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第 16 部分阅读

    二世是真牛逼!
    剩下的英国和法国据说因为打了百多年英法战争,现在还没缓过气来,英国还好点,起码占据了北美。法国就惨了,刚打完英法百年战争又和神圣罗马帝国对上了,现在还在欧(shubao.info)洲大陆打打打,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压根就没精力来抢夺殖民地。
    当时海上的形势大概就是这样了,总的来说对大明还是有利的,欧(shubao.info)洲列强正打得不亦乐乎,基本上都没有精力来针对大明。只有荷兰为了争夺东亚的制海权把宝岛台湾给占了,不过就凭那两千军队是守不住那么大块地方的,朱慈炅迟早要去把他收回来。
    当然,现在八字还撇呢,大明的海军可谓片空白,连郑芝龙手下的私人武装都干不过,更不要说去跟海上霸主荷兰开战了。
    朱慈炅大概分析了下当前的形势,对郑芝龙的定位就更高了,这个人必须好好拉拢。他手里可有南洋无数的交易点,还有和西班牙葡萄牙甚至是荷兰的通商渠道,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东南亚无敌的海上力量,如果把他笼络好了,大明至少可以提前十多年介入海上争霸。
    时间就是金钱,世界各地无数的财富正在向我们的小皇帝朱慈炅招手呢,就看他什么时候建立起无敌舰队,前去攫取了。
    这第步就是要搞定郑芝龙,所以等郑芝龙把海上的情况介绍完,朱慈炅立马打出糖衣炮弹。
    第发炮弹是郑芝龙的宝贝儿子郑森,我们朱慈炅把搂住郑森的肩膀道:“朕和令郎颇为投缘,想认其为御弟,不知道你可愿意?”
    御弟!那不是相当于亲王!郑芝龙能不愿意吗!他立马跪到地上磕头道:“谢皇上恩典。”
    朱慈炅连忙上前将他扶起,亲切的道:“以后就是家人了,不必如此多礼。”
    郑芝龙精明着呢,皇上这态度明显有点不对劲,肯定有什么企图。不过自己的儿子都妥妥的亲王了,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荣耀,皇上再有企图又怎么样,个亲王已经值得他用很多东西去换了。
    想到这里,他试探道:“不知皇上还有何吩咐?”
    这就是暗示:皇上您出个价吧。
    “吩咐”这个词他用的颇为精妙,意思就是说,只要不是太过分,他都不会推辞的。
    朱慈炅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道:“朕想和你做几个交易。”
    交易?还几个!郑芝龙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咱们说暗语不行吗,为什么要直接用交易这个词呢?多尴尬的!
    但人家是皇上,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谁管的着啊,他只能顺着皇上的意思小心翼翼的问道:“不知皇上想交易什么?”
    朱慈炅详细的解释道:“朕准备将所有抄没的作坊整合下,成立江南织造江南瓷器江南茶业这几个大作坊,专门生产丝绸布匹瓷器和茶叶,另外朕在天津卫还有个天津织造,也是专门生产布匹的。这么多大作坊产出来的东西,大明肯定是卖不完的,朕想成立个大明西洋商贸公司,专门跟洋人做生意。把你在海外的交易点全部交给朕怎么样?我给你成的股份。”
    郑芝龙听的都有点晕乎了,他好奇的问道:“请恕微臣愚钝,这个商贸公司何意?”
    朱慈炅拍额头道:“就是商号,商贸公司是洋人的叫法。”
    原来就是商号啊,这意思就是说皇上准备插手和洋人的交易了,只是要用他在南洋设立的几个交易点而已。这感情好啊,江南织造江南瓷器江南茶业天津织造,听这些名字就知道那绝对是大的吓人的作坊,那利润绝对高的惊人,成的股份怕比他现在的收入还要高。
    这有什么好犹豫的,郑芝龙直接回道:“但凭皇上做主。”
    朱慈炅点点头,又诱惑道:“不知你对镇南王感不感兴趣。”
    郑芝龙闻言,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了,开玩笑,镇南王谁不感兴趣啊!郑森能当个闲散亲王他就已经激动的不行了,没想到他自己还能当上手握大权的镇南王,再大的代价他也愿意出啊。
    他激动的连暗语都忘记说了,直接问道:“不知皇上想要什么?”
