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第一部 煮海 第十六章 教育的紧迫感

    如是到了淳熙八年阳春二月,岚山村已略具模样,其实那时建房子很简单的。周围农民冬天都没事干,雇工一些,流民也不断涌入。只是盖房子,连带屋脊才两丈五尺高,还有水泥这种建筑大杀器的存在,有甚困难的?
    甚至欧阳晚晴的工狗计划也颇有放大,加上水泥开工,如今月入已是两万贯规模了。买地、建村的钱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后,竟然没有对生产制造等环节带来影响,倒是把靠近周边的村落经济小小刺激了一把。
    因为岚山基建需要,加上对南朝客商水泥的允诺。吕祖安好说歹说,总算请动欧阳大小姐把水泥试制出来了。话说这玩意粉尘这么大,欧阳真心不愿意搞。依着这个年代的糯米浆加石灰加童子屎尿的配方做出来混凝土,不是已经挺好用的嘛。
    但是水泥结实、便宜、方便用啊!吕祖安万没想到阻力会在这儿。苦苦哀求,就差跪搓衣板这一大杀器助威了,欧阳才算勉为其难决定试一试。
    果然,此物一出,就不再担心南朝货船的回程问题了。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大,明显是被南朝用于军事营寨加固用途了。吕祖安其实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无论官府、民间,建房子可不是象他在岚山这么随意折腾的。
    官府建的房子都有一定制式说法,一点规矩都乱不得,所以哪怕岚山水泥再好用也不行。
    民间富户建房子希望的是留下百年基业,建筑材料上优选的依然是上等青砖、糯米、石灰、童子屎,几百年的信誉,可不是你岚山吹嘘几句就能铺开市场的。
    至于穷困人家,那还是自己捣鼓泥巴垒起来更便宜,谁家用的起水泥啊?
    此外,城墙也是有制度遵循,不能随意换材料的。至于说水泥筑路、架桥,那就脑残。谁会把白花花的银子丢路上呢?
    因此,这和时代的水泥最大用途就是营寨加固。河堤抢修、临时建筑、以及码头筑堤了。方便、省事、牢固,才是最正确的水泥营销概念。
    甚至吕祖安还特意画了几张草图,比如碗口大、一尺深的密集陷马坑。再比如四棱五角的巨大拒马墙。这些在平时都没法预先布置,因为你挖的陷马坑再多,几场雨就给你泡汤了。
    现在只要一次做好,就能永久存在了。想想自家营寨周围布满这种陷马坑,什么样的骑兵都没法偷袭了,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将士们睡眠时的安全。
    之前的营寨使用木桩打进地里,人家两匹马过来绳索一套,连根拔起,你这营寨就算白立了。如今先挖好大坑,填进水泥砂石,再把木桩立下去。嘿嘿,你倒是来拉呀,四匹马也要折在这儿!
    至于一座城市的城墙高大广阔,指望运输巨大的石块做拒马墙,一般地方真修不起。现在就能了。随地把水泥活上沙石浇筑成型,干透之后往墙脚下一堆,再想架云梯攻城?呵呵,你先蹒跚爬到城墙边上再说吧。
    码头更加需要水泥制作岸堤了,可以把码头更加突入到河中,水深达到了,货船的驳岸吨位也就增加了,自然运输的成本就能大幅下降。
    岚山自己的码头就是完全采用了水泥建筑,水深码头大,海船、河船都能停靠。沿着狄水北岸的码头一块,渐渐聚集起物运车船,有了点集贸意思。
    按照欧阳的规划,她管这叫批发市场,专用于大宗货物的集散意思,以示不与海曲原来的集市小生意争锋意思。现在的吕祖安,需要考虑的可不光是生意事情了。
    其一,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岚山周边的市场已经在渐趋饱和。想要继续做大,就必须要早点开发出南朝和燕云、河洛一带的市场人脉。
    其二,岚山村现在也不再是去年的流民营,而是一头富得连屁股都在流油的大肥猪了。这可不是好事情,窥视的势力太多了,需要增加保护力量。
    其三,吕祖安既然来到这个时代了,也渐渐站稳脚跟了。那就肯定不想看到几十年后蒙胡蛮族的南下,对这个富饶民族的摧残故事再次发生了。特别使在他发现大明开国皇帝朱重八一家子“废穿”之后,心中就一直担忧将来谁来恢复华夏衣冠的问题。
    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是学习老米的“先发制人”,提前终结蒙胡的崛起吗?想要做到这一点,且看如今世间群雄,却又舍我其谁?咱得先自个豪迈一会啊!
    事实上,随着生活安定,事业有成,作为后来人吕祖安,其“天下”意识正在随着实力的增加而迅速膨胀,他也开始在意自己的“历史定位”问题了。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谁家阔绰了,还念叨念叨“锦衣夜行”呢?或说西楚霸王都不能免俗,何况吕祖安这种前世的小市民?
