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物语》第八单元第二百八十八节

    上回书说到大禹王得了受了风寒,躺在深宫之内,除了伯益,其他人很难见到他,于是有人说大禹王实际上已经被伯益控制了。诸侯之中有人听信谣言甚至打算要起兵了。迫于压力,大禹王终于出现在了朝会之上,他看起来非常的疲惫,伯益说:“大王需要静养,有什么本章可以留在大内,我们可以一起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疑达出班说:“大王,你说句话吧!不然我不放心。”大禹王说:“你们各自好好办差,等我养好了病,一切照旧。”疑达说:“大王,”启是你的亲生儿子,为什么不让他监国呢?“一听这个伯益说:”大王,要不你考虑一下吧!“疑达说:”你少在这里假惺惺的了,大王之所以如此的不信任自己的儿子,就是拜你所赐。“大禹王被气的脸色通红,手一挥说:”把这厮拖出去杖六十。“
    启立刻出班说:”大王,请你免了对他的处罚吧!“大禹王说:”你什么时候见我收回过处罚,不过既然你既然求情了,这样你们两个一人受四十杖。“一听这个正忠出班奏道:”大王,臣也愿意分一部分。“大禹王说:”非常好,你受五十杖。“本来很多人跃跃欲试,被这么一弄,其他人立刻把脑袋缩了回去,大禹王说:”把这三个人给我拉出去。“进来六个壮汉将他们拖了出去,没过多一会儿,外面就想起了惨叫之声。等打完了,大禹王说:”你们都给我记好了,犯我规矩,必定严办。“经历了这么一回,几乎是所有人都料定大禹王要把大位传给伯益了,这让伯益压力倍增,他虽然经历了很多苦难,可到如今他在朝廷里没有任何根基。如何能坐天下呢?不过面对这么大的诱惑,他实在没有办法拒绝。
    伯益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他把自己几乎是部的积蓄拿出来给那些掌握着军队的人送礼,希望可以在关键时候得到他们得支持。对与这一点,他们是非常欢迎的。平常军队的人在没有战争的年月,地位是很低的,无论你的职位有多高,根本没有机会染指政务。他们与伯益相谈甚欢,其实他们也希望启能够让做同样的事,这样无论两家谁赢了,军队都会从中受益。没想到启没有难怕是一丁点的表示,无奈之下,只好力支持伯益。伯益的一些动作在大禹王的眼里,因为他的所谓重病,七分都是家的,但因为他的演技实在是抬逼真了,许多人都已经打算找下一个需要服务的客户了。正林来到启的府邸,看见启一脸绝望,一边流泪一边抱怨,说:”大王真是老糊涂了,戏演多了连自己都信以为真。“
    正林拱手说:”主公慎言。“启说:”大王要是把大位传给伯益,我就死给他看。“正林说:”主公的心思从来都是我们猜不透的,这次也不例外。“启说:”什么意思?“正林说:”伯益与帝尧相比,你觉得如何?“启说:”他不如帝尧。“正林说:”与帝重华比呢?“启说:”不如帝重华。“正林说:”与当今大王相比如何?“启说:”你这是要疯啊!他跟当今大王能比吗?“正林说:”这就对了,把他放在这几个人中间,实在是不像一波人。“启一翻眼皮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正林说:”大位其实不是靠传的,而是靠拿的,帝尧、帝重华、令尊三个人都取天下的本事,而伯益没有这个本事,你还不清楚令尊的用意吗?“启说:”你的意思是大王让我凭自己的本事取天下?“正林说:”然也!“
    启说:”不能,对于家父我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他不至于埋一个大大的危险给后来的人。“正林说:”如果大令尊直接把天下传给你,他怎么去圆前面发生的事呢?帝重华舍弃自己的儿子,把天下传给令尊,令尊没有把天下传给国中的贤人,而是传给了儿子,后人会怎么评价令尊?“启说:”天下是用来取的,不是用来传的,家父是凭自己的本事取天下。“正林说:”事实是这样,但你真的要让后来人知道真相吗?你想让后来人学习令尊得样子,来谋你妫家的天下吗?“启一听就愣住了,正林说:”必须要让后人都相信令尊是接受帝重华的禅让而成为天子,你是凭自己的本事取了天下。“启说:”这话的意思我明白了,好的名声留给家父,不好的名声我自己担了。“正林说:”非也!你可以好的名声。“
