总督某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和“巡抚某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也就是说这总督和巡抚是朝廷派下来临时处理地方军务的,事情结束了这总督和巡抚并不会留在地方,而是回朝廷复命,官复原职。
    卢象升这个总督虽然职权比地方上的三司都高,但他主要是来负责军务的,所以他到了太原以后,便直接去了都指挥使司而不是宣承布政使司。
    明朝的军户都是世袭的,不打仗的时候军户就变成了屯田卫,由各百户官管理,十个百户上面有个千户,五个千户所上面就有个卫所,而卫所上面就是都指挥使司了。
    明朝的都指挥使司其实并不是作战单位,而是个军政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的管理屯卫的籍贯和日常操练,真正作战的时候朝廷会派总兵或者巡抚或者总督来统帅部队,那个时候就跟都指挥使司没什么关系了。
    所以,卢象升来到山西都指挥使司并不是要从这里直接领兵去作战,都指挥使司可以说个兵都没有,他手下只有军户。你说要多少兵马,拿兵部的调令来,我给你征召,武器和装备也可以在武库里领取,至于粮草和饷银吗,对不起了,你自己去问朝廷要,我们概不负责!
    卢象升查阅了下山西都指挥使司户籍本,军户数量倒是够的,山西历来都是军事重镇,大明朝廷不知道在这里驻扎过多少兵马,直接留下来屯田的自然少不了,要知道大明开国的时候可有两百七十万大军,这些军队大部分最后都变成了屯卫,而且有多半都屯守在大明的九边,每个边防重镇最少十多万军户,而山西就有两个边防重镇,所以,在山西都指挥司管辖下的军户就不下三十万!
    三十多万军户里面抽调十万大军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卢象升划拉出离边境比较远的二十个卫所,让山西都指挥使司直接在每个卫所征召五千人马,十万大军的兵源问题就算是解决了,武器和盔甲等大军齐集以后直接到武库去领取就行了,剩下的就是操练了,这些倒是没多大问题,卢象升毕竟在京营跟着秦良玉学习了将近三年,再加上他自己本身就是个军迷(xinbanzhu),操练军队自然不在话下。
    关键就是粮草和饷银了,倒不是说皇上没给他准备粮饷,皇上给了,在出征之前皇上就把粮饷亲自交到他手上了,而且给的还不是三百万两,而是五百万两银票!
    怀揣这五百万两银票卢象升真的有点忐忑,这大卷信纸不像信纸,草纸不像草纸的银票真的能换来五百万两白银吗?虽说君无戏言,他也不怀疑皇上的为人,但,那可是五百万两啊!
    卢象升在都指挥使司处理完征兵的事宜便领着亲卫向日兴隆山西分号行去,路上他总感觉心里有点不踏实,这要是提不到银子可就麻烦大了。
    他刚进日兴隆分号,个掌柜模样的老头便迎上来拱手礼道:“敢问可是卢总督,卢大人?”
    卢象升倒是不好奇这老头能把他认出来,他上任又不是什么秘密行动,虽然没有大张旗鼓,但阵势摆在那呢,这么多亲卫,不是新上任的总督又会是谁。
    他直接从怀里取出张银票递给那老头,试探道:“你就是这里的掌柜吧?这个可以马上兑换吗?”
    那老头并没有接过银票,也没有马上回答他,而是躬着身把他请进间会客室,并亲手为他倒上热茶,然后,从他手中接过银票仔细辨别了下,这才肯定的答复道:“银票没有问题,自然是能马上兑换的。”
    银票的面额可是十万两的,这掌柜竟然脸不红气不喘的,光这份镇定就让卢象升刮目相看了。他索性将怀里所有银票把全取出来,继续试探道:“那这些呢?”
    那掌柜将银票接过来,查看了遍(fanwai.org),又肯定的答复道:“十万两面额的银票五十张,总共是五百万两,需要调拨下,三天之内可以给您全部兑换成银子。不过这是异地兑换,我们要收半成的手续费,总共只能给您兑换475万两银子。”
    卢象升有点不敢相信的问道:“你们真的有这么多现银?”
    那掌柜闻言自豪的道:“我们日兴隆可是大明最大的商号,股本总值已经增长到五万万两了,省的分号连几百万两现银都凑不齐那岂不是要闹笑话了。”
    五万万两!卢象升感觉这钱多的都有点超出他的认知了,听说这日兴隆的幕后大老板就是当朝品大员,五军都督府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他这总督虽然是个临时性的虚衔,但也算是品大员啊,可他全部家产加起来连五千两都不到,人家可是五万万两,这家伙不会把大明的国库搬自己家里了吧!
