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房玄龄》第137章 齐王败北【七】

    唐兵得令,一个个朝前方的密林飞奔而去。他们眼里只有侮辱自己的敌人,心里压根儿就没想到这密林是设伏的最佳场所。不多时,他们拐过几道弯,就追到了一道峡谷中。此处地势十分险峻,两边是陡峭的丛林,前方是一道高耸入云的绝壁,断了前行的路。姜宝谊驻马察看了自己所处的境地,不禁心惊肉跳,惶恐万状。他清楚假如此时有伏兵断去自己的后路,那所有兵马就得葬身此地。太危险了!他大叫一声,令军队快快撤退。
    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就在唐兵准备掉转头往回跑时,丛林间突然传出一声巨响,旋即箭矢如蝗纷纷射向他们。姜宝谊见状,吓得面如土色,惊慌失措地指挥部下撤退。唐军见遭遇埋伏,一个个惶恐不安,抱头鼠窜。一时间,阵脚大乱,因中箭而发出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姜宝谊目睹此情景,后悔不已,想若能听进李仲文的良言,又怎会遭此劫难。然而后悔已无济于事了,他只能正视现实,率军撤出敌人的伏击圈。于是,他重新镇定下来,勒令士卒们沉着应战,努力向前冲,以摆脱敌人的包围。
    不幸的是,唐军将士冒着如雨般密集的箭矢向前跑了不到二百米,抬头一望,瞧见一队人马飞驰而来,生生将他们截住。为首的是一员威风凛凛的大将,此人就是定杨名将张伦。他看见姜宝谊,冷笑一声,厉声命他下马投降,以免一死。姜宝谊虽身陷绝境,然不肯就此丧失英雄气节,他二话不说,举起大斧就朝张伦劈过去。张伦见姜宝谊不肯降于自己,大怒,拍马舞刀与之大战。
    两人斧来刀往,银光闪动,不时撞出一朵朵耀眼的金光,哐当之声震耳欲聋。大战百余回合,难分胜负。可此时姜宝谊已无心恋战,他想的是率领部下尽快突出重围。所以,战过一阵后,他便举起板斧一把挡开对方的大刀,乘机一转身纵马跳出几米之远,继续引军突围。
    唐兵自知无路可退,只能破釜沉舟,绝地反击,方有逃生的希望。于是,他们个个奋勇杀敌,努力向前冲。眼看着他们就快要冲出包围圈。可就在这时候,黄子英率领部下从丛林间蜂涌而至,高喊着杀向唐军。于是,近两万定杨军将唐兵围了个水泄不通,全力厮杀。但见枪来刀往,血如雨下,肢体纷飞,惨不忍睹。一时间,山谷中杀声震天,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姜宝谊亲眼看见自己的手下一个接一个地倒在血泊之中,心如刀割般地疼痛不已。他化悲痛为力量,使出浑身的本领,左冲右突,力砍数十名敌人,却怎么也突不出那层层叠叠的人墙。尽管如此,他也并不绝望,因为他相信很快李仲文就会率营中两千人马前来增援他。
    不错,李仲文听到从山谷中隐隐传来的厮杀声,就知道姜宝谊陷入了敌军的包围之中。于是,他当即就带领营寨中的所有兵马,飞速前来增援。可惜的是,他还没来得及赶赴战场,就被黄子英派遣的另一支部队拦截在半山腰上。由于寡不敌众,李仲文率军奋战了一阵子,就被俘了,所剩士卒也随之降了敌军。正因为这样,姜宝谊苦苦巴望的援军迟迟没有出现,这令他心生那种无力回天的绝望与悲怆。
    然而,姜宝谊任凭黄子英怎么劝,就是宁死不肯投降。这令黄子英非常恼火,他立即命令将士再次发动疯狂进攻,把他们统统杀掉。主帅的宁死不屈,大大激励了唐军所有将士,他们一个个斗志昂扬地继续战斗。尽管将士勇猛无比,然终因实力悬殊,唐军渐渐招架不住,死伤越发惨重。
