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第 6 部分阅读

    跟魏忠贤斗,真要是窝里斗,这几封奏折压根就传不到我们手里,早就被魏忠贤截留了。他们这是在试探我们,看我们是不是想出手收拾他们的想法。”
    朱慈炅闻言,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个意思,要不我们顺势而为,直接把他们给办了?”
    孙承宗又摇头道:“现在他们必定防备森严,我们若是动手京城必定大乱,等这段弹劾风过去了,他们必定会放松警惕,到时候我们再动手就轻松多了。”
    朱慈炅闻言点头道:“太傅说的有道理,这些奏折就先留着,动手的时候再拿出来。”
    孙承宗却又摇头道:“不能留着,我们不将这些奏折打回去,他们就不会放松警惕,最好都给批上查无实据,给他们打回去。”
    朱慈炅有些可惜道:“唉,多好的借口啊,偏偏不能动手。”
    孙承宗毫不在意的道:“他们弹劾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算不得什么,我这有更好的,曹公公你给皇上念念吧。”
    说罢,从怀里掏出封奏折交给旁的曹化淳。
    曹化淳接过奏折,稍微看了下,便朗声念起来:
    学生嘉兴贡生钱嘉征泣血敬上:
    贼魏忠贤欺天罔地,枉为人臣,罪恶滔天,磐竹难书。
    今略数其十大罪,请皇上圣裁:
    其罪:自封九千九百岁,妄图与皇上并称;
    其罪二:蔑视皇太后,诬陷国丈;
    其罪三:搬弄兵权,以致辽东失守;
    其罪四:狂妄自大,目无太祖成祖;
    其罪五:克扣藩王封赏,中饱私囊;
    其罪六:唆使党羽广建生祠,妄图与圣人齐名;
    其罪七:大封亲族,滥加爵赏;
    其罪八:掩盖边功,以致边军将士离心;
    其罪九:肆意盘剥,以致民不聊生;
    其罪十: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好家伙,这奏折写的,果然比阉党小喽喽送上来的那些强多了,条条都是诛九族的大罪,魏忠贤简直成了千古第臣!
    不收拾他,简直天理不容啊!
    第二十三章 清洗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个月又快过去了,到了十月初,阉党自导自演的弹劾风波渐渐落幕了,所有的弹劾奏折都被孙承宗以查无实据为由打了回去。
    这样做果然让阉党逐渐放松了警惕,他们认为孙承宗是想维持现状,不愿掀起党争。所以阉党大佬们都开始掉以轻心了,没必要天到晚风声鹤唳跟防贼样的防着他是吧,天到晚紧绷着神经,自己吓自己,有意思吗?
    孙承宗真的想维持现状吗?当然不是,他已经默(zhaishuyuan.cc)默(zhaishuyuan.cc)的挖好了坟墓,就等阉党往里跳了。
    十月初三晚戌时,乾清宫处偏殿中,朱慈炅高坐主位,左下首站着朱由检徐光启毕懋康等众文臣,右下首站着孙承宗袁可立秦良玉骆养性等众武将,是夜月黑风高,正是清洗阉党好时候。
    朱慈炅掏出孙承宗等人早已拟好的行动方略,缓缓念道:
    “令袁可立率五军营精兵三万,今夜子时入城,包围东缉事厂衙门,自魏忠贤以下,掌班领班司房役长等众管事全部缉拿归案,其余番子就地看守,但有反抗者杀无赦。”
    袁可立闻令出列,叩首道:“微臣遵旨。”
    朱慈炅又念道:“令骆养性率锦衣卫亲军两万于今夜子时分散包围锦衣卫南北镇抚司,经历司及各卫所,千户所,将依附阉党的锦衣卫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全部缉拿归案,其余普通力士校尉全部就地看守,但有反抗者杀无赦。”
    骆养性赶紧上前,叩首道:“微臣遵旨。”
    朱慈炅继续念道:“令秦良玉率神机营精兵五千,今夜子时分散包围田尔耕崔呈秀周应秋等阉党骨干府邸,凡参与阉党行事的主犯和门人全部缉拿归案,其余家属就地软禁,但有反抗者杀无赦。”
    秦良玉快步上前,叩首道:“微臣遵旨。”
    朱慈炅又下令道:“秦良玉秦拱明秦翼明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其他人都齐叩首道:“微臣告退。”
    然后,个个躬身退了出去,只留下秦良玉和秦拱明兄弟站在那里不明所以。
    朱慈炅见其他人都退出去了,这才缓缓的道:“秦将军,你也知道,朕很缺钱,国库空虚,连京营的粮饷都凑不出来。所以,我想请你们帮个忙。”