    他不知道,这日兴隆商号还真就是大明的隐藏国库,而且幕后大老板也不是骆养性,而是崇正皇帝朱慈炅。
    当然,我们的小皇帝对亲信还是很大方的,卢象升只要通过了这次考验,把农民起义军给剿灭了,别说五千两,就算是五万两,五十万两朱慈炅都有可能赏给他。
    第四卷 第六章 军需物资
    卢象升见这掌柜面对五百万两银票都淡定无比,直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其实他并不是来兑换现银的,现在十万大军还连影子都没看见呢,他兑换现银干嘛。
    他来日兴隆只是想看看这银票到底能不能兑换成现银,现在既然已经确定了,他自然是收起银票准备走人。
    没想到这个时候那日兴隆的掌柜却抬手挽留道:“总督大人请留步。”
    卢象升不由奇怪了,我这都不兑换银子了,你留我干嘛?他莫名其妙的问道:“还有什么事?”
    那掌柜搓了搓手,尴尬的道:“听说总督大人要征兵十万,我,我想向总督大人推荐点东西。”
    这个骆养性,真是什么都敢往外传啊,好在这征兵也不是什么机密,传出去也没什么。
    卢象升没好气的回答道:“是啊,这新兵还没到呢,你有什么好推荐的?”
    骆养性真的是躺着也中枪,他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皇上如果没有什么旨意的话他般都领着帮小弟在京城到处转悠,忙的脚不沾地,美女都看不过来,哪有空来传这些消息啊!
    其实这些都是朱慈炅让曹化淳传下来的,这次给的军费可都是银票,如果日兴隆没什么准备岂不是误事。
    山西是晋商的发源地,也是日兴隆大半股东的家乡,自然是要派个精明能干的掌柜来执掌山西分号,这掌柜其实就是日兴隆的大股东之范永斗,他搞了半辈子的军需供应自然对军队的需求熟悉无比,很多卢象升没想到的地方他都能想到。
    大明这军户可不能当正规军来看待,他们只是祖上有人当过兵而已,或许有些千户或者指挥使家里还留有几副盔甲和几把武器,般军户家里那是什么都没有,除了有时候千户大人闲的蛋疼了把他们召集起来操练下,其他时候他们跟农民就没什么区别。
    所以,这帮新兵差不多都是空着手来的,武器要领,军服也要领,靴子还是要领,军帐和棉被更是要领。武器还可以到武库去领,军服靴子军帐和棉被就对不起了,武库没这东西,谁知道朝廷什么时候征兵,这些东西放久了可是会长毛的。
    卢象升训练的都是京营的正规军,这些东西早就配好了,所以他点概念都没有。还好范永斗是老搞军需的,他听卢象升这口气就知道什么情况了,于是,他小心的提醒道:“不知总督大人这新兵的军服靴子军帐和棉被可都准备好了。”
    卢象升闻言,大惊道:“啊,这些都要准备吗?他们不是军户吗,这些东西他们上辈没有留下来的吗?”
    范永斗耐心的解释道:“在军队里有些根底的人后辈自然也能进军队,有这些东西的人现在都在军队里待着呢,至于这些新兵,祖上不知多少辈没当过兵了,就算是留了这些东西,现在也残破不堪了,根本就用不了。”
    卢象升可是文武全才,自然不是蠢笨之人,这些东西点就透,他惊于这掌柜对军需的了解,不由拱手道:“多谢提醒,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范永斗连忙回礼道:“不敢当,不敢当,小人姓范,贱名永斗。”
    卢象升也不跟他多客套了,直接问道:“听范掌柜这口气,这些东西日兴隆都有卖的?”
    讲到做生意,范永斗就来劲了,他眉飞色舞的道:“我们日兴隆就是做这个起家的,这些自然都有,而且都是标准制式的,几十年的信誉保证,总督大人可以放心订购。”
    卢象升不由奇道:“订购?你们这没有现货吗?”
    范永斗苦笑着回答道:“总督大人,您那可是十万大军,我们没事备这么多货干什么!”
    卢象升想也对,个商家没事备十多万套制式军服干嘛,有病啊!他急问道:“不知道这些东西价格几何,多久能交货?”
