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朝露》第九章:人生何为

    “咚咚咚……”江汜一大早,就来到了校长的办公室。
    “请进。”只见一位年愈五十的老者坐在办公桌前,写着什么东西。
    江汜推门而入。
    “校长,学生江汜。”
    “哦,我听说过你,你先坐,先等一会。”校长看了眼江汜,请江汜入座后又埋头写了起来。
    前段时间,学生旅游失踪这件事在学校内也是传的沸沸扬扬。
    “好了,这是证明,有时间拿着身份证带着这份证明去学办处重新注册学籍。”江汜等了没多久,校长便递给江汜一纸证明。
    江汜连忙起身,上前接过。
    “今天学校有一场学术交流,没事的话,正好跟我过去看看吧!”校长看着正欲离去的江汜,开口说道。
    “好!”江汜点头应是。
    江汜原本准备拿了证明就过去的。
    这场学术文化交流,以最普通的论述方式。
    就在学校的论道室。
    论道室,平时老师或学生也都在用,他们或讨论各个国家的文化优劣,或是评论世界各地的时政热点。有时还会举行各种辩论赛。
    江汜和校长来到论道室,此地已经挤满了学生。
    好在江汜是跟着校长来的。论道室有专门的职工区域,学校每次举行辩论赛的时候,这里都是作为裁判休息的场所。
    论道室,高台之上,只见两张矮桌对立铺设。
    只见一人席地坐于一边,夸夸其谈,观其服饰,想必是那扶桑之人。
    “我来华夏已月余,观其华夏虽然经济稳定、向上,但其民如蝼蚁一般,苟活浮生,只知工作,不知为活。”
    好家伙,这家伙已经来了一个多月,准备真够充分的啊。
    那扶桑之人看看了四周,又继续说道:“华夏自比上下五千年,如今只是裹着厚重历史的皮囊,内部早已腐朽不堪。
    想我扶桑,虽在海外,但唐韵犹存,是为正统。
    高丽虽偏安一隅,但也明风厚重。
    然则……”
    “然则你扶桑高丽虽承唐韵明风,也不过徒有其表。”江汜及其喜爱华夏的古典文化,每次在网上看到别人贬低华夏文化,都会忍不住反击,但每次反击都石沉大海,没人回复。
    而今,贬低之人就在眼前,江汜情不自禁,没有忍住。
    待话音刚起,四周目光齐齐看来。
    江汜见此,也索性登上高台。
    只见江汜双手作揖:“哲学系,江汜!”
    而后席地坐于扶桑之人对面的桌前。
    之后便继续说道:“你说我华夏之人皆如蝼蚁,只知工作,苟活浮生,不知为活,那你国之民又可知为活?
    生命无常!
    有些人,生于市井长于市井,却偏偏不甘于此,自认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百年之后一抔黄土无人知。他们想要的是这青史留名,他们不甘心默默无闻的来到这世上走一遭,死后还无人知晓一场空。
    还有些人,忧国忧民,立誓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自己的一份力。正如周总理所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更有些人,他们的目光不在局限于一国,一族,他们想要的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乐土。
    你可知,他们可知为活?”
    “他们自然知道为活!”
    江汜看了看对面扶桑之人,继续说道:“然而,生命无常,宇宙生灭。无论地球、宇宙最终都会走向消亡,管他名垂青史还是造福人类,到最后都不过是一场空。
    那他们还知为活?”
    扶桑之人哑口,好似思考一般。
    “他们自然知道为活!”江汜又补充道:“无论结果如何,但他们有目标,有信念。他们为目标信念而活。
    你观我华夏之民只知工作,却不知他们信念、目标,就来这夸夸其谈,愚蠢至极。
    他们的目标、信念就是子女安康,父母平安,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他们的目标、信念就是培养好自己的子女,不如自己这般拼命工作。
    只是他们不知,他们的子女依旧需要努力,因为他们的子女只希望他们子女的子女达到更高的高度,他们不曾仰望的高度。
    你们自居华夏正统,你们又可知这正是我华夏一脉相承的思想:先祖努力为后代增光谋福,后代祭奠先祖,以先祖为荣。”
    江汜缓了口气,拿起桌子上的水喝了几口,又继续说道:“我华夏文明历经几千载,虽曾有沉浮,几经灭国之危,但民族未灭,文明未断,底蕴犹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华夏文明的精髓在于不断融合,不断创新。观我历朝历代,传承有序,却也不尽相同,皆出于此。
    尔等得我华夏怜悯,教化尔等,尔等却遵循守旧不知变通,安敢自比正统?”
    “好”
    “彩”
    台下叫好声不绝于耳,更有人模仿古人呼喝。
    观扶桑近代史,他们并非不知变通,如果不知变通,又何来明治维新,又如何有实力挑起侵华战争。
    江汜如此说,只是因为这扶桑之人对我华夏刚才的论述太过难听。这是名校交流,世界瞩目,如果没人辩解,我华夏之人看了岂不成了杀人诛心之举?更何况,扶桑老是和华夏争正统,老拿他们国家现存的唐文化搞事。
    江汜知道,在场的学生大都可以反驳,但当时的自己确实没忍住。
    太特么气人了。
    江汜继续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发展至今的民族文化必有其可取之处,无论你扶桑、高丽亦是欧美。
    我华夏文化不在于一朝一代,不在于一朝一夕。文化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要不然也不会有我华夏近代百年的屈辱。
    而这也正是我华夏文化的韧性所在,虽有低谷,却不被征服,不被同化。
    又因为文化的包容,我们吸收各种外来文化,洋为中用,古文今用。
    我相信,如今的社会,我华夏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就好比医学,面对重大的卫生事件,我们有西医和中医同时保驾护航。
    而我也更加相信,明天的华夏文化必然更加璀璨,更加强大。”
    台下学生沸腾。
    ……
    江汜见此,起身作揖,走下高台。
    这场论述已经毫无悬念。
    之后虽还有人登台反驳,辩解,也皆无出彩之处。
    一场论述结束,已到中午。学生散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