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江山凌枫韩夕瑶》第224章 十五年前的旧案

    说到这里,方怀叹了口气,说:“主子,奴才在这里不得不多说一句,近年来,秘谍逐渐被人遗忘了,没能很好滴发挥作用,一方面,是老奴失职,另一方面,也是老奴实在拿不出钱来养他们了。
    “按照传统,秘谍一直是宫里花钱养着。宫中的用度紧张,老奴看在眼里,就连主子和各位娘娘都在节衣缩食,削减开销,奴才还哪里开的了这个口?
    “不瞒主子,这次启动秘谍,是老奴和几位老伙计以及几个徒弟凑了一些私房钱,才勉强够用,都怪老奴没本事……”
    凌溟灏心酸地叹了口气,说:“行了,老东西,怎么怪的着你?常言说:皇帝还不差饿兵呢?朕这个皇帝现在自己都快要挨饿了,又怪得了谁?
    “要怪,也只能怪朕瞎了眼,用了满朝的白眼狼,那些满口忠义、仁爱的大臣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你当朕真的不知道?
    “只是,这么多年,从老祖宗,到父皇,都用的是这些人,现在到了关键时候,朕去哪里找真正肯为朕分忧解难,为祖宗基业、为天下苍生考虑的人呢?”
    方怀叹了口气,随即,眼珠转了转说:“主子,您千万不要灰心丧气,还记得刚才老奴在你耳边说的话么?”
    凌溟灏翻了个白眼说:“你这老家伙,整天在朕的耳边嘀嘀咕咕,朕知道你说的是哪句?”
    方怀苦笑着说:“主子,您忘了?奴才事先就跟您说了想找朱大人核实一下九殿下的事,您也答应了,后来,就在刚才,您听了朱大人的话生气,奴才又跟您说。”
    “似乎把这件事给忘了,老奴又提醒您,说,也许那个人可以帮您破局起点作用,你才让老奴代您询问朱大人的。”
    凌溟灏惊愕地看着方怀,问:“你跟朕提到过九皇子?我怎么不记得了?”
    方怀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主子,您最近思虑过重,确实有时候会心不在焉,老奴是在您上朝之前你说的,当时很可能在想什么事情,没完全听清老奴说的事情,就答应了。
    “好在老奴一直都没离开您,不然岂不成了假传圣旨?老奴真是该死。”
    凌溟灏摇了摇头说:“不怪你,是朕的身子越发的不中用了,最近经常走神。对了,你又提到凌枫,难道你,你真的相信那些传言是真的?”
    方怀点了点头,肯定地说:“主子,那些并不是传言,是真的,千真万确。主子,这听起来确实有些离奇,可是,老奴相信那些秘谍。
    “虽然这几年,他们有些人的遭遇不是很好,可是,他们中的骨干都是老奴亲手选拔、培养的。
    “秘谍传回来的消息更加离奇,可是,主子,几路不相统属的秘谍传回来的消息都是一样的,而且,近日来,就连金陵城的街头巷尾,秦淮河上的歌女都在传唱着振威军在直沽镇大破北狄人骑兵的故事。
    “主子,老奴断言,没有人能无中生有,把事情做得这样天衣无缝……”
    凌溟灏忽然睁开半张半阖的眼睛,紧紧盯着方怀,厉声道:“振威军?你刚才说什么?你敢再说一遍?朕没听错吧?你说的是叛军?”
    方怀楞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说:“主子,您没有听错,奴才说的是振威军,但是,不是叛军振威军,而是九殿下在直沽镇重新建立的振威军。
    “就是这只振威军,在大约半个月前,仅凭大约两万左右人,全歼了北狄人大将巴斯率领的两万北狄铁骑,现在,九殿下和他新建的振威军,几乎已经名扬天下了……”
    凌溟灏讥讽地笑了,摇了摇头说:“你这老家伙一定是没睡醒,或者是想帮朕分忧,想疯了,这么可笑的故事都能编出来。
    “秦淮河上那些歌女唱的也都是你编出来的吧?不对,你没那个本事,一定是你找了哪个街头卖艺的和你一起编的。
    “好吧,念在你这个老家伙对朕的一片忠心,朕就不追究你的欺君之罪了。说说吧,你又想提拔谁?反正朝廷也不差一个两个尸位素餐的官员,只要你提出来,朕就答应你。”
    方怀有些绝望了,他遗憾地摇了摇头说:“主子,奴才知道,这一切虽然听起来很难以置信,可是,依照您以前的性格,是宁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的,最起码也会找人求证一下。
    “您现在却说什么都不肯相信老奴,连听老奴把经过说清楚的兴趣都没有,不是您不相信,是因为那个人,您不愿意相信。
    “好吧,老奴不再多事了,这件事到此为止……”
    说着,从袖筒里拿出一只锦盒,喃喃地说:“这是老奴刚刚收到的最后一份关于那个人的消息,还没来得及看。
    “看来,也没必要再看了,就让它永远地消失吧。不过,主子,这条消息可以消失,已经发生的事实却不会因为您不想相信,就不存在……”
    一边说着,方怀一边走向香炉。
    凌溟灏那低沉缓慢的声音传了过来:“方怀,你是朕的心腹,你能明确告诉朕,他是朕的亲生儿子吗?”
    方怀摇了摇头说:“老奴不能,您在十五年前就有所怀疑,那时候,您还是太子,就连淑妃这个名号,也是您后来追封的。
    “先皇当时虽然龙体欠安,可是,老奴那时候也不方便展开全面探查,只是稍稍慢了一步,接生婆和太医就没了踪迹,淑妃娘娘贴身的两名太监和宫女也不见了。
    “后来查明,九皇子和宝珠公主出生时候在场的,正是这四个人,太监到现在杳无踪迹,两名宫女被太后收入宫中。
    “已经十五年了,淑妃娘娘薨了,贺文忠父子也殁了,当今之世能说清楚这件事的,除了贺家那个老不死的,和裴氏,也就只有太后了。”
    方怀边走边说,已经走到了香炉前,稍稍迟疑了一下,他叹了口气说:“主子,如今烽烟四起,遍地哀鸿,北国萧广野和狄勒也打得不可开交。
    “说我大夏国危在旦夕也不为过,那个孩子确实很有本事,和江山社稷比起来,他的身份真的那么重要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