    范永斗又详细的介绍道:“军服靴子棉被套原价八两银子,我给您算六两套;标准的十人牛皮军帐原价五十两银子,我给您算四十两顶;帅帐原价百两顶,我给您算八十两。这些东西我们都有专门的作坊生产,您那十万大军的配置,个月之内绝对能做好。”
    卢象升在心里大概盘算了下,按市价来算,这已经算是很便宜的了,于是爽快的道:“那好,就在你们日兴隆订了,军服靴子棉被要十万套,标准的十人牛皮军帐万顶,个月内交货,没问题吧?”
    范永斗喜笑颜开的道:“没问题,没问题,帅帐您不需要吗,那可比标准的牛皮帐舒适多了。”
    卢象升坚决的道:“不用,就是个睡觉的地方而已,那么浪费干嘛,士兵能睡,我样能睡。”
    范永斗闻言不由肃然起敬,般的总兵和巡抚都要订制更舒适的帅帐,这位总督大人却跟士兵样睡行军帐,绝对是个爱兵如子的好将领,他忍不住提醒道:“总督大人,这粮草您不需要吗?”
    卢象升有点不好意思的问道:“难道这个也要预订吗,新兵到了再买不是样的?”
    范永斗解释道:“新兵到了再买当然也行,但那样容易被人宰,预订了别人就不敢胡乱提价了。”
    卢象升点头感激道:“还是范掌柜想的周道,那粮草也在你这里预订了吧,十万石粮食,三十万斤草料你算算多少钱吧。”
    范永斗有点为难的道:“粮食是二两银子石,草料是两银子百斤,这都是朝廷订的价格,其实在山西远不止这个价钱,连年大旱,这些东西都要从江南运过来,我实在是不能给您优惠了。”
    卢象升没想到这范永斗还真按朝廷订的价格卖给他,要知道西北连年大旱,粮食金贵着呢,五两能买到石就不错了!看样子这骆养性为人还可以嘛,竟然没叫人趁机宰我刀,嗯,回京城以后要好好感谢他下。
    骆养性哪里管他粮食多少钱石,其实这些都是朱慈炅交待的,这次他算是躺着做了回大好人了。
    商量好价格之后,范永斗便开始拟定合约,双方都签字画押之后,卢象升又交了百万两的定金,这军需的事情就算了办妥了。
    卢象升心情大好,马不停蹄的去太原府找知府要了块城外的空地,带着千亲卫驻扎下来。他拒绝了切官吏的宴请,成天就带着亲卫在驻地平整土地划分区域,准备迎接新兵到来。
    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将来援
    卢象升到太原已经有大半个月了,这个时候新兵还没来报到,营地却已经被他领着亲卫整的平坦无比了。这日他正领着众亲卫划分区域,队马拉板车组成的车队缓缓向营地驶来,那车队的马车辆接辆,连绵不知道多少里,眼望去竟然看不到头!
    对车队的到来卢象升点都不惊奇,日兴隆山西分号的掌柜范永斗前几天就通知他了,近日将有货物陆续送过来,请他做好接收的准备。他这不正带着亲卫划分区域吗,五千人马个方块,整整划分了二十个方块。
    来的果然是日兴隆的车队,老远就听见范永斗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哈,总督大人,范某给你送货来了。”
    这来二去,卢象升和范永斗也算是老熟人了,对这个老道的军需商人他还是比较看重的,毕竟人家搞了几十年的军需供应,比他这个新扎总督经验丰富多了。听到范永斗的笑声,他亲自迎了上去,拱手道:“范掌柜路辛苦了。”
    范永斗赶紧回礼道:“总督大人谬赞了,范某吃的就是这碗饭,送个货能有什么辛苦的,倒是总督大人不到太原城里好好享受,却亲自带人在这平整营地,让人钦佩。”
    卢象升被他这记马匹拍的老脸红,打了个哈哈,引开话题道:“不说这个,不说这个,你这次送来多少货啊?”
    范永斗如数家珍的介绍道:“万人的棉衣靴子棉被军帐粮食还有三万斤草料,整整装了两千车,没办法,商号里面就这么多马车,只能分批给您送过来。”
    卢象升理解道:“能有两千辆马车已经不错了,分批就分批吧,反正新兵还要十来天才能到,到时候能送齐就行了。”
    两人客套了半天,车队已经渐渐进入营地了,范永斗连忙问道:“不知道这货给您卸哪儿啊?”
