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第一部 煮海 第四十四章 搅局的张从正

    在这个时代里,即便是吕祖安和欧阳,想要完成这些实验项目,也要提前数月归纳、分析、筹划、准备。可以说付出那么多的努力,所为的,不过是在吕祖安演讲过程中偶尔展示那么几个瞬间而已。除了吕祖安,如今世上自不会再有第二人有此耐心做这等无聊之事。
    即便再不认可吕祖安观点的人,今日也只能哑口无言。除非你能拿出和吕祖安理论相左的实验内容。所以,吕祖安今日阐发的一切的理论,他人其实根本无法辩驳,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其四曰“实践”论
    “物理之道,随其理一运行,不以利行,不以弊顿。何谓之?所言“利弊”者,人欲也。
    恒古以来,天地横梗无穷极也。日月循环往复,可曾因尧舜立而日月长明?可曾因桀纣生而漫夜无光?当此无你我时,天地之理一亦存否?
    天地理一固存也,然非为你我存也。天地理一常在也,而你我不常在也。
    故圣人必明其理,证其迹,顺其势,得其用也。
    我汉家据此山川形胜,已历数千年矣。燧人取火、神农制药、黄帝立族、颛顼五服、尧舜教化、大禹九州、仓颉造字、孔子春秋。
    观我中国先民一路荜路蓝蒌、砥砺前行,察天地之理一,巧人力之我用,方有今日中国之大、华夏之美也。此皆圣人巧夺天工,理一之功也。
    今日之你我,固不必再穴居钻木刀耕,赖先圣之德泽也。然后世之民,又将承吾等何德泽?或曰:吾证理一愈多,后人得之,知识愈多,明理一者愈多,则我汉家后世生机愈盛也。
    又或曰:天下万物无穷多也,则其理之变数何止万万千千也?一人之力,欲穷“物理”变化,不知凡千千万万代也,则于今事何补?
    曾子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吾以为,“物理”之妙,皆修身、齐家、济世、强国之大道也。不可畏“物理”之难而弃证其源。一人之力或有时穷,吾以百人、千人、万人、代代人证之,可乎?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又作陶治斤斧,为耒耜徂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神农氏便是格物致知的圣人典范。
    朱子亦曰:万物其理归一。今吾只寻一物格物致,亦当至于理一也。壁如子和从岚山坐船来明招寺,辛君于临川坐车来明招寺。其始不同,而其终大同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物理之证,在于实践。吾当知而行之,行复知新,此谓“知行合一”也。”
    趁热打铁,吕祖安继续推销他的其他理论、主张。
    吕祖安的论调,基本符合吕氏“博杂不润”的学术风格,和理学见解的主张大义。
    其名义上是在朱子理学的观点上有所寸进,但其实已将陆九渊的心学,陈亮的功利主张囊括一空。尤其是关于物理的实验方法,不但新奇有趣,也大合陈亮的实干思路。
    而且吕祖安并不像他们平时论战那样空口白话。吕祖安几乎在每个重要的论断成形时,都会有相应的实验案例现场表演验证。包括那个著名的“白日飞升”热气囊实验。
    因为前面的物理实验做的非常圆满,效果好到空前热烈。那么后面一些干吧吧的“伦理”说教也就能够被人继续接纳、理解了。
    其五曰“心”论
    “何谓心?何谓我?我欲何往?吾以为不外“求缺”而已。人之能思辨、能坐卧、能异于顽石者,不外“有缺”而已。而人之“有欲”,便因“有缺”也。
    何谓“有缺”?壁如今有一棋盘,纵横一十九线,以黑白之子对弈。弈局不同,棋势变化亦自有万千也。然若先将黑白诸子填满棋局,则无论对弈者谁,棋局终无法变化也。
    大函之数五十,用四十九,遁一也。
    遁去后则“其用有缺”也,因为“有缺”,便有不安,便想弥补,便要“食色”。
    子曰,“食色,性也”。性者,“欲”也。欲之始者,在于“补缺”,一切补缺,在求“长生”也。长生者,大涵之数五十圆满无缺也。
    秦皇汉武,欲寻肉体长生,非常人之所求也。然百姓平民,欲求子孙多福。豪门巨富,欲保家族绵延。此辈所求者,乃欲神魂长在、子孙祭祀而已。或曰,此亦“长生”之道也。
    故一切人皆因“有缺”而生“欲”,因有所“欲”而有所行,因有所行即有因果生。
    故曰:吾乃“吾欲”之一切因果导向也。
    吾欲生长之地,在我心也。故我之因果,也全在我心。然则如何推演、知晓?