    朱慈炅微笑道:“朕不要你什么,只是想将你的水军全部纳入朝廷的正规编制,仍旧(fqxs)由你统领,但以后定要听从朝廷的调遣。”
    这意思就是以后不能当海盗了,要按正规军的要求约束自己的手下,这都镇南王了,还当什么海盗啊!
    郑芝龙激动的跪到地上高呼道:“微臣谢皇上恩典。”
    朱慈炅见郑芝龙这么爽快,不由大笑道:“哈哈哈,好,从现在开始你就是镇南王,世袭罔替。朕授权你总督江南三省军务,为朕训练水军,守卫东南沿海。”
    郑芝龙没想到皇上还给他这么大的权力,总督江南三省军务,那就是真正的镇南王了,在江南谁敢不听他的。
    他时之间激动的都语无伦次了,竟然跪到地上宣誓道:“微臣誓死效忠皇上。”
    朱慈炅见他傻乎乎的样子,不由在心里暗笑道:“嘿嘿,授权是可以收回的,再说你也当不了多久镇南王,等郑森长大了,你就该退休了,他可比你靠谱多了。”
    当然表面上他肯定不能说,他锦上添花道:“以后你就坐镇南京吧,朕看魏国公府还挺不错的,丫鬟奴仆都是现成的,就赏给你做镇南王府吧。”
    郑芝龙自然是感激涕零,连连发誓,绝对尽心尽力为他经营好江南三省。
    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焕然新
    十二月的京城大雪纷飞,朱慈炅出巡了将近两个月之后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紫禁城。他出宫的时候身边就秦明月和曹化淳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却多出了两个拖油瓶。
    个是自然是新科镇南王世子郑森了,朱慈炅怕他和郑芝龙在起呆久了会沾染商人的市侩,干脆把他带来了京城。南明那会儿郑成功虽然是名族英雄,但有些事情他还是过于考虑自己的利益了,朱慈炅想让徐光启等人好好教育他番,让他丢掉私心,变成个纯纯的爱国青年。
    还有个不是王征南而是柳如是,王征南毕竟是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了,带进宫来不合适,朱慈炅直接让他跟着秦翼明他们去京营驻地了。柳如是就不样了,本身就是个绝色小美女,而且还被徐文爵买断了,等于是抄没而来的犯官家属,按理应该是做为奴仆处理的,朱慈炅看他可怜,干脆也把她起带进宫了。
    当然,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朱慈炅好色,他这年纪,想色也色不起来,他主要是为郑森考虑。郑森这不才六岁吗,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正好柳如是就是专门服侍人的,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让她照顾郑森再合适不过了。
    郑森这年纪正是最好动的时候,他刚从龙辇上下来,看到漫天的雪花,便拉着朱慈炅的衣袖兴奋的道:“皇上,皇上,我们起堆雪人玩吧!”
    他总算还知道朱慈炅的身份,不再“三哥三哥”的叫了,但这口气哪里像是在跟皇上说话啊!
    朱慈炅倒不是很在意这个,他本身就是现代人的思维,对上下尊卑看的不是很重,在大臣面前他还勉为其难的装下,在自己人面前他压根就懒得装。
    对郑森的建议他还是有点意动的,虽然和个小屁孩堆雪人没什么意思,但旁边有两个绝色美女就不样了,那场面,想想都令人向往啊。
    奈何实在是没时间,他只能遗憾的道:“朕还有很多事要忙,明月你带他们去玩吧,顺便给他们安排个住所,就在东六宫选个大院吧,反正也没什么人住。”
    有时候朱慈炅的确挺寂寞的,硕大的皇宫总共就住着他和两宫皇太后三个主子,其他的都是太监和宫女,没有三宫六院,没有兄弟姐妹,更没有皇子公主,想找个玩伴都找不到,他也可以算是有史以来最孤单的皇帝了。
    现在有了秦明月,又有了郑森他总算不是那么孤独了,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朱慈炅微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向御书房走去。
    他离开京城之前虽然下旨让摄政王朱由检全权处理国事,但有些事情没有他这个真正的皇帝点头还是不行。
    比如,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韩旷请辞,朱由检敢批吗?
    又比如,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内阁首辅孙承宗自请永镇蓟辽,朱由检敢同意吗?