    卢象升指着他和亲卫扎营处前面的两块里见方大空地道:“就卸在那两块吧,对半卸,直接堆在我亲卫营帐旁边就行了,这样方便看守。”
    范永斗闻言,拱手道:“小人这就去安排。”
    说罢,打马往车队奔去。
    这物资还没卸完,远处突然传来密集的马蹄声,千余骑明军排成整齐的四路冲锋阵型,在个身披铠甲的将领率领下,向营地狂奔而来。
    在场的亲卫吓了跳,纷纷卸下背上的燧发枪,拔出腰间的刺刀,边向卢象升身后聚集,边给枪上刺刀。日兴隆车队的人更是吓的脸都白了,惶恐的看着迅速靠近的骑兵,不知如何是好。
    卢象升见状哭笑不得,来的是什么人他自然是知道的,不过这阵势也太吓人了,他赶紧抬手喊道:“大家不必惊慌,是自己人。”
    众人闻言,都长出了口气,这阵势太像后金铁骑了,虽然他们穿着明军的制服,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明军,皇太极那货可是出了名的爱搞偷袭!
    其实来的不是后金铁骑,而是关宁铁骑,朱慈炅对手下的五虎(fuguodu.pro)上将可谓关怀备至,特别是孙传庭和卢象升,他们两个虽然都是不世名将,但那都是崇祯朝的事情,在崇正朝他们才刚出茅庐呢。
    山西和陕西可是农民起义军的老巢,让他们两个单独去面对几十万农民起义军朱慈炅终究有点不放心,可不要因为自己时大意,把这两位名将兄给折了,那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了。于是,他发了封八百里加急到辽东,求镇国公孙承宗调两员猛将过来辅佐他们。
    孙承宗手下可谓猛将如云,赵率教满贵祖大寿何可刚就不必说了,那都是猛的不要命的猛将,曹文诏祖大弼那也是后金铁骑看见了都打哆嗦的猛人,匀两个出来他自然是没有意见的。
    正好他手下的编制都满了,曹文诏和祖大弼这样的猛将也只能提拔为副将,让他们去西北建立功勋也好,卢象升和孙传庭那可都是总督,手下几个总兵的编制还是有的。
    反正朱慈炅也通知他了,近两年不会在辽东掀起大战,主要还是以防御为主,让这两人待在辽东也是浪费。
    于是,他毫不犹豫向朱慈炅推荐了曹文诏和祖大弼,隐隐还有求朱慈炅提拔他们的意思。
    曹文诏和祖大弼有多猛呢?
    史料记载,曹文诏经常率两千关宁铁骑去追击几万农民起义军,并且每次还都打赢了,这货有多猛,可以想象。最后也是因为他太猛了,竟然率三千轻骑去追击李自成的二十万主力,结果被数万铁骑围困,兵败自尽而亡。
    后世有诗赞曰:军中有曹,贼寇闻风逃。可见他的勇猛是出了名的。
    祖大弼可能领兵打仗不如曹文诏,所以没什么战绩,但是要比起勇猛来,估计曹文诏还不如他。这货外号“祖二愣子”,曹文诏最少还要带上千骑兵才敢冲入敌阵,这货个人就敢往几万敌军里冲!
    个人冲进几万敌军里面撑死也就能杀个几百人,所以他战绩不如曹文诏,但他的勇猛却点不输曹文诏,有史料记载,满清第勇士鳌拜就曾和祖大弼交过手,结果鳌拜被祖大弼打的直想逃跑,却直逃不掉。
    还是皇太极心眼多,在远处大喊了句:“这都打了半天了,两位勇士都饿了吧,不如各自回营,吃饱了再战。”
    祖二愣子发觉自己真的饿了,这才撒手,让鳌拜回营。结果等他吃饱了再来叫阵,鳌拜却是再也不敢出战了,祖大弼的勇猛由此可见斑。
    朱慈炅对这两位猛人自然是有所耳闻的,孙承宗能推荐他们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他直接将两人提拔为总兵,让他们各领千关宁铁骑前去辅佐卢象升和孙传庭。同时还根据辽东以往的战绩,在辽东军里面提拔了帮将领,起前去辅佐。
    来辅佐卢象升的正是猛将曹文诏,他率领众将领和千关宁铁骑狂奔到大营外里处便抬手大喝道:“减速。”
    等距离卢象升还有百米远时,他又抬手大喝道:“停。”
    千余骑整整齐齐的停在卢象升身前百米处,曹文诏等将领纷纷翻身下马,来到卢象升跟前,单膝跪地朗声道:“
    末将天雄军前锋总兵,曹文诏;
    末将天雄军副将,张弘业;
    末将天雄军参将,王承胤;
    末将天雄军参将,张叔嘉;
    末将天雄军游击,李明辅;
    末将天雄军游击,左光先;
    末将天雄军游击,崔宗荫;
    末将天雄军游击,李国奇;
    参见总督大人。”
    看着这个个威武雄壮宛如钢浇铁铸的汉子,卢象升不由大声喝彩道:“好,天雄军有诸位的加入,必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锐
    天雄军这个名字并不是卢象升起的,是崇正皇帝朱慈炅亲自命名的,至于为什么叫天雄军,卢象升也不是很了解。
    孙传庭手下的军队皇上也给取名了,叫秦军,这个名字就比较好理解了,陕西是古时秦国的发源地,在陕西招的兵自然叫秦军。
    卢象升想来想去,也只想到个与天雄二字有关的事情,好像他原来出任知府的大名府有个地方就叫天雄,但这兵是在山西招的啊,为什么要叫天雄军呢?