    秦良玉坚定的回道:“皇上但请吩咐。”
    朱慈炅咬牙切齿的道:“朕想让你们去抄家,从魏忠贤和客氏的私宅抄起,然后是他们的亲戚,然后是五虎(fuguodu.pro)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这些阉党骨干,个都不要放过,全抄了,这些人不知道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是该拿出来给朕充盈下国库了。”
    原来只是抄个家,秦良玉还以为要赴汤蹈火呢,她轻松的回道:“定不负皇上所托。”
    朱慈炅又提醒道:“你让拱明和翼明亲自带人去抄,家家的抄,抄出来的金银你亲自押送到皇宫来,不要让人从中做了手脚。”
    是夜子时,月黑风高,万籁俱寂,整个京城都在沉睡中,只有稀稀拉拉的数十队锦衣卫举着火把在大街小巷中慢慢的巡游。
    切都仿佛和平常样,当然,这些都是假象。
    袁可立已经率领三万五军营精兵悄声无息的穿过东安门进入皇城,然后分散成无数小队,向东华门外的东缉事厂衙门围去,沿途的锦衣卫巡游队都好像没看见他们样,该干什么干什么,步都不曾停留。
    京城内,骆养性控制的各处卫所和千户所也悄声无息的涌出队队锦衣卫,迅速的向南北镇抚司经历司衙门等地疾走而去。
    紫禁城的东长安门竟然破例在夜间打开了,队队神机营的精兵从紫禁城中涌出来,向阉党府邸分散而去。
    这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各种枪声,刀剑撞击声喊杀声求饶声在京城四处响起,尤其是东缉事厂衙门和锦衣卫南北镇抚司,阉党抵抗尤为激烈,毕竟是阉党的主力所在,让他们怪怪投降受死是不大可能的。
    东缉事厂衙门这边,袁可立率领的可是十里挑的精兵,又占据了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对付那些东厂的番子自然是不在话下,三下五除二就把场面给控制住了。
    锦衣卫南北镇抚司衙门那里就不样了,大家都是锦衣卫,对方又占了地利之便,要不是骆养性这方在人数上比阉党多了倍,又有很多锦衣卫的老人做内应,要把几个锦衣卫衙门攻下来还真有点悬。
    最为轻松的就是神机营了,面对后金的铁骑他们可能会吃点亏,但是面对帮家丁和护院那简直不要太轻松。轮排枪下去对面立马就老实了,什么院门院墙在土炮面前更是跟纸糊的样,炮就能打个对穿。
    闹哄哄的混战了个多时辰之后,整个京城慢慢安静下来,在京的阉党基本上举成擒,魏忠贤和众阉党的核心分子更是个都没跑掉。
    第二天早朝,本来应该站满三品以上大臣的皇极殿里空了几乎半,剩下的官员都满脸惊恐的站在那里,不知道是害怕被牵连呢,还是吓破胆了。皇极殿外本来应该密密麻麻在京官员的广场也空了大半,幸存的官员都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知道,这是皇上对阉党动手了。
    果然,今天的早朝根本就没有朝议这个环节,司礼太监曹化淳的开场白也不是:“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他直接掏出张状纸,开始宣读魏忠贤的十大罪状。
    小皇帝朱慈炅更是继承了太祖皇帝的铁血作风,直接让信王朱由检宣读了对阉党的惩处措施:
    罪魁祸首魏忠贤,抄没家产,凌迟处死。
    主犯五虎(fuguodu.pro)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及魏忠贤和客氏的亲族全部抄没家产,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其余从犯如果表现良好,可酌情从轻发落。
    能主动揭发同伙罪行并将贪腐所得全部上缴的,只贬为庶民,罪行不再追究。
    只上缴贪腐所得,不肯揭发同伙罪行的全部流放千里。
    拒不上缴贪腐所得又不肯揭发同伙罪行的全部关进天牢,秋后处决。
    最后,孙承宗满脸杀气的大喝道:“来人啊,将干阉党主犯全部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立即有锦衣卫应命而去,不会儿午门外便传来无数的求饶声和惨嚎声。
    别说在场的官员了,连龙椅上的朱慈炅都感觉心惊肉跳。
    那可是百多条人命啊,咔嚓刀,全没了!