    朱慈炅首先要处理的就是这两件事情,这两人可是内阁大学士,要知道内阁总共才四个人,这下等于去了半,如果不处理,整个朝廷都要瘫痪!
    他来到御书房,先仔细看了看韩旷的奏折,请辞的理由很简单,年老体衰,不能任仕了。好吧,韩旷也六十多了,的确年纪大了,但问题是徐光启和孙承宗年纪比他还大,这两人怎么没年老体衰呢?
    其实,朱慈炅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东林党内钱谦益等人的贪腐风波。向标榜清正廉洁的东林党内竟然出现了贪官,而且还不是个两个,韩旷身为东林党元老又是吏部尚书,有很多人都是他提上去的,你说这多尴尬啊,他实在没脸待下去了,这才请辞的。
    朱慈炅感觉这样也好,东林党这个吏部尚书下台,他们提拔官员的机会就少了,朝中东林党的官员越少党争的可能性就越低,大明朝廷内耗严重这个顽疾就可以慢慢治愈了。并不是说他定要和东林党过不去,而是他本来就反感切结党营私的行为,任何朋党,不管是东林党还是复社,他都会想方设法打压。
    现在韩旷既然自己提出辞呈了,朱慈炅当然不会挽留,他示意朱由检批了个“准奏”,然后又让曹化淳拟了封圣旨,表彰韩旷的功绩,并赏赐白银万两,让韩旷安心回家养老去了。
    孙承宗也和韩旷样被钱谦益他们的贪腐风波搞的无地自容,他本来也想请辞的,但他是先皇的老师,天启皇帝临终时拉着朱慈炅的手托付给他,现在小皇帝还没有长大成丨人他就撂挑子,那岂不是对不起先皇!
    孙承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对先皇的感情尤其深厚,先皇既然托孤给他,不管怎么样,在崇正皇帝成年之前,他是不会撒手不管的。思虑再三之后,他选择了远走辽东,现在大明最大的威胁就是后金了,他准备拼了老命去跟后金周旋,尽力把后金拖在辽东,这样大明就少了个致命的威胁,慢慢的就能恢复元气了,如果能坚持到大明中兴的那天,他就算对得起先皇了。当然,如果在有生之年能打败后金收复辽东,那他更是死而无憾了。
    朱慈炅仔细翻阅着孙承宗的奏折,感受着他的悲苦和对大明至死不渝的忠诚,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如此忠臣良将,怎能让他在辽东悲壮的死去,朱慈炅思虑良久之后,猛然站了起来,朗声道:“拟旨,封孙承宗为镇国公,世袭罔替,辽东山东蓟州三地屯卫及边军皆由其统领,并赏白银百万两,以资度用。”
    朱由检惊讶的看了朱慈炅眼,这镇国公也就罢了,辽东山东蓟州三地的兵马可占了现在大明军队的大半,全部交给个外人统领合适吗?但他仔细回想了下孙承宗的为人,又释然了,孙承宗的确是个值得信赖的人,这种人是不可能造反的。
    处理完韩旷和孙承宗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官员的提拔了,这次江南贪腐案牵扯出来的东林党人太多了,大帮官员落马,自然要找人出来接替。
    钱谦益那帮发配到陕西的官员就不说了,已经安排复社的人去接替了,朝廷里还有很多东林党人被牵连了,他们大多是给事中和监察御史,也就是连皇帝都敢骂的“言官”。
    朱慈炅可谓吃够了这些“言官”的苦头,动不动就是奏折如雪片般的飞过来,你不听他们的还不行,这帮人可是出了名的能折腾,你不纳谏他们就跟你闹,闹得整个朝堂上下鸡犬不宁,碍于祖制你还不能收拾他们,真是‘豆腐掉到灰里面,吹又不能吹,打又不能打。’能把人烦死。
    这次这帮‘豆腐’都腐烂了,朱慈炅自然是毫不客气的把他们踩进灰里,然后,全部换上了崇正元年的进士,这些可都是他的门生,决计是不敢跟他闹的。经过大换血之后这些言官才是真正为皇上监督百官,而不是为百官监督皇上。
    言官的问题解决了,就剩下吏部尚书的人选了,朱慈炅这次没讲客气,直接提拔现在还名不见经传都察院右佥督御史杨嗣昌出任吏部尚书!