    其实,朱慈炅给卢象升手下的军队取名天雄军是有原因的,他虽然不知道大名府有个地方叫天雄,但他知道孙承宗和袁崇焕训练出来的广宁铁骑卢象升操练出来的天雄军还有孙传庭手下的秦军是顶顶有名的明末三大精锐,崇祯朝那会儿连京营都不靠谱,唯有这三大精锐可以和后金铁骑正面硬拼而不落下风。
    既然有这么辉煌的历史,天雄军这个名号自然是不能埋没了,他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卢象升能像历史上样,操练出支天下闻名的雄师。
    天雄军为什么会这么厉害呢?曾经有所谓的砖家分析,说什么天雄军中大多是父子兄弟亲友同乡同学关系,所以异常团结,随便死个,都能愤怒(shubaojie)堆人,所以战斗力很强。
    好吧,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明朝那会儿有没有同学这个说法暂且就不去讨论了,关于这父子说就有很大的问题,家人如果把父子都送上前线了,那这家人还怎么活?
    还有是同乡就会战斗力强,这未免有点太牵强了,明朝那会儿又没有全国大征兵,军队般都是分片招的,同支军队里又有几个不是同乡,上百万军队里面怎么就几万人战斗力强呢?
    兵法有云: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这正是明末明军的真实写照,百万军心涣散的明军还真不如卢象升手下万天雄军战斗力强。
    卢象升的天雄军强就强在凝聚力上,这个凝聚力并不是那些砖家所分析的是因为大家都是父子兄弟亲友同乡同学关系,而是因为卢象升身先士卒,因为卢象升能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史书给卢象升的评价就是,他善于驭下,士卒愿意替他效死力。
    让士卒愿意替你效死力可没那么容易,而卢象升就有这个人格魅力。
    般人如果猛然之间有了五百万两,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要好好享受番,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不管是不是军费,五百万两,用个几千两总没问题吧。但是他没有,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享受,而是士兵的温饱。
    所以,五百万两到手以后,他没有想过要为自己花分钱,但听说士兵们要发棉衣靴子棉被,他毫不犹豫的就订了,要发军帐,订,要准备粮草,订,百多万两花出去他眉头都不皱下。但涉及到他自己,个帅帐就多四十两银子,他都舍不得花。
    还有,般人如果荣升省总督,起码要大摆筵席,广宴亲朋,他却是接到任命就往太原赶,从来就没想过要庆贺的问题。
    到了太原他也没有去应酬当地官吏的宴请,而是带着亲卫整理营地,准备迎接新兵的到来。
    现在曹文诏带着众将领和千关宁铁骑来了,他的干劲就更足了,营地整理完了,他竟然带着众人开始为新兵扎帐篷了!
    这个连曹文诏都看不下去了,规劝道:“扎营也是新兵训练内容,您这都替他们扎好了,他们岂不是连扎营都学不会!”
    卢象升却回答道:“以后扎营的机会多的是,我这给他们扎个样板出来他们就知道应该怎么扎营了,再说他们都是从山西各地赶过来的,路劳顿,先让他们休息晚才有精神,大不了过几天就让他们拆了再重新扎次!”