    接下来几天京城可谓热闹非凡,首先,是魏忠贤被凌迟处死,整个北京城上至朝廷官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弹冠相庆。
    然后,干阉党成员开始‘带罪立功’,积极揭发同伙的罪行,时不时有人被攀咬出来,整个京城到处都是锦衣卫在抓人,那些心里有鬼的贪官无不胆战心惊,生怕什么时候就被人揭发了。
    这揭发同伙罪行和上缴贪腐所得可以减罪的主意是朱慈炅提出来的,孙承宗等人开始本来是坚决反对的,但朱慈炅将财政困境说,众人马上就闭嘴了。毕竟贪官污吏是杀不完的,杀了主犯就足以起到震慑作用了,把从犯也全杀了只是解解气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这上缴贪墨所得还可以补充国库的亏空,有了钱,还能招更多的兵马,辽东那边也不会那么紧张了。
    最后,这些阉党的贪腐所得还真把孙承宗他们给吓到了,光是魏忠贤和众主犯家里就搜出白银将近两千万两,另有珠宝古玩字画无数,还有田产豪宅奴仆无算。那些普通阉党成员和被攀咬出来的贪官污吏为了保命,更是直接上缴了两千多万两白银。
    这光是白银加起来就是四千多万两了,十万大军年的开销也就三百万两左右,这四千多万两白银足可召集百万大军四处征讨年之久!当然,没人会傻乎乎的提议要把这些白银全部用作军费,毕竟其他地方都要用钱,这下全当了军费,其他人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其实,朱慈炅心里很清楚,这还不是全部,后世的史书里就有记载,李自成进攻京师的时候崇祯皇帝想向大臣们借钱做军费,没个大臣肯借给他,都说没钱。结果李自成攻进北京城,竟然从这些大臣家里搜出七千多万两白银!
    就这还不是全部,还有很多官员投靠了李自成,保住了自己的财产。那还是快亡国的时候,到处是农民起义,全国有大半的农田荒芜,税收锐减,能捞到的钱还没现在的半。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把所有贪官家都抄了,最少能抄出两亿两白银!
    要知道,明朝年的税收全加起来都不到三千万两!
    两亿两,这数字是何其可怖,又是何其可悲啊!
    第二十四章 提拔
    十月中旬,京城很突兀的下了场大雨,整个紫禁城被洗的干干净净,没有留丝尘埃。抓捕阉党的行动基本结束,整个朝堂上下也被清洗了遍(fanwai.org),大小官员残留下来不到四成。
    阉党是清理完了,个很严重的问题跟着就来了,京城各衙门都严重缺人,特别是六部,阉党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除了孙承宗,其他五个尚书全是阉党。这清理,别说国家机器的运转了,就连审讯阉党都凑不出人来!
    朱慈炅赶紧招来孙承宗和朱由检商量官员提拔的问题。说是商量其实就是让孙承宗和朱由检提人选,他们认为没问题就行了。
    朱慈炅没什么太多的要求,他唯想要控制的部门就是工部,主要是为了方便以后建立军工体系。
    这工部正好是个贼窝,工部尚书右都御史吴淳夫是阉党的主犯,下面更是大堆阉党成员,这次清洗,整个工部主要官吏差不多都被清洗掉了。毕懋康顺理成章的接任了工部尚书,王徵也顺势升任工部左侍郎,连宋应星这个举人出身的亲信都被破格提拔为正五品的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可以说整个工部从阉党直接变成了皇党。
    其他的,基本就是孙承宗和朱由检说了算,首先确定的是内阁成员。
    孙承宗是先皇钦定的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兼内阁首辅这个自不必说了。
    帝师徐光启也早已入阁了,礼部尚书顾秉谦正好又是阉党,被拖出去砍了,于是徐光启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礼部尚书,又进为建极殿大学士。
    另两位内阁成员是韩旷和来道宗。
    这韩旷可不得了,他是东林党元老中的元老,万历泰昌天启三朝阁老,天启四年更是进阶内阁首辅,后来因为和魏忠贤不和,愤然辞职退隐,这才躲过了阉党对东林党的清洗。这次受孙承宗所邀出山,主要是来钦定阉党逆案和整顿吏治的,进武英殿大学士任吏部尚书。
    这来道宗来头也不小,他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任光禄大夫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礼部尚书,是明熹宗时的顾命大臣,也是内阁元老,只是后面不愿参与阉党和东林党的党争才告老还乡的,这次受邀出山进文渊阁大学士任户部尚书。
    内阁成员就是这四人了,加上前面的工部尚书毕懋康,六部尚书已经确定五位了,最后位是谁呢?
