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宋子旺姚举人》捐知县子旺得缺 卖伊犁崇厚入狱

    有福回房和文莺说袁世凯要回来,文莺听了也很高兴。文莺又对有福说,玉凤找过她,商量也要给子旺捐个官。
    原来子旺自从看到有福当官神气,就想捐个官过瘾。他自己不好意思开口,就央求了玉凤来说。
    有福听了道:“呃看也好,现在就是经商,有个顶子也有用。呃看就捐个知县。银子也不用他出了,呃替他捐好了。”
    文莺神秘的笑了笑,压低声音说:“你不知道,子旺可比我们富裕多了。玉凤说,他们当年从白莲教拿了几百万银子呢。这两年,子旺又赚了不少。那阵子送礼的多,八成也都进了他的口袋。”
    有福听了,吐着舌头到:“这老鳖,呃还总想这帮衬他呢。”
    第二天,有福吃过早饭,逗了会慕莺,就和文莺告别回了军营。
    他刚进营帐,拉黄就跟了过来,小声问:“军门,听说又要扩二千人,您看这军服是不是还按上次的办法办?”
    昨天文莺说起子旺赚钱,有福才想到拉黄从中也没少赚,两人竟把他当了老鳖,心中有气,面上却笑呵呵的说:“恁的意思是啥?”
    拉黄哪里知道有福心思,见有福问他,就说:“我看上次的军服质地很不错,不如就还用那个。”
    有福道:“料子中,就是忒贵了。不中。”
    拉黄见有福拉下了脸,才觉得有些不对,喃喃的说:“是贵了些,可料子还是好的。”拉黄说完,见有福不再理他,就尴尬的走了。
    当晚文莺遣了大柱来军营喊有福,让他回去有事商议。
    有福到了家里,文莺拿出张一万两的银票,有点不高兴的对有福说:“我们也不缺银子,你要钱也不能要到子旺头上吧?这让我们将来怎的相处?”
    有福猜到是拉黄和子旺说了,子旺给送了银子,就笑道:“媳妇恁别生气。呃怎会要子旺的银子?呃就是不想让他们以为呃是个老鳖,才给了拉黄点脸色。”
    文莺见有福这样说,就柔声道:“有福哥,如果是以前我也不拦着你。可现今你官做大了,倒要事事小心才好。不要让人家觉得你架子大了,疏远了你,朋友多了,总是个照应嘛。”
    有福起身笑着说:“娘子教导的是,呃知罪了,呃给娘子赔罪。”说着就躬身施礼。文莺呸了声,笑道:“看着挺正经的一个人,怎的这样油嘴滑舌。”
    有福要把银票给子旺送去,文莺道:“也不必送了,我们再填上一万两,给子旺捐个知县吧。”
    过了两个月,子旺的知县衔下来了。他知道捐知县要两万两,有福给贴了一万两,就跑到有福房里道谢,拿了两万两银票要还给有福。有福不肯收,说道:“呃们弟兄不用提银子的事。呃倒是有个话要和恁商议。”
    子旺忙请有福讲,有福说:“呃这两千人的军服还是恁来供料。可恁抬了高价可不中。呃不是拦着恁多赚,只是呃也要能交代过去才行。”
    子旺连声说应该的,这次一定便宜。两人又说了会闲话就散了。
    再过了三个月,静海县出了缺,天津府就补了子旺静海县知县。子旺也没花银子,全仗着有福的面子。其实天津府也不是看有福的面子,而是看有福是李鸿章的红人,没要银子就给了缺。
    子旺去静海上任,玉凤跟了过去。不过,她把思福留在了文莺处。她的意思,让思福和慕莺多相处,长大了也是个照应。另外,她也想文莺教授思福些琴棋书画,将来也能出息。
    暂且放下子旺带了玉凤去静海上任不提,先说有福练兵。
    有福在小站练兵三个月,见新兵操练齐整很是欣喜。一日,李鸿章遣人来请,说有事要在总督府一叙,有福忙赶了过去。
    到了总督府时,厅上已经坐着两人,正在陪李鸿章说话。见有福进来,左手一人赶忙起身打千行礼。有福愣了一下,才认出是袁世凯。
    袁世凯在有福军中时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那时他相貌清秀,身体瘦弱。现在已经二十岁,变得面圆口方,身体矮小粗壮,有福竟一时没有认出来。
    袁世凯见有福发愣,满脸堆笑的说:“老师安好,学生又来投奔老师了。”
    有福连忙扶起袁世凯,道:“慰亭长大了,要是在外面,呃还真不敢认呢。”说吧,呵呵笑着。这时边上一人也过来行礼,是徐世昌。
    李鸿章笑道:“你整日练兵,还不知道卜五已经高中了吧?现在已经授了翰林了。”
    有福对着徐世昌说:“恭喜,恭喜。呃整日在兵营,这样的大事都不知道,惭愧。”
    徐世昌忙道:“军门说的哪里话,折煞呃了。”他又怕袁世凯听了难受,又接着说:“慰亭跟了军门,只怕将来的成就不是呃能赶上的。”
    有福见说到袁世凯的事,就转过头对李鸿章说道:“老师,新编的二千军兵要分为四个营,不如让慰亭暂居营官。不过,现在的营官都是从六品了,呃的意思慰亭也捐个从六品衔。银子不用慰亭筹措,呃给出了便是。”
    袁世凯是李鸿章爱将之孙,听有福这么说,他自然极力赞成。袁世凯又起身向有福道谢。
    李鸿章对有福说:“今天找你来就是慰亭这事,你的安排很好。卜五,刚才我们说到哪里了?”