    曹文诏拗不过他,只得跟着他起扎营,两千多人扎万来个军帐其实也费不了多少事情,就算平均每人每天只能扎个军帐,五天时间也就扎完了。
    于是个月期满,等新兵们前来报到的时候发现营帐都整整齐齐的扎好了,而且军服靴子棉被都按人头分别堆放在营帐里,他们只要换上衣服随着军官们去领武器就行了!
    当他们听说这是总督大人带人亲手给他们扎好的,为的就是能让他们第天能好好休息下,个个都感动的不行了,有这样的将领,下面的士兵好意思不听他的吗?
    当然,这个营帐据说是过几天就要拆了重新扎遍(fanwai.org)的,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哪怕是拆了重新扎十遍(fanwai.org)呢,关键是将领能为他们着想,跟着这样的将领让人感觉心里踏实。
    在卢象升的规划下,营地里切都井然有序,去武库领武器的时候却出了问题,倒不是武器数量不够,毕竟大明曾有两百多万军队,这些军队去屯田的时候武器都是要上缴的,就算再来十万人武器也是够的。关键是这武器的生锈了,保养的再好,放个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不生锈那是不可能的。
    刀枪盾戟什么的倒还罢了,把表面的锈迹磨掉凑合着还能用,这弓箭就不行了,弓身已经锈的没什么弹力了,弓弦更是拉就断,压根就用不了了。
    怎么办呢?崇祯朝那会儿卢象升是自己组织人造了批强弩,令贼寇闻风丧胆,现在他强弩都不用造了,还有更厉害的燧发枪呢,皇上可是保证了,个月最少给他发万把新型燧发枪,这比他自己造强弩快多了。
    卢象升见弓箭都不行了,干脆就不要弓箭兵了,全部换成长枪,燧发枪装上刺刀之后近战就更长枪差不多,先让士兵训练下长枪的突刺和格挡也好。
    那这十万大军具体怎么分类呢?大明军队的标配般都是三七开,也就是说十万大军里面般都是三万骑兵,七万步兵。但由于长年没有参加战斗,有的军户甚至是几辈子都在屯田,骑兵的战马数量已经严重不足了,特别是西北大旱以来,人都吃不饱了,谁还有心思管马啊。所以这次招来的新兵,带了马来的才堪堪两万人,那两万匹马里面,真正能当战马用的也就万来匹,其他的要么瘦骨嶙峋,要么老态龙钟,更有的是骡子是马都还有待分辨!
    卢象升没办法,只得在十万新兵中剔出万体质较差的,每人配备匹没用的战马,直接让他们当运输兵得了,至于马车,车轮子倒是可以买现成的,车身那就自己造吧,整个马车买下来毕竟太贵了,山西多山,木头还是不缺的。
    剩下的九万人马,卢象升做了详细的划分,万骑兵由前锋总兵曹文诏统领,副将张弘业则统领两万刀盾兵,参将王承胤和张叔嘉各领万长戟兵,其他四个参将则各领万长枪兵。第二天就开始操练,熟悉战阵和各自的兵器,长枪兵还要跟京营亲卫学习燧发枪射击和装弹,等配齐四万燧发枪,大军就可以出征了。
    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
    朱慈炅现在很忙,从过完年开始他就着手规划大明的中兴大业,上至朝廷大员的任命,下至王恭厂新型燧发枪生产的工艺流程,凡是与中兴大业有关的事情他都要劳心劳力。
    没办法,他想要打造的是个准现代化的军事强国,在这方面朝中任何大臣都没经验,不要说现代军工体系了,就算是简单的商业运作,甚至是工厂管理他们都不知道。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他们都是家里蹲大学毕业的,满脑子农业思想,只有朱慈炅是正规大学毕业的,对现代军工知识有定的了解,所以他不得不事事参与,不然他们很有可能搞的面目全非。
    当然,要让个国家从衰弱走向兴盛,光有思想是不行的,还要有行动,光朱慈炅个人行动也不行,朝堂上下所有人都要动员起来,群策群力,才能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
    要让所有大臣都群策群力,他这个皇上自然要做表率,所以,每天的早朝不能免,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风雨交加,都必须坚持。
    他现在已经习惯了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上朝的时候他也不再保持沉默(zhaishuyuan.cc),大臣们提出的问题般都是他在回答,朱由检反而变成了个闷葫芦。
    有很多人猜测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其实这个猜测是没有点依据的,天启朝的时候他可是老老实实当他的信王,成天待在十王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