    厮杀了将近两个时辰之后,姜宝谊几乎成了光杆司令,手下所剩人马不足一百。此时,他披着染满鲜血的战袍,两腿跨在战马上,用忧伤的眼神打量着战场,但见狭长的谷底横七竖八地堆积着尸体,殷红的鲜血像河水一样汩汩地流淌着,把草叶都浮了起来。他默默地注视着那些不久前还活蹦乱跳而今已变成僵硬尸体的弟兄,眼眶忍不住潮湿起来,两行清泪顺着他受伤的面颊滑落在风中。此刻,他内心万分悲痛,悔恨深深地啃噬着他的良知。他明白他们的死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种自责强烈地折磨着他的灵魂,使他深刻地意识到只有以死才能洗刷自己的罪愆。于是,他果断地抽出腰间的那把锋利无比的短剑,横在自己的脖颈上。他目光冷峻地凝视着步步逼进的敌人,突然大喝一声,手一动,那把剑深深地勒进了他的脖子。一股热血如泉注般喷涌而出,紧接着,他身子一歪,轰的一声倒在地上。
    就在姜宝谊倒下的那一刻,他的部下不约而同地大喊一声将军,同时人人泪流满面,悲痛欲绝。他们并没有因主帅的自刎而心灰意冷,弃械投降。相反,他们同仇敌忾,一个个怀着满腔的怒火奋不顾身地冲出敌人。接着,他们便在敌人的刀剑之下,一个接一个地悲壮死去。
    这时,西天布满了紫红色的云霞,那轮血一般殷红的夕阳冷冷照耀着大地,照耀着静静地躺在山谷中的殉国者。
    这一仗极为惨烈,唐军全军覆没。这个不幸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李渊的耳朵里,他顿时陷入到深沉的悲痛之中。他恨姜宝谊不识敌计而导致如此沉痛的失败,同时也被他宁死不降的忠贞深深地打动了。因此,他决定为他举行国葬,谥其号,以表彰他对大唐的忠心与功绩。同时,他也下旨削除了李仲文的官职,以惩罚他对自己的不忠。他可以容忍一场因主观因素而导致的惨败,但无法原谅为了求生而丧失气节的投降者。
    原本寄希望于姜宝谊能够前往并州增援李元吉,阻击刘武周的勃勃野心。然而,李渊做梦也没想到出师如此不利,这么快就兵败雀鼠谷。这不仅使他的希翼化成了泡影,也打乱了他的战略部署。现在他不得不重新布置作战方案,不再直接派兵去援救并州,而是想遣一智勇双全的大将率军入介州攻打刘武周,以牵制定杨军入侵并州。这确实是别具匠心的谋略,一旦成功,就能很快把刘武周的威胁解除了。然而,谁能担当此重任呢?
    在用人问题上,李渊向来是很果断的,不过这一回,他有些犹豫不决了。考虑了一番后,他决定还是把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裴寂请进内宫商议。
    没过多久,裴寂就奉诏来到了李渊的寝宫。他看见皇上正坐在几案前啜饮着佳茗,就快步走上前,弯腰深深地施了个礼。李渊见了裴寂,紧绷着的面孔也松弛了些,绽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他拂袖指着自己身边那把铺着黄色锦缎的团凳,声音柔和地请心腹就座。裴寂答谢了句,就挨着皇上坐下。他举目望着李渊,察觉到他的神色中带着忧虑。不用多想,他也知道这是为了哪般。默然稍许,他面带笑容地轻声问道:
    “皇上,您是不是在为前方的战事而担忧呀?”
    “是呀,裴监!”李渊微微蹙着眉头,叹口气答道,“前些日榆次失守,刘武周乘机南下,侵占了平遥和介州。今雀鼠谷一败,并州危矣!”