    启说:”你告诉我,怎么让我有一个好名声?“正林说:”其实很简单,只要把伯益说成是一个极端无能的人就可以了。“启说:”那家父的名声岂不是坏了?“正林说:”令尊明知道你是国中最适合做储君的人,天命在你的身上,可他为了避嫌,只好把天下传给了伯益。“听到这里,启不由得两眼发亮,说:”你把故事编的太好了。“正林说:”如果事情真能按照我们说得这样发展,那真是太好了。“启嘴上说:”这就要仰仗你这样的贤臣多多出力了。“心里想的却是这个是心机如此之深,事成之后,应该找个借口将他除掉。虽然启嘴上说得很好,可他的眼神已经显得有些诡异,表情显得有些僵硬了,他立刻意识到自己有危险,心说以后一定要小心防范,身为谋臣一定要钻研持盈保泰之道。
    有些时候不要把事情做满,做满了就等于给自己判了死刑。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司马懿受命拒诸葛亮的大军,其实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对军事其实很不在行。为什么司马懿总也打不赢呢?他要选择最消极的办法进行抵抗,生生的诸葛亮等死。那是因为司马懿心里非常清楚,一但诸葛亮被打败,司马懿就立下了不世奇功,为了防止功高震主,他很快就会被解除兵权,轻则被弃用,给一个虚职养老,重则找个借口给办了。过犹不及,打胜与打败的结果是一样的,司马懿的选择可谓深谙中庸之道。正林拿定了主意之后拱手告辞,启望着他的背影,还在想着事成之后要怎么杀他,认为不能做的太明显,这样会让其他臣子寒心。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正是:浑浑噩噩龙空度日,一场秋雨一场凉。
    随着伯益越来越被看好,行市自然看涨,许多人去投奔他,其实明眼人都知道,他不可能是大禹王真正想要传天下的人,他也确实不是做天子的料,人可以看见许多人,唯独看不见自己。有人说人可以借用镜子来看自己,其实镜子里的自己也不是真实的自己,他它是经过自己的主观系统美化之后呈现出来的形象。所以要想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你需要一双属于别人的眼睛,不过这里必须要指出,其实很多时候,人都会碍于情面,说一些非常虚伪的话,这样的话对你一点用都没有,虽然你可能非常爱听。就好像现在许多女士,整天嫌弃自己太胖,但是她们太爱自己了,所以面对爽口的东西一点自制力都没有,好听的假话让人膨胀,变的让人讨厌,许多爽口的食物会给你的体内填入大量的卡路里,让你肿的像一头猪一样。
    女人有时候真的很麻烦,所以作为一个大龄单身人士是不是应该感到幸运呢?她扬言要减肥,男人要做的绝不是帮助她,而是要不断的进行破坏,她要禁止自己吃爽口的东西,你就要表现出担心的要死的样子,这样她就会感觉自己是被爱着的。你要是不开眼,真的让她看不到那些钩她馋虫的东西,她就会疯掉,难道老娘变的身材臃肿就不可爱了吗?难道老娘堆出一脸横肉就不可爱了吗?她们这是咬着牙要让男人变的虚伪。伯益的表现很像是一个自恋的女人,莫名其妙的感觉自己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荒谬的以为自己会得到至少大部分的支持,其实大禹王夺取虞朝社稷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发生,但此刻的他宁愿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作者其实很不喜欢这样一种人,你从他们的嘴里听不出一句错话,但是你深深的知道,他们的嘴里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话。
    这些人说的话就像是现在很多人发在网上的照片,恨不得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进行修理。所以那些照片是经过反复雕琢的艺术品,但你要清楚,那些是非常不真实的。真实的世界永远比想象单调、枯燥、无聊的多。《编辑部的故事》出来的时候,作者应该是四五岁的样子,第三集和第四集讲了一个故事,叫做《我不是一个坏女孩》。一个叫刘小红的女大学生,被一位姓高的老师迷的找不着北了。而高老师是有家室的,更气人的是他与自己的太太关系很好。刘小红的人生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本来她是没有什么希望了,但她的一个习惯最终给了她一线生机,原来她一直很喜欢看《人间指南》杂志里面一个叫做知心大姐的栏目,她决定在临终前打电话告诉杂志社的人,自己是一个好女孩。