    刑部尚书人选孙承宗推荐的是乔允升,这乔允升也是东林党的骨干,天启年间他就是刑部尚书,也是不愿参与党争而告老还乡的,这次只能说是官复原职。
    六部尚书既定,接下来就是左右侍郎了,其他各部倒没什么好说的,朱慈炅压根就不怎么关心,唯独这兵部他关注了下,为什么呢?
    因为他还有个亲信孙元化在兵部任郎中啊,按理再进步就是侍郎了,这进是进了步,但不是左侍郎,而是右侍郎。左侍郎的人选孙承宗早就预定了,那就是原辽东巡抚袁崇焕。
    孙承宗还是很看重袁崇焕的,不但封他为兵部左侍郎还给他加了个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个都察院右都御史可是正二品,也就是说他跟各部尚书是同级的。就这袁崇焕还是闹小脾气,不愿来上任,为什么呢?
    这都是魏忠贤害的,前面提到袁崇焕在天启六年死守宁远,把努尔哈赤炮给轰上了西天,取得了宁远大捷,这后面的事情就没有详说了。
    其实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还取得了更辉煌的宁锦大捷,他在天启七年五月把来犯的皇太极打的屁滚尿流,吓得皇太极很长时间都不敢打宁锦防线的主意了,转而跑去蒙古草原发展势力去了。
    按理说这么大的功劳怎么滴也得加官进爵了,奈何那个时候是魏忠贤当权,这功劳全被魏忠贤给冒领了。
    这宁锦大捷的功劳全被魏忠贤安到他族侄魏良栋和族孙魏鹏翼身上去了,于是前刻还是农民的魏良栋因功封东安侯,加太子太保;还在喝奶的魏鹏翼因功封安平伯,加少师!
    而真正的大功臣袁崇焕只是稍微提了级,从正四品提到了从三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袁崇焕自然是气的喷血,挑子撂,爷不干了,辞官回家种田去。
    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自然是需要安慰的,孙承宗以为给他提到正二品就够了,但是前文也提到了,这袁崇焕有个臭毛病,那就是居功自傲。他认为这天大的功劳正二品都不够,必须是正品,不然爷不伺候。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还真给了他个超级大官,那就是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统管辽东登莱天津三地军政,这督师般都是内阁大学士担任的,手握尚方宝剑,督查各地军政,不管多大的地方官犯了事,都可以先斩后奏,可以说督师比正品还大,就是方的土皇帝!
    当然,朱慈炅不可能学崇祯皇帝那么去迁就他,宁锦防线并不是缺了袁崇焕就守不住了,后金骑兵本来就不擅长攻城,再加上他们人数太少,只要不是贪生怕死的将领,都能守住宁锦防线。明末的时候不怕死的将领多了,卢象升孙传庭史可法那可都是宁死不降的猛将,随便挑个去都能守住宁锦防线。你袁崇焕爱来不来,不来更好,来了尽惹事,别以为地球离了你就不转了,有朕在地球会转的更好。
    于是,袁崇焕的事情就暂时搁置了,六部官员也安排的差不多了,剩下了就是安排军职了。
    说到这军职,第位要提拔的自然是骆养性,这货是第个跳出来和魏忠贤唱对台戏的,而且上台就不下来了,直跟魏忠贤对着干,清除阉党,他当记首功。
    不得不说,骆养性虽然是个官二代,能力还是有那么点的,虽然算不上良将,但最少不会捅娄子,让他上前线冲锋陷阵是不用指望了,但管理京城治安这点小事他还是能胜任的。于是骆养性得偿所愿,进封锦衣卫指挥使,并按例进五军都督府左都督。
    这个五军左都督又是什么鬼呢?其实这个左都督并不是实职,五军都督府也不是个部门,而是五个。五军都督府是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的总称,每个都督府都有左右都督各名,都是正品的武官,分管着大明除禁卫军外所有的军队。而锦衣卫指挥使兼的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只是个正品的虚衔,并不是哪个都督府的实职都督。
    除了骆养性以外,袁可立和秦良玉也功不可没,但京营提督已经是正品了,已经升无可升了。不能加官就只能给他们进爵了,袁可立被封为忠勇侯,秦良玉也被封为忠贞侯。别说什么女将就不能封侯啊,历史上这秦良玉还真是忠贞侯,只是那是南明皇帝朱由崧封的,现在只是早十多年给她封了侯。
    至于秦拱明和秦翼明年纪轻轻就已经官居三品了,再升就有点荒唐了,朱慈炅只得作罢。
    最后就是宫里面的太监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居功至伟,顺理成章的接管了东厂,成为宫里最有实力的大太监。其余表现出众的太监高有潜王承恩王德化方正化等皆有封赏,在这里就不详述了。
    总之现在是阉党被清洗光了,朱慈炅的亲信和东林党的骨干也提拔起来了,皇太极暂时也没兴趣进攻宁锦防线,更为难得的是国库也有点钱了。貌似形势片大好,大明中兴有望,真是这样的吗?