    别看杨嗣昌现在点名气都没有,崇祯当朝那会儿他可是顶顶有名的“杨阁老”,崇祯皇帝那么多疑的人,当朝十七年,首辅换了五十多个,唯对杨嗣昌直信任有佳,就算他最后兵败自杀,崇祯皇帝也没责备他,而是悲叹不已,好像自己失去了手足样的悲痛。
    不过杨嗣昌当时的名声并不好,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首领将他比喻成比秦桧还坏的大臣,大明朝廷也有很多官员认为他是害死卢象升的罪魁祸首。
    在明末那段混乱的历史里,还真说不清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朱慈炅最看重他点,那就是忠诚,在绝境之中对大明至死不渝的忠诚,面对明末那样令人绝望的形势,他没有逃避,而是迎难而上,以首辅之尊亲自领兵和敌人周旋,最后失败了,他也没有推卸责任,而是自杀谢罪。
    其实,崇祯并没有看错杨嗣昌,杨嗣昌能力是有的,不说别的,他知人善用的本事就无人能及,像孙传庭,可谓明末第良将,还有左良玉和洪承畴虽然他们最后都投降了清朝,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将才,领兵打仗个比个猛。
    就算是倍受诟病熊文灿,那也是个谈判专家,郑芝龙就是他忽悠来降的,张献忠也被他劝降过。当然像张献忠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投降和反叛都成了家常便饭了,脸皮之厚无人能及,遇到这种货色,只能怪熊文灿点太背,不能说他能力有问题。
    经过番调整之后,大明朝廷可谓焕然新,内阁四位大学士,徐光启和杨嗣昌都是朱慈炅的亲信,孙承宗远在辽东,基本不再发表什么意见,来道宗又是好好先生个,再加上东林党言官们都被他收拾的差不多了,再也不会有人跳出来跟他唱反调了,朱慈炅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做到了金口玉言,言九鼎。
    至此,大明的内耗问题算是解决了,资金匮乏的问题就更不用担心了,不算抄没而来的亿两白银,光年的税收就够现在朝廷所有的开销了,再加上日兴隆商号和大明西洋贸易公司的收入,扩军不再是梦想,农民起义军和后金铁骑必将被逐个收拾,大明的强国之路由此开始。
    第四卷 第章 剿贼方略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经过三年的整治,大明朝廷终于摆脱了内耗,不再争权夺利,不再党同伐异,现在所有官员都唯崇正皇帝朱慈炅马首是瞻,大明中兴,正当时也。
    正月十六,元宵佳节刚过,朱慈炅便召开廷议,商讨怎样收拾农民起义军和后金,参与人员有:
    建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新任内阁首辅徐光启;
    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来道宗;
    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杨嗣昌;
    工部尚书毕懋康;
    刑部尚书乔允升;
    京营提督忠贞侯秦良玉;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曹化淳;
    另外由于兵部尚孙承宗和兵部左侍郎袁崇焕都远在辽东,朱慈炅特意让兵部右侍郎孙元化代表兵部参加了这次会议。
    待众人到齐,朱慈炅咳嗽了声,动议道:“西北匪患已持续三载,辽东建奴更是已欺我大明十余年,以前朝廷内耗不止,国库空虚,无力征讨。现在朝廷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是时候收拾这些反贼了,具体该怎么做,大家都议议吧。”
    众人用眼神相互谦让了番,最后新任首辅徐光启抵不住大家催促的目光,第个走出来,拱手道:“启奏皇上,微臣认为现在辽东兵精粮足,镇国公孙承宗久经战阵,手下袁可立袁崇焕满贵祖大寿赵率教何可刚毛文龙曹文诏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反攻建奴,正其时也,至于西北的匪患,帮乌合之众而已,只要收拾了后金,再回过头来收拾他们易如反掌。”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唯有新任吏部尚书杨嗣昌低头不语。
    朱慈炅见状,鼓励道:“杨爱卿,你有什么不同的建议吗?有什么就说嘛,放心,不会有人记恨你的,现在已经不兴党同伐异了。”
    众人闻言都面露笑容,紧张的气氛为之松,杨嗣昌这才鼓起勇气上前拱手道:“启奏皇上,微臣认为建奴已然成势,非十年八载不能下,现西北反贼方起,若朝廷大力围剿快则两年,慢则三四年,必能剿灭。如若现在弃西北而攻建奴,等反贼成势,大明必将两面受敌,故微臣建议先剿反贼,后攻建奴。”
    这杨嗣昌说的好像也有道理,朱慈炅为难了,到底听谁的呢?
