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天下从种田开始》二百三十七章 点石成金

    有句话叫不是冤家不聚头,高克明带着左姝箐去西市买糯米粉,大米粉、桂花、蜂蜜之类的时候,正好碰上了竹取师傅,而后话还没说几句,杜樊川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头了。最后的最后,众人就在五柳观扎堆了。
    “井水多了,多了的话桂花蜜熬的时间就长了,味道也没那么甜了。”高克明制止了还想加井水的左姝箐。
    “好。”左姝箐乖乖放下水瓢。
    盖上盖子的高克明看了一旁的那对男女,无奈道:“两位,厨房烟尘不小,你们又不能帮忙,还是先回去等候吧。”
    “不,景然兄。我越来越觉得你是郑西坡那样的英才了,而郑西坡是我的偶像,今天,这桂花糕,我要偷师。”杜樊川就是如此性格,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做到底。
    “我好歹也算半个主人,全都让客人动手怎么行?虽然帮不了大忙,我也要看看,为你计时。”章夜辉笑道。
    “两位自便吧。”话说三遍,高克明是不打算再劝他们了。
    高克明先把半斤多大米粉倒入陶瓷盆中,又把十两多糯米粉倒在上边,而后加入一捧井水,开始对面粉揉捏起来。等到酥松不粘手,但是也不散的时候,又加入少许霜糖、面粉。之后继续揉捏。
    片刻后,将盆中的粉末倒在一个铺了纱布的木盘上,而后小心抖动用筷子把它的上部抹平,随后又将边缘划得平整。
    之后打开蒸笼,缓缓放入,随后盖上锅盖。
    “杜兄,既然你要学的话,天下没有比亲自动手更好的方式了。现在,我给你个任务,你敢不敢领军令状?”高克明拍拍手道。
    “不会是让我烧火吧?”杜樊川有些不确信道。
    “杜兄真是聪明人,菁儿,把吹火筒给杜兄。”高克明吩咐。
    看到杜樊川吃瘪,左姝箐非常乐意。几乎是瞬间,吹火筒就到了杜樊川手上。
    “杜兄不要着急,慢慢吹即可。火大了,这糕也熟不了。吹个一刻钟多些,你就能尝到自己做出来的糕点了。”高克明笑眯眯地吩咐。
    杜樊川看看高克明的背影,又瞧了一下二女,最后认命蹲下去,添柴吹火。
    拿起一旁砂锅的盖子,高克明用一柄小木勺子开始慢慢搅动起来。本来桂花蜜是应该一直搅动,防止锅底糊了,形成焦糖,只是高克明是第一次做,这才有了疏忽。还好旁边几位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高克明这才算没出丑。
    熬好之后,高克明又找来一个干净的瓷盆,上边覆盖纱网,小心过滤,撇去渣子和浮沫,而后放到一边静置。
    等了一会儿后,估计火候差不多了。高克明赶走了杜樊川,起了蒸笼,端出木盘,贴着案板倒扣,之后撤去纱布木盘,用刀将浑然一体的糕点切开,而后用木勺舀起桂花蜜,在每一块上都点了几下。最后将他们小心地摆放入盘中。
    “各位,是在这里,还是到竹取师傅的屋子里?”高克明问道。
    章夜辉本来还想温婉点,但是杜樊川可不是安分的主,左姝箐也不规矩。看着二人直接动筷子,她也有心心动。
    “嗯,香气扑鼻,甘甜可口,当我将这……”
    杜樊川的话还没说完,高克明就打断了他:“杜兄,别撒谎了。我自己清楚,还有,吃完再说,保持你的风度。竹取师傅,你也请。”
    竹取师傅轻启檀口,小小地咬下一块,而后慢慢咀嚼。文雅的一点说,现在她的嘴里是酥软的感觉,清新的米香气,淡淡的甘甜;直白的一点说,就是和吃馒头的感觉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碎了一些。
    而后一盏温水递到了她的眼前,她笑了笑,接过。
    高克明对着三人道:“无论多么好吃的点心,都一定要配水,这样喉咙得到滋润,津液也会再生,而且不会让舌头疲倦,能更好的体会下一块点心的味道。”
    “景然兄,我真是越来越喜欢你了。虽然咱们只是见了几次面,但是你的才华、风度,还有这些细节处的温柔真是让人折服。”杜樊川放下手中的水盏道。
    “杜公子过誉了。”
    之后几人转战进入竹取师傅的屋子,边吃边谈,引出了一个话题。
    “为什么景然兄说能与我相知,而不能与我为友?”杜樊川有些好奇,也有些遗憾。
    “杜公子出生富贵,世代簪缨,贵气逼人,而且才华横溢,豪气干云,确实是奇男子。在下卑鄙,出身贫贱,天夺双亲,自幼飘零,幸得师长庇佑,才有今日,而且才疏学浅,缺乏见识。阁下是栋梁之才,难以俯身屈就草木;而我蓬蒿之人,亦非菟丝藤萝习惯攀附。这是性格和出身的缘故,若是咱俩长久相处,彼此必然磕碰。我不习惯你天生傲气,你无法接受我谨小慎微;还不如彼此遥遥,我敬杜公子敢为天下先,杜公子喜我克己有操守。如此,岂不美哉。”高克明说道。
