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物语》第八单元第三百零一节

    仆人说:“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岚淘说:“是吗?说来听听。”仆人说:“我家主公更愿意把时间浪费在青鸟身上,而不是跟着先生学一些她一听就头疼的东西。”岚淘说:“那营建新都的事办的怎么样了?”仆人说:“还能怎么样?就那样建在撂着呗?”岚淘说:“如此一来,到时候拿什么交差?”仆人说:“新都本来就不是一两天的完成的,真到了那个时候,不能按时完工借口也就找到了。”岚淘说:“余胤就没有为这件事找过他。”仆人说:“我家主公让他看着处理,这个人就是坚持要麻烦我家主公。”岚淘说:“方便的时候,你告诉你家主公,就说你有一个朋友,非常擅长修建房屋城墙什么的,如果你家主公愿意把这一单外包出去,保证在规定期限到来之前完工。”仆人果对太康说了,太康笑着说:“就这么定了。”之后,很快就有十二位商人去见太康,当年签了约。
    这件事对外保密,所以余胤对比完不知情,看到各个工地上都有人行动起来了,他非常高兴,还怂恿启去工地视察,看了之后非常满意,笑着说:“太康这孩子办事真是越来越稳妥了。”余胤说:“这是自然,虎父无犬子嘛!”启说:“这里面少不了你的功劳。”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岚淘的耳朵,他当然非常不高兴,不过目前他只能选择隐忍。余胤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当他挨了启的一通表扬之后,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了,他没少去太康的府邸,每次都吃闭门羹,这在安邑早已经不是秘密了。之后无论是谁见了余胤,都要把启表扬他的话重复一边,乍一听是表扬,稍微一用心就知道这是明褒暗贬。越来越多人攻击余胤,让太康脸上无光,决定见余胤一面,余胤他的时候匍匐在地,哽咽着说:“我现在才知道自己原不配运你的先生,现在你给我指一条明路吧!”太康阴沉着脸说:“路是你自己选的,含泪也要走下去。”
    这话让余胤寒透了心,于是站起来拱手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明日散朝之后,余胤来到偏殿求见启,启说:“你不去给太康教书,来这里作甚。”余胤说:“大王,恕臣无能,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教导太康念书,请你另请高明,千万不要耽误了他。”启说:“你这话什么意思,想撂挑子吗?”余胤壮着胆子说:“大王,臣无能,愿意伏法认罪。”启突然和缓了语气,说:“是不是太康贪玩不愿意读书,惹你生气了,放心我一定想好好关照他,让他尊重先生,不能贪玩。”余胤说:“如果臣猜的没错,他的背后已经有高人辅佐,臣在他那里完是画蛇添足。”启说:“你给我听好了,君命如同天命,你真的要自寻死路吗?”余胤说:“大王,如果你杀了我,我算是权了对你们父子的忠心。”启突然放声大哭,余胤下子懵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大王,臣再回去教导太康就是了。”
    之后,启下令对太康进行调查,要查清太康平时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很难,不久之后,青鸟就被逮捕了,这对个消息对于太康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披头散发光着脚来见启,启端坐在偏殿的御座之上,太康走上前来大礼参拜,说:“参见大王。”启说:“来此作甚?”太康说:“大王,青鸟做错了什么,你要抓他。”启说:“他做了什么你心里没数吗?”太康说:“请大王明示。”他不知道启已经知道可多少,所以他要避免自己把大王还不知道的事供出来,启说:“让我明示,意思是你对这件事不知情?”太康说:“是。”启说:“既然如此,那就不必说了,退下去吧!”太康说:“青鸟是无辜的,你不能扣留他。”启说:“他就是冤死了,与你有什么关系?”太康说:“我不是没了他,我是为了你的声誉才这么说的。”启冷笑着说:“如此说来你是很看重声誉的了。”太康说:“大王,你就把他放了吧!堂堂大夏朝的天子,跟一个平民计较什么?”
