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白月光另有其人》第18节

    惊絮压低声音道:“娘娘,不好了。”
    雁回背后垫了一只软枕,许是睡不着,便自个儿起身重新燃了油灯。惊絮回来时,她正靠在床榻边,手里捏着本书,三千青丝随意散落着,眉目恬静如一副美人稿。
    听惊絮这般说,雁回蹙眉,视线从书卷中移到惊絮身上,问道:“何事让你这般惊慌?”
    惊絮把自个儿看见的向雁回说了。
    果不其然,连雁回都觉此事重大。
    她比惊絮想得多,惊絮的猜想是哪个不要命的奴才偷食荤腥,雁回却不这般想。
    听惊絮叙说,芳无似乎也知此事,而庖厨里守夜的小奴才只言,芳无只责怪他未洒扫干净,并无追究皇家寺庙内杀生一事的意思。
    芳无既然知晓这事,那太后呢?
    这皇家寺庙已有百年历史,有繁荣大梁国力昌盛之用。太后不会不知轻重,这般看来太后当是对此事毫不知情。
    雁回转念又一想,可那小奴才说的太过平淡,仿佛早就习惯了杀生一般,这样毫不避讳地向惊絮解释,更像是得了太后准许。
    忽而,雁回想起了一人。
    适才惊絮的多嘴仿若一个豁口。
    ——“既是男女之防,何故能让男子居于后院?”
    ——“可奴婢听闻,住持大师早已脱离凡尘,莫说远亲,便是双亲都没有往来。”
    雁回这才惊觉,她乃大梁国后,怎可能与外男同居于后院?就算是住持的远亲也理应回避,太后不可能想不到这点,甚至还特意派了芳无来传话,竟是让她主动避嫌?
    后院这男子到底是谁?
    既然太后能破例让外男居于皇家寺庙,能破例让一国之后与一男子同住一个院落,那么这雉鸡是否也是太后破例特意为这外男准备的?
    毕竟,僧人食荤腥乃佛门大戒。而跟随太后多年的奴才不可能不知于皇家寺庙内杀生是多大的罪过。
    这般一一想来,那人越发可疑。
    雁回疑窦重重,她本不是个好奇心切之人,只是这事关系到了大梁,雁回不得不重视。
    思及此,雁回亲自取过衣架上的外衣,随意挽了头发,吩咐惊絮道:“我去瞧瞧,你便留在屋内,若来了人你便告之我歇下了。”
    惊絮本想跟着雁回同去,想来雁回说的不无道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当真太后又派了什么人来,见屋内无人就遭了。她留在屋内,还能为雁回周旋一二。
    雁回知惊絮不放心,便简单宽慰了两句,又吩咐道:“倘若有人寻我,你又无法推脱,便在在窗棂前燃两盏灯,我见了自会回来。”
    见雁回都这般说了,惊絮只好应了,只一而再再而三嘱咐雁回万事小心。
    雁回应下,便出了门。
    未免被发现,雁回没掌灯,她只借着月色往廊下去。
    大梁以‘东’为尊,太后居所便在皇家寺庙内院的东面,雁回则先去了相反的西面。
    月凉如水,风声沙沙。
    雁回幼时习武,听力自然比寻常人好些。本想去仔细听哪间屋子里有住人的响动,但这风吹树叶声无意给了雁回添了不少难度。
    她只得一间间去寻,好在陪伴太后住在皇家寺庙的人数不多,守夜的奴才们多是绕着太后转,内院以西人影寂寥。
    雁回只看房门便知屋内有没有住人,若住着人,门上便有累积的推门痕迹。
    她一排排看过去,从西面寻到了北面,正当这北面的屋子也要寻完,忽而见到北面最末的一间屋子,那房门上因推门和掩门留下了比房门颜色更深的痕迹。
    是这间了。
    雁回悄悄踱步而去,走近时便听闻屋内几声微乎其微的‘窸窣’响动,随后亮起了灯,窗户上投出一道人影来。
    雁回屏住呼吸,悄然行至窗下,又蹑手蹑脚地捅破了窗户上糊着的纸。
    屋内灯火顿泄,连带着一股儿无法消融的苦涩药味,雁回忍着鼻尖的不适,目光顺着窗上的小洞朝里看去。