    其实她不需要打这个电话,她的行为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好女孩,她因为不想妨碍别人的生活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这绝不可能是一个坏人能做出来的事。当李东宝和葛玲出现在刘小红面前的时候,她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之前她只是文字,不知道把杂志社的人想象的有多美好。然而现实教育了她,许多看起来过的很不错的人,真实的情况绝不像你看到的那么美好。有一个栏目叫《向往的生活》,里面呈现了许多人幻想过的日子,其实你只要稍微动一动脑筋你就知道,你看到的东西并不是很植于现实生活,它更像是一种游戏,游戏与生活是两回事,游戏可以非常的有趣,生活则非常的沉重,虽然你可以努力的表演乐观,让自己看起来很不错,实际上你的内心脏的像一个垃圾场。
    如果《向往的生活》把里面的明星都换成村头的大爷大婶,或者那一个寡妇生的儿子,一切就会迥然不同。当你知道有摄像机在记录的时候他就会努力的让自己表现的更加得体、有趣。如果作者的书有很多人看,绝不敢在里面指摘女性的不是。没有人看的书就像是你一个人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鬼知道你会做出什么来。而真实的生活就是在里外空间里进行的,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会感觉自己在一个舞台上,因为你面对的不是你的观众,而是跟你一样期待上台表演的人,那个时候你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一个人始终处在舞台上,他会非常的痛苦,因为许多事情是不宜舞台上做的,比如排泄。如果一个人始终没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这也会非常的痛苦,这种感觉就像是被人捂住可口鼻,没有办法畅快的呼吸。
    今天拥有舞台的人抱怨自己没有私人空间,不拥有舞台的人常常哀叹自己没有表现的机会。人生在世,如果只是在一个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度过余生,这样有什么乐趣可言呢?且把闲话摁住,在伯益的身边出现了很多人,乍一看这非常唬人,实际上没有几个真正有用的人。即便如此,还是让启感到深深的不安,说:”这也太可怕了,他不会在大王还活着的时候旧接管大夏朝的社稷吧!“正忠说:”主公放心,我仔细的调查了伯益身边的亲信,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人才,他们只是为分享利益而来,一旦伯益有什么危险,他们就会束手无策。“启说:”但愿事情跟你说的一样。“正忠说:”我说的就是事实,绝不会有差错。“正林说:”虽然他的身边多半都是一些无用之人,但这的确让他们形成了一定声势,如果让子民认准了他就是未来的王,我们以后就不好办了。“
    启说:”怎么不好办?“正林说:”如果天下人形成共识,未来的王是伯益,结果伯益没有做王,你成了王,你和令尊的声望就完了。“启说:”权力在手,谁敢说我家的坏话?“正林说:”要想做天子,光是强远远不够,要善于表演,要把众人期待的天子的形象演出来,这样天下的臣民就像信仰神明一样相信你,那个时候,谁还能阻挡你成为天子呢?“启说:”你不是说了吗?伯益没有这样的本事。“正林说:”伯益是没有,如果他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他现在拥有的人气就会帮助到他。“启看着正林,一下子不知道还说什么,心里却想自己确实没有这个本事,如果正林能够把这样的本事教给自己,那是不是说明正林也有做天子的需要的本事呢?于是说:”劳驾你教给我这样的本事。“正林不糊涂,立刻说:”臣是有一些小聪明,但这样的本事臣还真的没有。“
