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憂唐伶》第132章

    狄青奉旨赴瀛州
    王曾正評寇丁公
    狄青?莫憂又驚又喜,自從魯國公府一別,其后再未見面,這次為何事而來?當下揚聲道:“快去請來。”轉臉向田婆婆道,“婆婆,這位狄公子是我的朋友,性秉直、有勇謀。”
    田婆婆點頭道:“小姐經過歷練,識人定有長進,老奴還是回避一下。”說著站起身來。
    莫憂挽留道:“婆婆不是外人,何必回避。”心中卻狐疑,不知狄青要帶來甚么消息,婆婆現下心緒不佳,還是不聽朝堂之事為妙,訕訕的也不再多說,田婆婆已搖頭出門。
    丫環很快帶來狄青,狄青一見莫憂,即上前鞠躬行禮,莫憂慌忙攔住,笑道:“這就不必了,多時不見,狄兄弟在軍營一向可好?”說罷,將眼打量,只見他衣飾井然嚴整,面目峻然,幾乎脫盡當時憨態,分明是一副軍人模樣,喜道,“甚好,你果然出息了。”
    狄青恭恭敬敬的答道:“多虧姑娘提攜,狄青才有今日。”
    莫憂請他入座,狄青站得筆直,莫憂笑道:“這里不是軍營,沒有軍令,不必拘謹,你只當我是朋友,隨意即是。”莫憂話雖如此說,但是狄青心里只當她非同一般,她既能隨意進出魯國公府,將自己舉薦于御林軍,甚至能讓皇帝親自出迎,狄青怎敢放肆。
    莫憂見他不坐,故作沉面不悅,道:“狄青,軍人在軍營服從指揮,其他小事就不必太多嚴肅,我不是你的將軍,不需要你這般恭敬。”狄青見她生氣,這才坐下。
    莫憂問:“一向在軍中安好?”
    狄青答道:“多得王大人指點,一切安好。”
    莫憂點點頭,又問:“今日為何事而來?”
    狄青沉吟片刻,道:“姑娘,狄青今日來此,特為向姑娘辭行。”
    莫憂一驚而起,問:“你竟要脫離軍籍嗎?”
    狄青見她這樣吃驚,忙擺手,道:“不是,不是,狄青能入軍,一生之幸,怎會離去,狄青是奉了指示,離開御林軍去瀛州。”
    瀛州?丁青月即將赴任之地?莫憂心中一動,試問:“王大人派你去的?因何調遣?”
    狄青搖頭:“并非王大人的意思,是皇上。”
    皇上親自派狄青去瀛州?不早不遲,正好是丁青月赴任之時?狄青入軍不久,不過一名尋常軍士,陛下為何指名派遣?丁青月是御前帶刀侍衛,手下亦有武將多人,一路隨行足夠,又何必勞皇帝另外派一個小卒同行?
    莫憂心中驚疑,面上卻不動聲色,笑道:“瀛州倒是不錯,你去那里也可開闊眼界,總比久窩軍營要強,嗯……據說瀛州節度使重癥染身,朝廷另委官員,你可是同行?”
    狄青道:“不錯,圣旨早已下了,丁青月丁大人接任節度使一職,狄青正是因此而去。”
    莫憂問道:“圣旨早就下了?那為何丁青月遲遲不見動身?”
    狄青看了看莫憂,答道:“丁大人向陛下請了假,延遲一個月赴任。”
    莫憂心頭一酸,青月,你是放不下丁謂,怕你走后我就殺了他,不過,圣命難違,你始終要走,而丁謂,必然一死。笑道:“你何時動身,我在十里亭為你擺酒餞行。”
    狄青擺手,道:“多謝姑娘美意,只是餞行就不必了。”略作遲疑,道,“不瞞姑娘,狄青這次是奉太后密旨前往,連丁大人也不知道。”
    莫憂心中一沉,顫聲問:“你,不與他同行?”