    今有陌上菊花艳丽,吾观之而心生欢喜。当吾闭目时,菊花何在耶?然吾在也,故吾虽闭目不见菊花,亦知眼前菊花之艳也。
    何哉?此菊花已置于吾心也。
    故曰:吾在,菊花在,吾见之,故吾能见菊花之艳丽也。
    吾离去,而固知此地有菊花艳丽,吾心知也。此即理一可证也。
    故知“心乃欲之始”也。心者,理一也。”
    其六曰“四民”论
    “故朱子深邃、东莱广博,或纵或横,皆可明理也。
    可证理一者,亦无分道路高下,士农工商皆可行之。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展其能、各出其力、各尽其心、各得其道。其道皆在于有益生人也,则理一出矣。
    故曰:士农工商,四民异业而同道。其紧要者,只在“实事求是,学以致用”而已。”
    其七曰“契约”论
    “朱子曰三纲五常,此治世纲要也。
    何为“三纲”?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何为“五常”?曰:“仁、义、礼、智、信”也。
    纲常出,伦理定也。此“纲常”者,吾以“人伦契约”言之。
    “契约”之基,全在“循理”也。
    纣无道,比干谏之,武王伐之。世不以比干为忤逆,不以武王为叛逆。
    齐恒公好美食,易牙、竖刁谄媚之,世不以易牙、竖刁为忠臣者,亦在“循理”也。
    是以“君不正,臣投外国。官不廉,民走外邦。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反之,则君臣父子夫妻和衷共济,此即“契约”也。
    契约定,君必明,臣必贤、父必慈、子必孝、夫必诚、妻必贞。凡不尊“循理”者,必失其理。然后契约皆破,诸乱杂生矣。”
    喜的陈亮在坐上不断抓耳挠腮,乐不可支。连身边张从正的挤兑,也一时大度,不与见识。
    要说张从正这次专门来参加鹅湖大会,倒没想要发表什么学术主张。只是作为吕祖安的铁杆战友,张从正当然知道隐藏在这次演讲的背后利益有多大了。
    何况,即便不谈利益,在张从正眼里,要论这天下物理学的见解,除了吕祖安和欧阳,其他浮云尔。若有人敢在会上抵牾吕祖安,他张从正可不必象吕祖安那样需要道貌昂然、惺惺作态,直接喷过去灭此朝食了。
    甚者说不得,把朱夫子从此送往天国,也不是张从正一定会拒绝的方案。
    一句话,他就是来搅局的,而且没有设底线。关于这点,朱棣在他的晚年回忆录中说得明白。
    至于他会坐在陈亮身边,倒未必是他觉得陈亮有多可爱。实在是昨日被陈亮这厮坑了!今日就是抱着给陈亮添堵的心思,所以不断冷嘲热讽、挖苦捣乱。
    若是平日,少不得陈亮要和他再继续言语较量一二,因为吕祖安的演说实验实在精彩,陈亮才算放过了张从正一回,不予计较尔。
    原来张从正昨日与吕祖泰联诀而来,在明昭山下正遇陈亮携一友人下船。几人见面自然亲热,张从正听说陈亮介绍朋友姓辛,乃是天下英雄翘楚。本来这也没啥,偏偏陈亮说这话的时候特意冲着张从正颔首。那姿势神情,别提多少龌龊。
    张从正自是知道陈亮这是在挑战了,正有此意。一起上山后便找个地方要与陈亮切磋切磋。陈亮也不含糊,大张旗鼓、嚣张跋扈地立马对阵后,忽然左观右望,上摸下掏。然后问吕祖泰,他的拿手屠龙刀放哪了?
    没有屠龙刀自然不是因为他陈同甫不敢应战啊。但为不致失信,陈亮提出还是暂请朋友辛君代他接这一局。张从正哈哈大笑:“不想半年不见,同甫如此幽默了”。
    辛君便辛君吧,张从正的内心世界不是一般的强大。虽说文不如吕祖安,武不及吕轻侯,但也仅此而已。至于其他人?呵呵,天下再无英雄耳。
    不想这次就吃了大亏。那辛君看着文弱,拳脚却是大开大合,刚猛远迈吕祖泰,却又多了几分老辣沉稳。哪是张从正这种半吊子的黏手功夫可以化解?一时间被揍得灰头土脸,连连溃北。
    陈亮在旁,还在一叠声地夸他应对高明,端的孺子可教也。打完了才想明白这所谓辛君是谁了,特么辛弃疾啊。张从正哪怕再有果粉气质,此时也不好意思舔脸找人家签名了。
    这口气终于还是要憋在陈亮这儿,所以一大早就过来打算添堵呢。
    辛弃疾坐在陈亮右侧,一会听吕祖安的演讲着实茅塞顿开,一会看张、陈二人斗嘴不亦热乎。心下好笑之余,却也暗暗心惊。
    昨天与张从正一战虽说胜了,但人家明显不是专业。自从治好吕东莱后,张从正的医术早已名扬南北两朝了。便说是天下第一医家妙手,估计也没多少人敢跳出来否认。
    此后因为手痒下场对战的吕轻侯,则把曾经暗许自家功夫南朝第一的辛弃疾给震住了。在吕轻侯的天生神力和跆拳快手组合面前,辛弃疾根本就没法招架。
    而从吕轻侯的言谈中,他其实更苦恼的是义母欧阳氏的跆拳、快手、闪击。
    一个女子!居然能教出吕轻侯这样的武学天才,本来就让辛弃疾吃惊了。今天再听到人家丈夫的理学演讲,这!
    辛弃疾自己的理学功底不算太好。但他晓得陈亮的理学功力,那是连朱子都要忌惮的人物。辛弃疾也非常钦慕吕东莱、朱熹、陆氏兄弟的学问。如今看居然全对吕祖安欣赏不已。
    这才短短两三年,这吕祖安几人便如流星一般闪耀东南了。文华武功,居然全面压制东南俊杰。辛弃疾敏锐地发觉到,吕祖安今天的讲学举张,已经在事实上颠覆了整个东南儒林的理学体系。这是不是朝廷的幸事,辛弃疾不知道。
    但辛弃疾知道,收到他报告的皇帝陛下和王丞相们有的是头大了。
    假如他们的治政目光还算敏锐的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