    启斜眼看着他,说:”你不会故意不教给我吧!“正林说:”主公,这样的本事你为什么不去向令尊学呢?向我求教做天子的门道,这等于向一个木匠请教厨艺。“一听这话启瞬间无言以对,疑达拱手说:”主公,想要得天下而居之,一定要做没内和,如果你没有办法两亲信们的心聚拢在一起,怎么能够像成为像太阳一样吸引着众生眼睛的天子呢?“启感到非常的不快,疑达说:”主公,天子与常人不同,常人把自己的快乐当成快乐,把自己的悲伤当成悲伤,把自己的想法当成想法。天子把众人的快乐当成快乐,把众人的悲伤当成悲伤,把众人的众人当成想法。“启说:”这也太假了吧!“正林说:”主公,疑达大人说的没错,天子者,非常人也!你如果要做天子,不得不舍弃一些常人快乐,负担一些常人没有的麻烦。“
    启说:”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正林说:”比方说一个是莫名的被人用削尖了头的竹竿刺穿,常人是感觉不到疼的,而天子不能感觉不到,因为天子是臣民父母,为人父母都是如此,看见自己的孩子血流如注,他比自己流血还要难过。“启说:”你说的这也太玄乎了。“正林说:”人都是冷漠,天大的事只要摊在别人的头上,都是小事。再小的事,只要关系到自己也是大事。可你想要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就得这么去演。当然你也不用这么去演,如果你的对手做的更差。“伯益果然不是做天子的料,他还没有真正拥有天下,手底下的那些人已经围绕着利益分配的问题吵翻了天,这让启感到非常兴奋,这意味着自己可以躺赢了。而启身边的却似乎感到很沮丧,这让他感到非常诧异,甚至有一些愤怒。
    他团队成员叫到跟前破口大骂,扯着嗓子说:”你们这是何意?看到对手表现很差,你们都跟死了亲爹一样。“德用拱手说:”主公,我是你感到难过,这样的人不配做你的对手,通过与他的比较,不能让你显得非常圣明。“正林说:”虽然一个糟糕得对手会让你赢得更容易,赢得太容易对与日后治理天下很不理。“一听话启简直要疯了,说:”你们这些人是不是有病?“大家都不言语了,这个时候他看见商钧在那里不停的搓手,说:”呔!你想说什么?“商钧陪着笑脸说:”主公,你真的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在你的身边有这么一班有用之臣,如果当年我也有这样的臣子,虞朝就不会灭亡了。“启冷冷的说:”你还是忘不了虞朝。“商钧并没有感到惊慌,说:”的确,如今我是大夏朝的臣子,但虞朝是家父一手创立,如果我忘记了,实在是不孝。“
    启说:”你生活在夏朝,享受着夏朝的俸禄,心里却一直揣着前朝,此为不忠。“商钧说:”我现在站在你这一边,足以显示我对大夏朝的一片忠心。“启说:”至少在你看来,孝比忠更重要。“商钧说:”一个人非常孝顺,却习惯犯上作乱,这是不可能的。我对家父和虞朝念念不忘,说明我不可能对夏朝不利。相反如果我把虞朝忘的一干二净,你会相信我吗?你一定会人连自己的父母之邦都可以忘记的人,怎么可能对大夏朝忠心耿耿?“启指着他说:”巧言令色。“商钧说:”主公,我完可以把对虞朝的思念深深的心底,为了能够匡正你的过失,我宁愿说出自己的伤心往事,还不足以显示我的忠心吗?“启说:”说实话,你现在让我很不放心。“商钧说:”我如今是砧板上的肉,你想什么时候取我的性命,就可以在什么时候拿走它,莫说我没有不忠,就是我真的心怀不轨,又能做什么呢?“
    这个时候德用忽然说:”至少你可以在暗中支持伯益。“商钧立刻说:”你说我暗中支持伯益,有证据吗?“德用说:”没有,我只是你可以这么做,并没有说你已经这么做了。“商钧说:”主公对我有知遇之恩,而伯益我们姚家早有恩怨,我不会去支持背叛我们姚家的人。“一听这话德用立刻说:”他不是背叛你们姚家,而是改邪归正。“商钧说:”当今大王也曾经在虞朝当差,难道他当年走的也是邪路。“德用说:”当时天下人都在邪路之上。商钧说:“大王受家父禅让而有天下,难道说夏朝是继承邪朝的社稷吗?”德用说:“不,他是推倒了邪朝而有的天下。”这里启笑了,看着正林不说话。正林出班道:“非也!当今大王的天下是顺取顺守的。”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