    启说:“你听着,青鸟我扣下了,你给我好好的读书,尊重先生,你要是再轻慢了先生,我就杀了青鸟,下去!”太康被轰了出去,回到自己的府邸,越想越感觉气愤,难道说是余胤从中作梗吗?在传统中国,对乌龟的看法是复杂的,一方面羡慕乌龟的长寿,一方面又瞧不起乌龟胆小。人有时候就要像乌龟学习,好汉不吃眼前亏,得缩头时且缩头。他决定亲自去拜访余胤,碰巧余胤不在家,他就在余胤得府邸一直等到深夜,原来他是去办了一件秘密差事,看见太康在哪里等着,他立刻上前拱手说:“有失远迎,多多失敬。”太康拱起手冷笑着说:“不敢,我怕对你不尊敬,再让你在暗中摆我一道儿。”余胤一听着这话,便知道其中必有缘故,说:“你误会了,你不愿意让我教书,我已经向大王递交了辞呈。”
    太康说:“然后呢?”余胤说:“大王不准,我也没有办法。要不这样。你喜欢谁做你的先生,我去举荐。”太康说:“青鸟被抓,是不是你在背后捣鬼?”余胤一听就懵了,说:“青鸟是谁?”太康被他的这个反应气坏了,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还在这儿装。”余胤说:“虽说我们只有师徒之名没有师徒之实,可我不至于背后给你使绊子,你要是实在见不得我,我就再去递交辞呈,为了能与我解除师徒关系,也不至于编出这样的故事跟我闹。”太康说:“我跟你闹?你说的是人话吗?你在背后使坏抓了我的人,还说我跟你闹。”余胤说:“请回吧!我横竖不做你的先生就是了。”太康说:“你何德何能做我的先生?趁早取辞职,否则别怪我不客气。”明日朝会结束,余胤在偏殿求见,见了启,说:“臣智短浅实在没有办法做太康的先生,请你务必免了我太傅的职位。”
    启闻听此言勃然大怒,站起来用手点指,说:“嘟!好你个胆大的余胤,竟然抗旨,把他给我抓起来。”余胤下了大狱,太傅一职也被结束了,所以余胤没有感到非常难过,反而有些释然了。在监牢里面,没有人对他用刑,早晚家人给他送饭,只要有空就面壁静坐。练习过冥想的人能够知道静坐的奥妙,佛门之中流传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传灯录》,里面记载着许多高僧得道的过程。达摩祖师来到两朝的都城建康,没有弘法的机缘,只好来到北方,发现弘法的时机未到,就在嵩山的洞穴之中隐居,他在洞中面壁十年之久,这里说的面壁十年不是指他十年时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虽然每天面壁静坐,他还是要起来吃东西的。而且就是十年面壁期间,他创立少林寺的七十二绝技。作者也曾经做过武侠梦,想象过自己有一天成为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
    时光荏苒,作者没有走上这条路,也幸亏没有走这条路,因为传统的武术,没有人能够阻挡他的没落。比方说太极,原本是《易经》里面的词,没有证据说明创立太极拳的老前辈是懂《易经》的,所以这门拳只是借用了《易经》的说法,未必真的跟这本书有关。这门拳术创立之后流传甚广,也有很多相关的故事传了下来,这些故事多大程度上是真的,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证明,自从进入新时代之后,武术几乎无一例外都变成了套路表演,他被禁止实战了,从那之后,一些武术就变的越来越像舞蹈,越来越像广播体操,太极就是这一倾向的杰出代表。它不再宣传自己技击技术走多厉害,而专注于不断的宣传太极文化。作者听过这样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陈家村的人因为人人练习太极,所以这个村的人能够和睦相处,相亲们之间很少发生冲突。
    书归正传,余胤在牢中面壁静坐,别人看了感觉他像是立在哪里的一段枯木,又像是丢在那里的一块顽石。相比于余胤更加坐不住的是太康,他每次试图去牢中探视青鸟都被拦在外面,监狱的典狱长说:“这件事你最好先去与大王商议,千万不要为难小的,抗旨的罪名小的无论如何也担不起。”无奈之下只好来到大内求情,太康匍匐在地流着眼泪说:“大王,请你无论如何把青鸟放了,你想让我怎么着都行。”启被气坏了,说:“我把你这个逆子,你的先生被关进去了,你连一个求情的话都没有,这么一个不相干的人,你能在这里苦苦哀求,你能对得起人家吗?难怪人家不愿意教你。”太康说:“父亲为什么派他来教我?”启说:“你觉得他不配教你?”太康说:“以前我一直视他为朋友,如今却成了先生,还要给他行礼。”