    正在此时,王承恩突然出现在大殿门口,他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道:“启奏皇上,锦衣卫密探从辽东传来八百里加急文书。”
    骆养性闻言,满脸通红,尴尬不已,这下面人怎么回事,密报就密报呗,不能等我回去再呈上来吗?竟然送到皇宫里来了,没看见现在正商量军国大事吗!
    朱慈炅倒是无所谓,反正这商议也不是下两下能商议完的,他淡淡的道:“既然是紧急文书,就呈上来吧。”
    王承恩这才从怀里掏出个上了火漆的信封,猫着腰走进大殿,双手呈到骆养性面前。
    骆养性接过信封看,大吃惊,上面竟然写着:“急急急急急,请速呈小骆大人亲阅。”
    连五个急字,已经是最紧急的情报了,难怪刻都不能等,都送到皇宫里面来了,小骆大人的称呼证明是他父亲以前留下来的精锐,是什么事情让他们急成这样呢?
    他匆匆的检查了下封口,便迫不及待的撕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纸看起来,密报写道:
    禀告指挥使大人:建奴盛京突然安装八门红夷大炮,小人冒充建奴,潜上城墙查看,发现此炮竟为建奴自制,炮身上镌曰:天祐助威大将军,并有铸造年月,督造官员及铸匠铁匠的姓名。另,此批八门大炮上面镌刻的日期均为建奴天聪五年正月。
    建奴天聪五年就是大明崇正四年,正是这个月的事情,建奴竟然会造红夷大炮了,而且造就是八门!骆养性看完,脸色都变了,他小心翼翼的将密报呈给朱慈炅,看皇上怎么说。
    朱慈炅接过密报看,我靠,红夷大炮!这下麻烦了,后金也会造炮了,攻城难度直线上升,看样子辽东暂时是不用指望了。
    他将密报交还给骆养性,示意他传阅圈,等所有人都看完了,朱慈炅这才无奈的道:“看样子辽东暂时是不能攻了,等我大明的新式火炮研制出来再做打算吧。现在只能先对付西北的反贼了,这反贼怎么剿,大家议议吧。”
    拿人肉去硬扛大炮,开玩笑呢,努尔哈赤就不信这个邪,结果他挂了。大明的官员自然不会冒这个傻气,大家都认为朱慈炅说的有道理,建奴还是放放吧,先把西北平定了再说。
    众人纷纷献计献策,有主张招抚的,有主张围剿的,有主张放回原籍的,有主张杀光屠尽的,其中杨嗣昌的建议最为中肯。
    他的建议概括起来就八个字:“四正六偶,十面张网。”
    四正指的是现在农民起义军活动的四个省份,分别是:陕西山西河南四川,这四个省的巡抚主剿,主动去围剿境内的起义军,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六偶指的是周边的六个省份,分别是:北直隶山东南直隶湖广江西贵州,这六个省的巡抚协剿,严防死守,防止起义军到处逃窜。
    最后再设总督名,领着朝廷大军追剿起义军的主力,让他们无处可逃。
    他这招在崇祯朝的时候也用过,开始的时候的确起到了奇效,追的张献忠没有办法,只有投降大明;剿的李自成溃不成军,只剩下十八骑逃亡山林。但后面张献忠出尔反尔,降而复判,并针对他的战术和明军主力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害的杨嗣昌疲于奔命。
    最后李自成攻破洛阳,处死皇叔福王朱常询;张献忠攻破襄阳,杀了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在惊忧交加中自杀谢罪。
    朱慈炅自然不会再犯崇祯皇帝的错误,他把众人的建议综合了下,再结合崇祯朝失败的教训,提出了个新的战略,那就是:守株待兔,逐步蚕食。
    总体意思就是要招抚也要围剿,但不用去追剿,起义军总要吃饭的,现在灾区有粮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城池,只要在各重要的州府派驻重兵把守就行了,旦起义军攻击城池,临近的朝廷军队立马围过去,愿意投降的就缴了他们的械,不愿意投降的就打到他们投降为止。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最关键的点在于投降后的处理,崇祯朝败就败在这点上,包括李自成张献忠在内的起义军其实都投降过,他们投降崇祯皇帝就把他们发回原籍,结果他们回去不久又反了,有的甚至还没到家,在半路上就反了!
