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赴荆棘》第22章 笑面虎拐小白兔

    任行阳傻眼了,“这,这是为何,,?”
    “任公子以为太子伴读只是陪着我读书吗?”启光莞尔一笑,慢慢踱开,“永昌尚武,作为太子,自然是文武功课都要参加,伴读也一样。”
    他踱到任行阳身边,突然凑近他道:“之前那几个都是他们选的,除了文采好些,身体是一个比一个羸弱。实在没劲。”
    任行阳还没来得及躲,启光已自顾自走开了。
    “任公子是今年龙骑营的武试第一名吧,这么好的武艺可不能浪费。眼下我身边正缺你这般身手出众的世家子弟。若是表现上佳,将来要供职于禁中二卫或是京门六军都不难,比之从边塞驻军一步步升迁,不是轻松很多。”
    二卫?六军?任行阳有些吃惊。
    二卫是护卫宫禁的亲兵,六军执掌护卫京师与皇城的上万精兵,这两处将领必是皇帝亲信。
    这话里拉拢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太子殿下这是在培养亲信呢!任行阳看得明白。若真是如此,之后面对的便是无尽的势力纷争,这风险可一点不比边塞少。
    何况自己只是中庸不说,出身文臣之家,他在军中是一点背景也没有。启光若只是看上他的武艺,他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任行阳暗自思量,不敢轻易回答。启光见他皱眉不语,又笑道:“任公子不必着急回复,过几日再说不迟。眼下外面正有些是非,任公子在这宫中清净舒适,何乐而不为呢?”
    是非?任行阳不明白了。他最近没惹事啊,哪里来的是非?不对!脑中忽然闪过白布包裹的尸体。背后一阵恶寒。
    启光看他脸色煞白,笑着渡了过来,一手按上任行阳肩膀道:“只要在我这里任公子就不用担心。若是还有什么想要的,只管说出来,,,”
    他忽地覆在任行阳耳边,轻声道:“看看我能不能满足你。”模样像极了调戏。
    耳后一阵湿热,任行阳忙后退避开,心道这人真是半刻也正经不了。
    这种人身边他半刻也待不下去!
    他忍住怒气,抱拳躬身道:“承蒙殿下高看。只是在下志在军中,一心只想护卫边疆,不念其他,还望殿下成全。”
    任行阳口气生硬,想也没想,直接就拒绝了,说完才想怕不是要得罪这位殿下了,按他的暴躁脾气,不知会被如何发落。
    启光果然收了笑,他一言不发,背过身去,过了好一会,才冷冷道:“若是我执意不肯呢?”
    “这,,”任行阳面露难色,他瞧不见启光表情,也听得出声音里的不悦。对方是太子,他不放人,自己还真没什么办法。
    心里正有些惶恐,启光却突然回身,笑道:“看把你愁的,你既然不愿意,我也不会强人所难。”语调轻松,与刚才判若两人。“我可以让你从军一偿心愿,但是任公子也需答应我一件事。”
    “殿下但说无妨,只要在下能做到,一定尽力。”任行阳大喜,若只为一件事当然好说。他迫不及待应承下来。
    启光却笑笑:“不急,到时便知。不过在这之前,还请任公子这几日好好给本王伴读,也不枉本王向太傅举荐你一场。”
    话音刚落,外面报太子太傅已到,启光便头也不回得出去了。
    任行阳这时才回过味来,方才一着急,脱口答应了,现在怎么觉得入了他的套呢。这位殿下看着年轻,却深藏不露,让人捉摸不透。总之,应该是不耽误自己从军了,船到桥头自然直吧。
    任行阳不再多想,赶紧跟上启光,一起至殿前迎拜太傅。
    太子太傅,龙章院大学士谷望舒看到任行阳时,小小的吃了一惊。
    这青年一身劲装,飒爽利落,完全不像伏案苦读的学子。再加上一双勾人的丹凤眼,怕不是太子殿下的新欢。
    谷太傅沉下脸,心里先给任行阳记了几笔。
    太子之前的几个伴读都是豫章院推荐,本不合他的意,果然闹出了丑事。这次他极力举荐的姚家公子是他受丞相所托教了数次的学生,算是知根知底了。
    本以为坤泽只要知晓些文墨便好,没想到这位公子文采出众,品性也纯良,丞相公子的身份想必太子殿下也不敢乱来,作为伴读再合适不过。只可惜前几天出了事,不得不在家中修养。之后他再要推荐,却被太子殿下一口否决了,说是已经有了人选。
    太子不经过太傅同意,私自选择伴读,这本来已是极不合规矩,若不是启光担保以后不再无故停课,他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现下看来,还是松口得太快了。
    谷太傅打量着任向阳,神色严厉,任行阳不知何故,正忐忑时,启光已替他报了姓名家世。
    听说是光禄勋任枫年的儿子,谷望舒脸色稍缓,又要了课业来看,见笔画间一丝不苟,字迹俊秀,才微微点头道:“任公子既是太子殿下选中的伴读,更应该多加勤勉。不知任公子文章如何,便以今日所学为题,写一篇时论,明日交于我看看。”
    这还没开始上课呢,已经布置功课了,任行阳一个头两个大,只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听讲。
