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宋子旺姚举人》出怨气益铉弹劾 掌军权高宗政变

    同治十二年,公元一八七三年初。
    朝鲜,景福宫,交泰殿。
    高宗下了朝会,照例来到闵妃的寝宫。
    这一年高宗二十一岁。自从他十六岁那年赵淑媛被赶出宫去,四年来他习惯了下朝后先到交泰殿,和闵妃谈谈朝会上发生的事情。多数时间,他都是在发牢骚。
    “今天朝会上,崔大人提出应该和英、法、日建立外交,又被大院君骂了一顿。我劝解了一句,也被数落了半天。”高宗忿忿不平的说。
    闵妃说:“大院君是你父亲,数落几句也不必往心里去。不过,大院君这样坚决的反对开国,对朝鲜实在不利。”
    高宗坐下,对闵妃说:“我也是这么想。大清朝廷都发来咨文,劝我们与日、英、法、美建交,学习他们的技术,大院君怎么这么固执。”
    闵妃柔声说:“王上,你是一国之君,该拿主意的时候还是要拿的。”
    高宗听到这话,刚才的义愤都不见了,嘟囔道:“可他是我的父亲啊。”
    闵妃微微笑着,说:“儒家所谓三纲,先是君为臣纲,然后才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大院君深通儒学,怎会不知先有君臣后有父子?你是王上,才是朝鲜的君,大院君虽然是父亲,也是臣。你怎么就不能拿主意?”
    高宗听了,低头沉默不语。
    闵妃继续说:“大院君是你父亲,自然也就是我父亲。你现在二十一岁了,如果能担起朝政,让大院君颐养天年,也算是尽了孝道了。像现在这样事事都要大院君做主,他老人家只怕要终生劳累了。”
    高宗点了点头,想说什么,可没说出来。
    闵妃握着高宗的手,说道:“这事也急不得。大院君习惯了做主朝政,你又习惯了事事沉默,一时也难改变。慢慢来,只要我们夫妻一心,事情总会变好的。”
    三天后,景福宫,思政殿。
    那位挨骂的崔大人叫做崔益铉,这人文人出身,性格倔强。他不过是发表些见解,不料被大院君当众辱骂,顿时把他的犟脾气惹了起来。他回府就洋洋洒洒的写了几万字的上疏,矛头直指大院君。
    又到了朝会的日子,高宗刚刚坐定,大院君才想开言,崔益铉就站了出来,涛涛不绝的开讲。他先是指责大院君执政以来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又是铸造大钱,导致国内物价高涨,元气大失;最后是闭关锁国,鼠目寸光。
    大院君开始还认真的听,不一会就听不下去了。他执政以来,从没有人敢如此放肆的在朝堂说话,只气得满脸紫红,几次想站起来打断崔益铉。但崔益铉已经豁出去了,说得慷慨激昂的,大院君竟插不进话去。
    好不容易等待崔益铉讲完了,大院君想站起来训斥他,却听高宗说道:“崔大人所说的条陈,是非可以讨论,但这样忠心为国理应嘉奖。”
    虽然高宗的声音有些胆怯,但大院君听了如遭雷击,险些坐倒。他回身狠狠的瞪了高宗一眼,一言不发的拂袖而去。
    高宗见一句话就让大院君走了,胆子反而大了起来。他干脆就把昨晚和闵妃商量的事情在朝会上说了出来。
    “各位大臣,崔大人说的与多国建交,事关重大还需要仔细议论。不过,朝鲜想要强大,必须学习西方了,连大清朝廷发来的咨文也是这样说的。我们要效仿大清,首先从军队开始。我决意建立一直陆军,按照西洋方法训练,配置西洋武器。”
    大臣们听了,都议论着,赞同的声音明显多些。
    左议政赵成夏说道:“王上英明。我们议政府下来就为王上挑选将官,筹备细节。”赵成夏在朝会上许多年不敢讲话了,今天见大院君被气走,他也觉得出了口窝囊气,就顺着高宗的意思说,而且好像他就能代表议政府。
    高宗却胸有成竹的说道:“军队的事就由我的舅舅闵升镐和闵谦稿负责,名称叫做别枝军,先选择一百名士兵做示范。议政府就不必操心了。”
    高宗亲口发话,大院君又不在,还有赵成夏代表议政府附议,这个事情很快就定了。
    交泰殿。
    高宗下了朝就兴冲冲的来找闵妃。
    他绘声绘色的给闵妃讲自己在朝堂上如何威风,大院君如何一言不发就走了出去。闵妃安静的听着,脸上带着笑意。
    等高宗讲完了,她才说道:“我就说王上能行。大院君一时生气,等他老人家再入了朝,王上还要好好向他解释,说清楚你是怎么想的。我想大院君也是明理的人,会理解王上的。”
    高宗听说要向大院君解释,高兴劲顿时就少了九分。头天晚上闵妃给他打气,他在朝堂上才壮着胆子说了句夸奖崔益铉的话。没想到大院君被气走了,才讲出了练兵的事。现在兴奋劲过去了,忽然想到大院君的厉害,心里又开始发慌。
    闵妃笑道:“王上也不必心忧,只要王上再做件事,就可以堂堂正在的主持朝政了。”
    高宗忙问:“什么事?”