    这样周而复始,等于直在白做工。
    朱慈炅针对这点想了个绝妙的主意,这个主意是什么呢?
    杀当然不能杀,那可都是自己的子民。
    具体怎么处置,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卷 第二章 征兵计划
    要解决农民起义军降而复判的问题,首先要分析他们为什么要复判,投降了又反叛有很多原因。
    有的人是实在找不到谋生手段,不继续造反就要饿死,这种人在起义军中占了大半,西北到处都闹旱灾,没点关系的压根就混不到饭吃,不造反干什么?
    有的人是讲义气,昔日的首领旦号召,他们便毫不犹豫的跟着继续造反。
    有的人则是天生反骨,投降是形势所迫,旦缓过气来便会继续造反,比如张献忠就是个典型。
    知道了降而复判的原因,就能想出相应的对策了。
    对第种,给他们饭吃就行了,只要能混个温饱,有几个人会闲的蛋疼,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去造反啊。
    对第二种,不让他们和那些造反头子有交集就行了,没人号召他们自然不会反。
    对第三种,没什么好说的,只要逮住了,咔嚓就是刀。
    朱慈炅经过番分析,得出的方法就是:各路起义军首领逮着就杀,其余人等全部发配到辽东屯田。
    辽东由于地处沿海并没有遭遇旱灾,土地还相当肥沃,但由于连年的战乱,土地基本都荒芜了。特别是明军占领的广宁锦线,这几年大战不断,当地的居民不是逃入山海关内,就是被后金抓去当奴隶了,方圆几百里内基本上看不到人烟。
    孙承宗正在组织军屯呢,就那也只能把每个城池四周的土地稍微打理下,大部分农田还是空着的。
    农民起义军前前后后满打满算全加起来也不到百万,那边的土地是绝对能养活他们的,再加上有几十万辽东军看着,想跑,那真是门都没有。至于他们会不会跑去投敌的问题朱慈炅也不担心,你参加农民起义军那是饿的没法,朕还可以当你是大明的子民饶你回;如果你敢投降后金,那性质就不样了,投降异族那就是汉卖国贼,抓到了就是杀。
    众人听到朱慈炅的解决方案以后无不拍案叫绝,大赞皇上英明,时间整个大殿口水四溅,马屁如潮,拍的朱慈炅错点晕死过去。
    他见这帮人越拍越来劲,大有马屁不绝之势,连忙抬手,制止道:“好了好了,别光说这些没用的了,还是议议兵力部署和总督人选吧。”
    众人见皇上已经把屁股收起来,亮出蹄子了,这才收拾心情,商议起正事来。
    大家都是明白人,并不是那种只知道溜须拍马的妄小人,拍马屁,歌功颂德那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得有个度。现在皇上连蹄子都亮出来了,自然是没人敢再拍了,开玩笑呢,还拍,那蹄子飞脸上,岂不砸的面目全非!
    这兵力部署倒是好算,各省有多少州府在场每个人都知道,就算装备了新型燧发枪和手雷,个州府最少也要派驻五千人马,不然压根就顶不住农民起义军的进攻。如果进攻都顶不住那守株待兔就没意义了,你还没围过来兔子就吃干抹净跑了,还守什么株待什么兔啊!
    这样算下来,现有的兵力就不够了,西北地区总共才十来万军队,要实施守株待兔计划最少要二十万军队,所以众人提议再征兵十万,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朱慈炅可没他们那么小气,要征兵那就使劲征呗,现在又不是没钱。再说现在也不是光平定西北就完事了,大明还有打不完的仗呢,这兵马自然是多多益善。
    于是,朱慈炅小手挥,满怀豪情的道:“十万哪里够,先征五十万吧,后面的大战还多着呢,剿贼就当是练兵了。”
    众人也知道后面还有后金这块硬骨头要啃,自然不会反对,五十万就五十万呗,大明全盛的时候可有两百多万大军。正好西北各省留下的平民里面有大半是军户,毕竟再大的自然灾害边境还是要防守的,原来大明的边军可有百多万,征个五十万倒是不用愁兵源。
    至于总督的人选,商议来,商议去,大家竟然都属意洪承畴出任陕西总督,左良玉出任山西总督!