    还好只是《尚书》,任行阳从前也学过,还记得一二,谷太傅所讲更细致,又结合史记事件,讲解施政治国之理念,任行阳专心致志听了一上午,倒也受益匪浅。
    只是这功课让他十分头疼,龙骑营里只有武课练不下去的才去学文,他一心习武,“投笔从戎”好多年了,时论的格式是什么早都忘了。守着“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想了半天也没有头绪,任行阳干脆出了殿乱逛。
    说是乱逛,其实也就在外边几个院子里走走。他可不想再看到第一天竹林里那一幕。
    启光下了课,丢下一句“好好努力哦!”就不知去哪了,任行阳走来走去也没人管他,只有那个面相老实的侍从时不时来问候他一下。任行阳现在知道这侍从叫季寻安,似乎是太子的贴身近侍。上课时也是他在伺候笔墨。
    “为何这宫中仆人这么少?”大半天下来都没见到几个人,任行阳好奇得问季寻安。哪怕是一般贵族世家,仆人也比这里多。
    “殿下不喜人多事杂,一切从简,所以这宫里下人就尽可能的少。”季寻安答得恭谨。
    任行阳只道这位殿下性子古怪。昨晚上神态言语各种放浪不羁,今日课堂上又端庄严肃得紧,像换了个人一样。现在又不喜欢有人伺候。真是好生奇怪。
    其实关于这位殿下,任行阳也听过许多传言。据说他出生没多久便被龙神选中,但不知为何,之后便被关在深宫抚养,直到三岁时才以太子身份被人所知。
    初时脾气举止都十分怪异。三岁的孩子了,话也说不清,冷热疼痛都不知道,饿了时连生肉都能吞下,整宿整宿不睡觉,在宫里墙壁上胡乱刻画,种种传闻也不知是真是假。
    及至年纪稍大,又残暴易怒,动辄就处死宫人,以至于圣上与皇后都不甚喜爱他,倒是他的哥哥肃王启晟更加得宠。如果不是有龙神亲定,太子这个位置绝对轮不到他坐。
    虽然目前看起来,这位太子殿下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恐怖,但是任行阳还是决定,少跟他接触为妙。反正只要挨过这一个月,就能脱身去北疆了。
    到了下午,他着人让家仆拿来了新的金疮药,顺便打听风声。
    他担心的果然没错。
    这几日因为管力之死,衙役来任家找了他好几次。听说当时在场的其余几人都被吓得失了魂魄,疯疯癫癫,无法作证,偏偏蒋庆良出来作证,说任行阳和管力有过节,定是他装神弄鬼,杀人报复。蒋庆良的爹是御史大夫,谁敢不听他的。因此非要拿任行阳到案对证。
    “还有一事,,”家仆说到这里忽然吞吞吐吐起来。
    “还有!?又怎么了。”任行阳头痛不已。那家仆边偷觑他脸色边道:“前几日,一个叫秀儿的女子来寻公子,说是打听徐公子的去处。正好被老爷碰上,,,老爷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叫公子爱去哪去哪,不要回来了。公子,要不您还是先在外面避避风头,等老爷气消了再回去吧。”
    “呵,,”任行阳抚额哭笑不得,秀儿不是那香满楼的歌女吗?八成又是徐多情招惹了人家,又躲着不见,才寻到他这儿来了。来得真是时候。
    “也罢!不回去就是了。”老头子那气十天半个月也消不了,他也不想解释,不过是又多了一个错处罢了。任行阳自嘲得笑笑。两不相见,倒也清净。
    于是交待家仆,到北上的时候拿了行囊牵了马匹来,他便可直接去平凉军报道,用不着再回任家了。
    只是那管力死的实在蹊跷,还有他的那些同伙,竟被活活吓傻了。那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有那怪异的梦。
    他若真被带去衙门,照实回答,定没有人信他,牢狱之灾是免不了的。还好,他现在人在东宫,那些衙役自然不敢跟太子要人,他便也暂且放下心来。只是欠了启光一个人情,只得安生做好伴读。
    最后,任行阳老老实实按着时论要求写了一篇文章。自认算不上立意新颖,词藻华丽,倒也中规中矩,挑不出大毛病。没想到几天后第二次课上,谷太傅看过文章不置可否,又布置了一篇。
    太子殿下一个月才一篇,为什么自己这么快又要写一篇?难道文笔真这么差吗?
    “看太傅这架势,怕不是要你上一课写一篇了,任公子挺住,实在不行,我叫寻安帮你啊!”看到启光忍着笑的模样,任行阳简直气闷得不行。
    侍从不是都不识字的吗?他能帮什么忙!简直就是红果果的嘲讽。任行阳化怒气为动力,开始发愤图强。
    之后果然是一课一篇。
    他待在书房的时间越来越多,恨不得把枯燥的时论写出花来。所选的论题也是越来越放飞。从论前朝史记之事到本朝大事,逐渐剑走偏锋。
    他这边放飞得潇洒,那边谷太傅可不乐意了。
    谷望舒放下厚厚十数页的时论,眉头轻皱。这篇时论的选题实在敏感,若是被有心人瞧见,传扬出去,治他一个文字狱都是轻的。
    看来需得与这年轻人好好教诲才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