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厨杂役的现代生活》第120节

    大早上的,许秧收到了一个新的好友申请,备注里写着李知秋丈夫,还说希望不让李知秋知道。
    她觉得奇怪, 秋姐的丈夫加自己做什么?
    许秧一直没通过, 对方继续添加好友,并备注说想跟她聊聊李知秋的厌食症。
    她想了想通过好友。
    “你好,我叫陆扬,是李知秋的丈夫,这段时间很感谢你, 她的状态好了不少。”
    “不用谢,秋姐能喜欢我做的食物是我的荣幸。”
    陆扬隔了一会,又发来一条信息,“知秋今天的状态又不大对,我找不到原因,她似乎比较相信你,你能帮忙问问吗?”
    陆扬斟酌、检查了好一会,才确定自己发的话没有用命令的语气。
    “行。”许秧应了下来,今天还是要录节目,正好可以聊聊。
    现在录节目的时间很紧凑,要在这几天完成所有的录制。
    厨师们都很忙碌,节目只能尽可能地缩短一些环节。
    许秧在录制现场见到了李知秋,她的状态看着果然不大好。
    “秋姐?”
    “许秧。”李知秋朝许秧扯了下嘴角。
    节目还没正式开始录制,许秧就拉着她到食材区,“我给你做个早餐吧。”
    许秧打算做个糖水鸡蛋,做法简单且快速,李知秋有些不好意思:“许秧,我不饿,不用麻烦了。”
    “我看秋姐心情不好,这是怎么了?介意说说吗?”许秧开火烧水。
    李知秋听着许秧的问话,情绪就有些绷不住,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许秧见锅中的水烧开,转成小火,磕了两个鸡蛋进去,头也没回,似是随意地问:“吵架了?”
    “看到了某些不好的话和照片,没睡好。”李知秋摇头,看着锅里的鸡蛋,蛋清慢慢变白,裹住了蛋黄。
    “这种别理,你越难受人家越高兴呢。”许秧用勺子轻轻推了下锅里的鸡蛋,火加大,而后放入□□糖。
    如果为了配色好看,其实可以加入一点枸杞。
    “秋姐,好了。”许秧把锅里的糖水鸡蛋倒出来,端给李知秋。
    许秧的火力和时间掌握得刚好,蛋白很水·嫩,咬开,金红色的蛋黄刚好处于凝固的状态,嫩而香甜。
    李知秋第一次吃甜口的鸡蛋,发现味道竟然不差,还没有腥味。
    她明明就站在许秧旁边,亲眼看着做的,没添加别的东西啊!
    许秧刚把锅刷完,节目正式录制,时间赶,给的时间也少了。
    今天是请来了一位老人和他的儿子,他希望在场的厨师可以复制他妻子曾经做过的一道菜——土豆烧鸡。
    他妻子过世多年,他已经几十年没有尝过了,希望厨师们可以做出他心心念念的那个味道。
    这真的是个难题。
    需要用的食材、配料、制作过程都在单子上了,厨师们也无需自己去挑选食材,灶台上已经放了一个节目组准备好的篮子。
    同样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在厨师的手中,又会呈现出什么味道呢?
    这一道家常菜,几乎可以说每个厨师都做过,不难,但也没有一个厨师敢说自己可以完全还原老人妻子做的味道。
    许秧也一样,而且经过了几十年,她怀疑老人不断对妻子做的食物进行美化,描述的可能会有些失真。
    但菜刀那在手里,食材就在砧板上,做就是了。
    主持人其实也很好奇,在场的厨师真的有人可以还原出这个味道吗?
    如果是西餐,还原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中餐,过程就充满了变数。
    最终,二十几盘土豆烧鸡摆在桌上,主持人带着老人父子,一桌一桌地点评过去。
    “这个味道很像。”老人儿子眼睛一亮,指着一盘菜说道。
    主持人一看,笑着说:“这是我们彭悟民大厨做的。”
    老人缓缓点头:“是挺像的。”
    父子俩一道菜一道菜地尝过去,又找到了两相似的味道,在看到莎莎那盘摆盘精致的土豆烧鸡,两人品尝后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许秧的菜在最后面,父子两人吃到后面也有些饱或是腻了,味道不见得可以分辨出来,许秧就有些走神。
    直到她听到主持人喊自己。
    许秧茫然地侧头看过去,有些分不清情况。
    另一张桌子上,摆了七盘菜,分别是父子俩刚才说味道做得很像的。
    主持人依次介绍了几位厨师,请他们简短说了下自己的做法,而一旁的父子两人,还在争论哪一盘菜最接近。
    儿子认为是许秧做的,但是老人觉得是彭悟民做的,最后以老人的意见为主。
    许秧并不意外,毕竟味道是很私人的。
    然而这期内容刚录完,不少厨师就先走了,年末工作繁重,他们调不开时间,只能先退出节目的录制。
    而这时,场上的女厨师只剩许秧和莎莎,聚焦了场上的视线。
    许秧现在的胜负心没之前啊,来录节目后,她多认识了不少朋友,互相交流,她觉得自己有进步了。
    一天的节目录制结束,许秧回去的路上,想了想,给陆扬发了一条信息。
    “我问了秋姐,她说看到了不好的话和照片。我没有细问,你如果真的关心她,就自己想办法去找出原因。”
    在场的厌食症嘉宾中,有很大部分都是因为减肥节食而落下的毛病。
    李知秋没有说原因,许秧也没乱猜,谁也不想生病的。
    陆扬看到许秧的回信,不由皱眉,不好的话和照片,那都是些什么东西?
