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秦孝公》第4章 第二次机会

    秦孝公确实依言又给了卫鞅一次机会。
    三天后,卫鞅如期而至。
    景监带着卫鞅向秦孝公的书房走去,这一天很奇怪的依旧是李任在门前站岗,李任惊奇的盯了卫鞅一眼,还没回过神来,卫鞅便从他的身前走过,没有给他半点嘲讽的机会。
    还是那身白衣,似乎永远不会被尘世的污垢所污似的,只看上一眼,便终生难忘。
    秋风微寒,李任被冷的缩了一下脖子,一道秋叶所构成的斜线从李任面前飘过,落在地上。他情不自禁的再望了一眼卫鞅……
    这次,他出来之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
    卫鞅思索了三天三夜,他发现对秦孝公说话根本不需要什么引子,普通的君王对国事并不是那么热衷,反而对自己的声名更感兴趣一点——这样的君王才需要做一个“霸”字哄他们,因为这些君王要的是名声而不是行动,士子能给他们带来他们尊贤好士的名声他们才会开心,至于国家强大与否,只要自己有个好名声,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顺带就能做的事情。
    正因为这样,才诞生了一些士子,专门以名事君,劝君主行上古明君之宽仁,君主一乐,赐给士子点金银珠玉,君主落个好贤之名,士子也摇身一变变成了名士,又得到了君主赏赐的财务,此谓名利双收。
    谁不想做个贤能的霸主?自己做不到,有个这样的名声,大家也很开心是不是?
    可是秦孝公决然不是这样的君主,他做国君,是真正的想强国,和那些粉饰自己名节的君主大不同。所以他反感那些以言取名利却说不出半点干货的士子,却又一波波的去接见那些士子,即使把自己搞的精疲力尽昏昏欲睡……只是因为他真心想强国罢了。这样的君主,一旦见到能够强大秦国的主张,便一定会见用。
    卫鞅也不是那样的士子,他在秦孝公面前受过挫——国君在自己的面前睡着,换做一般的士子来说一定会认为这位国君是在侮辱他,看不起他的人,就此发脾气愤然离去是常事。
    可是卫鞅没有,他认为自己不能说动这位君主是自己表现的还不够,而不是君主在轻蔑他。
    所以,愈遭挫折,卫鞅便愈发精神。
    凡事只有尽了力才知胜负,自己尚还没将自己的观点讲完便武断的拂袖离去,谁知道自己将要讲什么?自己的主张,又如何铺陈给秦孝公看呢?
    所以他打算开门见山,不再像一般士子一样为了引出自己的话题循循善诱,在三天的思考中,卫鞅逐渐有了自己的主张——
    很明显秦孝公并不吃自己前面讲的这一套,那么便用自己的剑,直接将一片天地斩开给秦公看吧!
    他的袖子有些沉重,依然是那卷竹简在他的袖子中揣着,满满的写着的都是法家之言。
    它仿佛又变成了一把剑,如夜幕一般深邃的黑,上面泛着点点星光……
    现在,它要出鞘了。
    “这是卫鞅先生第二次来见我了吧?那么,先生于秦国有何见教呢?”
    面对着秦孝公,还是同样的问题,卫鞅却不像昨天那样迷茫了。他和秦孝公其实是同样的人,都喜欢直截了当的表述,不喜欢拐弯抹角。只是从前在魏国的经历抹平了卫鞅的棱角,现在卫鞅就要把这棱角重新磨出来,展示给秦孝公看。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
    和三天前一样平淡的开场白,气势却是和三天前大不一样,隐隐然透出一股锋芒毕露的气息。
    卫鞅确认这次自己的开场没有错,便接着说了下去:
    “当今战国,齐楚秦燕赵魏韩七雄并立,时局纷乱,强者迭出。先有魏国文侯任贤纳才,以李悝治国,以吴起用兵,继而称霸,至今不衰;后有齐国国君革新吏治,烹杀庸吏,以邹忌为相,田忌为将,纳孙膑为军师,三年之间,齐国大治,隐隐然又为一新霸主……”
    这听上去是一份很美丽的图画,卫鞅侃侃而谈,信手拈来,只在须臾之间,便描述出一份灿烂的画卷……
    这就是战国!