    开玩笑呢,这两个反骨仔,朱慈炅没把他们咔嚓了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让他们出任这么重要的两个位置。
    最后朱慈炅力排众议,定下了各省的总督人选。
    孙传庭任陕西总督,征兵十万,集中操练,原陕西兵马分驻各州府;
    卢象升任山西总督,征兵十万,集中操练,原山西兵马分驻各州府;
    秦翼明任四川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史可法任河南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秦拱明任湖广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洪承畴任江西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左良玉任贵州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京营再征兵五万,分驻北直隶各州府,仍由秦良玉统领;
    另外山东各州府的防御由孙承宗负责,南直隶各州府的防御由郑芝龙负责。
    这样算下来,新增的五十万大军再加上原来的禁卫军边军辽东军和江南军,大明的总兵力将达到恐怖的百二十万,年光军费就是三千六百万两!
    要是换做年以前,光是这军费就能让大明破产,但现在却完全不是问题了,新增的地租税和交易税就有将近千六百万两,日兴隆年赚个两千万两也不是问题,光这两样就能顶军费开支了。还有西洋商贸的收入,年下来也有千多万两,不过这钱也留不住,百二十万大军现在也就能堪堪配齐刀箭而已,至于新型燧发枪,也就京营原来的五万多人装备上了,连辽东军都还没有装备呢。
    王恭厂现在个月才能堪堪生产万把燧发枪,年满打满算也就十二万把,要把百二十万大军全部装备好得等十年!这速度肯定是不行的,再说后面还要生产大炮呢,如果再把手雷和地雷生产也算上,二十年都不定能把全军都装备上火药武器!
    要真等二十年,全世界的地盘估计都被欧(shubao.info)洲列强给抢完了,到时候大明也就能偏安方而已,等列强把所有殖民地都消化完了,必定会联合起来啃东方这块大肥肉,到时候又是鸦片战争,又是八国联军,大明能抵挡的住吗?
    以国之力硬扛全世界所有国家,现在或许还可以,越到后面难度就会越大,如果不趁早多抢点地盘,到时候就是被欺负的命。
    所以,这军工厂的扩建是势在必行了。
    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产能
    王恭厂原来造火药的,经过扩建以后变成了个全能型的军工厂,既能制造火药,又能制造枪支,还能制造手雷和地雷,加工手段也很全面,铸造锻打机加工等车间应俱全。
    朱慈炅原以为个上万人的军工厂就差不多了,毕竟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都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口吃成个胖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世事就是这么的离奇,这次他还真口吃成了个大胖子,南京次抄家就抄到上亿两白银,这是他以前怎么都想不到的。
    既然有钱了,自然不能再慢慢发展了,他原本想着只要能在有生之年平定了农民起义,再收拾了满清就功德圆满了。现在他不这样想了,混乱的海上形势让他看到了希望,现在是英国法国俄国等列强才刚刚起步,要说实力还不如大明呢,只要迅速的把西北和辽东的问题解决了,大明称霸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嘛。
    人旦有了野心便会像野火燎原般疯狂滋长,朱慈炅听了郑芝龙对海上形势的描述以后,内心就已经隐隐有点躁动了,现在他更是不可遏制的想要称霸世界,征服全球!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朱慈炅发现自己刻都不能等了,廷议结束以后他招呼了声曹化淳,换上便装,带着几十个大内高手便向王恭厂赶去。
    宋应星被突然赶到的朱慈炅吓了大跳,他以为朱慈炅是来搞突击检查呢,却不曾想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朱慈炅在王恭厂转了圈之后什么都没说,直接掉头走了!
    他这是冷静下来要放弃了吗?当然不是,扩建工厂,提高产能并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必须有详细的规划,朱慈炅回宫以后立马把自己关在御书房里,开始规划新的军工体系。
    首先是扩建工厂的问题,这个问题并简单,扩建工厂需要很大块地,但王恭厂四周已经没有多余的空地了。
    如果把新厂建到其他地方,就存在个物资周转的问题,明朝那会儿可没有汽车,更没有火车,就算把新厂建到最近的天津卫,没个两天东西也周转不过来,这样的话反而会降低效率。
    把新厂建到城外也不合适,谁知道皇太极会不会发神经再搞次大突袭,如果他真发神经,那城外的军工厂简直就是送给他的超级大礼包!