    狄青道:“我明晨三更即出發,丁大人大約再過一兩日。”
    莫憂心中一冷,太后,是要殺丁青月嗎?丁謂若是治罪,丁青月自然難脫牽連,我讓王曾舉薦他遠去瀛州,就是希望能免他一死,太后你若是非要他的命,否了他的奏請即是,何必同意后再動手?莫憂呆呆的問:“為何這樣?那你去做什么?”
    狄青也覺出她的異常,微微一怔,道:“皇上只說,讓狄青先行,了解一下瀛州軍營情況,其余事宜,等丁大人隨后再去處理。”
    莫憂冷冷一笑,問:“太后密旨,你可看過?”
    狄青正色答道:“太后囑咐過,到瀛州,三個月后再看,狄青不敢違旨偷看。”
    莫憂一時間心亂如麻,失了魂魄,狄青再說些什么也未在意,恍恍惚惚的應答,狄青略坐片刻即告辭離去,莫憂也不挽留,送出門外,田婆婆閃身進門,面色凝重的看著她。
    莫憂蹙緊眉頭,道:“婆婆,我不希望青月死,丁謂該死,但是青月不該死。”
    田婆婆點頭不語,莫憂突然眼前一亮,擰身晃出門外,步行匆匆,一抹煙兒來到王曾府。
    王曾仍在書房,見莫憂來到,放下書卷,笑道:“姑娘,請坐。”
    莫憂開門見山:“王大人,皇陵之事,如何?”
    王曾笑道:“一切盡在姑娘預料之中,姑娘想必也早已知道。”莫憂凝視不語,王曾走出書案,又道,“山陵都監雷公公私自將皇陵移位數百米,觸及碎石,水滲沙流、甚有塌陷,以致皇陵停罷,太后大怒,如今,山陵都監雷允恭、山陵副使藍繼宗、司天監邢中和俱已下獄。”
    莫憂緩緩搖頭,道:“我要的,不是他們三個。”
    王曾捋須而笑:“足矣。”
    莫憂頓然明白,都監、副使皆入牢獄,丁謂做為山陵使,焉能逃脫清白?且由他們互咬互供,自然免不了丁謂的罪,如有朝廷出面治罪,又何須我出手見血行這下下之策?忽又想起凌梓鳳與田婆婆都曾阻止自己殺丁謂,看來道理在此,田婆婆意在為寇準鳴冤,丁謂若遭人刺殺,非但難以雪恨,只怕反招猜疑,朝廷極有可能認為寇準派人所為,田婆婆身懷絕技,如想劍弒丁謖,何必等這十年之久?凌梓鳳阻止,又是為何?
    莫憂一愁剛息眉又蹙起,問:“王大人,丁青月已獲準奏,即日赴瀛州上任,王大人以為如何?”
    王曾笑道:“此事原是姑娘讓老夫舉薦,有何不妥?”
    莫憂一時語塞,追問:“王大人,可否保丁青月一命?”
    王曾道:“圣旨已下,丁公子即日赴瀛州,姑娘還不放心?”
    莫憂輕輕一嘆,狄青奉太后密旨前行,自己怎好泄露,遲疑道:“只怕誅連,縱然遠調,仍難開脫。”
    王曾朝她意味深長的一笑,道:“皇陵事發、三人下獄已有十余日,丁公子接旨也有月余,其間并未見職務另派、待查守京之說,姑娘以為如何?”