    本卷终了,到底形势如何,请看下卷分解。
    第二卷 第章 规划
    这大明朝到底是怎么走向灭亡的呢?有说是毁在万历和天启手里的,也有说是毁在魏忠贤手里,还有说是毁在崇祯手里的,更有说是毁在东林党手里的。到底是毁在谁手里的朱慈炅现在还真不知道,貌似万历和天启都已经挂了,魏忠贤也被他收拾了,崇祯也没崇祯的了,被他给崇正了,到现在大明好像还没有亡国的迹象啊!
    现在大明亡国的根源好像就剩下东林党了,这东林党怎么会导致大明衰亡呢?朱慈炅真的有点无法理解,孙承宗就是东林党的大佬,韩旷更是东林党的元老,甚至毕懋康和乔允升都是东林党人,这几个人怎么看都是清廉的典范,纯洁的楷模啊!如果东林党人都是这样的,那不要说亡国了,不中兴都是不可能的。
    东林党人真的都很清纯吗?这个问题朱慈炅马上就能体会到了。
    阉党即灭,普天同庆,大明朝野上下在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渡过了春节,紧接着就进入了崇正元年公元1628年,属于崇正皇帝朱慈炅的历史正式翻开了第页。
    曹冲六岁能称象,甘罗十二即拜相。孔融四岁具德行,周瑜七岁调兵令。华夏历史上有很多幼年时期即具有成年人思维的神童,朱慈炅现在假假也有六岁了,他决定不再装嫩,时不我待,再装下去指不定哪天大明就完蛋了,神童就神童,总比亡国之君好。
    新年刚过,他便离开秦明月温暖的怀抱,走上振兴大明之路。
    他所做的第件事就是建立军工厂,当然,这个军工厂不是生产刀剑的古代军工厂,而是生产枪炮的准现代军工厂,或者说近代军工厂。
    在皇宫里面做点小实验,弄个钻床模型是没问题,要想生产出成套的武器,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建立军工体系,第步就是要建个准现代化的军工厂。
    要建厂,首先当然是要选址,朱慈炅其实早已经选定了地址,那就是王恭厂。
    前卷第章就提到了天启大爆炸: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明京师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区域,发生了场离奇的大爆炸。
    为什么用离奇来形容这次大爆炸呢?先不说那“死伤者皆捰体”,也不说那“五千斤的石狮震飞几里开外”。最离奇的是,京师城内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周围三四里之内尽为齑粉,而爆炸中心的王恭厂却“不焚寸木,焚燎之迹全无”。也就是说爆炸中心的王恭厂没有点事,连烟熏火燎的痕迹都没有。
    王恭厂本来就是工部生产火药的地方,在这里建军工厂,生产和运输火药这块的钱就全省下来了。再说周围三四里之内全部化为齑粉了,又因京城居民害怕那里再次发生大爆炸,所以王恭厂周围直空着的,连拆迁都免了。
    要在繁华的京城里面找块几平公里的空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兵工厂建在城外又有诸多不便,所以朱慈炅决定就是王恭厂了。
    这军工厂的负责人朱慈炅也找好了,那就是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宋应星。
    前文提到,这宋应星只是个举人,在明朝举人能当上正五品的高官那已经是极限了,再往上提,估计整个朝野都不会答应。还有很多进士才六七品呢,你想把个举人提到四品,那真是提都不要提这个话题,提出来就会被口水淹死。
    这职位已经没法提了,也就是说宋应星的岗位已经固定了,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如此稳定的人员,估计也就这位了,正好来负责军工厂的建设,可以从始至终直负责着,要交给别人朱慈炅还真不放心。
    于是朱慈炅道圣旨,令宋应星将工部营缮清吏司衙门搬到王恭厂,同时下拨了万两白银,让宋应星将京城里面的匠户全部抽调到王恭厂,先砌个三米高的围墙,将方圆三四里全围起来。然后,他将徐光启等众亲信全部召集起来,开始规划工厂的布局。