    他犹豫了下,决定找人查查李知秋的各种社交软件,看看是什么情况。
    “多谢!”
    许秧关掉对话框,看了下其他人发的信息,不少人是在问冰糖油柑和冰糖山楂什么时候能邮寄。
    这两样东西,预留自家吃的和送礼用的,能卖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几个老客户都五十、一百瓶地订,剩下的其他人分一分就没了。
    许秧回复了发货时间,这批货只卖同城,用同城快递不划算,还是叫一辆车,直接送货上门。
    “你们节目快录完了吧。”于承禹发了一条信息给许秧。
    “应该吧。”每次于承禹找自己,许秧就知道,他肯定又要订什么吃的了。
    “我问你有没有空,帮我做一批牛肉泥,跟虾滑一样的包装,用来吃火锅或是煮牛肉羹。”
    “你急着要?”许秧问道,“我不确定我有没有时间做。”
    光是把牛肉捶打成泥就很费工夫了,许秧并不马上接下来。
    “也不算急,过年聚餐多,今年想吃点不一样的。”于承禹想了想,“你做多少我都要,分批次也行。”
    “我这两天安排一下,再给你答复吧。”许秧发完信息,看了下亲人群,问许爸许妈什么时候停业。
    许爸许妈说做到除夕的前一天,初五再开业,许澈刘莹则表示还有很多订单,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做完。
    之前他们开了一个年货预售,现在都是在做那次的货。
    这样一安排,许秧发现,好像没啥时间大扫除了,更别说帮于承禹做牛肉了。
    节目一直录到农历二十六,其实到后面一直在赶时间,大家都挺疲惫的。
    最后一期,节目组给了绝对的自由,让厨师们自己选择要做什么菜,时间依然限制在两个小时内。
    如何赢得奖金,节目组介绍了比较详细的规则。
    从第一期节目开始到现在的每一道菜,节目组都仔细记录下来了,一一打在屏幕上,主持人的评分,嘉宾们的喜好度。
    而其中,能让厌食症嘉宾吃下的那盘食物,则会在基础上有加成。
    当节目组让自由发挥,厨师们反而有点迷茫了,要做什么?
    莎莎转过身来跟许秧搭话:“许秧,你想做什么?”
    “我还没想好。”许秧说的是实话,这两天录节目,许秧其实发发现莎莎有意无意地跟自己做同样类型的食物。
    她不是很明白莎莎的想法,
    莎莎选择做寿司,这是她最擅长的,也是靠此在网上走红的。
    许秧见其他人都做好选择,都是造型好看、味道又好的菜式。
    她犹豫了下,选择熬粥,而且是甜粥,添加红枣、桂圆、莲子等。
    熬好的甜粥芳香软糯、清甜而不腻,很适合冬天吃。
    这次节目录制结束,大部分人都不会再见,许秧希望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甜甜蜜蜜、和和美美的。
    在一众摆盘精美、复杂的大菜中,许秧的甜粥显得有点寒碜。
    不只其他厨师惊讶,就是主持人都不赞成的,到节目最后,不应该是做自己最拿手的菜吗?
    一旁的莎莎目光有些闪烁,看了几次许秧面前的甜粥,这次她们都选择了大米。
    然而嘉宾们却对甜粥很捧场,热乎乎的粥下肚,感觉整个人从里暖到了外。
    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计算公式,以及最后的评分,许秧领先了不少优势,排在第一位。
    虽然最后一期拉了一些分,但总体结果并不变。
    她的评委评分并不都是最高的,但是在嘉宾环节,叠加的分比其他厨师高许多。
    没有人可以强迫厌食症嘉宾吃东西,他们吃下的食物就是最好的嘉奖。
    不是没有厨师对这样的评比方式有意见,侧重厌食嘉宾的分数,这并不公平,况且还没有提前说明。
    主持人解释了综艺的名字为什么叫《我的味道》,而嘉宾里有患厌食症的,也有舌头灵敏、挑食的。
    这样安排已经很明显了。
    如果厨师足够聪明和用心,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征服嘉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