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风约》第一四五章 六九了,这鬼天气还不见回暖

    第一四五章六九了,这鬼天气还不见回暖
    刘达飙一听他说是警备队的,就立马想起了杨笃宽,这杨笃宽是他的一块心病,找不到他,他在领导和同志们面前就觉得抬不起头来。于是,接着又审,那特务交代不是杨笃宽派他来的,虽然他认识杨笃宽,可是好久就不见了,警备队长也还空着,只有副队长在指手画脚。
    “那到底是谁派你来的?不说是吧,不说有人派你来,我们就加重了你的罪,就把你当作主犯。”牛畅不知从那学来这一套,还就算把这个特务吓唬住了,他交代说,是晋庄村他的一个表哥叫闫胖之安排他的,最后他还交代前几天枪毙的那个王桥凹的牛金瑞跟他是相好。
    那就顺藤摸瓜吧,于是刘达飙就派几个人按照特务的指点到晋庄找这个特务说的表哥,正是腊月二十八,那个“表哥”正在家张罗过年的事,猪羊肉摆了一案板,看上去总不会相信是一个人吃的。
    同志们连夜把那个“表哥”请到畅村,对着指正他的小特务也没有挛舌头,承认是他派的,但是他老是舍不得说他是谁安排的。
    牛德山将刘达飙拉到一边说道:“我看这个人是个死心塌地的,越不交代就越说明他知道的不少,要不这样……”然后又对着他耳朵小声嘟囔几句,秦德彪点点头。
    这年的腊月没有三十日,二十九就算是除夕夜,牛德山和秦德彪定下的计划是将这个闫胖之故意放走,也算是放长线钓大鱼吧,在他家看那一案板上的肉就说明一定会有人要到他家过年,放他走也许能引出一条大鱼来,兴许是那个杨笃宽也不敢说。
    今晚二十八,等到明天二十九就迟了,吃肉的人见他不在家还敢来吃肉吗。秦德彪安排看护他的同志要不这样这样……
    是夜二更时分,绑在一个土窑里一根柱子上的闫胖之也是想挣扎着能够让自己放松一下,不料觉得捆着他的绳子似乎真的松了一下,再挣扎挣扎又松了一下,只顾想逃命的闫胖之没有往深处去想,用手摸摸绳索疙瘩,已经活套了,再用手解一下就会轻而易举地松开,这时,两个站岗的还在悠闲自在地捞着家常,不是逃跑的时机,窑子里除了那根绳子也没有什么器具,出去了自己不会是两个人的对手,再说他们手里还拿着枪。
    等!千万不能急懆,不能错过这次机会,这是生与死的关头呀!闫胖之心里暗自叮嘱自己。
    站在门口两个站岗的同志,早已明白了两位领导的意图,并且是越早放他走越好,眼看就要三更天了,他们也听见里面有了动静,说明这个闫胖之已经发现了给他下的套了。
    于是,一个故意伸了伸懒腰,打了一下哈欠,嘴里说:“想睡觉了,支应不动了。”
    另一个说:“那我去屙一泼(拉屎),回来我们替换着睡一觉”。说着就朝一角的茅房走去。
    留下的这个同志还怕窑子里捆着的那个郁郁沉沉下不来决心,便喃喃一句:“你屙,我也尿泼。”往前走几步到一墙角真的撒尿去了。
    绑在柱子上的闫胖之在屋子里听得一清二楚,他不就是在等机会吗,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抓呢,于是,他把早已解开的绳子一扔,慢慢挪开门,蹑手蹑脚地朝门外跑去,正好大门也给他开着。
    闫胖之出了大门就加快了速度,跑了二百米远就听见有动静,还听到有人喊:“怎的,怎跑了!”
    其实,说去茅房拉屎的那个同志压根儿就没有去,而是躲在了大门外,等闫胖之跑出来好跟上他,不要抓鸡不成再损把米,让他真跑了。
    闫胖之一溜烟逃出去,并没有去晋庄,而是朝着徐家后的路线跑。因为杨笃宽就藏在徐家后,也正好让刘达飙猜对了,万一是杨笃宽,自牛金瑞处决后,他对自己的处境更加小心谨慎了,要不是那日多了个心眼,现在他也恐怕在那边过年了。
    闫胖之知道他要是往家里跑,抓他的人一定会在那里等着他,再说现在当务之急是要通知杨笃宽,要不,天明他就会带着人来他家过年了。
    这边刘达飙早已布置好了武装人员,连夜朝徐家后村包抄过去,只等两个跟踪闫胖之的同志的消息。
    五更时分,接到了消息,大家抄起家伙将杨笃宽隐藏的地方包围,不用半个小时就将他们全部控制,共有七、八个人,只是没有见到杨笃宽。
    这时,秦德彪就像受到了天大的侮辱,手里惦着枪对准其中一个小头目吼道:“杨笃宽呢,那个杨大汉奸哪去了!”说着手指头就扣动了扳机,吓得那个小头目,用手指指西门,战战兢兢地说道:“西头,村西头,爷爷别—别开枪”。
    几个队员拉着那个小头目往西而去。
    这个杨笃宽几次抓不到他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太狡猾了,狡兔三窟,每次他都把自己看作是处在危险的地方,总不会跟他的手下住在一起,只要一有动静,他就会溜之大吉。
    可是这次他终究还是大意了,没想到大年三十还有人在想算他。
    “这场战役打的真是太漂亮了”。刘达飙还是第一次自己夸奖自己。
