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大宅男》第四十二章 祖巫们错过了什么?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三千年来,整个紫霄宫中因鸿钧的讲道而发生着种种异象,混沌灵气被大幅度的转化为先天灵气以供众修士悟道所用。
    从鸿钧的角度看去,上次来听道的修士大部分都在。
    之所以说是大部分都在那就是还有没在的,那就是十二祖巫。
    十二祖巫专修盘古所悟的肉身之道,此道并不存在与造化玉碟之中,乃是盘古所创的独一无二的独属于自身的道,此道在盘古死后由其精血所化的十二祖巫继承。
    而鸿钧所讲的道,都是这造化玉碟上所记载的道,要领悟这些道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修元神。若是元神无法达到一定的境界,那听鸿钧讲道就跟听天书没什么区别。
    而十二祖巫恰恰就是不修元神的那类修士。
    可以说,十二祖巫来紫霄宫不是来听道的,是来受罪的。
    因十二祖巫没来而空出来的位置,就被由最近这六千年来修炼到大罗金仙之境的十二位修士所占。
    这十二位修士虽然未曾听得鸿钧的第一次讲道,但能有幸听得这第二次,想来也是气运与福源深厚之辈了。
    不对!
    是十三个!
    除了十二祖巫外居然还有一位修士没来。
    他是谁?
    随着鸿钧讲道的进行,其他的修士只是感觉到了大道的玄妙,但本身的修为其实没有一丁点的增长。
    因为鸿钧在讲大罗金仙之境的道的时候就没有讲全,导致这些修士本身道的不完满,使得修士们卡在了大罗金仙巅峰而不得存进,若是无其他方法,这帮修士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
    而青莲却不同,虽然青莲的道也是不全的,但青莲在化形的时候就已突破了先天之境的屏障。
    青莲虽不是混沌生灵,但是其修为却是稳稳的进入了混元金仙之境。
    所以在鸿钧讲道的这三千年中,青莲的修为却是不断的增长。
    混元金仙初期
    混元金仙中期
    混元金仙后期
    混元金仙巅峰!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讲到这里青莲便感觉自己的修为好似随时都能突破这混元金仙的修为,进入另一种层次,只要鸿钧再讲那么一点就完满了。
    但是青莲知道,也就到这了!
    毕竟少了那一道鸿蒙紫气的道韵。
    本来讲道此处就该完结了,这混元金仙之道已完,可是鸿钧讲道的声音尚未停止,而是一转,转到了肉身之道上。
    “这是!法天象地!”青莲震惊了!
    要知道,这法天象地可是肉身之道啊!乃是不同于造化玉碟之上依靠元神所修之道,而是实实在在的肉身之道。
    法天象地,乃是借由修行者的本源之力来进行修炼。本源之力越强者,修行的就越顺利,修行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修行成功后的威能也就越强。
    要知道,本源之力可不光跟元神有关,相比于元神,其跟肉身的关系其实更为密切。
    想想便知,在修士未化形之时,本源之力深藏与本体,而元神的状态则更像是依附于本体。而在化形之后,本体化为肉身,那么本源之力的所在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以说修习法天象地比的就是谁的根脚深厚。
    根脚普通的,连修习的资格都没有。
    并且最终修习出来的法相,更是与修士的本源有关。
    虽然法天象地修习极难,若无大造化,根脚深厚者不可修习,可一旦修成,便可施展法相之力,肉身有通天彻地之威能。
    “哎十二祖巫到底错过了什么呀!”青莲感叹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