    可是这画卷中间似乎缺了一点什么东西,更准确的说,是缺了一个对于秦孝公而言非常重要的字——
    “战国纷争,如此灿烂,而这份光辉却与秦国无关。”
    卫鞅说道这里刻意加重了语气,没有嘲讽,没有奚落,内中含有的,只有无尽的失落与遗憾。而这份遗憾落到秦孝公心里,秦孝公也随着遗憾起来。他抬眼,深沉的看向卫鞅。
    而卫鞅是不会因为秦孝公的一个眼神就停止他的话的,他继续说道:
    “秦国自战国以降,国力日削,四世内乱……吴起攻秦,掳秦河西之地,而连在平日里连看都不敢看秦国一眼的西戎义渠国,竟然也敢乘着秦国无人长驱直入,侮秦子民……”
    声音还真带着一分凄凉,秦孝公跟着也感伤起来——他一向视这段历史为秦国的耻辱,之前秦国再怎么样也没有被区区戎狄欺负的时候,而这段时期,有了。
    卫鞅还在继续的说着:
    “这是秦国最贫弱的一段时期,也是秦国最耻辱的一段时期……幸运的是秦献公继位,徙治栎阳,奋发图强,连年征战,秦国才有幸争回一个霸名。”
    秦献公是秦孝公的父亲,提到他的父亲秦孝公不禁有几分触动。在他心目中最崇拜的那个男人一直是他的父亲,也只有他的父亲。
    “可是献公做的并不够。”
    卫鞅摇头说道。
    “先君做的如何不够?”秦孝公不由觉得受到了冒犯,质问卫鞅道。
    “秦公的理想,先君做到了几成?”卫鞅问。
    秦孝公先是沉默,然后开口说:“我与先君都只有一个理想,那就是让秦国强大,我相信先君的路子是对的,所以……”
    “他没做完的事情,我替他做!”
    秦孝公斩钉截铁的回答道,语气中满满的都是不容置疑。
    卫鞅无奈的摇了摇头:“那请问,秦公为何求贤?”
    “当然是为了寻找强国之策了!”秦孝公答道。
    “先君已经给秦公留下了路子,那么秦公为何还要另求他人?”卫鞅质问道,“既然秦公那么坚持于先君的决策,照做便是,何须求贤?”
    “我……”
    秦孝公一时间有些发蒙。
    秦献公的国策,他知道,调集国内所有的实力,先收复失地,打下原属于自己的领土,打出一方霸名来,再利用新多出来的资源再行攻伐,利用战争为秦国博得实力。
    可是现在秦国是打不起战争的,且不说秦献公时期国力消耗的厉害,秦孝公刚继位就遭到了三晋与西獂的夹击,多亏君臣合力才勉强抵御下来,可是秦国却失去了再战之力,只能龟缩关中休养生息以图再战……
    而此时的秦孝公却胸怀鸿鹄之志,面对着堪堪自保的秦国竟然还妄想着秦国来日横扫六国的一日……
    他真的很想看到秦国强大的一天,他的父亲秦献公也很想看见。
    所以他才要求贤,才要为秦国找一条出路。
    秦孝公这时终于想起来了他求贤的目的——自他求贤的那一刻起,就与父亲以战养战的治国方针挥手告别了,他走上的路终究与秦献公不同……
    那么他何必把父亲的“恢复穆公霸业”的话挂在嘴边呢?只要秦国在他手中强大便是实现了父亲的遗愿,他又何必口口声声的强调自己是在继承父亲的意志呢?
    “所以秦公是要延续先君的决策,还是先听听卫鞅说话?”卫鞅问。
    “先生请讲。”
    秦孝公连忙摆正了身形,听卫鞅的话,哪有上次的半点不精神在里面。他发现卫鞅还真不是他所想的庸碌之士。
    他对这个人的兴趣越来越浓了,只是这卫鞅接下来不要让他失望才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