    其实关于创世话题,不光吕祖安是这么想的,就连一向不问世事的欧阳晚晴,也是同样的激进。这让吕祖安更觉赏心悦目,眼看小娘子含苞待放的俊俏样子,心潮每每荡漾不已。
    现在的欧阳已经逐渐适应了吕大官人的毛手毛脚,偶尔不小心也会投怀送抱一把,更极少展示“九阴白骨爪”的独门功夫了。当然这也非绝对,很有几次吕大官人想得寸进尺时,周围的邻居们偶尔会听到吕大官人“我会再回来的”哀嚎。
    综合而言,目前对于岚山而言,发展技能教育才是最急迫的。而目前的岚山少年孩童中,只有吕安年、刘全是每日由欧阳带着四处游荡,间隙教他学些算学、文字的启蒙知识。其余小屁孩们,眼下能够活下来的就算不错了。
    这也没法子,一家人遭灾了其实最缺乏抗力的就是孩童了。就算是遇到岚山这样天天喝肉汤、盐巴也不少,而且医药、卫生防疫都抓的紧,按照吕祖安说“很上档次”的流民营,这些孩童也要先能扛过去之前的伤害,才算真正地活下来。
    至于少年们,那早就直接当半个牲口使用了。即便有极少有机会被欧阳拉住,强行教书几个字符,那也是为了生产需要。青壮及老人就更不必说读书识字这回事了。
    欧阳是只工科狗,她可从来没兴趣为人师表。半年多来,各种新奇产品技术从她手中定型出来,早已超过学校所学了。好在吕祖安以前销售之余,在酿造、吃食等方面颇有研究兴趣,有时也参与着技术讨论。二人双剑合璧,还真是搞出了偌大的产业来。
    但是大量的技术研发也几乎耗尽了欧阳的精力和热情。教育吕安年那是没办法,人家娘亲喊得那么响亮。自家孩子,总不能落下教育吧。
    现在看,技能教育、忠诚教育都很重要。一句话,学习班必须办!还要创造条件迅速起来。
    在刘二祖不停奔波下,知道岚山村收容流民的消息几乎半岛皆知了。之前一段时间来投的流民少,是因为半岛的勋贵、官吏忙着招收佃户,他们抢起人来,哪里还需要问你个人意愿?
    后来听说是大金皇帝陛下怜惜民生,下诏不准这些贵人继续招聘佃户了,所以流民才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大金黄帝陛下日理万机的,自觉已经做了件善事。
    然而却又忘了下诏安排官府救济事宜,结果么,这流民还真不如做贵人的佃户好了,至少还能留下性命,如今却只能饿着肚子到处游荡了。
    所以说治政这种事,那还是要讲究套路的,环环相扣才得圆满。
    大金立国不足百年,些许缺失不足在所难免,纵是因此多饿死几户流民,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朝廷或许会对此深表遗憾吧。
    无论如何,现在外来投靠的流民渐多,总是要安排做事。一些田地、菜园、晒盐、集硝、杀猪、挖沟、清淤、建房、建码头、堆坝、烧窑、捕捞等粗使活计都渐渐交了出去,只是委派些青壮或老人指挥、监督即可。
    更何况建码头、建房子还有不少外聘工匠师傅带着,烧窑等技术含量高的地方,也还是由原来的青壮干着,一时不怕的。
    朱棣、曲成都如约来报名了。朱棣倒罢了,十八岁身强力壮,能顶一头很好的牲口免费使用。这小屁孩曲成咋回事?不是说好了过一年嘛?吕祖安大发脾气。
    “是啊,就是过了一年呐?”曲洋老爷子故意装可怜。
    这几个月他可没少跑岚山来,眼见得那几个以前鼻涕邋遢的流民子弟如今渐渐气宇轩昂起来,如何不急?特么刘二祖那个混蛋儿子刘全,也才四五岁嘛,凭啥他就能日夜跟着神仙师傅学好,俺家曲成就要在家玩泥巴?!
    人家老曲心里不服气呢,碍于尊师重道,不愿和吕祖安一般见识罢了。
    无论如何,过了年就算一岁,没说的,小屁孩扔过来就不管了。拍拍屁股上山喝茶去,着实被歪嘴和尚点赞一番。
    如此,加上朱棣、曲成、刘全、吕安年,吕祖安看看人少嫌弃寒酸,就又在流民少年中把那些伶俐、懂事、上进的几个也都逐渐从生产中脱身出来,先找个私塾先生安排大课室教导识字扫盲。更多是欧阳轮番带在身边,学习算术、工艺、跆拳道等功夫。
    吕祖安则负责洗脑,传授(或说歪曲也行)历史知识。军事上也在整列队训,把后世军训的东西、特种兵的练兵手段,也不管是否道听途说,总之就是一股脑地加进日常训练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