    怎么办呢?古代人或许会头痛,但朱慈炅不会,这个问题对现代人来说简直就不是问题,只要有钱就能解决,没地了就征地拆迁呗,就算照价补偿,那些平民也没什么好说的,谁叫他是皇上呢;如果多给倍的钱,那些平民能笑得嘴巴都合不拢。
    朱慈炅现在可不是般的有钱,所以他决定给双倍;而且要征就征大点,考虑到马上就要造炮了,扩大倍地方都不定够,他决定直接扩大到原来的四倍!这样整个王恭厂把内城的西南角全占了,连西边和南边的围墙都不用建了,因为西边和南边直接就是城墙了!
    朱慈炅直接在京城的地图上以王恭厂为中心画了个四方的框框,接下来的事情他就不用管了,有锦衣卫清场,还有双倍的赔偿,他就不信谁敢不搬。至于工厂内部的规划,那也要召集徐光启和毕懋康等人起讨论,扩建的问题暂时就只能这样了,接下来就是提高产量的问题了。
    朱慈炅前世可是兵工厂工艺工程师,提高武器产量这种事情对他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他去王恭厂转圈之后就胸有成竹了。
    要提高生产效率首先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万个人个月生产万把新型燧发枪,这看似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其实不然。
    人是会累的,你不能指望每工人都跟机器样不停的工作,人的精力和体力都是有限的,当个人精力和体力都很充沛的时候,做起事来就事半功倍,当个人精力和体力都消耗光的差不多了,做起事来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
    生产零件还有个熟练度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的操作所有的机床,生产所有的零件,总有个开的顺手的机床,或者是做的顺手的零件,如果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那么他生产零件自然是奇快无比,如果把不合适的人安排在不合适的岗位上,他可能天都做不出个零件来;
    还有人与人也是有区别的,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都不样,有的人能自发自觉的去找事做,有的人你不叫他干活,他就在那里给你磨洋工,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让积极性高的工人带着积极性低的工人去干活,这样这两个人都能做出成绩,如果你让积极性低的带着积极性高的去干活,那这两个人都废了。
    当然,这只是很少的部分,个工厂的管理是很复杂的,如果要全说清楚,那又能出本书了。
    朱慈炅在王恭厂转了圈之后发现宋应星的工作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工部营缮清吏司的官员也很负责,但下面的工人的积极性却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这个问题主要还是明朝的官制造成的,工部营缮清吏司就那么多官员,其他普通工人是不可能有官职的,所以就出现了个官员管着几百人甚至是上千人的情况!这就有点不合理了,个人能有多少精力,不说盯着上千人干活了,那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你光把上千人每天的工作安排好都是不大可能的,这就造成了人员的严重浪费,因为好多人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啊!
    这个问题自然难不倒朱慈炅,没有正式的官职那就只定职位不定品级呗,工厂内部的管理人员的薪资可以定的比从九品还低,但没有规定不能发奖金啊,给他们计件,绩效工资就当奖金发下去不就得了。
    朱慈炅很无耻的盗用了下现代工厂管理模式,连给职位取名字都省了,直接就定下了组长班长科长主管经理五个工厂内部管理职位。
    个组长带五个普通工人,个班长带五个组长个科长带五个班长个主管带五个科长,个经理带两三个主管就行了。这样算下来,个班二十多个人,个科下面百多个人,个主管就能管五六百个人,个经理就能管上千人,而且等级明确,每个人最多就管五个人,安排工作,监督工作都很轻松,任何个人都别想躲懒。
    这套体系推行下去,不说工作效率能提高倍,提高五成是绰绰有余的。
    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质量
    朱慈炅从穿越伊始就直在考虑拥有热武器的明军为什么会打不过落后的清军这个问题,开始的时候他以为是射程穿透力精准度等原因造成的,等他当上皇帝以后,看到的东西多了,对明军战败的原因分析的就更全面了。
    他发现射程穿透力精准度这些并不是主要原因,最大的原因竟然是武器质量太差!
    比如,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记载:
    “惟有火器,是我所长,但火器又有病痛。口原是歪邪大小不,铅子原不合口,亦尖斜大小不,临时有装不入口者,有只在口上者,有口大子小临放时流出者,有将药线捻不得入,用指引唾而捻者,而将火线灭了者,此类皆放不出?br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