    朱慈炅前世就是大型军工厂的工艺工程师,个军工厂应该有哪些车间他自然是知道的。问题那是前世,科技水平生产模式跟明朝时期压根就不是回事,要真把前世的军工厂布局照搬过来,那他就是脑袋进水了。
    那这个布局到底要怎么规划呢?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厂区的道路,新军工厂的长宽都是三四里,朱慈炅干脆将其画成九宫格样式,两横两纵四条大道把新厂直接划成九块,正中心那块就是王恭厂。
    工匠的住宿和饮食不能少,这明朝可没有公交车,如果让工匠在家里住宿,那天的时间基本就消耗在上下班的路上了,这生活区必须占块。
    安全保障问题也要注意,干脆让秦拱明带千神机营的精兵前去护卫,这军队驻扎区又占了块。
    实验也要有专门的地方,这生产的可都是枪炮,总不能在厂房里面试吧,这实验区又占了块。
    生产武器首先要有材料,这炼钢的小高炉必须有,当然,个小高炉占不了多少地,但规模上来以后,个小高炉肯定不够,这材料区又占了块。
    生产出来的武器不可能马上交付军队,总得有个保存的地方,这库房又占了块。
    加工金属制品没有说开始就上床子的,总得先有个大概的外形才能加工,直接用铁水和钢水做东西那是神仙才能干的活,普通人加工东西般都先铸造个大概的样子出来,然后再去加工,这翻砂铸造又占了块。
    明朝这会儿制造枪炮主要还是以手工锻打为主,再加上很多外形不规则的零件也不可能在机床上加工,这手工锻打又占了块。
    最后就剩下块了,不用想了,机床还没地方摆呢,这最后块自然是准现代化的机床加工车间。
    朱慈炅毕竟不是真正的神灵转世,不可能什么都懂,要说他真正懂得也就是小高炉炼钢和准现代化的机床加工车间,其他什么翻砂铸造手工锻打火药生产他还没徐光启和宋应星他们懂得多呢,还有其他什么住宿饮食驻军他更是窍不通。
    所以,这军工厂也不能什么事情都由他个人来规划,众亲信还必须参与进来。个占地几平方公里的军工厂也不是两天能规划出来的,众人也不急,毕竟那十多里长的围墙也不是两天能砌好的。
    大家就着草图各抒己见,规划方案步步的趋向完美,张张正式的建筑图逐渐出炉。
    随着规划的逐步完善,朱慈炅内心也越来越激动,这大明的军工体系马上就要迈出最关键的步了,这步跨出,大明中兴有望。
    这步真的就这么容易跨出去吗?
    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
    京城二月天还很冷,特别是晚上,基本是零度以下,但毕懋康却感觉浑身上下热血。商议了将近半个月,新军工厂规划终于完成了,皇上特别高兴,请所有亲信大吃了顿。各种山珍海味轮流摆上来,就算他已经官至尚书也没吃到过几样,还有贡酒,那醇厚的味道,根本不是外面的水酒可以比拟的。
    美酒虽好,毕懋康也不敢喝太多,要是在皇上面前失态了,那他这尚书怕就悬了。
    他带着微醺的酒意回到府邸,正要趁兴再小酌几杯,管家却来报,礼部左侍郎钱谦益钱大人已经在客厅等候多时了。
    这钱谦益以前与他并不熟,只是大家都是东林党人,偶尔见过几面而已。但是,自从自己当上工部尚书以后钱谦益突然就变的热情了,时不时就要过府拜访番,与他聊聊诗词书画,来二去跟他也就熟了。
    没想到今天钱谦益又过来了,只是皇上宴请,他晚回来了个多时辰,倒是让人家久等了。
    正所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毕懋康正好感觉喝的还不够过瘾,这钱谦益来的正好,可与之共谋醉。
    他立刻让管家去准备酒席,自己则摇头晃脑的向客厅走去。
    两人相见,自是番客套,这客套完了酒菜也摆上来了。毕懋康正在兴头上,频频举杯,大有把自己灌醉的架势。
    钱谦益表面上豪气干云,来着不惧,暗地里却偷耍滑,那喝酒的架势好像比毕懋康还猛,但真正喝进嘴里的却没有多少,倒是有大半被撒到衣服上去了,反正衣服又喝不醉,多撒点也没什么。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钱谦益见毕懋康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便假装无意间问道:“毕大人,听说你们工部营缮清吏司衙门都搬到王恭厂去了,而且还把王恭厂四周都用围墙围起来了,这是想干嘛啊?”