    莫憂恍然心寬,想來那道密旨并非密殺令,心胸頓然開闊,想起田婆婆所敘當年寇準與丁謂的黨派之爭,此十年中遠居西川,田婆婆雖然暗中也打探了些世事變故,終究道聽途說,樵農之言,不詳不實,難以深信,何不問問這位王大人,王曾見問,微微一笑,道:“自古朝政紛爭,難辨孰是孰非,不過見解不同而已。姑娘生得七竅玲瓏心,自然明白。”
    莫憂也淡然一笑,道:“自然知道,莫憂問王大人請教,不論是非,只問事宜。”
    王曾沉吟良久,道:“寇萊公,祖籍華州下邽。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移大名府成安縣。累遷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淳化二年,拜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知樞密院事。四年,罷知青州。五年,拜參知政事。至道二年,罷知鄧州。咸平初,遷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六年,遷兵部侍郎,為三司使。景德元年,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同年冬,遼軍入侵,寇萊公力主抵抗,澶淵定盟,穩定時局。三年罷相,為刑部尚書,知陜州。后遷兵部尚書,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復拜同平章事、樞密使。八年罷。天禧三年,又授同平章事,充景靈宮使。四年六月,罷相,封萊國公,調道州司馬。乾興元年,再徙雷州司戶參軍。萊公善詩,尤其七言絕句意新語工、清麗深婉,堪稱一絕。”
    寥寥數語,概述寇準一生政治生涯,莫憂聽罷,自在心中嗟噓不已,原來人之一生,多少春秋,多少沉浮,喜怒自知,悲哀自憐,于他人評說,不過數十字而已,焉知千年之后,后人點評,也不過如此。
    不過,莫憂從這數十字中,知道了這十年中,寇準曾再度為相,不過,僅在位一年,即再次被謫,莫憂隱隱憶起一些陳舊遙遠的記憶,問:“大中祥符七年,萊公復拜同平章事、樞密使,何人所薦?”
    王曾道:“先帝時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魏國公王旦。”
    是的,就是這位以心胸寬闊、以德報怨的大宋名相王旦,怪道田婆婆欲托付卷帛之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問:“那,這位魏國公王旦王大人現在官居何位?”
    王曾面色哀然,嘆道:“魏國公于先帝天禧元年過世了。”
    莫憂心下一哀,看來自己無緣瞻仰這位千古名相的風采了,不由得也是深深一嘆,又問:“天禧三年,萊公再次擢相,何人所薦?”
    王曾道:“如今的晉國公、丁相。”
    聰明如丁謂,先是舉薦推崇,隨后暗傷詆毀,好生的圓滑!
    莫憂又問:“丁謂如何?”
    王曾道:“晉國公,祖籍江蘇長洲。淳化三年登進士甲科,任饒州通判。先帝咸平初除三司戶部判官,權三司使。大中祥符初拜三司使。五年進戶部侍郎、參知政事。后出知升州。天禧三年以吏部尚書復參知政事。四年,為樞密使,遷平章事。素擅詩、畫、棋、音律,可謂奇才。”
    王曾的敘說絲毫無偏執,述其一生,公正求是,莫憂沒有再問,因為她已經從王曾的言語里讀出了他的觀點,看來史不誤人,王曾確實公正持重,心胸坦蕩,不論他人善惡,亦不做流言之源,丁謂確實奸惡,故他愿協助去之,然丁謂有過人之處,亦絕不相瞞相欺,同樣,寇準為人剛直不阿忠心赤膽,然寇準亦心胸狹窄性奢好華,優劣俱不隱諱。
    莫憂心中思忖,朝政黨派之爭自古難分對錯,丁謂機敏有謀,狡黠過人,為政多年,曾不動刀槍,安撫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叛亂;并根據西南地區產粟米,缺食鹽的情況,從內地調入食鹽換取當地粟米的充軍糧,使官民兩利;還建議按當年全國戶籍和糧賦數為準,固定糧賦的數額,獲朝廷采納,諸多良諫良政,有功于社稷,同時大搞封禪,排擠良相,亦禍國殃民,過大于功,朝野共怒,難辭其咎,萊國公一生之忠、之剛、之正無可非議,縱有缺點,瑕不掩瑜。
    心念至此,道:“皇陵一事,丁謂難逃法網,可否趁機上本奏請,讓萊國公還朝。”
    王曾凝眸半晌,面色沉重,緩緩道:“此時不便說,寇公是非,世人自有評說,但是要讓朝廷下旨,赦其還朝,還須待以時日。”
    莫憂似懂非懂,問:“王大人的意思仍然是因為新君不便翻先帝的舊案?”
    王曾沉吟道:“當年,寇公因太子監國之事被謫,這,茲事體大,不便再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