    大汉奸杨笃宽被连夜送往平顺。大功告成的刘达飙受到了住在料阳村的县长洛洪章和县委组织部长吴树修的表扬,他带着欢悦的心情跟王强、牛德山还有锄奸队的同志们美美地过了个除夕夜。
    大年期间,山里的积雪厚厚地铺盖了一层,要是早半个月,进城、赶集、购买年货的百姓已经把积雪给踏平了,一幅欢悦的气氛。如今,小鬼子占领了县城,四周都建立了据点,进城、赶集都要经过几道严格的卡子,弄不好连人带货就没有了,十二月事变后,进城赶集的百姓越来越少了。
    在游风约南的东井岭集镇成了这里最繁华的集市,搭过行头岭就是国民党特务横行的地方,沿地各村还住着“防共保卫团”的组织,各个路口都设了哨卡,行路人稍有不慎就会把你当做可疑分子抓到常行坐“老虎凳”。
    买不上年货,年可以过得去,要是抓到常行,那可能会把你当做“暗八路”,吃尽苦头。
    这期间,到发迹了那些走乡串巷卖山货的货郎担,随着大年的邻近,他们的山货可都是那些很抢手的年货了:炮仗、大红纸、灯笼、软枣、柿子、花生、香炉、蜡烛……。
    县牺盟会区团长王强受党的派遣到南游风约石盆、三郊口一带负责接应我党派来的县委新任领导。
    “十二月事变”后,阎军孙楚部队开进晋东南地区企图摧毁我抗日政权,与此同时,日寇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使壶关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各级抗日政权基本被摧垮,加之太南地区连年发生严重自然灾害,久旱无雨,根据地军民缺吃少穿,群众抗日情绪低落,党组织发展和根据地建设处于艰难的境,抗日反顽斗争进入了艰苦的时期。
    为了克服困难,度过难关,上级党组织提出了“精干隐蔽”政策,中共壶关县委的领导成员大部分分散隐蔽。年前12月底,县委书记戴苏理、宣传部长蔡洪涛调离壶关。
    王强就住在三郊口一位老农家,如在正月里,再打扮成一个补锅的已经是不合常规了,没有正月里出门补锅的,为了不被顽伪特务怀疑,他们都变成老农家的儿子、孙子分散在各个村庄,有的不敢停留在村里,就在山上的土窑里,在没有上级组织的指示下,他们只好隐蔽待命。
    县委书记戴苏理、宣传部长蔡洪涛调离壶关后,负责县委工作的担子就落在了原组织部长,现任二分区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吴树修的肩上。
    铲除了大汉奸杨笃宽后,他跟王强就隐蔽在游风约店上、晋庄一带,他在牛居村(妻子的娘家)的一位老相识绅士家里,每天晚上住在一个土窑洞里,由于风干潮湿,身体染上了疾病,仍带病坚持工作。
    戴苏理临走时告诉他,组织上已经派出领导在这一代找寻我们,让他负责跟组织取得联系,但具体在什么地方,就连戴苏理也不知道,只是有我们的接头暗号。
    为了尽快跟组织取得联系,吴树修找到王强,安排他到三郊口、石盆一带。再找到刘达飙,接头暗号是:“快六九了”,“春季透了”。然后是:“讨逆”,“反顽”。
    王强每日扮作上山打柴的,所走的道路都是山外人进山的必经之路,对每一个过路客商,他都不会错过,走亲的,串友的,挑煤的,打柴的,赶脚的,卖货的,起刀的,磨剪的……
    面对现在的形势,那些特务们也都化装成这些人来山里侦探情况,弄不好就会暴露。“六九了,这鬼天气还不见回暖”。对方没有回应。“年关过了,春气透了。”对方没有回应……
    一个补锅的货郎担带着一个伙计在三郊口出现。才说大正月不会有补锅的,却出乎了他的意料。
    “喂!大正月的,谁还补锅。”
    “快六九了,春季透了,补锅下地。”对方答。然后跟随的小伙敲一下手里掂着的破锅大声吆喝“圪炉锅吼……”。
    王强认定这该是目标了,还学着自己腊月补锅的样子,莫不是故意的。便说道:“那就给我家补补那口米锅吧”。
    来者答应,挑着担子跟在王前后面。
    “快六九了”。王前随意地重复一句。
    “春季透了”。
    对上了!
    “讨逆”。
    “反顽”。
    来者就是中共太南地委任命的新的中共壶关县县委书记许少林,化名黄雪平,又名万青,河南省偃师县人。另一位戴一之,新任县委宣传部长,本地人。
    王强带着新任壶关县委两位领导来到牛居村见到吴树修,大家相互认识后便开始落实上级当前的任务,组织新的县委班子,迅速恢复党组织。
    晚上,按照吴树修的安排,把两位领导安置好,又派王强到附近料阳村找来县长洛洪章,牺盟会秘书师丕珍,公安局长靳文还有刘达飙。由于吴树修身体不好,大家就来到牛居村,召开第一次秘密会议。
    会上,王强给大家介绍了两位新任的壶关县县委书记许少林和宣传部长戴一之,忽然刘达飙认出了戴一之,忍不住叫道:“保顺哥!”
    大家一阵惊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