    这话正问到毕懋康的痒处了,还能干嘛,建军工厂呗。
    这军工厂要是建起来,再加上皇上神仙下凡的本事,必定能做出远超弓箭的枪炮,有了这些枪炮,大明必定能横扫天下。这可都是在他当工部尚书的时候做出来的政绩啊,到那时,入阁已经不算什么了,他毕懋康必定名垂青史。读书人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名利,这利之字他倒不是很看重,唯独对这名情有独钟,名垂青史啊,那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耀了。
    想到得意处,他不禁大笑道:“哈哈哈哈,不是我们想干嘛,而是皇上想研制新火器,这王恭厂就是新火器研制之所。”
    钱谦益闻言,心中动,继续问道:“这研制新火器怕要花不少银子吧?”
    毕懋康不疑有他,继续得意的道:“那当然,光砌围墙就花了万两,要把新厂全建起来,最少得上百万两。”
    钱谦益假装羡慕道:“百万两!皇上可真是舍得啊,如此巨大的工程,建起来怕是要比皇宫都大吧。”
    毕懋康闻言更得意了,摇头晃脑的道:“那是当然,这新厂方圆三四里呢,足有半个皇城大。”
    钱谦益眼珠子转,继续用羡慕的口吻道:“这么大的工程,必将载入史册啊!可惜我无缘参与,不然也能青史留名了。毕大人你可是工部尚书,这次必将名垂青史,恭喜,恭喜。”
    毕懋康被这记马屁拍的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表面上假假的谦虚道:“不敢当,不敢当。”心里却已经乐开了花。
    钱谦益突然又问道:“对了,我们徐大人这次怕是出力不少吧?”
    毕懋康已经喝的云里雾里了,脱口答道:“那是自然,徐大人精通西学,有很多厂房都是他设计的。”
    钱谦益闻言暗自笑声,举起酒杯劝道:“来,喝酒,今晚不醉不归。”
    毕懋康自然是来着不惧,钱谦益不再提问,只管劝酒,两人你来我往,喝了将近个时辰,直到毕懋康喝的都有点摇摇晃晃了,钱谦益才告辞而去。
    毕懋康不知道,他无意间竟然把徐光启给卖了。
    这钱谦益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自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领袖被害以后,他直以“东林魁首”自居,平时就爱组织帮东林党闲人高谈阔论,针砭时弊,阉党下台以后他更是到处奔走,拉拢东林党人,彰显自己的存在,总想着依靠“东林魁首”的身份入阁拜相,名利双收。
    奈何他实在是绣花枕头个,要他吟诗作对,那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要他治国安邦,那对不起,你找错人了,对朝政他可谓八窍通七窍,窍不通。孙承宗看他在东林党内还有些人望,才给了他个礼部左侍郎,要想入阁,对不起,你还真不是这块料。
    钱谦益多次找人说合无果,只得亲自出马,寻找机会。什么机会呢?自然是把徐光启拉下马的机会!
