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宋子旺姚举人》第59章 宫

    景福宫,光化门外。
    两顶轿子被守门军士拦下。前面的轿子里是河靖一,后面是大院君。
    河靖一下了轿子,见守门的军士身背火枪,知道是别枝军的,就大声喝道:“你们干什么,大院君来上朝,赶紧让开。”
    十名守门军士站成一排阻住去路,任河靖一喝叱也纹丝不动。这时从门内走出一位官员,却是闵升镐。
    闵升镐对河靖一躬身施礼,笑眯眯的说:“大人息怒,您请进。”说罢,让守门军士让开一个缝隙。
    他转身又对着大院君的轿子深鞠一躬,说道:“大院君,不是卑职阻拦您,实在是王上有旨意,说大院君多年操心国事,理应休息一段时间养好身体。所以,请大院君就不必参加朝会了。”
    河靖一见军士让了路,刚要进去,听到闵升镐这样说,回过身来愤怒的喊道:“你说什么?你这小人怎敢拦阻大院君!”
    大院君在轿子里,已经知道事不可为了。他镇定的对河靖一说:“他也不过是奉命行事,不要为难他。你先进去吧,我回府了。”
    河靖一怒道:“大人不去朝会,我也不去了。我们走。”
    大院君知道这时河靖一进去了也无济于事,就吩咐轿夫回府。
    景福宫勤政殿。
    勤正殿是景福宫最壮观的宫殿了,有大朝会或者庆典时会启用。这时,高宗正坐在殿中宝座上,文武两班大臣分列两旁。殿前花岗岩铺就的广场上也站满了品级较低的在京大臣。身背火枪腰跨短刀的别枝军军士守护在大殿和广场四周。
    大臣们都知道今天一定有特别的事情,但事先没有人得到任何消息。
    不多时,赞礼官喊道:“大王妃驾到。”
    大王妃许久不曾出现在朝会了,众大臣听了都露出疑惑的神色,互相看着,想从边上人的脸上寻个答案。
    闵妃搀扶着大王妃走进了大殿,侍者搬过两把椅子,放在了宝座一旁。高宗和众大臣都起身向大王妃行礼。
    闵妃坐下,大王妃却站在宝座前,中气十足的说道:“王上已经年满二十一岁。经过宗室元老商议,从今天起王上亲自处理政事。还望众大臣能够协力辅佐王上,共建我繁荣朝鲜。”
    这时众大臣才知道,高宗要亲政了。
    大王妃挽着高宗手,让他坐到宝座上。说道:“王上亲政,还要勤劳国事,不负天下众望。”说罢,她走到闵妃边坐下。
    高宗说了些大家精诚团结,共同努力的话,众大臣又说了些恭贺的言语后,高宗宣布了亲政后第一项旨意:
    大院君多年勤劳国事,身心憔悴,特准到骊兴静养,三日内离开京城。
    云岘宫
    大院君回到云岘宫不久,就得到了高宗要他回骊兴的消息。这时他再也支撑不住了,颓然窝在椅子里。
    被剥夺了权力是个打击,但这个打击来自自己的儿子则是个更大的打击。儿子是受了儿媳的蛊惑,儿媳却是自己排除万难选中的,这才是让他受不了的打击。
    河靖一坐在边上沉默不语。不多时,张淳奎和安弼周也赶了过来。张淳奎又带来了坏消息。
    “大人,崔益铉家被别枝军保护起来了,他出门也有军士跟着,实在无法下手。”
    张淳奎刚说完,安弼周又说了他得到的消息:
    “闵升镐被任命为左议政,闵谦镐为五卫都总管兼了别枝军管带。闵家还有七人被任命为六品以上官职。赵宁夏被授予了提调全国兵马的权力。”
    大院君无力的摆了摆手,说道:“这些都不重要了。我明天就要回骊兴,京中的事全靠你们三人了。最近有两件事要做。”
    “头一件是最要紧的。现在闵妃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子嗣。看来我们不得不联合李淑媛,立李墡为世子。这样才能削弱闵妃的势力,事情才可能有转机。”
    河靖一点头道:“大人说得事,这事交给我去办吧。”
    大院君接着说:“第二件嘛,闵谦镐贪婪无能,成不了大事,但闵升镐却深通谋略,是我们的心腹大患。我不在京中时,正是除去他的时机。”
    张淳奎说:“这事我来办。”
    大院君点头,又叮嘱道:“你们在京也会被监视,尽量少联络。朝会上多听少说,待机而动。”
    三人都说知道了,让大院君放心,多保重自己。而后,大院君要去休息,就让大家散了。
    大院君离开了京城,闵妃终于松了口气。她躺在床上,觉得有些疲倦。
    为了帮助高宗亲政,她费尽了心机。她自己逐步打消了大王妃的敌意,最后成了盟友;还指使闵谦镐与赵宁夏结交;又担了天大的风险让闵升镐秘密练兵。当闵升镐告诉她兵已可用的时候,她让闵升镐去鼓动崔益铉弹劾大院君。
    不出她所料,大院君骄横已久,果然当堂侮辱了崔益铉。崔益铉从闵升镐那里得到暗示,说高宗,大王妃和闵妃都支持他,就串通了二十多位文人出身的朝臣,由他出面再次弹劾大院君,这些大臣则当堂附和,结果气走了大院君。
    趁着大院君负气,闵妃暗令闵升镐带兵入宫,掌握了禁宫防务,才有了高宗亲政大典。
    现在,终于成功了,她想多睡些时候。可这时,高宗来了。
    “王上,你不去朝会,怎么来了这里?”闵妃见他刚亲政就误了朝会,心中有些不快,坐起来问。
    高宗满脸严肃的说:“我有些事情难以决断,所以提前散了朝会,来和你商量。”
    闵妃听高宗这样说,从床上下来,坐到高宗身边,说道:“是什么事,王上自己不能决断?”