    闵妃压低声音说:“用别枝军替换王宫卫队。”
    高宗虽然贪玩,但本性聪慧,听到闵妃这么说,马上想到了其中厉害。如果大院君利用王宫卫队控制了景福宫,虽然自己的王位无忧,但所有的抱负就都不用再提了。所以,身边的军队是最重要的。
    高宗也低声说:“这样甚好。不过,建军需要些时间,但愿这段时间能平稳渡过。”
    闵妃笑道:“别枝军早已准备妥当,就等着王上下定决心呢。如果需要,明天就可以成军。”
    高宗听了大喜,说:“别枝军一旦进城我就传命,更换王宫卫队。”
    高宗在朝会上做了次主,只顾了高兴,全没想他今天才说了要建别枝军,这队伍怎的就已经准备妥当了。
    云岘宫
    大院君已经五天没有去朝会了。
    那天朝会上,他一气之下拂袖而去,本来是想给高宗个下马威。不曾想回到府里就接了密报,说高宗宣布要练兵,并且委派了闵氏兄弟负责。大院君心里更加愤懑,也后悔自己不应该负气离开。
    他想到这些事一定是闵妃在背后出主意。
    这几年闵妃对他虽然恭顺,但总是若即若离的,让他不爽快。他一直以为闵妃能入宫完全是自己全力促成的,闵妃就应该是自己的人。但闵妃在自己和大王妃间搞平衡,显然是忘恩负义了。
    “一个小丫头也想和我斗。朝政这么繁复,我先撂几天挑子,看你们怎么应付。”他心里这么想着,就一连五天称病没有入宫。朝臣们听说大院君有痒都来府上探望,他也一概回绝,除了河、张、安三人。
    这天,河靖一,安弼周先来到府上。
    “大人,您五天不去朝会,那边已经乱做一团了。长此以往,恐怕要出大乱子。”河靖一忧心忡忡的说。
    “我就是要给他们些颜色看看。哼,他们以为处理朝政是儿女游戏那么简单呢。”都几天过去了,大院君还是不能平静下来。
    “大人,如果您总不上朝,那边会不会乘机做更多的手脚?”安弼周小心翼翼的说。
    “那不过是两个孩子,能做什么手脚。我也就是给他们个教训,不会真的和他们计较。再过两日就会上朝了。”大院君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也在嘀咕,安弼周说的有理,的确不能拖太久了。
    正在这时,张淳奎气急败坏的跑了进来。
    “大人,不好了。王上下了旨意,王宫宿卫由别枝军接替,我的禁卫军全部出城驻扎。现在,闵升镐已经带兵接替了防务。”张淳奎跑得气喘吁吁的,进门就慌张的说。
    “什么?”房里的三个人都惊呆了。
    河靖一定了定神,问道:“四天前才说要建别枝军,而且只有一百人,怎么今天就能入宫?你们怎么就退让了?”
    张淳奎喘了几口长气,说道:“哪里是一百人,足足来了五百人,都是原火器营的。说是改编成了别枝军。王上已经下了旨意,我们如果不从就是抗上了,所以只好退出了王宫。”
    大院君摇头叹气道:“厉害,厉害啊。”
    他已经想清楚事情的原委了。
    火器营是赵宁夏的宠儿。虽然赵宁夏被架空了,但火器营的将官都是赵宁夏的死党。他几次想调换这营的人事,都因为怕引起骚乱而作罢。
    闵妃一面挑动高宗的权利欲望,又煽动文官和自己做对,同时暗地里与赵宁夏联手掌握了火器营。难怪闵妃和大王妃本来是对头,这几年却走动得越来越近。
    大院君暗叹自己太大意了,又想到如果千喜然在世,定然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但这话是绝对不能说给眼前这三个人听的。
    他故作镇静的说道:“不用紧张,明天我去上朝,解散了什么别枝军。”他又对张淳奎说道:“要扭转局面就要杀一儆百。你明天早朝前带上些人,把崔益铉抓来。记住,不用闹出动静来。”
    张淳奎领命去了。大院君颓然坐下,心里乱纷纷的。
    他怎么也没想到,几天前还父慈子孝,现今竟要公开对抗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