    “皇上所言也正是微臣所虑!”裴寂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他语调缓慢地说道,“雀鼠谷一仗不仅让皇上损兵折将,还挫伤了大唐锐气,可谓损失沉重啊。但更重要的是,雀鼠谷一失,便断了我军前往太原救援的通道。若皇上不能及时发兵增援太原,仅凭齐王的力量,恐难以抵挡住刘武周哪!”
    “言之有理!”李渊点头道,“刘武周兵多将广,新近又得宋金刚,可谓是如虎添翼。今举兵南下,其目的就是想占据河东之地,以图天下!”
    “没错,皇上!”裴寂思忖着说,“刘武周野心勃勃,妄图号令天下。今举兵犯境,欲攻取并州等河东之地。如若让他得逞,那对我大唐将是极大的威胁。故臣以为,今王世充、窦建德等贼寇尚不足为虑,真正令皇上担忧的应当是刘武周。皇上,该是想办法解决刘武周的时候了!”
    “裴监所言甚是!”李渊肯定道,“王世充虽侵占伊州、义州、济州等地,窦建德也时常犯我边界,然对我大唐尚未构成真正的威胁。而刘武周则不同,他举兵入侵并州,直接威胁到长安,威胁到我大唐的生死存亡。因此,正如你所说,朕得尽快想办法平定刘武周,消除这一最大的后患!”
    “皇上圣明!”裴寂拱手道,“只是今并州告急,臣不知皇上有何良策援救齐王,确保太原不失。请皇上明示!”
    “今雀鼠谷已被黄子英占据,想从这儿进兵太原已是不可能的了。”李渊若有所思地说,“朕昨晚思谋了半宿,寻得一策,自以为可行!”
    “皇上,是何妙计,微臣愿洗耳恭听!”裴寂眼睛一亮,连忙问道。
    “朕以为,既然我军不能从雀鼠谷直入太原,那就只能调兵前往介州主动攻打刘武周,以此来牵制定杨军向并州增兵。”李渊抿了口茶答道,“倘若我军能够重新夺取介州,再乘胜攻占平遥,那就可长驱直入太原。如此一来,刘武周必撤军返回鄯阳。到时我军大举反攻,如此刘武周必破!”
    “皇上,此计绝妙啊!”裴寂抚掌笑赞道,“倘若能攻取介州,那破刘武周就易如反掌了。如此看来,介州一战至关重要,不可有任何闪失!”
    “正因如此,朕才十分慎重,想请一员能担此重任的大将率军前往介州。”李渊郑重其事地说道,“裴监,你以为朝中谁可堪当此任哪?”
    裴寂心里清楚谁能建此奇功,那必能为李渊所器重,成为朝中重臣。如果他能出兵介州且凯旋而归,那时自己的权威和名望就可更上一层楼,那朝中更无人能及,就连秦王也得惧他三分。这么一想,他就生出了要肩负重任的念想了。沉吟一下,他恳切地向李渊请战:
    “皇上若信得过微臣,微臣肯出生入死为皇上分忧!恳请皇上体察微臣的一片忠心!”
    李渊听说裴寂要亲自率军出征,心里不禁一怔,接着那张阴悒的脸上又露出了一丝微笑,显出副欣喜的样子。沉吟片刻,他动情地答道:
    “朕向以裴监为心腹重臣,而裴监也不辜负朕所望,为朕出谋划策,始有今日之大唐。若无裴监,又岂能有朕!今裴监不辞辛劳,愿为朕率军亲征,自是朕所求之不得也。只是你一旦离开京师,朕身旁就少了位可倾心相谈的知交啦。如此,朕可要寂寞多了,唉!”
    “皇上对臣恩宠无以复加,臣感激涕零!”裴寂揖礼表白道,“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可报答皇上一二。故出征之事,臣请皇上应允!”
    “好,裴监,朕答应你就是了!”李渊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了裴寂的请求,接着对裴寂呵呵一笑,心情相当畅快。
    “谢皇上!”裴寂抑制不住兴奋之情,提高声音答道,“臣当竭忠尽心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接下去,君臣二人一边品茗,一边继续谈论国事。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裴寂方告辞了李渊,打道回府去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