    “崔益铉上了个折子,完全改变了大院君的国策。要我国和日本,西洋各国建交,立刻开发口岸通商。我想,开国之策虽已定,但应该全面开放,还是逐步开放,却拿不定主意。”
    闵妃听了,蹙眉思索了会才说:“自然是先开放一、两处稳妥些。不过,王上更要小心的是,与日本来往和与西洋来往是不同的。”
    高宗不解的问:“都是建交通商,有什么不同?”
    闵妃说道:“西洋各国要与我国通商,是看上了我们的财富。只要我们照章贸易,与我国有益无害。日本则是看上了我们的国土,王上只要看看日本对大清做了什么就明白了。”
    高宗知道闵妃指的是日本刚刚吞并了琉球,又出兵试图占据台湾,正和大清闹得不可开交。他想到这里,不禁倒吸了口凉气:日本连大清的属地都敢动,何况朝鲜这样的弹丸小国。
    高宗忙说:“那么我们请大清派兵到朝鲜防护怎样?”
    闵妃说:“万不得已的时候也只能这样。不过,王上刚刚亲政,如果大清军队驻扎我国,恐怕也会对王上政务产生掣肘。所以,还是静观其变的好。凡是和日本交往有关的事王上都要三思而行,我们多商议,也就是了。”
    高宗点头说道:“我知道了。明日朝会,先准开放两个港口。再任命闵奎镐为通商大臣与各国接洽。”
    闵妃摇头,说:“王上安排的很好,但不能明天就宣布。当前要先设立书院,专门研究西洋商法,否则开放了通商,我们不知交易规矩要吃大亏,这才是第一紧急的。另外,别枝军的训练也要抓紧,外国人来通商,难免会起歹心,必要的防备还是需要的。练兵的事不妨请大清派人来协助训练。这些事做好了,过个半年再开放口岸也不迟。”
    高宗听了闵妃这番话,如梦初醒,欢喜的说道:“这样最好。能得了你这样的贤内助,真是我的福气。”
    闵妃听了嫣然一笑,说道:“我们夫妻一体,王上还要分彼此?”
    她忽然转了话题:“王上近来去看李淑媛了?”
    高宗听闵妃提起这事,尴尬的说:“没,没常去,就三次。墡儿大了,我去看看。”
    闵妃虽然很体贴,但过于端庄了,让高宗见了心里总有稍许的紧张。有时,高宗会想到和李淑媛打闹玩耍时的欢愉,忍不住了,就偷偷出宫去看她,没想到让闵妃知道了。
    闵妃淡然笑道:“墡儿自然要去看的,李淑媛和王上几年恩爱,也该常去探望。其实,不妨把李淑媛接回宫里住,你们父子能常相聚,我们姐妹也说说话。以前的事情都过去几年了,也不必总放在心里。”
    高宗见闵妃说得诚恳,感动的握住她的手不知说什么好。
    其实这事闵妃已经盘算过很久了。
    这几年闵妃生过两个孩子,第一个是女孩,出生下来就是个死婴。第二个是男孩,却天生的锁肛症,虽然请遍名医诊治,还是不到满月就夭折了。她至今还没能生个王子,是最大的心病。
    更大的心病是,李淑媛的儿子李墡逐渐长大了。如果李墡被立为世子,局面就很难应付。
    本来李淑媛已经被赶出了宫,又和大院君是对头,李墡是很难被立为世子的。可如今自己和大院君撕破了脸,让大院君失了权柄,还离开了京城,难保他不会利用李墡的事情再兴风波。
    所以,她想把李淑媛接回宫里,就是不想让大院君有机可乘。至于高宗和李淑媛,她相信自己能够把握住。只要能拖到自己有了孩子,宫里的事情就大定了。
    没过多久,李淑媛带着孩子住进了景福宫。她听说是闵妃向高宗进言才得以回来,就对闵妃感激涕零,没过多久,就处得如亲姐妹般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