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李世民流落荒岛》第一百九十九章 朝会

    马周算是起于微末。
    还是大器晚成的贞观宰执。
    能够从一个寒门之人,晋升成为朝堂之上的三品大官,实属自身有着很大的才能。
    自从这位被推荐之后,便被李二陛下一路提拔到了现在的门下省,跟在了李二陛下的身边。
    进入了皇帝的身边,看到的世界自然又不一样了。
    相当于是身在高位,所以能够结合自己当初作为一个寒门的见识,又能够依据现在作为李二陛下、长孙无忌等等这些上位者的心思。
    对于马周的种种建议,自是没有人会去反驳。
    甚至是,江枫都觉得,这位考虑的问题还有那些想法,都比他要全面的多。
    这种情况自然也不意外。
    江枫本来就是一个搞科研的人,还是一个农学科研人员,而不是什么政,治学。
    可能换一个精通时政的人,来到这大唐,或许现在的大唐早已经走向了世界。
    而江枫现在,只是让大唐变得更加富有,让大唐的疆土稍微扩张了一些。
    十年的时间,才开启了航海的时代。
    这一场商议,一直持续到了黄昏之后,吃完了宫廷盛宴,才回到了国师府。
    这一次,江烨等人,则是在学堂里面做功课。
    江枫回来的时候,他们刚刚做完。
    江奕和江轩才一岁左右,连话都不会说,更不用说什么做功课了。
    主要还是陪着江烨和江昭一起。
    而且很明显,江昭已经完成了今日的课业,抄写了三字经,还做到了倒背如流。
    江烨则是慢吞吞地写着,还有二十多字,却已经有一些不赖烦了。
    见到江枫进来学堂,立即放下了手中的笔。
    “阿耶回来了!”
    直接就冲进了江枫的怀中,似乎课业是一个很可怕的怪物一般。
    “你管管你这宝贝儿子吧,你看看,这字写得,夫子都叹息而去了。”郑丽婉是火冒三丈,对在江枫怀中撒娇的江烨一记白眼。
    江枫对郑丽婉笑了笑。
    然后看向了站在那里温文尔雅的江昭,对方脆脆地说道;“阿耶,好!”
    江枫抱起了江烨,然后上前又抱起了江昭。
    对郑丽婉笑着说道:“行了,他们还小,等再稍微大一些,不听话,那就给我使劲儿教训。
    不过今天晚上嘛,我们就陪着弟弟做游戏,好不好?”
    江烨立即举起手,开心地说道:“好耶,好耶,做游戏,做游戏!”
    江昭也很开心,不过没有向江烨那样风风火火,只是嘴角微微一笑,看着江枫可爱又乖巧。
    “好,做游戏,哥哥做喜欢做游戏。”
    郑丽婉嘟着嘴,有一些不高兴,“哼,今晚就放过你们。”
    不过一会儿,却也加入了七个人的游戏当中,玩的不亦乐乎。
    等到第三天早朝的时候,江枫早早地起来。
    在郑丽婉的服侍之下,穿上了国师冠冕。
    床上的长乐公主,还在安然入睡,不远处的婴儿车内,江奕和江轩还在呼呼大睡。
    外间,江烨和江昭两兄弟,一个四仰八叉地呼呼睡着,一个双手放在心口,安然地睡着。
    在六个人的额头上亲了一口,江枫这才满意地出门坐上马车。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到了皇城外,就见到那些官员正在等着,眼见到江枫下了车,这才行礼。
    江枫微微回了一礼,便带头进入了皇城。
    这一次的朝会,虽然算不上是大朝会,但是在平定了东边的东岛之后,大唐即将走上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
    所以百官们都知道,接下来的朝会,就要着重讨论,这接下来的五年计划是那些。
    贞观十年确定的贞观十一年的那个计划已经实施了。
    而接下来,还有一个五年。
    进了大殿不到一会儿,李二陛下穿着皇帝的冠冕,穿着皇袍,走进了大殿之中。
    百官躬身施礼。
    大臣们例行上奏,李二陛下一一作出批示。
    之后,才是今天的主题。
    由内史省提出草创的文件,开始了贞观十一年的第三个五年谋划。
    从大唐的吏政开始,到最后大唐的商业。
    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很多的问题。
    首先便是吏政,乃是朝廷该如何选拔人才,大唐的十几座学宫,如今收纳了差不多五万学子。
    这些学子将来又该如何处理,才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不可能读书人成为了一个普通的行脚商,更不可能成为一个账房先生。
    这样的出路,明显不符合大唐学宫当初的建设。
    要知道,玉山书院上面那个国师四言,还在警示着世人,警示着学子。
    对于这一点,李二陛下自然有办法。
    大唐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些从学宫出来的学子,他们不管如何,总是在学宫内学到了一些知识。
    直接安排到那些郡县历练,从这之中选拔出来一些优秀的官员,也是大唐吏政的一个重要手段。
    至于科举,自然是要参加的。
    如今的科举名额,从最开始的三甲,变成了现在的三甲、三丙、三乙。
    至于状元郎、榜眼郎、探花郎的最高设定,还是存在的。
    这些在科举中出类拔萃的人,直接就进入到了六部,成为了六部中的一员。
    而大唐的弘文馆和国子监,已经成为了专门收集文赋,制定和发表大唐时代周刊的机构。
    国子监的学子们,则是直接有三甲组成。
    他们会在国子监继续学个一年,然后会被分配到州郡任职,之后就要各凭本事了。
    这一点,李二陛下和江枫等早已经私下商议过了。
    通过的国策和谋划,都将会被记入史册,还会被刊登到大唐时代周刊上面。
    吏政之后,自然是大唐律法。
    朝堂之上也充满了各种声音,都想要为自己争取一些利益。
    也有着从大唐万民,从江山社稷考虑的,所以意见也是各不相同。
    有人想要化繁就简,有人却想着要补充很多条。
    还有人自然不支持对那些有着卖身契的奴仆的宽容,还有一些自然希望直接解除卖身契,不得买卖大唐人。
    这样的争论,李二陛下早就预料到了。
    好的不好的,李二陛下也已经和江枫还有长孙无忌、魏征等等最为忠诚的官员商讨过。
    朝堂之上的那些官员的争论,其实就是一场让人心烦的表演。
    然而,李二陛下等人又不得不看着这些人表演。
    最后才确定下来。
    一锤定音,连国师都站出来支持了。
    其他的那些官员,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对于唐律的修补,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也有人作壁上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