    礼部乃是六部之首,按例礼部尚书是铁定要入阁的,现在他已经是礼部左侍郎了,只要把徐光启弄下去,他就能接替礼部尚书的位置,到时自然而然就入阁拜相了。
    毕懋康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他知道毕懋康和徐光启都是西学爱好者,经常凑到起讨论些奇滛技巧。这奇滛技巧正是个很好的突破点,读书人学的是孔孟之道,大部分人对这奇滛技巧都是很反感的,只要他能抓到点把柄,把徐光启推到大部分读书人的对立面,再组织东林党的言官们使劲弹劾,徐光启就只能下台了。
    治国安邦他是不行,但争权夺利他却是把好手,他可不像孙承宗那些人样,傻乎乎的去当什么大忠臣,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
    貌似史书上记载的东林党人都是道德楷模,清廉的典范,突然冒出钱谦益这么个地地道道的小人来,好像有点与史实不合。其实不然,东林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党,而是朋党,他们的主旨也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了保护江南士大夫集团的利益。
    说白了他们就是官僚政治集团,为了本集团的利益,他们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的。这样说好像有点扭曲历史的味道,其实这才是历史的真相,史书上关于东林党的记载都被东林党人扭曲过了。
    明朝灭亡以后,大部分东林党人都投靠了满清,这个钱谦益就是典型的代表,他投降满清之后清廷任其为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他干的第件事就是请为编修《明史》副总裁。那总裁是满清人,就是挂个衔,监督下,主要的编修工作都是钱谦益主持的,这样的人修出来的《明史》,可想而知。
    所以东林党在《明史》上记载的只有两种人,要么是为国为民的大功臣,要么就是默(zhaishuyuan.cc)默(zhaishuyuan.cc)无闻,只有名字没有事迹的路人。为什么只有名字没有事迹呢?因为他们大部分前半生还是明朝的忠臣,后半生又变成满清的忠臣了,这样的人物事迹记载在《明史》上,不是丢人现眼吗!
    投降满清的东林党人里面,史书上唯有详细记载的就是这个钱谦益了,没办法,因为他是“东林魁首”,是东林党倒向满清的带头人,清朝表扬他‘功绩’的记载太多了。《明史》里是全被他‘修’干净了,但其他的历史典籍不是他们想‘修’就能‘修’的,所以他是唯个‘光辉事迹’流传后世的东林党人。
    第二卷 第三章 争权
    朱慈炅这段时间直都很兴奋,特别是今天,军工厂的规划终于完成了,马上就可以开工了,按规划的进度,在系统发放燧发枪奖励之前就能建成。
    到时候燧发枪出,大明军队的战力必将迅速提高,虽然不能说无敌于天下,自保却是没什么问题的。
    他没想到,这调拨银两的旨意刚发到户部,孙承宗马上盆凉水给他泼下来。
    这日,早朝过后,朱慈炅按例来到书房陪着孙承宗和朱由检批阅奏折。
    这内阁票拟的奏折还没打开,孙承宗却是从怀里掏出大把奏折,严肃的问道:“皇上,你是不是打算调拨百万两白银修建军工厂?”
    糟糕,自己太兴奋了,竟然忘了跟孙承宗还有朱由检通气了,这么大的事情顾命大臣和辅政亲王都不知道,的确有点过了。他尴尬的笑道:“呵呵,这个,这个确有此事,朕时高兴过了头,忘了跟你们说了。”
    孙承宗倒没有纠结这个问题,他将手里的奏折递给曹化淳,淡淡的道:“这是河南道监察御史熊则祯礼部给事中瞿式耜等人弹劾礼部尚书徐光启的奏折,你给皇上念念吧。”
    曹化淳接过奏折,见朱慈炅并没有反对,便朗声念起来。
    好家伙,果然全是弹劾徐光启的,这些奏折写的,那叫个毒啊。
    什么徐光启不思圣人之学,偏好奇滛技巧,是读书人的耻辱,不配在朝为官;
    什么徐光启名为帝师,实为毒师,专用蛮夷之学毒害皇上,其罪当诛;
    什么徐光启为贪墨银两,唆使皇上耗费银两百万建造毫无用途的军工厂,罪不可恕;
    按他们那意思,这徐光启简直就是个大臣,不撤职查办不足以平民愤!
    这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又是什么大官呢,竟然敢弹劾堂堂的内阁宰辅兼礼部尚书?
    其实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并不是多大的官,相反,他们品阶很低,都是‘七品芝麻官’,但是他们权力却很大,大到皇帝都敢骂!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下明朝的科道制度了。
    所谓“科道”,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在明代被称为科官,十三道监察御史则被称为道官,他们合在起称为“科道官”,主要负责纠举弹劾防止官员敷衍公事违法乱纪。
    这六科给事中是专门监察六部官员的,相当于现在的纪检部门。
    这十三道监察御史是专门负责监督全国各地官员的,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官,监察御史隶属于都察院,这都察院就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
    但这明代的纪检官员和检察官和现代又有不同,因为明太祖规定,他们可以“风闻言事”,直接向皇帝建言,而且说错了还没关系,各级官员严禁挟私报复!
    也就是说他们想查谁,弹劾谁根本就不需要举报信,只要“风闻”就可“言事”!
    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利用这些人来监督官员,?br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