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素心杨广》第224章

    马蹄声越来越急速,杨广娴熟地控制着快马,风扬起他的衣襟发鬓。他觉得快意极了。
    待马跑至最佳角度时,他方气定神闲地舒展双臂,拉开重弓,射出有着千钧之力的一箭。
    “嗖!——”
    校场上一片寂静,约莫半晌,惊叹声,欢呼声猛然爆发,直冲云霄!!
    原来,杨广这一箭,看上去平平无奇,却一箭贯穿了厚厚的藤靶。
    弩箭穿靶而过,把箭靶射出一个洞后,还飞出一丈多,没入那半壁厚厚的泥墙里。
    宇文化及叫得最起劲,将领们的赞美恭维更是如潮水般涌至。
    杨素也在笑,连声说佩服,自愧不如云云,说什么也认输,不肯把那块玉佩收回。
    杨广大声道:“吾以为,今天拔头筹的,当是杨公!李都尉的身手,骑术,箭术都是吾无法相比的。吾不过倚仗着一身蛮力罢了……既然杨公不肯当此第一,这彩头,就由李都尉捧走吧!宇文,你输了,今天罚你作东,速速去办来佳肴,今晚请营里的将士们美餐一顿!”
    众人大喜,年轻的士兵兴奋不已,开心雀跃,欢呼阵阵……
    这日,军营里比过年还热闹,大家都抛开烦恼,逗留到天黑才离去。
    杨广等人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城里。
    众人骑着马,往东宫的方向慢慢踱去。
    杨广在马背上,微笑着倾听杨素和宇文化及的对话,一副专注的样子。
    没有人留意到,长街尽头,那间小酒馆里,有一个忧郁的男人,从他们出现的第一刻钟,就用冷若冰霜的目光,盯着杨广……
    他,就是陈凤启。
    一路西来,张纤纤对他千依百顺,不时还想尽法子,讨他欢心,偶尔还撒娇斗气,适当地在他面前展现一个女孩的风采。
    凤启在以兄长的态度,很有风度地照顾她的同时,少言寡语,保持着距离,如无必要,尽量避免和她单独共对。
    每天深夜,他都会一杯残酒,几乎独坐到天明。
    复国,父亲,家族,素心,孩子……
    占领并州……
    并州是大隋精兵最集中的地方,这没错,因为并州是保卫京城的重地。
    杨广十三岁就被封为晋王,驻守并州,拱卫京师。一直到杨广带兵来攻打陈国,才由杨俊接任,杨俊之后,是杨谅……
    皇帝和朝廷对并州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杨广,这个家伙,总是被派到最重要的地方,灭陈后,广大的南国,动荡不安,朝廷便命他镇守江都……
    当时,他们没有一个人看好杨广,都认为他会在这里栽跟斗,随时会陷入民变的汪洋里,焦头烂额。
    谁都知道,江北江南的人民,没有互通往来已经上百年了,彼此都藐视对方,怀有敌意。
    当年,他们策动江南民变,不过在民间散播了点流言,说朝廷要逼江南江东的人民搬迁到江北去,轻而易举就引发声势浩大的江南动乱。
    没人料到,这个当年才十九岁的晋王,在掌管江东江南的政务军务十一年间,通过各种商业文化交流的措施,硬是把东南这片土地搞得有声有色,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南来北往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这点,陈凤启也是不得不佩服的。
    ……故国的人,要在并州东山再起。
    可是,并州,和江南完全是两回事,他们真的能轻易控制并州?陈国,在那里没有任何基础啊!就凭王頍,萧摩诃?
    王頍,他的父亲是陈国名将王僧辩,他的智谋是很高,经常有出人意料的计策,不过……
    莫非,张纤纤说的,并非实话?他们其实有另一套计划?
    如果有,那会是什么计划呢?
    凤启不知道自己的家族里,到底是谁在背后策划这次复国计划。
    亲身经历过那次起义的陈凤启,对张纤纤口里的大计有点将信将疑。他从张纤纤情深款款的眼睛里,总是能读到重重的机关。
    她经常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各种角度来试探凤启对她的心意,这点他心中有数。幸亏他是以冷面著称之人,于是,他的反应就顺理成章地非常飘忽,深不见底,让张纤纤无法捉摸。
    越接近京城,凤启的心情越发复杂。
    最后那几天,他决定改变路线,不走官道,专抄小道,昼夜颠倒来赶路。因为他要在正月十五之前,赶到京城,争取多点时间,去弄清楚将要发生的事情。
    他也知道,即将进入杨广的势力范围,还是秘密行事为佳。
    凤启做梦也没想到,就是因为他这一举动,就和素心派去的人错过了。
    因为他本准备单独改道的,但张纤纤死活不干。带着这么些人,晚上赶路太引人注目。于是他只带了两个随从和张纤纤离开,其余人按原来的路线前进。
    素心的那些探子们,半路出家的多,和杨广的那些无法相比,等他们发现监视目标不见了时,已经为时太晚了……
    今夜,他找到这间小酒馆,望着远处夜幕下依稀熟悉的文昌殿,陷入深思。
    没预料到会见到杨广。
    这个他宿命中的仇人。
    满街的人,都停下脚步,仰望马背上这两个天神一般的男人。
    连还没关门的店铺里的人,都纷纷出来,站在外面看,没有人敢大声嚷嚷。
    他们慢慢走近了。
    “得得”的马蹄声中,宇文化及的声音清清楚楚地传入凤启的耳朵里:
    “……太子当年,被封为兵马大元帅伐陈时,年方十九!杨公,在下记得,有句古话:‘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当年那个谁……符坚,率百万大军,猛将如云,都没能打到江南去!可太子殿下,只用一半的兵力,就一统南北,这样的功绩,古今都没多少人做得到!”
    杨素颔首抚须而笑:“呵呵!殿下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麾下人人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啊!说起来,真是打得痛快!”
    他当然记得,当时杨素作为信州州长,亲自率西路军战船东下,船舰布满江面,旌旗迎风招展,将士们的铠甲在水面发射出万道闪光。
    杨素坐在平乘级的巨型战船上,陈国的官民看到这个容貌雄伟,气势不凡的武将,大为惊恐,纷纷说:“杨素就是江神!”
    此后,“江神”差点成为杨素的绰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