    屋内确确实实有个男人,只是这男子背对着雁回,他坐于一张四轮车上,满头发丝散披着。从雁回这个角度,只能窥见男子似乎是微仰着脑袋,正凝着眼前一团虚空。
    不知过了多久,男子喑哑的嗓音隔空而来。
    他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又道:“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雁回实在忍不住鼻尖的不适,她捂着唇打了个喷嚏,知道自己暴露,便赶紧侧身贴靠在一边墙壁上,堪堪躲掉了屋内那道循声望来的目光。
    自然而然没看见,男子转身凝着窗户那个小小的洞,轻轻笑了下。
    第23章
    风声渐渐小了,被风带起的枝叶簌簌也弱了,几片青中泛黄的树叶寂落,浅浅薄薄的白雾遮了夜,如若不是苍穹边有一抹鱼肚白,竟一时难分已是晨曦。
    雁回飞快往房间走,抬首视线穿梭悠长回廊落在窗牖上,不知何时房间的窗台便紧挨着摆上了两只蜡烛,影子纠缠着拖在窗纸上——有人来寻她了。
    不知惊絮到底是如何粉饰太平,那前来寻自己的奴才走是未走?雁回垂眸拐过走廊,往后山的方向而去。
    太后为她准备的房间有两面窗,一面推开能见内院肃穆之景,另一面推开见的是钟灵山水之色。雁回绕过房间,叩响房间靠着后山这面窗,随后便听见惊絮刻意压低的声音。
    “谁?”
    “惊絮,是我。”
    这厢雁回应了,惊絮便赶紧掀窗欲搀扶着雁回跳进来,雁回摆摆手,十年的锦衣玉食倒还没有让她武功退步到无法跳窗的地步。
    等她闪身入内,那边惊絮忙去灭了另一窗台边的烛火。
    “娘娘……”惊絮面上惊疑不定,不等雁回发问便一股脑儿地将方才所发生的讲了。
    如雁回所料,太后那边又传了人来,说是太后昨儿白日里吹了风受了凉,加之对谢昀的忧思,这夜里便发起热来。太后她老人家念着雁回身上压着的事务繁多,便特意又来催促一番,太后也不让她去探望只让她早些离去,莫遭她所害染了病才好。
    说完这些,惊絮才问:“娘娘,您可发现了什么?那人到底是谁,会不会是面首……”
    雁回不悦地凝了惊絮一眼,待惊絮意识到自己犯了大不敬之罪不安地垂受,她随后才摇了摇脑袋。通过那一指大小的洞口,难以真切地窥见房中人,但坐于四轮车上想必真实身份与惊絮所想差之千里,且她嫁入天家多年,太后的为人她还是清楚的。
    “既然如此,那咱们便收拾收拾回宫吧。”雁回坐在桌前,给自己倒了碗凉水,那澄净的水面倒映着她的眉眼,眼梢微沉而双眸黝黑,那是雁回思虑时固有的神情。
    饮下一口水解去喉中干涩后,雁回起身欲推门而出。
    惊絮亦步亦趋跟上前,问:“娘娘,您去哪里?”
    “去太后处。”说话间,雁回已跨出房门。
    “可……”惊絮纳罕:“可太后不是让娘娘不必探望吗?”
    雁回便耐着性子轻声解释道:“先不说我若真的不管不顾地走了,配不配这为人子为人媳。圣上本就不信我是真心待他,对我诸多猜忌,若是叫圣上知晓了,不就坐实了圣上心中所想?”
    她顿了顿,揉了揉鼻尖,因着这皇家寺庙的香火味和那外男房中的药膳之味,小巧的鼻尖泛着红色。
    “再者……”雁回声音依旧轻轻浅浅:“太后几番催促我回宫,我若直接离去,倒会让太后疑心我是否真的发现了什么,竟骇得屁滚尿流得回了宫。”
    惊絮久不见雁回这般比喻,不禁莞尔,又觉得不妥连忙敛了面上的神色,恭维道:“娘娘圣明。”
    雁回行至内院东面,她本以为太后只是称病让自己早些回宫,去到这北面才发现太后似乎是真的病了。
    伺候的下人们脸色凝重,随着太后一齐居住在皇家寺庙的女医满是忧虑地从太后房中走出,一仰头便见廊下端端站着的雁回。
    女医忙行了礼。
    雁回问:“太后如何了?”