    启听他这么说,半晌不言语,太康说:“他不想教我,我也不想跟他学。”启说:“你想跟谁学?”太康不说话了,启说:“这样吧!给你三天时间,告诉我想跟谁学。”出了大内,太康心里非常高兴,他一定选一个能够与他沆瀣一气的先生,而这个人会是谁呢?很快安插在大内的线人就告诉岚淘,太康要物色新的先生了。他立刻穿戴整齐去见太康,当时太康正在卧室坐着,侍者说:“岚淘大人求见。”太康说:“不见。”没一会儿功夫,侍者又来回话说:“主公,那人说什么也不肯走。”太康不耐烦的说:“那就把他给我打走。”不久之后,侍者拿着一向狗皮进来说:“那人说你看了这个流舍不得轰他走了。”太康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张施工图,原来目前是他把营建新都的工程黑承包了。太康让人把岚淘带到客厅,没一会儿他就穿着盛装来见岚淘。
    岚淘见了太康,起身拱手道:“这厢有礼了。”太康手一摆说:“坐。”岚淘坐下说:“我来没有别的事情,只为拜师而来。”太康笑着说:“你想拜我为师,那真是太好了。”岚淘一脸尴尬,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是你拜我为师。”太康脸色阴沉,说:“你知道余胤的事吧!”岚淘点点头说:“当然知道。”太康说:“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谋求这个倒霉的职位呢?”岚淘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我之所以要做你的先生,就是要让你过上自己想过的日子。”太康说:“我想过什么日子你知道?”岚淘说:“如果你愿意拜我为师,我会力帮助你营救青鸟。”太康一听这个一下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说:“此话当真。”岚淘说:“不仅如此,青鸟放出来之后,我给你们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好好团聚,对我就说安排你在那里读书。”
    一听这话太康激动的要疯了,岚淘更进一步说:“我要的就是名义上的先生,根本上我就是想要帮你。”太康笑着说:“你的好意我领了。”两个人越谈越投机,之后岚淘被任命为太傅,但被革去了主持变革官制的差事,余胤被命为领尚书事,协助天子理政,主持官制变革的差事又落到了他的头上。余胤匍匐在地,说:“大王,这差事臣不敢领。”启严厉的说:“你想抗旨吗?”余胤说:“臣希望办过的差事都是像样的成品,而不是出现半途而废。”启说:“之前你的差事办的不顺利,这里面有我的责任。从今往后,你可以权负责这件事。”余胤还是在哪里犹豫,启说:“你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余胤说:“万一有什么案子牵涉到太康,怎么办?”启说:“放肆,你打算打击报复吗?”余胤说:“你可能还不知道,太康把营建新都的工程外包给了民间的一些人。”
    启说:“这件事你是怎么知道的?”余胤说:“对与大多数人而言,这件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启说:“你认为这件事有什么问题?”余胤说:“一开始我觉得这件事挺好的,你也知道衙门里的人在办事的时候总是害怕成本摊的不够大,越是超出预算,参与工程的人越开心。可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严重的浪费,而且工程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民间的人没有这个问题,他们善于使用的较低的成本,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启说:“这不是很好吗?”余胤说:“表面上看确实没有问题,但有一节,民间的办事也是有问题的,用较低的成本快速完成任务,很可能导致工程的质量堪忧。而且自从太康接手工程以来,从太没有去工地视察,他对与工程的进展,工程的质量一点都关心,在没有人关心的情况下,那些人会对工程做什么,你不会猜不到吗?”