    “真是妙语啊!”杜樊川抚掌大笑,而后道:“确实,我这个人少小富贵,又微有才华,脾气不是很好,行为也有些孟浪,和景然兄这样的谦谦君子在一起,时间长了确实会觉得无趣。想来时间长了景然兄也看不惯我的风流。这不,今晚我又和人在酒楼有约。”
    几人大笑。
    欢笑过后,就是哀愁。
    高克明回到太府后,悲哀地发现自己的储蓄又变少了。
    “靠!这样下去老子只能用‘炼银术’了。”气急败坏之下,高克明暴露本性。
    “什么‘炼银术’啊?”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希夷啊,没什么,没钱了,想着炼点银子还你钱。”高克明看向门口。
    “哟,你还会点石成金啊!”周希夷半是惊讶,半是开玩笑。
    “这东西,是个道士都会。只不过没人愿意做。”高克明随口道。
    “嗯?!!!”周希夷长大了嘴巴。
    “嗐。天数有常,万物有理。把石头和药材变成银子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收益。”高克明干脆给他讲一讲,“首先,这‘炼银术’讲究天道,用来生银子的‘母银’不能来路不正,炼出来的银子呢,也不可用它做坏事。当然,这都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重要的是第二点,收益太低!”高克明说道。
    “收益太低?!!!”周希夷惊呆了。
    “正所谓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干。道家正统上记载的法术,需要的东西很多——丹头、朱砂、矾石等等,炼银子的时间不短——一次至少七七四十九天,杂活也不少——劈柴、烧水、看火、吹风等,而收益呢——‘举一反三’。想要九十两银子,你就需要三十两‘母银’,这柴炭钱、丹药钱,丹炉钱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三十两,而这期间就像打铁一样,天天烤着熏着,白天晚上不能好好睡,要看守炉火。除非找到洞天福地,不然炼一次银子就会把附近的灵气耗光,下次炼丹要搬迁。自己算算,相当于投入六十两银子,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才得到三十两。能拿出这六十两的人家,何苦做这种买卖?”高克明给他算账。
    “唉,等等,如果同时炼丹,一次收入也不低啊!六十两变九十两有点亏,六万两变九万两,那可是不错的生意。”周希夷已经完全忘了本来的事情了。
    “你以为聪明人只有你一个吗?一个丹炉一次最多能炼那么多,一个地方的灵气也就那么点,去哪找那么多地方,那么多人来给你炼银子?”高克明乜了周希夷一眼。
    “那就不能把丹炉做大一点,或者找个洞天福地吗?”周希夷兴致勃勃。
    “做大有用的话早做大了。再说,洞天福地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吗?而且能找到的地方我告诉你你也不敢去炼丹。”高克明优哉游哉道。
    “哪啊?”
    “皇宫,那有王气;皇陵,那有地脉。”高克明眯着眼睛说。
    “得,我知道了,这玩意儿坏祖坟的风水。”周希夷坐下,“说起来你从哪知道的啊?慈念师傅那儿?赤微子神医?”
    “之前当捕快,查抄的书里看见的。”高克明回答。
    “对了,克明,和你说件事儿。太府的祭酒发现今年有一批书都快生虫了,让我们博士这两天拿出来晒一晒。很不幸,我被选中作为和那帮小吏一起看场子的存在。我想托你到时候给我送个午饭。”周希夷说道。
    “哪天啊?”
    “还没定下,现在正登记,准备拿出来,不过就是这三五天。”周希夷说道。
    “提前说啊,不然当天你自己饿肚子吧。”高克明说道。
    “自然。”
    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还有两个男人也在交谈,不过他们谈的是政治。
    “未雨绸缪,总是没有错。我还是原来的打算,从他们现在的边缘,之后的党首下手。既然他们把我师兄弟赶到天南海北,咱们也要还以颜色!”封默箬神色不善。
    “老家伙精着呢,而且那人平时也谨小慎微,不露锋芒,咱们抓不到机会。”
    “总之,他们那边的人走一个,这样朝廷才能平衡,三方势力,哪个太强了都不行。而且我的损失,就是对方的增长。今天咱俩商量好了,之后禀报大人,我想他会支持咱俩的。”封默箬咄咄逼人。
    短暂的沉默后,“我还是觉得他不是最合适人选,不如从青龙台再找一个。”
    “合适的只有三个,如果不是他的话,那是……还是……”封默箬低语。
    “……”对方回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