    太后早料到雁回会来寻自己,便早已向女医招呼一二,若皇后娘娘问起自己的病情,只管挑轻的说。
    雁回闻言便想去太后房间伺候,只是她与女医的谈话已轻飘飘地落入房中太后的耳中。
    躺在榻上的太后无力地挥了挥手,芳无当即会意,便出门传了太后之意,责怪雁回不该不顾身上重责偏往这病房里来。
    太后说教,雁回只得恭敬听着。芳无又说了许多,说到最后便又匆促她尽快回宫。雁回往太后房中望了一眼,圣旨蒙尘及尚方宝剑上打君不正这两件事便可看出太后有多疼爱自己,雁回是真心想留于太后身边照顾,只是太后心意已决,她也无法,只好行了一个大礼,又吩咐下人好生照顾着太后,这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雁回回宫时天色将明未明,她思来想去决心还是向谢昀隐瞒了太后生病的事情,毕竟谢昀出征在外,这家里能少些影响他心绪的事还是少一些才好。
    谢昀收到雁回的第一封信时,是他领兵出征的第四日,这六万精兵连国境线还未走出。
    朱公公把这封雁回快马加鞭寄来的信捧给了谢昀。
    谢昀道:“不看。”
    说罢便从骏马之上翻身而下,让雁将军传话下去,原地整顿休憩。
    “这……”朱公公很是为难,求助般看向雁将军,哪知雁将军并不瞧他。朱公公心道,这皇后娘娘可是您雁大将军的亲妹妹,圣上不愿拆信,怎的就我一人着急。
    天色已暗,军队原地驻扎。
    谢昀又派了几个人往前多行十里路以探危险,等他吩咐完一回身就瞧着朱公公捏着书信巴巴地望着自己。
    谢昀一嗤,毫不客气道:“不晓得的,还以为你的主子另有其人。”
    他虽这么说,大手往前夺过朱公公手中的信。朱公公见谢昀愿意拆信了,顿时喜极而泣。
    谢昀拆开信,目光还未扫其内容,先被书信人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迷了眼,只见行云流水结构天成的笔迹跃于纸上,细嗅之下还有淡淡的檀木香味。
    不知为何,谢昀忽而想起四字成语。
    字如其人。
    于是这一笔一划的字迹仿若突然有了生命,慢慢的慢慢的旋转凝结勾勒出一张姣好的面容来,这信,分明是一副出自名家的美人稿。
    谢昀蹙眉晃了晃纸张,待眼前笔墨勾勒的面容消散干净后才重新落目去瞧信中内容,瞧完脸便沉了下来。
    哪知朱公公还在一旁聒噪,大着胆子问谢昀,皇后娘娘可是在信中抒发了思念之情亦或者担忧之情。
    并没有!
    谢昀冷哼,心道雁回只有一张巧言善辩唬人的嘴,这信上可有一句关怀?什么真心都是假的,雁回图的只有他这张脸!
    朱公公见了谢昀神情,暗道不妙,许是多年习惯,朱公公便想着替雁回开脱,哪知他刚张口,第一个字的音节还未发出,大梁天子凉凉笑了下。
    “朱颐。”谢昀沉声道:“你可记得朕谓于皇后说过一句话。”
    朱公公不知谢昀具体指得是哪句,不敢贸然接话。
    谢昀声音冷得似乎夹杂了寒风和冰雪:“你可知,朕说过为皇后准备一个惊喜。”
    谢昀一哂:“她欲每日见朕,朕出了征,她便就见不到朕了!”
    朱公公猛地一呛,神色复杂地看了谢昀一眼。与素日大不相同,谢昀穿着胄甲,银色的冷光印在他面上,本是衬得他越发冷漠疏离,可偏偏说出口的话却又不似那么一回事。
    朱公公左右看了眼,山谷间晚风飒飒,他压低声音问道:“万岁爷,奴才有一事不明,可若皇后娘娘发现皇家寺庙……”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