    徐世昌见问,连忙欠身回答:“啊,正说到崇厚大人出使俄罗斯。”
    有福也正挂念着伊犁的事,听了忙问:“伊犁的事谈妥了吗?”
    李鸿章苦笑这摇头,说道:“我上次就说崇地山糊涂。这次他是害了朝廷,也害了自己。”
    那崇厚到了俄罗斯,俄人招待得十分周到,沙皇亲自接见,然后每天设宴款待,歌舞伺候,如此般三个月也没开始谈伊犁的事。
    崇厚正玩得欢喜时,俄人给了他份拟好的条约,要他签字。他见条件苛刻,就说要上报朝廷。这时俄人变了脸,说三天内若不签字,俄国在伊犁的三十万大军就要向北攻击。
    崇厚是取海路到的俄罗斯,他不知道俄军在伊犁不过五万,左宗棠却在哈密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听说要打仗,他先怕了七分。此外,俄人热情招待了这么久,他也却不过情面。于是,他就在条约上签了字,这便是中俄关于归还伊犁的《交收伊犁条约》。
    根据此条约,俄国虽然归还了伊犁城,大清却要割让伊犁西、南的土地。左宗棠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上书朝廷,直斥崇厚“收回了伊犁空城,却将天下大势全数付与俄人。”
    条约发回朝廷后,满朝哗然,一片骂声。慈禧太后发了上谕,表示不承认此条约,并把崇厚撤职关进了监狱,判监斩侯。
    有福听到这里,问道:“那朝廷的意思是要斩了崇大人?”
    李鸿章道:“现在左季高,张孝达都上书要杀崇地山。我想崇地山是杀不得的。一者朝廷先授了崇地山全权处理的权限,二者崇地山毕竟是代表朝廷签的条约,若是连他都杀了,恐怕把和俄人交涉的路堵死了。”
    有福听了,说道:“老师高明。”袁世凯和徐世昌也都附和着。
    李鸿章又说道:“为了这事,左季高和张孝达对我可是不少议论,不过也顾不了许多了。朝廷打算遣曾劼刚去和俄人交涉。又给左季高添兵五万,算是为曾劼刚助威。”
    有福知道左宗棠与李鸿章不睦,但张之洞一直很尊重他,没想到在崇厚这事上,张之洞站到了左宗棠一边。他不便议论这事,就说:“朝廷一面遣人交涉,一面举以兵威,必是老师的意思吧?”
    李鸿章笑道:“这倒不是。这是左季高的高见,我也是很赞成的。在这乱世中只有军队力量强了,我大清才能与列强争一日长短。你和慰亭都是军人,须知责任重大才是。”
    有福和袁世凯这才知道李鸿章给他们讲崇厚,原来是要勉励他们练兵,都连忙称是。
    三人又说了会闲话,见李鸿章有些乏了,就都告辞出来。徐世昌与两人告别,自己回了京城,有福让袁世凯与他同车去了家里。文莺见了袁世凯很高兴,有福说起捐官的事,文莺满口答应,袁世凯少不了又叩谢不已。
    书到此处,要先把伊犁的事情先向列位看官交代:
    朝廷钦差曾劼刚便是曾国藩大人的公子曾纪泽。他抵达俄国后与俄人谈判十余月,反复争辩数十万言,终于达成了《中俄伊犁条约》。较崇厚所签的《交收伊犁条约》,他争回了大片领土。但毕竟只是修改了之前的条约,还是让俄人占了些地方。
    朝廷接受了李鸿章的意见,只是监禁了崇厚,没有杀他。后来,崇厚变卖了家产捐给朝廷,恰好西太后正愁缺银子,便赦免了他,并降两级使用。
    李鸿章经了这事,愈发感到强兵的重要。他一面督促有福训练陆军,一面与各省督抚商议练兵的事。有福那些留洋同学,除了已经做了营官的,又纷纷抽调到各省充任教官帮助训练新式陆军。
    除了陆军,李鸿章还开始筹办北洋水师,要在海上与列强争个高低。一时间,中国军力大增,连英国公使发给本国的信函中也称中国军力不可小觑,要求派更多的军舰来保护在华利益。
    不过,《湘军》讲的是中国新式陆军,北洋水师的故事就不详述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