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时代》第41章 潜藏的人脉

    北京邮电大学,简称北邮,前身是1955年成立的新中国的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北京邮电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在1998年邮电部还未撤销之前,一直是邮电部的直属高校,而邮电部的职责是统一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政和电信。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学的招聘工作都会出现一个很活泛的名词——“子弟学校”。
    从最好的大学到最差的中专,只要有上级直管单位的话,他们都会为子弟学校都会解决很大一部分就业问题。
    在98年之前一直管理着三大运营商前身的邮电部,自然肥水不流外人田,下属的电信部门每年都会招纳很大一批北邮的子弟。
    而98年之后,邮电部拆分,政企分离,政府部门和电子工业部合并建立信息产业部。而电信企业部门从2000年开始划分,形成三大运营商并存的局面。
    但是这一切改变不了三大运营商从骨子里的北邮血脉,北邮的子弟三大运营商里依然是最欢迎的。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北邮就是只依靠关系。人家不仅关系硬,关键是在很多方面人家还很强!强的阔怕!
    通信工程,在全国排第1名
    信息工程在全国排第9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全国排第4名,
    电信工程及管理,全国排第1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全国排第14名,
    软件工程,在全国排第7名,
    网络工程,在全国排第1名,
    物联网工程在全国排第13名,
    信息安全,在全国排第3。
    因北邮的毕业校友几乎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通信领域运营商、企业的中坚力量,以及互联网行业中的IT工程师来源。
    无论是信息产业部、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还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微软等外企,乃至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企业中,北邮系都是核心力量之一,堪称国内通信行业的“黄埔军校”。
    所以北邮虽然是一所名声不显的211,却是一所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背景极为强大的211,甚至比绝大多数985高校都好使。
    ……
    郭恒,北京邮电大学98级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未来从事方向未知,未来成就未知。已知家境贫寒,渴望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家庭翻身。
    这是李星灿从在繁星科技兼职的北邮学生打听到的,至于为什么打听到他,主要还是因为人家的导师非常厉害!
    刘安杰,男,汉族,中共党员,1943年01月10日出生于SD省YT市,
    1968年9月,刘安杰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
    1976年1月至1985年1月,先后任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85年1月至1990年1月,任中国电信总局副局长兼邮电部数据通信局局长;
    1990年1月至1993年1月,任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
    1994年1月起,任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
    1997年8月起,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就这些的履历,看着就让李星灿恨不得马上把这样的大拿请到公司供起来,但是明显就很不现实,所以李星灿只能另辟蹊径,从他的学生入手。
    刘安杰带的几个学生中,就属郭恒最合适,因为他很缺钱,还有要改变自己家庭贫困现状的强烈愿望。
    郭恒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还有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靠着父母种地养活一家人,生活的十分艰难。
    读本科的时候,郭恒的家里只在第一年为郭恒提供了足额的学费,以及很少一部分的生活费,没有办法,郭恒就只能在课余时间到学校附近的小餐馆刷盘子勉强挣到生活费。
    郭恒很清楚家里的情况,该借的的钱都已经借了,第二年的学费会有很大的问题,于是郭恒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工地做小工。
    就这样自己挣一部分,家里提供一部分,郭恒勉强的读完了大学本科。
    在大四的时候,郭恒遇到了刘安杰,郭恒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就是刘安杰。
    刘安杰通过日常的问题交流,一下子就看中了勤奋刻苦,基础扎实的郭恒,想让郭恒跟着他读研究生。
    毕竟一个做学术研究的老师,有一个得力的研究生助手,很多时候都会很舒心的。
    郭恒却困惑于家庭的贫困现状,只能直言相告,拒绝了刘安杰的邀请。
    刘安杰却对于出身贫寒的郭恒更看好了,坦言道,只要郭旭以后好好工作和学习,他会让学校提供一份公费读研的名额。
    郭恒自然是十分感谢,但还是说需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当郭恒打电话和父亲提及此事,并说自己想要放弃这个机会的时候。
    郭父一想到儿子很优秀,被老师拉着去读书,以后说不得也会是一个大学教授,那可是真真的大文化人,大学生的老师。
    “我老郭家也算烧了高香,要出一个大教授了。”这让郭父喜不自胜。
    于是对着电话嚷嚷道:“你要是敢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老子不打断你的腿,我就不姓郭!”
    电话沉默了一会儿,又传来声音:“你就给我滚去好好去读书,家里的事情都有你老子我!电话费这么贵,我就先挂了!嘟嘟嘟……”
    就这样郭恒读了研,但是家里的债务却不会因为郭恒读研而推脱。
    人家盼了几年,终于等到郭家的大小子毕业了,指望着借出去的钱都能收回来,但他还要接着读,这让借钱给郭家的人自然就恶语相向。
    郭父对此也只能唾面自干,陪着笑脸说道:“他读书不用我花钱,我以后压力就小了,我这两年卖的粮食,都可以用来还清大家的欠款。”
    这个时候的农村人的“乡谊”还是很浓厚的,再说郭父也已经做了承诺,这件事就这样暂时了解了。
    但郭恒很清楚这笔债务究竟有多大,家里几乎两年不吃不喝才能还上债务。
    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愧疚感压在郭恒的心头,让郭恒觉得必须要为这已经被自己吸干了骨髓的家庭做点什么。
    可读研不像本科,多数的时间都是呆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做一些研究性的工作,郭恒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继续课余的兼职,索性的是刘安杰又给了郭恒一个助理岗位。
    这让郭旭每个月都能往家里寄些钱,来偿还大学四年来欠下的债务。
    但是这改变不了郭恒的家里依然一贫如洗的现状,接触过现代化都市生活的郭旭有着强烈的愿望要去改变贫困的家庭现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