    启说:“你是不是发现什么了?”余胤说:“目前还没有,我只是事先给你说一声,万一查到什么你好有个准备。”启说:“如果真的查到什么,你应该的遮掩一下。”余胤说:“太康是你的长子,长子应该起到表率作用,这样诸子才能跟着学好。”启说:“如果查出什么来,你希望我做什么?”余胤说:“我希望你在我还没有查出什么的时候,就让太康自己把应该查出的问题都查出来,这样他顶多就是挨一顿训斥。”启笑着说:“还是你考虑的周到,不过这件事你是不是有些话没有对我说。”余胤说:“圣明不过天子,实话跟你说,承包工程的表面上看是十二位商人,实际上是岚淘。”启一听就愣住了,说:“岚淘承包了营建新都的工程?”余胤说:“我只是有所耳闻,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启说:“没有证据瞎说什么。”余胤说:“我只是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并不会把这件事公开。”
    启听了笑着说:“你办事到底稳妥,营建新都的事,我会自己任命一位官员负责调查,你就不要插手了。”余胤拱手说:“是。”出了大内,余胤百思不得其解,大王让他不要插手营建新都的事,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一种心理。启让人把一位知名的御史请来,说:“你有没有留心安邑发生的一些异常事件。”对方笑着说:“没有什么异常事件,一切都很正常。”启说:“你没有注意营建新都的工程吗?”对方说:“大王,如果你不希望查出什么问题来,那就什么问题都没有,如果希望查出点什么事,没事也能查出点事来。”启说:“混账,天子问话,你居然不能坦诚相告,耍这种小聪明,你是不想活了吗?”对方立刻匍匐在地,说:“请你明示圣意,臣一定把差事办好。”启说:“你给我好好的查一查参与营建新都的人,无论查到谁都不要隐瞒。”
    对方说:“请问调查是公开进行,还是秘密的。”启说:“不能走漏一点风声,这件事可能牵涉到太康,无论查到什么,你要如实告诉我,你要敢有任何隐瞒,休怪我翻脸无情。”对方说:“臣一定如实上报。”出了大内,越想越害怕,如果查不出什么来,自然皆大欢喜,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看这情形,不应该没事,如果真的查出太康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要不要报告给天子呢?不报告有罪,报告了,那就意味着他知道了天子家的丑事,出于维护天子声誉的需要,会不会将他灭口呢?回到家中翻来覆去的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内人看他这样,心中甚是疑惑,说:“你是遇到什么麻烦了吗?”对方说:“你就不要打听了,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内人说:“看来这件事对你来说十分凶险。”对方说:“所以你就别问了。”
    内人说:“所以你一定要告诉我,说不定我可以帮你一起想主意。”对方说:“你一个妇人,能有什么主意?”内人说:“相比于一个人挠头,多一个人想主意有什么不好?”对方于是把这件事前前后后详细的说了一遍,内人认真的听着,听完之后也开始感觉为难起来,内人说:“这件事的确很难办。”对方说:“我真不是东西,把这件事告诉你,让你跟我一起发愁。”内人说:“现在有三种可能的应对办法,一是查出问来不告诉大王,这是死罪。二是查出问题来告诉大王,着了大王的忌讳。三是查问题的时候,想本法透露消息给太康,这样里能够保住宗室的颜面,又能够拉近与太康之间的距离。”对方说:“第三种办法也不完美,一但让大王知道我在调查期间向被调查的认通风报信,我的罪过就大了。”
    内人说:“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只要结果是好的,大王没理由重罚你。想想看,宗室的声誉帮助了儿子犯的错自己纠正了,他还能把你怎么样呢?”对方说:“具体我该怎么做呢?”内人说:“你只管放手去调查,调查之外的事我来办。”对方说:“怎么办?”内人说:“我会想办法提醒太康,让他注意自己的问题。”对方说:“你一个女流之辈能有什么办法?”内人说:“你知不知道太康有一个非常要好的人叫青鸟。”对方说:“知道又如何?”内人说:“到目前为止,这个青鸟还关在大牢,如果这个时候太康再被指控他当然不会有事,可那个青鸟就有麻烦了。”对方说:“能有什么?”内人说:“大王很可能把青鸟杀了,来出胸中的这口恶气。”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